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王猛(325375 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 “博学好兵书” 、 “怀佐世之志” 。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 “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劝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 “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 。于
2、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 “四夷宾服,凑集关中” 。376 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9 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王猛个人才能、君主苻坚和时代环境方面来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夷狄应和” “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 “宣扬儒教”得出王猛的治国之策。答案:(1)原因:王猛才学兵略出众,有经世之志;前秦君主苻坚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赏识和重用
3、王猛;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受到压制(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2)评价:在群雄竞争的形势下,王猛的治国举措卓有成效,壮大了前秦国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推行儒学教育,以才任官,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夷狄”政策顺应了民族融合趋势,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2018洛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影响巨大。成年后走上仕途,历任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太守等官职,遍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
4、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中年后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本。533554 年,经过长期的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 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书中引用了 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氾胜之书 、 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摘编自李群贾思勰齐民要术 等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贾
5、思勰能够编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历史价值。(7 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从家庭环境、个人行为和实践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由齐民要术的内容及其对我国农业的研究和对后世的影响上分析其价值。答案:(1)原因:深受家庭熏陶,注意农业技术的学习、研究和整理;利用仕途之便,实地考察和研究农业;虚心向老农学习,积累丰富知识;注重农牧业的实践,掌握多种农业技术。(2)历史价值:介绍农耕、牧业技术,指导农牧业生产实践;保存遗失农业著作,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王
6、阳明继承陆九渊 “心即理”的思想,反对二程、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 ,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 。 “理”化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他认为“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 。在为学方面,他主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总之,王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
7、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摘编自钱穆阳明学述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思想的内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思想的意义。(7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王阳明的主张和倡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内容。第(2)问,据材料“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出解决了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由材料“理化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和“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反对二程、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得出传承和创新
8、了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身、社会、自然的和谐;据材料“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得出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重要性。答案:(1)内容:提倡“致良知” ;“心即理也” “理生万物” ;认为圣人治天下之道是“致其良知” ;主张“知行合一” ;重视教育,强调立志。 (2)意义:解决了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传承和创新了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身、社会、自然的和谐;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重要性。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材料 吴宓,1894 年生于陕西泾阳。他曾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1911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17 年,23 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1918 年改读西洋文学。
9、1921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1922 年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吴宓因坚持“儒道思想为国之本”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文化大革命”中,吴宓受到残酷批斗,但他依然不思“悔改” ,蹲身牛棚,犹大写“我罪实质以为中国文化极有价值,应当保存并发扬光大”之类的文字。1978 年 1月逝世,1979 年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
10、析鲁迅将吴宓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历史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宓先生。(9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吴宓先生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时的时间和吴宓先生的主要经历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 “1922年吴宓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别成一派” “吴宓受到残酷批斗,但他依然不思悔改 ”等和所学知识评价即可。答案:(1)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学;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国初年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评价:吴宓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他反对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全盘否定
11、,坚持儒学为立国之本,体现了他冷静、理性的学术精神;“文化大革命”中他用生命守护中华传统文化,表现了崇高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摘编自恩格斯在
12、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重大研究成果。(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恩格斯所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涵义,简述体现在马克思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9 分)解析:第(1)问,根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得出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根据“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4运动规律”得出发现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指马克思献身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事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
13、探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为人类进步事业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方面来简述。答案:(1)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如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阶级斗争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发现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或撰著了资本论 ,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三部分组成);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神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五种经济制度等
14、)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或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行动指南)。(答出其中三条即可)(2)涵义: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事业,他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精神财富: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科学(或治学)精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探求真理的探索(或创新、创造)精神;关注人类命运、为人类进步事业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不懈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有其他基于史实作出的合情合理的答案也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伍德罗威尔
15、逊(18561924),美国第 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 ,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 ,马汉提出“海权论” ,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 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 、 “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出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
16、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 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6 分) 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9 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美国经济实力增长为世界第一强国,然后想扩大世界影响,要想与英国争霸必须控制海洋。 第(2) 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很容易得出“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到“谋求海洋霸权” 。第二小问,可以从美国的传统力量、国内的三权分立体制、英国的实力以及威尔逊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分析。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一战爆发,美国逐步转变政策,力图扩大国际影响;部分精英要求美国主动控制海洋;英国仍然是世界海洋霸主,美国希望打破这种局面。(2)转变:从倡导“绝对海洋自由”转向谋求“海洋霸权” 。原因:“自由中立主义”在美国国内仍有很大影响;分权制衡体制下国会制约了总统意志;英国仍有实力应对美国的挑战,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威尔逊身体状况恶化,政策无法继续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