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9827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一、古代中国史二、古代希腊、罗马史2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主要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由皇帝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

2、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2演变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明朝废除丞相。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3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

3、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3(2)消极方面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的进步。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之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三、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海洋文明1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1)西方人把古希腊与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

5、的渊源。雅典“古典模式”的民主政治中的“轮番而治、人民主权”的政治观念依然为许多西方国家所借鉴。(2)罗马文明的特征是其实用性,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很多法律原则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3)古希腊与罗马的政治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为西方文明的根源,它们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方海洋文明的特点(1)西方海洋文明的生成空间为海洋。因海洋的广阔与一望无际而表现出大气与开放姿态;又因海洋无法私人占有而形成平等观念,密切了人类关系。海洋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最能启迪人们的想象与幻想;又能培养人们的冒险精神,使航海成为勇

6、敢者的事业。(2)西方海洋文明是积极的、进取的、有较大的自由度,其内涵包括近代的民主理念、平民意识与自由思想,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质与精神境界。它不仅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更具有时代性与世界性。一、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文明的比较4项目 雅典 中国地理海洋文明,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地少贫瘠大河文明,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农耕经济工商外贸业发达;农业落后,粮食短缺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发达,以农立国,重农抑商血缘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血缘纽带瓦解家国同构,宗法社会,血缘纽带稳固政治小国寡民;人民主权,轮番而至;法律至上大国众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文化勇于进取、探索,重视自由、平等,解

7、放个性强调忠君、服从,注重社会,压制个性二、古罗马法与古代中国法制之对比项目 古罗马法 古代中国法制法律观念 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法律结构 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 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法律内容 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 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律及法学家的地位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历史影响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三、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8、项目 古希腊 中国对人的属性关注点不同古希腊思想家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古希腊哲学家突出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目的,极力维护个人的权益儒家思想重视人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不同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古希腊哲学家极力提倡科学研究,充满理性精神儒家思想注重社会与人文问题而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相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哲学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儒家强调统5同点治者应该关心人和人类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儒家思想将道德建设与治国之本联系起来,突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城邦的基

9、础6一、时空观念罗马法的发展及演变历程运用 1 公元前 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 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B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C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D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答案 C解析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标志是公元 6世纪民法大全的编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 B项错误;材料中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公民法)适用,设置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说明罗马法的适

10、用范围在扩大,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故 C项正确;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 27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二、唯物史观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代文官政治(1)成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进仕的机会,7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

11、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等集中于中央,地方长官多用文人。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3)评价积极作用: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比较发达。消极作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运用 2 (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2、 )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答案 D解析 “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可见不是个人的恩怨,而与当时的社会制度设计相关,故 D项正确。2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与希腊文明的差异中国 希腊 链接点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政治 中央集权制 直接民主制经济 农业发达 工商业发达思想 儒家思想 人文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等都是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希腊的直接民主制、人文主义思想等都是与工商业文明相适应的运用 3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

13、象上“神兽合一” “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样的差异源于( )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 B经济发展模式差异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 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答案 A解析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8神“同形共性” ,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故 A项正确。三、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

14、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派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地方作用。运用 4 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

15、战倍增答案 C解析 材料仅体现了各个朝代设立地方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管理繁乱,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疆域扩大导致管理困难的现象,故 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 C项正确;各朝代变革地方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而不是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故 D项错误。四、史料实证1史料的辨析判断、史料的价值“玄武门之变”运用 5 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 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A文字史料带

16、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9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答案 A解析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 A项正确;文献记录也有作伪的情况,即使准确,也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而不能还原全部真相,故 B项错误;历史叙述的不一定就是历史事实,故 C项错误;历史真相即使相隔年代久远也可以通过考证获得,故 D项错误。2提取有效信息与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秦朝统治与儒家思想运用 6 “云梦秦简”是指 1975年 12

17、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 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A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答案 B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忠” “孝”体现出儒家的思想主张,A 项表明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A项错误;材料竹简内容反映出秦朝为吏之道仍然强调儒家的伦理关系,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故 B项正确;材料“忠” “孝”处理的是人际关系,而非个人的修身养性,故 C项错误;材料

18、只能推断出用竹简书写文字,与毛笔书写无关,故 D项错误。3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历史叙述影视艺术与历史的真实运用 7 完全脱离历史事实而胡编乱造的“伪历史剧” “穿越剧”流行,引起了历史学者的批判和担忧。下列情节均摘自时下热门电视剧,其中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的是( )A汉文帝宠臣邓通因经营铸币而致富B北宋士子章敦在家中温习四书五经C西周商人孟孙纠贩卖青铜农具而发家D北宋商人李汉章在广州销售汝窑瓷答案 A解析 汉武帝晚期才将铸币权收回中央,铸造五铢钱,故 A项正确;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故 B项错误;商周时期农具仍然以木、石、骨为主,只有少量青铜器,故 C项错误;汝瓷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

19、御用瓷器,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和贩卖,故 D项错误。五、家国情怀基本内涵 1共同体意识10社会共同体,就是指由若干社会个人、群体和组织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方式和社会规范结合而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其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以及强烈的认同意识。运用 8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即中央与地方的

20、关系,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领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其领土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周王如何开疆拓土,故 D项错误。基本内涵 2仁爱之情“仁爱” ,意即: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运用 9 论语先进篇中记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反映出孔子( )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D具有定的爱民精神答案 D解析 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没有对统治者的要求,故 A项错误;材料

21、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 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教育缺陷导致的,故 C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 D项正确。基本内涵 3家国同构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由于古代中国经济基础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家与国的系统组织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

22、重要的地位。 “家庭家族国家” ,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11运用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下图是根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

23、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 示例视角: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说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地主经济为官僚政治提供财税基础;儒家思想为官僚政治提供意识形态及文官来源。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的家族结构由族田、族谱和祠堂三部分组成。族田为祠堂权力的行使提供经济基础;族谱则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维持祠堂的宗法权威。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同构性。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选择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进行论述,论证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对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