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9843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考点 1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三、两、两、两”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6 个易混点(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3)共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2共同进化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种间互助,也有种间斗争,但不包含种内关系。(4)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个体表现型,间接对象是个体基因型,根

2、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5)进化理论中定向与不定向: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6)共同进化表现为相互影响与相互改变。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其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种群的基因频率的 3 种计算方法(1)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2)X 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以 b 基因为例):Xb 100%。Xb总 数2女 性 个 数 男 性 个 数(3)利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通过基因频

3、率计算基因型频率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 p 代表 A 基因的频率, q 代表 a 基因的频率,则( p q)2 p22 pq q21。其中, p2是 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 pq 是 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q2是 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适用条件:在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题组一 辨析进化的基本观点1(2018江苏模拟)如图是我

4、国黄河两岸 a、b、c、d 4 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物种最终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 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 c 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 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 b 与 d 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 b 与 d 能否自由交配即可3答案 D2某种白色蚜虫的部分个体,由于与真菌进行基因交换而获得合成色素的基因,因此有了绿色、橙色等类型。有研究表明,在光下绿色个体较白色个体产生更多的 ATP,橙色个体在光下较在黑暗处产生更多的 ATP。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5、 )A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可能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C绿色和橙色性状的出现为蚜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答案 A解析 绿色、橙色基因来自真菌,因此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均能合成 ATP,说明其可能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B正确;由于基因重组而出现了绿色和橙色性状,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正确;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D 正确。思维延伸(1)下图表示将某种植物分别移栽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经过多年的演化后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五个物种。请

6、回答下列问题:什么具体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 D 和 C 不是一个物种?_。图示中 B 物种进化为 D、E 两个物种的机理是_。C 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多样性。答案 如果 D 和 C 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或若D 和 C 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地理隔离造成基因交流的阻断,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造成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当基因频率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物种 D 和 E 基因(遗传)(2)若甲、乙水草杂交,可产生三倍体的后代。甲、乙水草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你判断的理由是_。答案 不是 甲、乙

7、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具有正常的生殖4能力题组二 基因频率的计算3假设某一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2a/(1a)B该地区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2C该地区女性个体中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c) 2D该地区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2(2cc 2)答案 B解析 已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a,则正常基因频率为 1a,

8、因此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2(1a)a2(1a)a (1a)(1a)2a/(1a),A 正确;已知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b,则该地区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B 错误;已知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 1c,因此该地区女性个体中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c) 2,C 正确;该地区女性个体中,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b2,患有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概率为 1(1c)22cc 2,因此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 b2(2cc 2),D 正确。4如图 1 所示

9、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 2 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 a 过程为_,b 过程的实质是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地球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 _ _。(2)由图可知,物种形成过程中_是不定向的,而图中过程 _是定向5的。(3)图 2 中在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 T 点时_(填“是” “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4)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0%、30%和60%,则此时 A 基因频率为_。现

10、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 AAAaaa,其中 aa 个体每年减少 10%,而 AA 和 Aa 个体每年增加 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 aa 的基因型频率约为_,该种群_(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5)若 A 和 a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 XAXA个体占 42%、X AXa个体占 6%、X aXa个体占 2%、X AY 个体占 45%、X aY 个体占 5%,则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为_。(6)若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是否正确呢?_。答案 (1)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c

11、 生殖隔离 (2)变异 b 自然选择 (3)QR A 不一定 (4)25% 55.1% 会 (5)10% (6)不正确思维延伸 判断下列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与分析:(1)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长翅果蝇和 400 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v 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60%( )(2)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441( )(3)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1。各 F1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判断下列分析: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pa 时,显性纯合子在 F1中所占的比例为 ( )19pc 时,F 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 )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