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7)高考改革(含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20189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7)高考改革(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7)高考改革(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7)高考改革(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7)高考改革(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7)高考改革(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考改革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再加上外语,共计四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风险。最初,高考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看来,新高考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尽管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

2、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国外许多知名私立中学被广泛采用。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组合课程。上海的 6 选 3 模式有 20 种排列组合,而浙江的 7 选 3 模式更是达到了 35 种组合,但大部分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组合模式仅有 7 到 8 种,条件差些的学校甚至更少。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选考制度在设计时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学生的兴

3、趣、学科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你擅长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选考哪门科目。听起来很完美,但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据调查,物理这门学科在浙沪新高考中就被许多同学“无情抛弃”了。由于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很难,在与其他考生竞争时会处于劣势而影响高考成绩,最终选择放弃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利于考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洪文强调。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分担单次高考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中大教育考试教研中心负责人陈学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

4、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2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材料二:“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 3 科统考,外语一年可考两次,自选 3 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节选自新华社网易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沪两地的新高考都完成得比较顺利,让真正优秀的

5、人才进入理想大学的改革目的基本达到了。B.“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新高考”不仅减轻了高考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C.“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D.新高考改革实行之后,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2.下列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新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语数外 3 科的统考成绩和自选的 3 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B.物理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学校和多数家长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影响。C.因为师资水平等的影响,“新高考”中,“走班制”最让人质疑。D.浙江的 7

6、 选 3 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搭配考试组合。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E.不管是减负,还是选考,在有关人士看来,新高考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答案:1.B; 2.CE; 3.“走班制”无法有效落实;选考制度和个人兴趣、特长不匹配;多样选择加重职业规划压力,学生负担加重。3解析:1.“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错,原文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2.A 项,原文说“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选项中漏了参考部

7、分。B 项偷换主语,“学校”错,原文说“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主语是家长。D 项,“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错,原文只是“出发点”,是愿景,不是事实。2、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

8、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

9、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2014 年 12 月 22 日解放日报07 版) 材料二43 月 28 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

10、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 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 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 800 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 分钟,二年级 150 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

11、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 950 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 320 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 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 2017 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12、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长春广播 2015 年 3 月 29 日,有改动) 材料三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

13、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5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摘自 2015 年 3 月 25 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 40 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

14、键。(摘自 2015 年 4 月 1 日腾讯教育)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一着眼于微观,就目前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材料二着眼于宏观,指出了我国对母语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B.材料一认为,语文教育应突破课本的限制,尽可能多使用多媒体,加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量,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C.材料一认为,课堂教学要合理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口语训练,经常举行演讲与辩论会,将口语表达纳入考试的范畴。D.材料二认为,要充分认识语文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重视语文教育,增加语文课的教学时间及其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2.新闻材料就我国语文教育

15、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有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B.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逐了。C.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D.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每科是 800 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6E.我们这次高考

16、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3.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 2.AB; 3.1. 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借助语文的力量;2. 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人的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学好语文是产生好的思考与创意的关键。解析:1.材料一认为,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是语文教学的弊端。2.C 项,“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表述程度过重,材料一的表述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D 项,“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说法错误,从文中可以看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17、并不是美国的事实,只是苏连成的观点。E 项,“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表述的意思是这些只是借鉴的一部分,并不是借鉴的全部。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7 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据初步调查,2016 级高中生在 2017 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 7 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 50 人选考物理;某县

18、所有中学只有不到 100 人选考物理;某市 2016 级约一万名学生,只有不到 900 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材料二:“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7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 1%为 10

19、0 分,2%为97 分,以此类推,以每 3 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 21 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 40 分。“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 10 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 10 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 “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材料三:2017 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 1400 多所高校中,有 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

20、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材料四:怎样针对物理选科问题调整高考改革方案?其一,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这并不涉及学生选择学科的公平公正问题,如果各科等级比例在学生选择前就告诉学生,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政策来选择学科,这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其二,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3 门以及 3 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 3 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如果 6 门(或者 7 门)选考科目都允许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次数限定为 1 次),要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选 3 门,在

21、考试完成后,再自行决定用哪 3 门的分数去报考大学,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能避免功利选科的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教招考分离。其三,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大学必须专门开设高中学习中心,配合高考改革,引导中学生理性选科,需要大学规范专业选科要求。8目前存在于高考选科中的问题,根源在于高考录取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模式,因此,学生选科主要关注的是等级、分数,而非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的学业发展规划。在高考改革中,要真正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考试科目,还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推进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是高考改革

22、的关键所在。(选自澎湃新闻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么办,2017.10.30,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新的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考学科失衡的问题。B.材料二认为“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是众多学生的畏难心理。再加上赋分制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导致了物理学科的尴尬境遇。C.材料三中的图表数据表明,在所有的选考科目中高校要求选考物理的比例最高,这体现了高校对物理学科的青睐和物理学科的重要性。D.材料四探讨了三种针对物理选科问题的改革方案,并指明选科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考依旧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

23、,正确的两项是( )( )A.因为“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所以“物理遇冷“成为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B.赋分制让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产生趋易避难的心理,增强了高考的博弈性。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成为高考的重要环节。C.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毫不掩饰对物理学科的偏爱,这与学生对选考科目选择的实际情况有出入,说明这些高校并不配合高考改革。D.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等选择考试科目,就能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E.尽管高考改革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改革依旧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24、。这表明,高考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3.根据材料,分析“物理遇冷”的原因,并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答案:1.B; 2.BE; 3.原因:赋分制的缺点;物理学科难度高;学生的畏难心理。9方案:在目前选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物理科目的等级和赋分比例;改革选考科目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3 门以及 3 门以上选考科目,在完成选考之后,自主确定用哪 3 门分数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推进大学招生改革,调整大学专业招生的选科要求。解析:1.“直接原因”应该是赋分制。2.A 项,“最重要的问题”,于文无据;C 项,“高校不配合高考改革”,主观臆测;D 项,强加因果。4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10 月 19 日表示,过去 5 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 5 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 年高考;浙江全省共 29.13 万考生(其中 25.01 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 3 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 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 3 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 生物 12.53 万50%;2 化学12.5 万(50%)

26、;3 地理 11.95 万(47.79%);4.历史 10.88 万43%;5.政治 10 万40%;6.物理 8.95 万(35.78%;7.技术 7.2 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 8.9 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 36%.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 2017 年 5 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 14834 人,历史 20151 人,地理 29628 人,物理 19218 人,化学 22314 人,生物24175 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 5 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网易新闻)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

27、向、唯分数论,我国于 2014 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 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 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10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

28、 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环球时报)材料三: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

29、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 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人民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釆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C.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

30、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B.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C.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11D.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E.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

31、尝试。3.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A; 2.CE; 3.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解析:1.材料一介绍上海浙江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用了列数字,但没有引言论。开头引教育部长的话是说明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2.C 绝对化;E 曲解文意,应该是“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

32、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材料二: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选项

33、非常了解(%) 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一点不了解(%) 没有考虑过(%)个性 30.2 60.3 7 1.9 0.612兴趣 28.5 49.7 18.1 3.2 0.5能力 27.9 53.2 15.6 2.5 0.8选型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过(%)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

34、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材料三: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材料四: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

35、,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13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

36、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过 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

37、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C.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D.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的了解,有超过 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B.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是比较关注的,总体认识比较到位。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

38、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答案:1.A; 2.B; 3.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解析:1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7 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2014 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

39、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 3 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 3 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 3 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 60%下降到 17%

40、,选择传统文科的由 40%下降到 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摘编自新华社2017 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材料二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 9 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

41、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 3 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15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

42、只要有 1 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材料三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园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据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 个。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

43、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 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截至 2017 年 3 月底,上海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1742 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 464633 个。96%高三学生和 73%高二学生,共计 99619 名高中学生,已完成 60 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摘编自光明日报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材料四附注: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 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 42.8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3+2”高

44、考模式必考:语数外(外语课考 2 次);选考:7 选 3(可一年两考)B.浙江“新高考”成绩包含统考成绩+专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C.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试点其他省区市全国推进高考改革16D.新高考改革高校招录制度改革“看分+看人”录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个性学习+全面发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B.“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C

45、.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D.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E.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 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中学、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答案:1.B; 2.AC; 3.中学:如何科学安排走班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高校:如何适应学生科目的选择与组合,科学设置“院校专业组”;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选拔人才。解析

46、:1.“面试成绩”应为“综合素质评价”2.B“完全改变”有误;D“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有误;E 归因于“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误。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

47、命题。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17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 70 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 100 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

48、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有删改)材料二: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 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

49、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生,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告统计)(有删改)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18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