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明湖居听书》导学案鄂教版.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20247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明湖居听书》导学案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明湖居听书》导学案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明湖居听书》导学案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明湖居听书》导学案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明湖居听书》导学案鄂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3 课明湖居听书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铮铮: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而发出响亮的声音。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屏气凝神:暂时抑制住呼吸,有意闭住气,集中注意力。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盘旋。戚戚:忧愁,悲哀。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鹗(18571909)近代小说家。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 。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其铁云藏龟一书,最早将甲骨卜辞公之于世。早年科场不利,曾行医和经商。光绪十四年(1888)至二

2、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抚吴大、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应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筹采山西矿产经理。后又曾参与拟订河南矿务机关豫丰公司章程,并为福公司擘划开采四川麻哈金矿、浙江衢严温处四府煤铁矿,成为外商之买办与经纪人。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1908)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刘鹗生当封建王朝统治即将彻底灭亡的前夕,一方面反对革命,同时也对清末残败的政治局势感到不安和悲愤。他认为当时“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各国以

3、盘剥为宗,民不堪矣。民困则思乱” (给黄葆年的信) 。他要求澄清吏治,反对“苛政扰民” ,以缓和阶级矛盾。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涌入的情况下,他开出的“扶衰振敝”的药方是,借用外国资本兴办实业,筑路开矿,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逐步走向富强。他在给罗振玉的信中说:“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 ”但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步伐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情况下,刘鹗对外商又多所迁就,其所定之制往往有损于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因此“世俗交谪,目为汉” 。刘鹗信奉太谷学派,为太谷学派创始人周太谷弟子李光的得意门生之一。

4、他曾在给黄葆年的信中说, “一事不合龙川(李光)之法” , “辄怏怏终夜不寐,改之而后安于心” 。又2在老残游记中借姑与黄龙子之口宣扬他所承袭和发挥的太谷学派精义,以为宋儒理学的理、欲之分不近人情;在处世接物上倡导以人情为根据,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义” 。同时认为儒、释、道三教殊途同归,其根本都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 。他又在给黄葆年的信中说,该派的“圣功大纲,不外教养两途” ,推黄“以教天下为己任” ,而自承“以养天下为己任” 。太谷学派之精神对刘鹗一生思想、行事及小说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2、相关知识:关于老残游记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 20 回,光绪二十九

5、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 13 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 ,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

6、心动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 (第 16 回原评) 。刘鹗笔下的“清官” ,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 12 个站笼便站死了 2000 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

7、,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 “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 。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 斩草要除根 。 ”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 “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 “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

8、,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东巡抚张宫保, “爱才若渴” ,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很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 “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3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如玉贤指毓贤,刚弼指刚毅,张宫保(有时写作庄宫保)为张曜,姚云松为姚松

9、云,王子谨为王子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小玉,于明湖居奏伎,倾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称。废济阳以下民埝,乃光绪十五年(1889)实事,当时作者正在山东测量黄河,亲见其惨状。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有其独特成就。如在写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鲜明的色彩。书中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净、清新。在写王小玉唱大鼓时,作者更运用烘托手法和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摹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

10、小说史略 )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 14 回,今残存 9 回。1934 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 4 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6 回的单行本。196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 3 回。续集前 6 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 3 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此外还残存外编4700 余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以后。【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历

11、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通过描写琴师、黑妞的表演,特别是白妞说书精湛技艺的生动描绘,表现了白妞说书艺术的精妙绝伦,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成就。二、文章脉络全文共 9 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 ,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第二部分(35) ,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第三部分(68) ,着力描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第四部分(9) ,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三、写作方法41音乐描写生动精彩白妞说书实际上是一种演唱,演唱的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难以用语言描绘。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把白妞的歌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第一,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

12、。 “初不甚大”演唱的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继续发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第二,多角度生动设喻。有的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如描写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 “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有的从视觉设喻,通过描写人们听音乐时仿佛眼之所见来表现音乐。比如写视觉形状的,用“像一线钢丝抛人天际”描写“越唱越高

13、,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用“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描写演唱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弦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又比如写视觉色彩的,说声音低细下来之后“忽又扬起”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既着眼于形,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还有从声音方面设喻的,如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 “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 “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

14、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没有听过的、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能受到事牛功倍的效果。作者通过宏观和微观结合、多角度运用比喻的方法,使读者对于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艺不仅有整体的节奏感,而且有具体的细节感受;不仅能似乎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能似乎看到千姿百态的形象,获得沁人肺腑的轻松畅快的感受。2侧面描写角度多样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不仅从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写,包括对人物衣着、相貌、举止的描写和音乐描写,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侧面描写。一是戏园盛况的描写。来听说书的观众之多,观众身份之复杂,到场的时间之早,无不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二是琴师的精彩弹奏。 “到后来,全用轮指,

15、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既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三是黑妞的出色演唱。文章先描写黑妞的演唱“百变不穷” ,使听众“以为观止” ,把话说到极处,似乎无以复加;然后引出观众的评论: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5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为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四是观众的评论。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对黑妞和白妞的对比评论外,在白妞说书结束之后,文章专门安排了一段梦湘先生等人对白妞说书的盛赞。 “余音绕梁,三日不

16、绝” , “三月不知肉味” , “于我心有戚戚焉” , “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 ,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四、问题探究1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在何处?白妞说书,形式其实很简单:半张桌子,一面板鼓,一副梨花简;一只三弦子伴奏;一个演员表演,或敲或打或说或唱,以唱为主。但从文章的描写来看,这种说书形式,在清代的泉城济南,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受到了社会各界无数观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说书”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巨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也体现出历代民间艺术家们在创造、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的艰辛努力和取得

17、的卓越成就。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和科技条件下,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去反思、挖掘、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正如人们所说,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国际的。2 明湖居听书的艺术价值在何处?白妞的说书实为“唱书” 。演唱的音乐旋律诉诸人的听觉,直接聆听方能有最佳感受。运用语言文字记录说书的音乐效果,实非易事。自古以来,诗词文赋不计其数,但直接描写音乐的作品并不多,描写得好的更是寥寥无几。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为数不多的佳作中的佼佼者。刘鹗在老残游记 (明湖居听书)中对王小玉演唱音乐的描写,是可以与之比肩的。大量运用比喻、通感,将诉诸人们听觉的音

18、乐诉诸人们的视觉、味觉、感觉,或者借用人们熟识的声音来描写人们未曾听到的声音,让读者借助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去品味、领悟,去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获得音乐美感;并且大量运用侧面描写,去对比、铺垫、烘托,去增强艺术感染力,是这些作品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 明湖居听说的价值之一,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语言文字描写音乐表演极其效果的典范。【练习解答】第一题:略第二题: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是通过老残如醉如痴的听书来描写的,相关的描写语句主要在 7、8 两个自然段。“声音初不甚大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通过听者感觉,描写了声音的甜润,使人畅快。6“越唱越高愈险愈奇。 ”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高亢、挺拔。“陡然一

19、落周匝数遍。 ”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曲折、轻快。“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直接描写声音由低细到消失。“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纵横散乱。 ”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这一声飞起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通过听者听觉,用熟识的声音表现未曾听过的声音,描写了声音的清脆、热闹。“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直接描写声音的停止。节奏鲜明,大量运用比喻,沟通人们听觉与视觉、味觉、感觉之间的联系,是文章描写白妞说书高超技艺的主要特点。第三题: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为白妞说书作铺垫,起烘托作用,有“水涨船高”之效。描写演出

20、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气氛,作用在于渲染和铺垫,以烘托白妞说书技艺之高,在观众中影响之大。写梦湘先生的评论是为了用观众的感受来高度赞扬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第四题:1描写黑妞演唱的声音像新莺和乳燕(小莺小燕)的叫声一样清脆和宛转。2描写了白妞的双眼清澈纯净,明亮润泽,美丽动人。3描写白妞的演唱和弦子的弹奏产生合鸣,像春天的百鸟鸣叫一样,繁复、热烈而悦耳。第五题:略【类文品读】音乐之伴音乐是有年龄的。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

21、主。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7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

22、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

23、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

24、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1音乐是有年龄的。作者用了不同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受。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的比喻。幼年:少年:老年:2 “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 ,此处的“包容性”具体含义是: 。83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 ,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

25、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5 “音乐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来表达了她对音乐的感受,请具体分析这种表达的妙处。(参考答案:1幼年,音乐是保姆。少年:音乐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老年:音乐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2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的选择和需要。(意思对即可) 3不矛盾。 “音乐是有年龄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选择不同。 “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是因为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不同的音乐在欣赏者那里没有绝对的界别,人们是以“喜欢”作为标准来选择音乐。

26、(意思对即可) 4 (1)同幼年和少年相比,青年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思考、读解和领悟音乐;(2)同中老年相比,青年更有激情,也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思考、读解和领悟音乐。(意思相近即可) 5用“流逝的时间”形象地突出了音乐“模糊、空灵、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的特征;用“被曲谱固化的记忆”来形象地表现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在人各个生命阶段所留下的印迹。 (意思对即可) )二、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熨斗( ) 霍然( ) 偌大( ) 抓髻( ) 周匝( )2、本文选自 ,作者 是清末文学家。3、在写王小玉说书之前作者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

27、“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5、下列对声音的描写,说说有什么好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顷刻间,周匝数遍。6、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9二、同步解读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

28、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

29、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

30、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 ,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

31、有戚戚焉!”7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8王小玉出场时的外貌描写留给你什么印象?9王小玉“向台下一盼” , “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 ,这说明了什么?10描述王小玉的唱书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011概括说说王小玉歌唱高低变化的技巧及其感染力。12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三、美文赏读看戏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

32、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

33、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

34、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在 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1113、文章 12 段描写天气虽然闷热,剧场里却“挤得满

35、满的”作用是什么?14、文章为什么不详细介绍穆桂英挂帅的剧情?15、作者将梅兰芳的唱词比喻为珠子的好处是什么?16、文章为什么直到最后才交代艺术家是谁?17、从描写的角度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梅兰芳的演艺及人格的?(参考答案:1略 2 老残游记 ;刘鹗 3写了戏园子里的情况,写了琴师弹琴、黑妞说书以及听众的议论。为了烘托王小玉高超说唱技艺。 4美丽而没有媚态,素雅而不寒酸,形容白妞仪表端庄秀雅。 5从人的主观感受的角度打比方的,表现王小玉的声音给人畅快甜蜜的感觉。从视觉角度来写的,表现王小玉声音回旋婉转、轻快。 6一般来说,卖烧饼油条是“提”着篮子,而此处这一“顶”字,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园子里听白

36、妞说书的听众之多,已到了人挨人人挤人的程度,以至小贩们不得不改变挎篮子的方式变“提”为“顶” 。这就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7意思是歌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形容音乐极端美好,有长时间使人忘记一切的魅力。 8清新、优雅 9王小玉的眼睛明亮、传神,把观众的心都揪住了。 10运用比喻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作者把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揉合在一起,突出说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魅力。 11略 12从侧面写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艺术。 13从侧面表现梅兰芳的高超演技,说明人民对艺术家的热爱。 14、因为剧情与本文的中心联系不大。本文的主旨是赞美我们国家的热情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而不是介绍穆桂英挂帅的戏剧内容,所以不详细介绍剧情。 15、用珠子比喻梅兰芳的唱词,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的珠子,形象地赞扬了梅兰芳的演唱字正腔圆,感情饱满,富有表现力。 16、这样写,既符合观众观看的过程,又将艺术形象的年轻美丽、光彩照人,同艺术家的年龄高形成对比,突出了艺术家高超的演艺及对艺术、对人民的高度热情。 17、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梅兰芳的高超技艺和高尚的人格。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