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0282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距今 7000 年至 4500 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马匹作为重要的驮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 足需要,且品

2、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输入。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 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 是骏马。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 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赭” ,便以 “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 。汉武帝为求“天马” ,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 3000 余匹而归。汗血马的引

3、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汉 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记载,唐天宝中,大宛进汗血 马六匹。 “汗血马”在元明两代称为“阿鲁骨马” ,又名“小西马” ,仍然是中亚各地进献的主要贡品之一。除中亚之外,漠北也是中原良马的重要来源。 旧唐书铁勒传载,蒙古高原西北部的骨利 干,于贞观中“献良马十匹” , “太宗奇其骏异,为之制名,号为十骥。唐代来自中亚的良马在当 时口碑中最知名者,乃为唐太宗所喜爱的六匹骏马,太宗逝后,为之刻像陪葬,称为昭陵六骏。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欧 相接,西南临

4、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以外, 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 。有专家考证,出土- 2 -于我国甘肃武 威的铜奔马即著名的“马踏飞燕” ,其原型就是来自大宛的汗血宝马。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 ,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但实际上,延祐七年(1320 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西马等方物,元亦给以年例 或回赐,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 年)一次就赐钞 4 万锭。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

5、。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古代 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交换物。(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很早就被人驯化,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就开始驯化野马,使其成为驮载的工具。B. 春秋以前,马在中原地区,主要是用于牵引战车,是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才更多地用于骑乘。C. 汗血马的引进地域非常广泛,除了西域外,还有漠北的广大地区,以及阿拉伯区域和地中海地区。D. 我国甘肃省武威的铜奔马塑像即著名的“马踏飞燕” ,其原型是产于大宛的大西马。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6、. 文章通过讲述“马匹”引入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它在丝路沿线各民族间交往的重要作用。B. 汉武帝派军队出征大宛,唐太宗给十马命名,这说明中国历代所有君王都非常重视西方的良马。C. 蒙元时代蒙古贵族对脱必察马花费巨资引进的事例,证明该马在当时贵族生活中有着很高的身价。D. 文章分别介绍了蒙古马、汗血马、大西马,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论述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汉武帝不派张骞出使西域,那么大宛的“汗血马”就不会那么早传入中原地区。B. 在文中所讲述的各种马匹中,拿蒙古马与汗血马相比,作者认为蒙古马要逊色于汗血马。- 3 -C. 元

7、仁宗即位之初,曾极力禁止对“西马”的购取,这是因为购马之风引起了奢侈生活的攀比。D. 汉武帝以后,为了满足良马的需求,除了继续引进外,还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的方式扩充数量。【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A 项,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就开始驯化野马”错,原文第一段是“距今 7000 年至 4500 年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驯化了野马,然后才传入中原地区。 ”。C 项,这是良马的 引进区域,而非汗血马的引进区域。汗血马只产于

8、中亚。D 项, “其原型是产于大宛的大西马”错,汗血马又名小西马,这里偷换了概念。故选 B。【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中,B 项,以偏概全,这两个事例不能就推知所有君王都重视。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

9、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 项, “这是因为购马之风引起了奢侈生活的攀比。 ”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明禁止购取的原因。故选 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

10、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 4 -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任务罗广斌 杨广益第二天,一个女同志,按照约好的时间和接头暗号,来到成岗家里。这个女同志不到三十 岁,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蓝旗袍剪裁得很合身。她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告诉成岗:“我姓江,江雪琴

11、我的岁数比你大一点,你就叫我江姐吧。 ”成岗愉快地叫了一声,“江姐。 ”江姐温和地笑了。 “你经常读市委的党刊进攻吗?你对它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进攻?我读到第二十一期了,很好,没有意见。 ”成岗说着,心里浮现出一个长久以来就有的想法,就全部说了出来:“新华日报被迫停刊以后,厂里的工人都感到苦闷,他们渴望得到党的消息,得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可是进攻是党内刊物,群众看不到,可不 可以想办法,满足群众的需要?”“你的意见很对, ”江姐点头说道:“市委早已考虑到了。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及时告诉人 民,决定出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刊物定名为挺进报 ,每周出版一期,着重报道解放战争 的胜利消息,评介时

12、局和宣传党的政策法令可以发到可靠的积极分子手里。市委希望它成 为团结、教育广大群众的一种有力的武器。 ”成岗眼睛里闪耀着兴奋的光采,忙问:“让我参加挺进报的工作吗?” “听许云峰同志说过,你对这样的工作,会感兴趣的,对吗?”江姐微笑着说, “你从前在学校的剧团里,爱搞布景、灯光之类的后台工作,现在要你搞的,又是后台工作,市委打算把 秘密印刷所设在你这里。 ”“对,我这里挺合适。敌人轻易不会怀疑我这个当厂长的人。 ”成岗恳切地望着江姐:“工 厂里的情况,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我这里比较安全。 ”“从今天起,你是挺进报的工作人员了。你负责印刷,每一期印好的挺进报 ,由我 负责处理”江姐不慌不忙地说着。

13、从声音里,成岗觉得她和老许一样老练、成熟,他高兴地联想着:“我们党内,不知有多少优秀的同志!”见面不过半个小时,成岗已经对这位平易近人的- 5 -领导 人产生了尊敬和无限信任。江姐的目光,仍然是那样的温和,她仿佛已经察觉这位年轻同志的 心情,却没有去妨碍他,只稍微提高了声音,来引起他的注意。“成岗同志,你要知道:挺进报是市委的宣传刊物,发行以后,它对群众的影响很大,必然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你一定要严格地遵守秘密工作原则,尽量减少和朋友们的来往,停止一切 群众工作。否则,不仅你会遭到危险,而且还会给党带来重大的损失!”停了一下,江姐又进一步 说:“今后,有些朋友,也许会因为你不参加社会活动而发生误

14、解,但我相信,为了党的利益,你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成岗默默地听着,感到这个新的工作,比担任老许的交通员更复杂,要求更严格,自己的 责任也更大。他咬着嘴唇,站起来,紧紧握住江姐的手,严肃地说:“我向党保证。”庄严的瞬间,正是无数共产党员都曾经有过的,决心向党献身的时刻。成岗的心情分外激 动。江姐安详地注视着他,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温暖:“党给了你最大的信任。 ”从这时起,寝室后面那间小小的储藏室,收拾干净了,变成了挺进报的秘密印刷所。白天,成岗是工厂的厂长,更谨慎、更小心地执行着自己的职务;一到晚上,他便成了党报的 印刷者,通夜不眠地做着秘密印刷工作。节选自红岩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15、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以成岗为观察视角,刻画了江姐的外貌和神态,让我们一开始就对江姐有了一 个性格定位。B. “让我参加挺进报的工作吗?”既透露了成岗急切地想为党工作的决心,又显示了 一个年轻人蓬勃的朝气。C. 小说以一天的时间为轴,以成岗、江姐二人交待任务为横截面,真实地展现了重庆解放 前夕革命工作的危险状况。D. 江姐虽然第一次和成岗见面,但是她能感受到成岗的革命热情,因而她坚信他能够把所 有的工作都做到极致。5. 在成岗的眼里,江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画线句子各属于“心理描写”的哪种类型,各有什么作用?【答案】4. D 5. 她是一个温和(平易近人

16、) 、老练(成熟) 、严肃(认真)的革命者形象。她和成岗虽然是第一次见 面,但是她总是“温和”地“微笑”着和这位年轻人说话;当她向成岗解说任务的严密性和纪律性时,又体现 了她“成熟” “认真”的性格特征。 - 6 -6. 内心独白(直接描写) ,通过直接展现成岗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江姐的由衷敬佩和赞美,从侧面写出 了江姐革命工作的老练成熟。间接描写,通过写成岗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出他听到新任务后激动喜悦的心理,进一步突出了他 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

17、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 项,“因而她坚信他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极致。 ”夸大效果,江姐虽然信任成岗,但也不能看出她认为成岗能把所有工作做到极致。故选 D。【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审题,题干是“在成岗的眼里,江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题目要求分析江姐的形象,而且是成岗眼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本题主要从次要人物成岗的角度去分析,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比如“江姐温和地笑了。 ”、 “江姐微笑着说” 、“江姐的目

18、光,仍然是那样的温和,她仿佛已经察觉这位年轻同志的心情,却没有去妨碍他,只稍微提高了声音,来引起他的注意。 ”,从这些神态描写可见江姐的温和(平易近人) 。再如“江姐不慌不忙地说着。从声音里,成岗觉得她和老许一样老练、成熟,他高兴地联想着”,可知其老练、成熟。再者江姐向成岗解说任务的语言“成岗同志,你要知道:挺进报是市委的宣传刊物,你一定要严格地遵守秘密工作原则,尽量减少和朋友们的来往,停止一切 群众工作。否则,不仅你会遭到危险,而且还会给党带来重大的损失!停了一下,江姐又进一步 说:今后,但我相信,为了党的利益,你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江姐安详地注视着他,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温暖:党给了你最大

19、的信任。 ”等内容,可知江姐的“严肃” “认真”的性格特征。答题时要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即江姐是一个的革命者,然后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审题,题干是“画线句子各属于心理描写的哪种类型,各有什么作用?” ,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指出心理描写的类型,类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第二问要求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画线句子,理解其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第一问:第一处“我们党内,- 7 -不知有多少优秀的同志!”属于直接描写,第二处“他咬着嘴唇,站起来,紧紧握住江姐的手”属于间接描写。第二问:考生

20、要先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结合这些,联系上下文即可概括出第一处通过直接展现成岗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江姐的由衷敬佩和赞美,从侧面写出了江姐革命工作的老练成熟。第二处通过写成岗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出他听到新任务后激动喜悦的心理,进一步突出了他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的设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

21、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据报道,小学生下午三点半放学的规定,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1990 年 6 月 4 日,当时的国家教委发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 ,小学不超过 6 小时,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大学不超过 10 小时。于是,

22、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 6 小时,逐渐成为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尝试通过“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题。据报道,自 2017 学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就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 30 分”活动,供学生自愿参加,一般每周安排四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快乐 30 分”结束 后,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2017 年,南京市政府试点“弹性离校” ,从主城区向城乡所有小学全面铺开实施。此外,天津、沈阳等城市均开展了“弹性离校” “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2017 年 2 月,教 育部也出台

23、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三点半难题”怎么破?听听部长怎么说长城网 - 8 -材料二: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材料三:有记者提问:“有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这个时间对于家长来说接送孩子可以说是一大难 题,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小学放学时间早催生了大量校外托管班,这些托管班野蛮生长 , 急需规范。请问是否会像近期重拳整治课外培训机构乱象那样来规范校外托管班?”“三点半”现象之所以成为年轻父母们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个产物,这个现象更多地表现在大中城市。“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去年 2 月教育部

24、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陈宝生表示,有 25 个省已经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 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这 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各走各的路、各出各的高招。 ”陈宝生表示,对于现在存在的乱象需要进行治 理,比如对记者提到的学校周围的托管班进行治理,加强立法,至少是有行政法规来加以解决。人民网2018 年 3 月 5 日材料四: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弹性离校”也是一个舆论关注的话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课 后服务”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多位教

25、育界人士纷纷表示:“三点半现象由来已久” , “教育局有规定,小学生在校- 9 -上课 时间不能超过 6 小时” 、 “学校不是无限责任主体,万一出了问题学校难辞其咎” 、 “人手少、没 经费,心有余而力不足” 。杭州市拱墅区多位公办小学的校长表示, “按照相关规定,学校不能办特长班,也不能实行 有偿托管。没有相关政策和专项费用,学校也是爱莫能助。 ”记者采访的多位任课老师同时也是小学生家长,对“接孩子”难题深有体会:“有时恨不得 自己有分身术,但老师也是普通人,每天早上 7 点多到校,一周十几节课,课后要备课,要批 改作业,要进行教学研究,有时还要外出学习或者交流。放学后如果要抽出更多的时间

26、来义务 照看孩子,有些力不从心。 ”浙江工人日报2017 年 4 月 8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对“三点半”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政策上的分析,并列举了一些解决的方法。B. 材料二列举了四座城市放学后托管方面的政策,其中上海、济南把“困难家庭”作为帮扶对象。C. 材料三引用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话说明国家对“三点半难题”的重视,并对 25 个省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总结。D. 选文的四则材料均围绕“三点半难题”展开叙述,而材料四重在解说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27、,虽然各地出台不少措施,但是没有一点效果。B. “弹性离校”是目前解决“三点半难题”的最佳方法,但各地对于这一方法的运用方式各异。C. 由材料二可知,在四座城市中,只有北京在放学后托管的政策中给予了学校资金支持。D. “三点半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所有城市都存在的普遍现象。9. 请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于“三点半难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答案】7. D 8. B 9. 依据各地实际,合理制定“弹性离校”时间;对各地“三点半”后的校内活动做出合理性的指示;向政府申请资金,让老师延长工作时间劳有所获;加强立法,严格治理各地放学后“托管”乱象。- 10 -【解析】【

28、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 项, “而材料四重在解说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错,根据原文判断材料四重点在于列举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难题。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但是没有一点效果。 ”表述过于绝对。上海、南京、济南

29、等地的措施还是有一定效果的。C 项, “只有北京在放学后托管的政策中给予了学校资金支持。 ”理解有误,济南对那些做得好的学校每年度奖励 20 万元,也属于资金方面的支持。D 项,以偏概全,这是大中城市的问题。故本题选 B。【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题干是“请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于三点半难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考生要抓住“教育主管部门”和“合理化建议” ,答题抓住材料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概括分析, “2017 年,南京市政府试点“弹性离校” ,从主城区向

30、城乡所有小学全面铺开实施。此外,天津、沈阳等城市均开展了弹性离校 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 ”、 “有 25 个省已经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比如对记者提到的学校周围的托管班进行治理,加强立法,至少是有行政法规来加以解决。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 课后服务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从以上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合理的归纳概括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

31、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 11 -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

32、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陈宠字昭公,沛国洨人也。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及莽篡位,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建武初,钦子躬为廷 尉左监,早卒。躬生宠,明习家业,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 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 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

33、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昱奏上之,其后公府奉以为法。 三迁,肃宗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帝敬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其后遂诏有司,绝钻钻诸惨酷之科,解 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 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苦不畏慎。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惟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 窦宪,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帝以问宠,宠对“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 ,宪以此深恨宠。林 卒被用,而以臧污抵罪。及窦宪为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

34、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 宠与中山相汝南张郴、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后和帝闻之,擢宠为大司农,郴太仆,顺左冯翊。 永元六年,宠代郭躬为廷尉。性仁矜。及为理官,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从宽 恕,帝辄从之,济活者甚众。其深文刻敝,于此少衰。宠历二郡三卿,所在有迹,见称当时。 十六年,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而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薨。节选自后汉书郭陈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B. 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 12 -C.

35、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D. 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腊”祭祀的名称。祖,祭祀路神;腊,年终大祭。B. “视事”就是“就职治事” 。多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C. “科条”一是指法令条文、法律条文;一是指项目,科目。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思。D. “经典”古代大多认为“经”指的是四书五经,而“典”则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12. 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宠勤于政务。在他任州郡小吏的时候,眼看

36、着三府掾吏不务正业时,他却勤于政事,多次进献有利于时政之言。B. 陈宠宽厚仁慈。肃宗即位之初,吏事崇尚严酷,陈宠上疏奏请处理事务应当以宽厚仁慈为本,深得皇上赞许。C. 陈宠秉公直言。皇上因任命张林担任尚书的事征询陈宠的意见,陈宠直言张林虽然有才,但向来贪污。D. 陈宠很有气节。在窦宪任大将军征讨匈奴时,他不趋炎附势,而是和张郴、应顺一起守正不阿。13.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2)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三个儿子陈参、陈丰、陈钦都在

37、朝为官,于是全部叫他们辞去官职,父子一道回归乡里。(2)鲍昱赞许陈宠的能力,转任为辞曹,掌管天下的官司。他所判决很公平,没有不满足大家的心愿。【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解妖恶之禁,除- 13 -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 ,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解除妖恶之禁令,革除前人无罪而文饰致于法中的五十多件事,确定写在法令之上。从此以后,民俗和平

38、,多次出现祥瑞之兆。 ”,然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禁” “五十余事” “令”等,再根据句子内容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是后”指从此以后、这以后,不能断开,这就排除 BD 两项;“定著于令”是确定写在法令之上的意思,应和前面内容断开,这就排除 A,故选 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 “文中用的是

39、第二个意思”错误,根据语境“决事科条” ,可知文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 “在他任州郡小吏的时候,”错,原文是“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 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可见时间点错误,这应是他被征辟到鲍昱府以后的事。故选 A。【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

40、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在位” ,在朝为官;“乃” ,于是;“悉” ,全、全部;“相与” ,一起、共同。 (2)中的“高”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高,赞许;“转” ,转任;“掌” ,掌管;“厌” ,同“餍” ,满足。【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

41、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 14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陈宠字昭公,沛国洨县人。曾祖父陈咸,成帝、哀帝时代以律令做尚书。等到王莽篡位,这时三个儿子陈 参、陈丰、陈钦都在朝为官,于是全部叫他们辞去官职,父子一道回归乡里,关闭大门不出入,还是用汉家的 习俗在腊月举行祭礼。建武初年,陈钦儿子陈躬做廷尉左监,早死。陈躬生了陈宠,陈宠明了熟习

42、家族的事业, 他年轻时做过州郡吏,被召到司徒鲍昱府。这时三府掾属专好交游,以不肯干事为高尚。陈宠常不以为然,独 自勤奋忙于事务,多次向鲍昱陈述当时合乎时宜之事。鲍昱赞许陈宠的能力,转任为辞曹,掌管天下的官司。 他所判决很公平,没有不满足大家的心愿。当时司徒处理官司,久的拖延几十年,事情复杂,容易滋生轻重不 当的判决,不良的官吏得依附以生轻重。陈宠替鲍昱撰写辞讼比七卷,作为处理案情的各项条款,审理案 件都按照不同的类别来判决。鲍昱奏上辞讼比 ,从那以后公府奉之以为榜样。三次升迁,肃宗初年,做了 尚书。这时依照永平年间的旧例,吏政提倡严厉,尚书处理案件一般偏于重判,陈宠认为皇上刚即位,应改变 前代

43、的苛刻政治。于是上疏。皇上恭敬地采纳了陈宠的建议,每件事都提倡宽厚仁慈。后来于是下诏给有司, 杜绝惨酷之刑罚,解除妖恶之禁令,革除前人无罪而文饰致于法中的五十多件事,确定写在法令之上。从此以 后,民俗和平,多次出现祥瑞之兆。陈宠性周密,常称说人臣的意义,清苦但不畏惧担心。自从任职枢密机关 后,谢绝遣散门人,拒绝和知心朋友交往,只在公家罢了,朝廷十分器重他。皇后的弟弟侍中窦宪,推荐真定 令张林做尚书,皇帝拿这事问陈宠。陈宠答道:“张林虽有才能,而平日行为有贪污。 ”窦宪因这非常痛恨陈 宠。张林最终还是被任用了,然而却因贪污获罪。后来等到窦宪做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没有人不派 官吏子弟馈赠财

44、物的,而陈宠与中山相汝南张郴、东平相应顺守正道不阿谀。后来和帝听说了,提升陈宠做大 司农,张郴做太仆,应顺做左冯翊。永元六年,陈宠代郭躬做廷尉。性格仁慈怜悯。后来做了审判官,多次议 论疑案,常亲自拟写奏折,常常依据经典,力求从宽处理,皇帝常听从他的建议,赖以救活的犯人很多。那些 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的案件,这时才减少许多。陈宠经历二郡三卿,所任之处都有事迹被称于当时。十六年, 代徐防作司空。陈宠虽精于解释法律,然而他又兼通经书,奏议温和纯正,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元朝小令,完成各题。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

45、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注】卜居:选择定居之地。外家:母亲的娘家。元好问,金宣宗时期进士,任尚书省 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隐居。14. 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以山岗重重叠叠阻隔了与外界联系来说明自己隐居之地的偏远、荒僻的特点。B. 透过窗户能望见远处的高山,屋后有高大的青松庇荫,这样的居所富有雅趣,才最理想。C. “村落更年丰”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来此定居后,会让这里的庄稼丰收,一年胜过一年。D. “种树” “种谷”都交给年轻人,这一安排间接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此地并非为了

46、种植这类的农事。15.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包含着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表面上,是写诗人不喜农事,惟喜伴着清风明月饮酒作诗,过着闲适恬淡的悠闲生活;实际上,作者是借酒消愁,借清风与明月来让心灵得到一种抚慰与寄托,是闲适外表的遮掩下隐藏着亡 国后的苦涩与无奈。【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47、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村落更年丰采用对比的手法”错,这里没有对比手法,丰收本是事实,而非诗人来到这里管理后的结果。故选 C。【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审题,题干是“老夫惟有,- 16 -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包含着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其实是考查词句的含义,句子含义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理解小令的内容,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48、 。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的意思是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这样即可概括出“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的表层意思,是写诗人不喜农事,惟喜伴着清风明月饮酒作诗,过着闲适恬淡的悠闲生活;深层意思,实际上是作者借酒消愁,借清风与明月来让心灵得到一种抚慰与寄托,是闲适外表的遮掩下隐藏着

49、亡 国后的苦涩与无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2) 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3) 战国策荆轲刺秦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答案】 (1). 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4). 虽九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