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20292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绵阳市 2019 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 月)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Cl 35.5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性质与实际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物质性质 实际应用A 明矾溶于水能生成胶体 明矾用作净水剂B SiO2熔点高、硬度大 SiO2作光导纤维C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漂粉精用于游泳池消毒D Na2CO3溶液呈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明矾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用于水的净化,A

2、 正确;BSiO 2作光导纤维,是因为其良好的光学特性,与其熔点高、硬度大小无关,B 错误;C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C 正确;DNa 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所以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B。2.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果糖是单糖,蔗糖、麦芽糖是二糖B. 淀粉与纤维素通式相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油脂水解都生成饱和脂肪酸和甘油D. 利用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可鉴别所有蛋白质【答案】A- 2 -【解析】【详解】A. 葡萄糖

3、、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蔗糖水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生两分子葡萄糖,所以蔗糖、麦芽糖都是二糖,A 正确;B. 淀粉与纤维素通式相同,但 n 不同,分子式不同,所以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 错误;C.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都能水解,由于形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中有的是饱和的,有的是不饱和的,所以不能都水解生成饱和脂肪酸和甘油,C 错误;D.只有分子结构中带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才会发生颜色反应,所以颜色反应不可鉴别所有蛋白质,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A。3.下列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 等量 Cl2分别通入 H2O、NaOH 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B. 等物质的量的 和 中,中子

4、数之比为 1:2C. 等质量的乙醇与乙酸所含碳原子数目相同D. 1molP4与 1molCH4中的共价键键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A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B每个 分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2,每个 分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4;C乙醇与乙酸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等;D白磷分子中含 6 个共价键,而甲烷分子中含 4 个共价键。【详解】A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l 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 HCl 和 HClO,所以等量的氯气发生上述两个反应,转移电子数不相等,A 错误;B每个 分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2,每个 分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4,则等物质的量的 和中,中子数之比为 1:2,B 正

5、确;C乙醇与乙酸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等,则等质量的乙醇与乙酸所含碳原子数目不可能相同,C 错误;D白磷分子中含 6 个共价键,甲烷分子中含 4 个共价键,则 1mol 白磷中含 6NA个共价键,- 3 -而 1mol 甲烷中含 4NA个共价键,数目不相等,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的知识,涉及氯气的性质、微粒的结构等,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题目难度不大。4.如图装置可用于验证气体的某些化学性质,所得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A CH2=CH2 溴水 溶液褪色C2H4能与 Br2发生取代反应B CO2 BaCl2溶液 产生白

6、色沉淀 CO2能与可溶性钡盐反应C Cl2 FeCl2溶液 溶液变为棕黄色 氧化性 Cl2Fe 3+D SO2 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A 错误;B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CO 2与 BaCl2溶液不能发生反应,B 错误;CCl 2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把 Fe2+氧化为 Fe3+,使溶液变为黄色,C 正确;DSO 2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 SO2的漂白性无关,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C。5.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

7、周期主族元素。W 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四种元素中 X 的原子半径最大,Y 的周期数等于其族序数,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 4 -数的 3 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W、X、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两两反应生成盐和水B. W、X、Z 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C. 简单离子的半径:YXWZD. 含 Y 元素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答案】D【解析】【分析】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N 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其最外层有 6 个电子,为 S 元素;Y 的周期数等于其族序数,原子序数大于 W 而小

8、于 Z,为 Al 元素;四种元素中 X 的原子半径最大,则 X 为 Na 元素。通过以上分析知,W、X、Y、Z 分别是 N、Na、Al、S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为 N 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其最外层有 6 个电子,为 S元素;Y 的周期数等于其族序数,原子序数大于 W 而小于 Z,为 Al 元素;四种元素中 X 的原子半径最大,则 X 为 Na 元素。通过以上分析知,W、X、Y、Z 分别是 N、Na、Al、S 元素。AW、X、Y 分别是 N、Na、Al 元素,其最高价

9、氧化物的水合物是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这三种化合物都能两两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A 正确;BW、X、Z 分别是 N、Na、S 元素,N 可以形成 NO、NO 2、N 2O5等氧化物,Na 可以形成Na2O、Na 2O2,S 可以形成 SO2、SO 3,B 正确;C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W、X、Y、Z 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是 2、2、2、3,且原子序数WXY,所以离子半径 YXWZ,C 正确;D含有 Y 的盐溶液可能呈酸性,如 AlCl3等,可能呈碱性,如 NaAlO2溶液,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D。【点睛】本题考查

10、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正确判断元素、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氢氧化铝的两性。6.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新型铝-石墨烯(C n)可充电电池,电解质为阳离子(EMIM +)与阴离子(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该电池放电过程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 -A. 放电时铝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放电时正极的反应为:C nAlCl 4-e =CnAlCl4C. 充电时石墨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D. 充电时的总反应为:3C n4Al 2Cl7-=Al4AlCl 4-3C nAlCl4【答案】B【解析】【分析】由示意图可知放电时铝为负极

11、,被氧化生成 Al2Cl7-,电极方程式为 Al+7AlCl4-3e-=4 Al2Cl7-,正极反应为 3CnAlCl4+3e-=3Cn+3AlCl4-,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n+ AlCl4-e-CnAlCl 4,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4Al2Cl7-+3e-=Al+7AlCl4-,据此解答。【详解】A放电时铝为负极,被氧化生成 Al2Cl7-,发生氧化反应,A 正确;B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3CnAlCl4+3e-=3Cn+3AlCl4-,B 错误;C充电时,Cn 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Cn+ AlCl4-e-CnAlCl 4,C 正确

12、;D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Cn+AlCl4-e-CnAlCl 4,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4Al2Cl7-+3e-=Al+7AlCl4-,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充电时的总反应为:3C n4Al 2Cl7-=Al+4AlCl4-3C nAlCl4,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电极的判断方法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7.常温下,将 AgNO3溶液分别滴加到浓度均为 0.01 mol/L 的 NaBr、Na 2SeO3溶液中,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Br 、SeO 32-用 Xn-表示,不考

13、虑 SeO32-的水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 -A. Ksp(Ag2SeO3)的数量级为 10-10B. d 点对应的 AgBr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 所用 AgNO3溶液的浓度为 10-3 mol/LD. Ag2SeO3(s)2Br (aq)=2AgBr(s)SeO 32- (aq)平衡常数为 109.6,反应趋于完全【答案】D【解析】【分析】A.由图象可知-lgc(SeO 32-)=5.0 时,-lgc(Ag +)=5;B.d 点对应的 c(Ag+)偏大,应生成沉淀;C.根据-lg c(Ag +)=2 判断;D.Ag2SeO3(s)+2Br-(aq)2AgBr(s)+SeO 32-(

14、aq)平衡常数为 K= 。【详解】A. 由图象可知-lgc(SeO 32-)=5.0 时,-lgc(Ag +)=5,则 Ksp(Ag2SeO3)的数量级为 10-15,A 错误;B.由图象可知 d 点对应的 c(Ag+)比饱和溶液中的大,应能够生成沉淀,B 错误;C.由图象可知起始时,-lg c(Ag +)=2,则 c(Ag+)=10-2mol/L,c(AgNO 3)= c(Ag+)=10-2mol/L,故所用 AgNO3溶液的浓度为 110-2 mol/L,C 错误;D. Ag2SeO3(s)+2Br-(aq)2AgBr(s)+SeO 32-(aq)平衡常数为K= = ,D 正确。故合理选项

15、是 D。【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知识。把握溶解平衡移动、Ksp 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学生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二氧化氯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已知:ClO 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强氧化- 7 -性,回答下列问题:(1)Cl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如图所示)。仪器 a 的名称为_,装置 B 的作用是_。装置 C 用于制备 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D 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其作用是_。装置 E 用于吸收尾气,反应生成 NaClO2,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氧化产物是_。(2)粗略测定生成 ClO2的

16、量实验步骤如下:a. 取下装置 D,将其中的溶液转入 250mL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 D 瓶 23 次,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b. 从容量瓶中取出 25.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 2+2S2O32-=2I +S4O62-) ,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 24.00 mL 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进入装置 D 中的 ClO2质量为_,与 C 中 ClO2的理论产量相比,测定值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防倒吸、防堵塞( 或平衡气压、安全瓶均可) (3). SO2H

17、2SO42KClO 3=2KHSO42ClO 2 (4). 检验有 I2生成,进而证明 ClO2有强氧化性 (5). 2:1 (6). O2 (7).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8).0.324 g (9). 产生 ClO2的速率太快,ClO 2没有被 D 中的溶液完全吸收;C 中 ClO2未全部进入 D 中【解析】【分析】(1)浓 H2SO4和 Na2SO3反应生成 SO2,A 制备 SO2,B 装置有缓冲作用,可防止倒吸、堵塞;装置 C 用于制备 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则 C 中发生反应- 8 -SO2+H2SO4+2KClO3=2KHSO4+2ClO2,

18、ClO 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在 D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I2,装置 D 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I 2遇淀粉变蓝色;装置 E 用于吸收尾气,反应生成 NaClO2,双氧水作还原剂生成氧气,从而防止尾气污染环境;(2)碘遇淀粉变蓝色,当碘完全反应后溶液变为无色;ClO 2与 KI 在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 2+10I-+8H+=5I2+2Cl-+4H2O,结合 I2+2S2O32-=2I-+S4O62-,可得 ClO25S 2O32-,则 n(ClO2)= n(Na2S2O3)= 0.1000mol/L0.024L=0.00048mol,250mL 溶液中含有 n(

19、I2)=0.00048mol10=0.0048mol,m(ClO 2)=0.0048mol67.5g/mol=0.324g;ClO 2部分没有被吸收、未完全进入 D 中都导致测定值偏低。【详解】(1) 浓 H2SO4和 Na2SO3反应生成 SO2,A 用于制备 SO2,B 装置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堵塞;装置 C 用于制备 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则 C 中发生反应SO2+H2SO4+2KClO3=2KHSO4+2ClO2,ClO 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所以D 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I2,装置 D 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I 2单质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装置 E

20、用于吸收尾气,反应生成 NaClO2,双氧水作还原剂生成氧气,从而防止尾气污染环境,仪器 a 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装置 B 有缓冲作用,所以能防倒吸、防堵塞(或平衡气压、安全瓶);装置 C 用于制备 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酸式盐为KH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SO4+2KClO3=2KHSO4+2ClO2;装置 D 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淀粉遇碘溶液变为蓝色,根据淀粉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有 I2单质生成,从而证明 ClO2是否具有氧化性;装置 E 用于吸收尾气,反应生成 NaClO2,反应方程式为H2O2+2ClO2+2NaOH=2NaClO2+

21、O2+H 2O,在该反应中 ClO2是氧化剂,NaClO 2的还原产物,H 2O2是还原剂,O 2是氧化产物,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2)I 2单质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当碘完全反应后溶液变为无色,所用滴定终点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ClO 2溶液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 2+10I-+8H+=5I2+2Cl-+4H2O,结合 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ClO 25S 2O32-,则 n(ClO2)= n(Na2S2O3)- 9 -= 0.1000mol/L0.024L=0.00048mol,则在 250

22、mL 溶液中含有 n(I2)=0.00048mol10=0.0048mol,m(ClO 2)=0.0048mol67.5g/mol=0.324g;由于 C 中 ClO2有一部分没有被吸收、未完全进入 D 中都导致测定值偏低。【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制备,涉及实验操作、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检验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实验操作规范性、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9.KMnO4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主要用于防腐、化工、制药等。现以某种软锰矿(主要成分 MnO2,还有 Fe2O3、Al 2O3、SiO 2等)作脱硫剂,通过如下简化流程既脱除燃煤尾气

23、中的SO2,又制得 KMnO4(反应条件已经省略) 。已知:K spFe(OH)3410 -38,K spAl(OH)3110 -33。回答下列问题:(1)K 2MnO4中 Mn 的化合价为_。(2)滤渣 A 的成分是_,析出沉淀 B 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_。(3)步骤 2 中加入 MnCO3的作用为_。(4)滤液 C 中加入 KMnO4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5)步骤 4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6)电解制备 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b 与电源的_极相连,电解液中最好选择_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 )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6 (2). SiO2

24、(或二氧化硅) (3). Fe(OH)3(或氢氧化铁) (4). 调节溶液的 pH,促进 Fe3+、Al 3+水解以沉淀形式除去 (5). 3Mn2+2MnO 4-2H 2O=5MnO24H + (6). 3MnO2KClO 36KOH=3K 2MnO4KCl3H 2O (7). 负 (8).阳 (9). MnO 42-e-=MnO4-【解析】【分析】- 10 -SO2能与 MnO2、稀 H2SO4反应生成 MnSO4,Fe 2O3、Al 2O3溶于稀 H2SO4,SiO 2不溶,得到的滤渣A 是 SiO2。滤液中含有稀 H2SO4、Fe 2(SO4)3、Al 2(SO4)3和 MnSO4,用

25、 MnCO3能除去溶液中 Al3+和 Fe3+,沉淀 B 为 Al(OH)3、Fe(OH) 3,滤液中含有 MnSO4,向滤液 C 中加入 KMnO4溶液得到MnO2,MnO 2和 KClO3、KOH 反应得到 K2MnO4,K 2MnO4溶于水后电解得到 KMnO4。(1) K2MnO4中 K 元素为+1 价、O 元素为-2 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判断 Mn 元素化合价;(2)A 为未反应的 SiO2;溶度积常数小的首先生成沉淀;(3) MnCO3能和 H+反应而调节溶液的 pH;(4) KMnO4和 Mn2+反应生成 MnO2沉淀;(5)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6

26、)电解制备 KMnO4时,MnO 4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上反应,a 为阳极、b 为阴极,阳极连接原电池正极、阴极连接原电池负极,阳极附近生成 K2MnO4,导致 K+有剩余;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MnO 42-e-MnO 4-。【详解】SO 2能与 MnO2、稀 H2SO4反应生成 MnSO4,Fe 2O3、Al 2O3溶于稀 H2SO4,SiO 2不溶,则得到的滤渣 A 是 SiO2,滤液中含有稀 H2SO4、硫酸铁、硫酸铝和硫酸锰,用 MnCO3能除去溶液中 Al3+和 Fe3+,沉淀 B 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含有硫酸锰,向滤液 C 中加入KMnO4溶液得到 MnO2,

27、MnO 2和 KClO3、KOH 反应得到 K2MnO4,K 2MnO4溶于水后电解得到 KMnO4。(1)在 K2MnO4中 K 元素为+1 价,O 元素为-2 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判断 Mn 元素化合价=24-12=+6;(2)A 为未反应的 SiO2;溶度积常数小的首先生成沉淀,由于 KspFe(OH)3=410-38KspAl(OH) 3=110-33,所以 Fe(OH)3先生成沉淀;(3) MnCO3能和 H+反应,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故可调节溶液的 pH,促进 Fe3+、Al 3+水解以Fe(OH)3、Al(OH) 3形式沉淀除去;(4) KMnO4和 Mn2+反应生成

28、MnO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3Mn2+2MnO 4-2H 2O=5MnO24H +;(5)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结合反应条件,步骤 4 的化学方程式为 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6)电解法制备 KMnO4时,MnO 42-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 为阳极、b 为阴极,阳极连接原电池正极、阴极连接原电池负极,则 b 连接负极;阳极附近生成 K2MnO4,导致钾离子有剩余,b 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钾离子通过交换膜进入右侧,则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MnO 42-e-=MnO4-。- 11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知识,

29、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流程图的分析方法和溶液或沉淀成分的判断方法。10.研究 CO、CO 2的回收利用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减少碳的排放。回答下列问题:(1)二甲醚(CH 3OCH3)被誉为“21 世纪的清洁燃料” ,由 CO 和 H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CO(g)2H 2(g) CH3OH(g) H-90.1 kJ/mol2CH3OH(g) CH3OCH3(g)H 2O(g) H-24.5 kJ/mol已知:CO(g)H 2O(g) CO2(g)H 2(g) H-41.0 kJ/mol则 2CO2(g)6H 2(g) CH3OCH3(g)3H 2O

30、(g) 的 H_,有利于提高该反应中CO2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2)T 1 K 时,将 1 mol 二甲醚引入一个抽空的 150 L 恒容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 CH3OCH3(g) CH4(g)H 2(g)CO(g),在不同时间测定容器内的总压,所得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 t/min 0 6.5 13.0 26.5 52.6 气体总压 p 总 /kPa 50.0 55.0 65.0 83.2 103.8 125.0由表中数据计算:06.5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CH3OCH3)_,反应达平衡时,二甲醚的分解率为_,该温度下平衡

31、常数 K_。若升高温度,CH 3OCH3的浓度增大,则该反应为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要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3)在 T2 K、1.010 4 kPa 下,等物质的量的 CO 与 CH4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CO(g)CH 4(g) CH3CHO(g),反应速率 vv 正 v 逆 k 正 p(CO)p(CH4)k 逆 p(CH3CHO),k 正 、k逆 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p 为气体的分压(气体分压 p气体总压 p 总 体积分数) 。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Kp4.510 -5 (kPa)-1,则 CO 转化率为 20%时 _。【答案】 (1).

32、-122.7kJ/mol (2). D (3). 5.1310-5mol/(Lmin) (4). 75% (5). 7.510-5 (mol/L)2 (6). 放热 (7). 改进催化剂 (8). 增大反应物浓度 (9). 4:5【解析】- 12 -【分析】(1)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推导所求反应,再由盖斯定律计算 2CO2(g)6H 2(g)CH3OCH3(g)3H 2O(g) 的焓变H;该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改变条件使反应正向进行,可提高反应中 CO2平衡转化率;(2)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结合三段式计算 06.5min 内和 t

33、=时各物质的浓度,利用速率公式和平衡常数 k 表达式计算;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判断反应移动情况,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说明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3)先通过反应达到平衡时 v 正=v 逆推导出平衡常数 kp= ,再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气体分压 p(CO)、p(CH 4)、p(CH 3CHO)计算 v 正、v 逆的比。【详解】(1)CO(g)2H 2(g) CH3OH(g) H-90.1 kJ/mol 2CH3OH(g) CH3OCH3(g)H 2O(g) H-24.5 kJ/molCO(g)H 2O(g) CO2(g)H 2(g) H-41.0 kJ/mol由盖斯定律 2+-2有 2CO2

34、(g)6H 2(g) CH3OCH3(g)3H 2O(g)的H=2(-90.1 kJ/mol)+(-24.5kJ/mol)-2(-41.0 kJ/mol)= -122.7 kJ/mol;2CO2(g)6H 2(g) CH3OCH3(g)3H 2O(g)的H=-122.7 kJ/mol,即反应正向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增大 c(H2)、分离 CH3OCH3等均可提高 CO2平衡转化率,所以合理选项是 D;(2)06.5 min 内反应的三段式 CH3OCH3(g) CH4(g)H 2(g)CO(g)起始量(mol) 1 0 0 0变化量(mol) x x x x最终量(mol

35、) 1-x x x x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1+2x):1=55.0kPa:50kPa,解得x=0.05mol,06.5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CH3OCH3)= mol/(Lmin)平衡时反应的三段式 CH3OCH3(g) CH4(g)H 2(g)CO(g)起始量(mol) 1 0 0 0- 13 -变化量(mol) y y y y最终量(mol) 1-y y y y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1+2y):1=125.0kPa:50kPa,y=0.75mol,反应达平衡时,二甲醚的分解率= 100=75%,c(CH 3OCH3)

36、= = mol/L; c(CH 4)=c(H2)=c(CO)=mol/L;平衡常数 K= =7.510-5; 升高温度,CH 3OCH3的浓度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即加快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改进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等。(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v 正 =v 逆 ,则 =kp=4.510-5(kPa-1) ; T2 K、1.010 4 kPa 时,设起始时 n(CH4)=n(CO)=1mol,则反应的三段式为 CO(g)+CH4(g) CH3CHO(g)起始量(mol) 1 1 0变化量(m

37、ol) 0.2 0.2 0.2最终量(mol) 0.8 0.8 0.2所以 p(CH4)=p(CO)= 1.0104 kPa= 1.0104 kPa,p(CH 3CHO)= 1.0104 kPa= 1.0104 kPa,所以 v 正 k 正 p(CH4)p(CO),v 逆 =k 逆 p(CH3CHO),=4.510-5(kPa)-1 = 。【点睛】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平衡常数的计算等知识点,侧重化学平衡重要知识点考查,注意掌握基础、迁移运用及信息题的分析与训练。11.离子液体是一类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绿色溶剂和催化剂,其中的 EMI

38、M+离子由 H、C、N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4 -(1)碳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_,基态碳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形。(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H 3、NO 3-、NO 2-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两种粒子的是_。NH 3比 PH3的沸点高,原因是_。(3)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都大的原因是_。(4)EMIM+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分子中的大 键可用符号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成的大 键原子数,n 代表参与形成的大 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 键可表示为 ) ,则 EMIM+离子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

39、_。(5)立方氮化硼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但热稳定性远高于金刚石,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立方氮化硼属于_晶体,其中硼原子的配位数为_。已知:立方氮化硼密度为dg/cm3,B 原子半径为 xpm,N 原子半径为 y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该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列出化简后的计算式) 。【答案】 (1). (2). 哑铃 (3). NH3 (4). 氨分子间存在氢键 (5). 基态氮原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半充满,较稳定 (6). sp2、sp 3 (7). (8). 原子 (9). 4 (10). 100%【解析】【详解】(1)碳原子价电子数为 4,价电子排布式为 2s22p2,所以

40、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 2p,p 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2)NH3中 N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 =4,NO 3-中 N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 15 -=3+ ;NO 2-中 N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2+ ,所以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其他两种粒子的是 NH3;NH 3比 PH3的沸点高是因为氨分子间存在氢键;(3)VA 族比同周期相邻元素都大,是因为最高能级 p 轨道上电子数为特殊的半充满状态,能量低、较稳定;(4)根据图(b)N 5-中键总数为 5 个,根据信息,N 5-有 6 个电子可形成大 键,可用符号 56表示;(5)立方氮化硼硬度仅次

41、于金刚石,晶体类型类似于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晶胞中每个 N 原子连接 4 个 B 原子,氮化硼化学式 BN,所以晶胞中每个 B 原子也连接 4 个 N 原子,即硼原子的配位数为 4;晶胞中 N 原子数为 4,B 原子数=8 ,晶胞的质量 m= ,晶胞的体积 V= = ,B、N 原子总体积 V=4 =cm3,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 100%= 100%。12.2018 年报道了使用 -溴代羰基化合物合成大位阻醚和硫醚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用此法合成化合物 J 的路线如下: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结构简式为_。D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2)由 B 生成 C 的

42、化学方程式是_。- 16 -(3)CD 所需试剂和反应条件为_。(4)G 的化学名称为_,FHJ 的反应类型是_。(5)F 与 C 在 CuBr 和磷配体催化作用下也可合成大位阻醚,写出一种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_。(6)化合物 X 是 E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不含羧基,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符合上述条件的 X 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有 3 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1:6 的结构简式为_。【答案】 (1). (2). 羟基、醛基 (3). (4). O2,Cu 或 Ag 作催化剂,加热 (5). 苯酚 (6). 取代反应 (7).

43、或或 (8). 11 (9). 【解析】【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A、C 的碳链骨架相同,A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B 水解生成 C,则 A 为CH2=C(CH3)2,A 与溴加成生成 B 为 CH2BrCBr(CH3)2,C 氧化生成 D 为 OHCC(OH)(CH3)2,D 氧化生成 E 为(CH 3)2C(OH)COOH,E 中OH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F,结合 J 的结构可知 H 为 ,G为苯酚,据此解答。【详解】(1)A 的结构简式为 CH2=C(CH3)2,D 中官能团名称为羟基、醛基;(2)由 B 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是- 17 -;(3)CD 所需试剂 O2,反应条件为 Cu 或

44、 Ag 作催化剂,加热;(4)G 的化学名称为苯酚,F+HJ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看成-OH 上 H 被取代;(5)F 与 C 在 CuBr 和磷配体催化作用下也可合成大位阻醚,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或 或 ;(6)E 为(CH 3)2C(OH)COOH,化合物 X 是 E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不含羧基,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则含有酯基COO及羟基OH,若为甲酸丙酯,OH 有 3 种位置;若为甲酸异丙酯,OH 有 2 种位置;如为乙酸乙酯,OH 有 3 种位置;若为丙酸甲酯,OH有 3 种位置,所以共 11 种不同结构,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有 3 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1:6 的结构简式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的知识,涉及官能团的名称、物质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等,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碳原子数变化、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1 851-2-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2.pdf ETSI TS 101 851-2-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2.pdf
  • ETSI TS 101 851-2-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2_1.pdf ETSI TS 101 851-2-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2_1.pdf
  • ETSI TS 101 851-2-2-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2 A-family (S-UMTS-A 25 212.pdf ETSI TS 101 851-2-2-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2 A-family (S-UMTS-A 25 212.pdf
  • ETSI TS 101 851-2-2-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2 A-family (S-UMTS-A 25 212_1.pdf ETSI TS 101 851-2-2-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2 A-family (S-UMTS-A 25 212_1.pdf
  • ETSI TS 101 851-2-200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 2000 G-family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MTS-A 25 212) (V1 2 1)《卫星.pdf ETSI TS 101 851-2-200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 2000 G-family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MTS-A 25 212) (V1 2 1)《卫星.pdf
  • ETSI TS 101 851-2-200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 2000 G-family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MTS-A 25 212) (V1 2 1)《卫星_1.pdf ETSI TS 101 851-2-2006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 2000 G-family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MTS-A 25 212) (V1 2 1)《卫星_1.pdf
  • ETSI TS 101 851-2-3-2012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3 G-family enhancements (S-.pdf ETSI TS 101 851-2-3-2012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Sub-part 3 G-family enhancements (S-.pdf
  • ETSI TS 101 851-3-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3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3)《卫星地面站.pdf ETSI TS 101 851-3-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3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3)《卫星地面站.pdf
  • ETSI TS 101 851-3-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3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3)《卫星地面站_1.pdf ETSI TS 101 851-3-1-2008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Satellite Component of UMTS IMT-2000 Part 3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Sub-part 1 G-family (S-UMTS-G 25 213)《卫星地面站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