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20346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曲阳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0 月月考历 史试题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1、选择题(共 32 题,每小题 2 分,共 64 分)1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A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C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

2、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正君心” 。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 秉承天意,代表上天掌权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4、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A. 行为规范 B. 施政之术 C. 人伦秩序 D. 价值准绳

3、5、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6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 2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 )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人与自然的和谐

4、共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7 “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这说明当时A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 B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C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道家的冲击 D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有人称:北宋时期,在“附

5、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北宋时期“市民文化”形态的是程朱理学 文人画 清明上河图 宋词 京剧A B C D 10下列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11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A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 B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C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 D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3

6、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 ;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 ;“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 ;“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 ;天工开物A B C D 13、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141895 年,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等地报纸的新

7、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B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C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1519 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 抵抗派、洋务派和革命派 B 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 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D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

8、、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 ”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演变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A B C D - 4 -17、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18近代某学者在文章中说:“儒者三纲之说,

9、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根据上述言论判断,该学者可能与哪场运动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运动 D 新文化运动19.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 ”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2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

10、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2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2、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

11、 政治的民主化 B 救亡图存 C 经济的工业化 D 思想的自由化23.下图记录了 1833 年1915 年“共和” “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此图说明了- 5 -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C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让国人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D辛亥革命让中国人认识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24“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12、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25“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第二次”结合的是( )A.“总结

13、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B.“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C.“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6 -27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2820 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

14、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C.都是 20 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29.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C.认为人

15、是万物的尺度 D.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30苏格拉底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 “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他提出上述观点的根本目的在于A 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 B 实现自我的利益追求C 提高雅典城邦的社会地位 D 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31 (题文)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这反映了雅典人A 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B 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C 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 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32.1912 年 10 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 ,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

16、子为教主始也” 。1914 年 9 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 ,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反映出A. 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 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C. 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 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7 -卷 II 共 36 分(其中 33 题 20 分,34 题 16 分)33、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17、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

18、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4 分)(2) 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7 分(3) 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6 分)(4) 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 分)34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

19、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 8 -自清实录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

20、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 年 8 月)材料四 过去 60 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 5060 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 7080 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 10 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

21、观 60 年剧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6 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4 分)- 9 -高二 10 月月考历史答案1 D 2 D 3 D 4 D 5 A 6 C 7 D 8 A9 D 10 C 11 B 12 C 13 B 14 A 15 D 16 A17 C 18 D 19 C 20 C 21 A 22 B 23 C 24 D25 B

22、26 D 27 D 28 B 29 D 30 A 31 A 32 C其中 12 题改编课本 27 页,25 题(p68) ,31 题(p101)33、(1)4 分 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分)(2) 7 分 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1 分)新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分)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

23、理道德(社会法则)。(4 分)(3)6 分 深化儒学: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 分)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4 分)(4)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3 分)34(1)6 分 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2 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4 分

24、,每点 2分,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6 分转变: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2 分)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 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4 分认识:(每个要点 2 分,可从不同角度回答,答出两点得满分)- 10 -角度 1:“世界观”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如:“世界观”的变化是中国和世界的客观形势变化的反映;“世界观”的变化是伴随着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角度 2:“世界观”变化的特点。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角度 3:“世界观”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有利于各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