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20347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曲阳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0 月月考生 物试题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45 题,1-15 每题 1 分,16-45 每题 1.5 分,共 60 分)1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血浆的 pH 通常为 7.357.45B 脂肪酸、葡萄糖、胆固醇都是血浆中的成分C 患者打吊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钿胞D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 1/3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 pH

2、 降低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 Na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1 体液是指细胞外液2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4 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5 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复杂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6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7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8T 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9 机体自身的组

3、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A 二 B 三 C 四 D 五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B 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C 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mRNA、胰岛素等D 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5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比其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要快C激素传递的信息比神经传导的兴奋在传输速度上要慢- 2 -D高等生物体内都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4、用记录仪记录 A、B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若将记录仪的 A、B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哪一个选项( )A. B。 C D 7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BM 侧为神经元细胞膜内侧,N 侧为神经元细胞膜外侧C图乙中 C 乙酰胆碱与 D 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图乙中 C、D 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受体,C 的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选择透过性8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

5、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9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 )A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C 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D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10下图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 X 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

6、 -下列关于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若 X 代表甲状腺激素,在 b 点时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 若 X 代表血糖浓度,在 d 点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都增多C 若 X 代表抗利尿激素,在 c 点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D 若 X 代表 CO2浓度,在 c 点时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兴奋性较高11如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正确的是( )A 当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此时血糖的来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 正常的婴幼儿经常尿床主要与其血液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有关C 某人若吃的食物过咸,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

7、渗透压感受器D 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12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 A 是吞噬细胞,其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细胞是 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释放淋巴因子C 一种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并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D 注射疫苗主要是为了获得细胞和相应的 I,I 在核糖体上合成13人 类 患 腺 鼠 疫 是 由 鼠 疫 杆 菌 (宿 主 为 啮 齿 动 物 )引 起 的 , 鼠 疫 杆 菌 释 放 类 毒 素 , 使 患 者 出 现中 毒 性 休 克 综 合 征 。 科 学 家 从 病 愈 患 者 的 血 清 中 提 取 的 抗 毒 素 对 腺

8、鼠 疫 患 者 有 显 著 疗 效 。 正 确的 是 (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4 -14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可通过握手传播A B C D15如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

9、个阶段示意图,正确的是( )A 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 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 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16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 1、2、3、4 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 2,4-D 浓度为a、b、c 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 2,4-D 可促进枝条生根B根据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图示说明实验中,2,4-D 浓度关系为 abcD实验结果可说

10、明,2,4-D 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7如图是某科学家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B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的存在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茎秆生长- 5 -B青鲜素可以延长某些蔬菜的储存时间,但可能致癌C脱落酸可以抑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乙烯只在植物体果实中合成,有催熟果实的作用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

11、正确的有几项( )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A B C D 20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旷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主根和侧根对 NAA 的敏感性不同B NAA

12、 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 KT 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C NAA 能抑制主根生长,KT 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D 一定浓度的 KT 对 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21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C. 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D. 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2 如图中曲线表示茎伸长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

13、则能代表侧芽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 )A B C D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大豆的根进行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根会背光生长 B生长素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浓度的增高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C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可由色氨酸转变生成D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6 -24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某池塘生活了约 150 种生物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 1:1.5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 31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5%25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

14、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 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 cd 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 0C 造成 de 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 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2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 d 点之后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 c 点之后C “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D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

15、K 值27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 4时间点防治最好Bt 3t 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 2t 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28某种动物迀入新的环境后,其在 8 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第 4 年 第 5 年 第 6 年 第 7 年 第 8 年増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0.01A 在这 8 年间,该动物种群的

16、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B 第 5 年时该动物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 与第 2 年相比,该动物在第 8 年时的种内斗争比较激烈D 第 4 年时,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为该种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29棉蚜的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 6 月 10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 -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C 据表分析调査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S 型,在 630 日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D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

17、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减小30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若某地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调查其密度时,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 设计和制作生态缸实验时,生态缸一般是密封且透明的,这样既可防止外界干扰又便于观察C 在探究某种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取样后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使用诱虫器采集D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3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不同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阶段开始时植物种群数量为零,所以此演替为初生演替B2

18、阶段的优势植物种群最可能是灌木,3 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32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査,并研究 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 Nt表示第 t 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 t+1 年的种群数量) 。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 0t 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乙种群在 0t 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増长C 乙种群在 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 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33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

19、不正确的是( )- 8 -A 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B 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C 多为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D 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3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

20、的是( )A图 1 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B图 2 中,a、b、c 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 aC图 3 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D图 4 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36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生态农业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 B C D3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 ,下列正确的

21、是( )A图中 bhcdef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a100%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 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3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9 -1 组 2 组 3 组 4 组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土壤处理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A 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C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

22、照组是 1 组和 3 组D 预期结论是 1 组、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 组、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3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4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错误的是( )A M 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41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3、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 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42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其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A B C D 43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的破坏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使渔业资源严重受损。下列

24、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B 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等C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气候调节器”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 -D 湿地群落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44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 O2浓度最高的是 BB乙图中的 D 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 A 增多导致组织水肿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 B 所处的营养级45、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

25、,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 2000 只鸭就能把 4000 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 图 AB 时间 段,若蝗虫每天增加 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 N0 只,则 t 天后种群数量为 N00.03t 只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第 II 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 分)46、 (1)-(5)每空 1 分, (6) (7)

26、每空 2 分,共 12 分)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分析回答问题:(1)在相邻的神经细胞之间,兴奋可由由一个神经元的 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2)人脑是整个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位,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进行免疫的研究。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 1,结果如表 1。 组别 抗体含量A 组 +- 11 -图 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表 1 实验一结果(3)实验中,B 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 C 组小鼠的_处理。 (4)从图 1 可知,绵羊细胞 R 在本实验中作为_,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 R 应取自同一个体,

27、理由是_。 (5)从表 1 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 C 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 R 后,产生的抗体多于 A 组,据图 1 分析其原因是_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 T 细胞作用有利于_免疫过程的完成。 (6)实验一的结果说明_。 (7) 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 M 的血清、含抗体 G 的血清和不含抗体 M和 G 的血清,2 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 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 科学家推断,小鼠 B 细胞表面存在抗体 G 的受体才能使抗体 G 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实验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_(填选项前的符号)。

28、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b.抗体 G 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c.抗体 G 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d.绵羊细胞 R 和抗体 Ge.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对照组f.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对照组47、 (每空 1 分,共 9 分)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下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B 组 +C 组 +血液:“+”数量表示含量多少- 12 -甲 乙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 依次增大)组

29、别 清水 浓度 a 浓度 b 浓度 c 浓度 d 浓度 e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 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2)从图乙可以看出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 。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理由是_。(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_;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_;_喷洒对应组芹菜幼苗;_。48 (

30、每空 1 分,共 8 分)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 N、P 的吸收量及 PH8 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3)从乙图来看,鲤鱼体长在 4.2cm 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 24kJ,则最少需要藻

31、类_kJ。- 13 -(4)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理由_。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 4.2cm,理由是此时_。49.(每空 1 分,共 11 分)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鱼的种群密度时,下列情况会导致调查结果高于真实值的是_(多选)。A标志物脱落 B标志物过于明显,易被乌鱼天敌发现C标志物导致乌鱼行动不便,更易被捕 D标志到重捕的时间间隔过短(2)湖泊中

32、某些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食性鱼类、乌鱼等生活在水体中层,青鱼等生活在水体下层,这体现了群落在_结构上具有_现象,其原因是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_。(3)草食性鱼类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_营养级。(4)图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_(填“个体” 、 “种群”或“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该湖泊中肉食性鱼类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5)某地为提高经济效益,将稻田种植、鱼塘养殖、乳鸽养殖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其中鸽子粪便可以进入鱼塘被利用,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等特点。(6)该湖泊目前已被生活污水污染

33、,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如图表示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多种指标的测定结果。请回答:生物 毒素含量 ug/L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硅藻 0.1 52% 0蓝藻 0.554 78% 0红假单胞光合菌 0 87% 92%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其有光条件下可进行光能自养生长,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化能异养生长。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属于_。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理由是_- 14 -a 曲阳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0 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1、选择题(共 45 题,1-15 每题 1 分,1

34、6-45 每题 1.5 分,共 60 分)1D【解析】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 H2CO3/NaHCO3,使正常人血浆的 pH 维持在 7.357.45,A 正确;脂肪酸、葡萄糖、胆固醇等物质都是通过血浆来运输的,因此都是血浆的成分,B 正确;静脉注射的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C 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 2/3,D 错误。2D【解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的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

35、物质,吃酸性食品后,体内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PH 不会有大的变化,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 37左右,一天中会在 37左右波动,不会一直不变,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会造成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错误。故答案选D。3C (自编)【解析】体液是指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 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可以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 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恒定不变,3 错误;免疫系统既是机体

36、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4 正确;复杂动作的完成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5 错误;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例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6 正确;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7 错误;T 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8 正确;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可能成为抗原,例如机体内一些衰老、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都可能成为抗原,9 错误。因此,C项正确,A、B、D 项错误。4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

37、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可以看作是内环境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解:A、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物质,A正确;B、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 正确;C、mRNA 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 错误;D、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由内环境运输,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 正确故选:C5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A 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回路的形式传导,比其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要快,B 正确;激素传递的信息比神经传导的兴奋在传输

38、速度上要慢,C 正确;高等动物体内一般都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而植物一般没有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题图显示的是膜内与膜外的电位差,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为负值,说明 A 端(膜内侧)连记录仪的正极,B 端(膜外侧)连电流表的负极;若将记录仪的 A、B- 15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静息时,A、B 都表现为正电位,A、B 的电位差为 0,给以适宜刺激后,兴奋传到 A,A 处表现为外负内正,B 处仍然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 A、B 两侧存在电位差,由于记

39、录仪正极处是负电位,记录仪负极处是正电位,所以 A、B 两点的电位差是负值;当兴奋传过 A 后,未达到 B 之前,A、B 两点均为静息状态,两点的电位差为 0,当兴奋传至 B时,B 处表现为外负内正,A 处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 A、B 两侧存在电位差,由于记录仪正极处是正电位,记录仪负极处是负电位,所以 A、B 两点的电位差是正值,兴奋传过 B 以后,A、B 是处于静息电位状态,A、B 两点的电位差又恢复为 0。因此,C 项正确,A、B、D 项错误。7C (改编自资料 P14,10)【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都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若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

40、传导,A 项错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M 侧存在糖蛋白,因此 M 侧为神经元细胞膜外侧,N 侧为神经元细胞膜内侧,B 项错误;图乙中 C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有流动性,D 是乙酰胆碱的受体,C 与 D 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 项正确,D 项错误。8A【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

41、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9C【解析】试题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垂体合成与释放的是促性腺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A 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小分子激素,可以口服或注射,B 错误;直接注射性激素会使体内性激素过多,因为负反馈调节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C 正确;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但生长激素是促进生长加快的,如果没有性激素不会提前进入繁殖期的,D 错误。考点:动物的激素调节【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42、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10C【解析】若 X 代表甲状腺激素,在 b 点时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错误;若 X 代表血糖浓度,在 d 点时胰岛素分泌都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 错误;若 X 代表抗利尿激素,在 c 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导致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C 正确;CO2 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 c 点 CO2 浓度较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D 错误。11D【解析】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此

43、时血糖的来源有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而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为血糖,A 错误;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所以更易尿床,B 错误;吃的食物过咸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 错误;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关,D 正确。12C (改编自资料 P26,7)【解析】细胞 A 是吞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A 正确;细胞是 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增长分化,B 正确;一

44、种 B 细胞只可识别一种抗原,并增殖分化为一种记忆 B 细胞,C 错误;注射疫苗主要是为了获得记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抗体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 正确。【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3A - 16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反应。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说明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为抗原,可引起体液免疫,A 正确。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的,B 错误。抗原是一类有机物不一定为蛋白质,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C 错误。该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D 错误。14C【解析】试题分析:AIDS 患者属于免疫缺陷病,因此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故正确;HIV 攻击免疫

45、系统,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故错误;HIV 侵入机体后存在潜伏期,潜伏期内 HIV 复制能力强,只不过免疫系统没有瘫痪,故错误;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携带者,攻破人体的免疫系统后,才为患者,故错误;目前还没有针对 AIDS 的特效药物,故正确;AIDS 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握手不会传播 AIDS,故错误。综上所述,故 C 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 AIDS 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C【解析】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既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图中显示吞噬细胞吞噬处

46、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A 错误;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错误;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第二道防线,C 正确;T 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来识别抗原,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 错误。16C【解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 2,4-D 可促进枝条生根,A 正确;由于实验中缺少其他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该浓度是否是最适宜浓度,B 正确;实验结果只能确定 c 的浓度高于 a 和 b,但是不能确定 a、b 浓度的大小,C 错误;通过与清水组的对照比较可知,2,4-D 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 正确。17D【解析】由实验不能得出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A 错误;由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