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 年 3 月 22 日一、单选题(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20 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第二次世界大战2 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 右图“黄鼠
2、狼给鸡拜年”是华君武 1947 年创作的漫画。 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 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 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4 “1962 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这场危机”( )A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B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C由美国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 D是局部热战的一个典型表现5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 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
3、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6 1972 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B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C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D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2 -7 “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材料中的“它”是指( )A独联体 B欧洲共同体 C不结盟运动 D北
4、约组织8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 A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第三世界的崛起C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9 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道路”( )A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D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10 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他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
5、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对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A历史渊源是阻碍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B摆脱美国控制的要求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C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使欧洲走向联合成为历史必然D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11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让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则使他(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中应为( )A华约解散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经济改革- 3 -12 有观点认为,“
6、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13当今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是( )A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结果 B美国强大的结果C两级格局瓦解的结果 D第三世界崛起的结果14 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 可见,美国( )A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认识到
7、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15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说过“戈尔巴乔夫使我想起决定用油漆盖住自己家墙上污点的人。但是在开始刷墙的时候看到一块砖在晃动,他试图把它换下来却弄塌了整堵墙,在重新砌墙的时候,又发现整个房基都腐烂了。”其中“腐烂的房基”是指(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苏联内部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视16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17 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上面为
8、“禾”,下面为“人”。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五谷丰登 B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C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D自然经济在 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18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反映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C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4 -19 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20 王安石诗云:“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干旋,如雨自漾泻”该
9、诗描写的工具是 21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 )A东汉时期 B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22 元代 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明朝改为轮班轮作, 分班定期服役 ,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这种变化( )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3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
10、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是(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 耧车24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 店铺设置于主要道路两侧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表明( )- 5 -A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坊市制度被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消亡25两宋允许商人及其子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还有“榜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 D社会主流价值观根本改变26 据统计,明清江南 棉纺织业市镇有 52 个, 丝织市镇有 25 个, 米粮专业市镇 13 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
11、三省陶瓷业市镇有 25 个,造纸业市镇有 20 个,纺织丝市镇44 个。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27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 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C纺织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8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其经济原因是( )A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
12、古代农业商品化 D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29公元 1023 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30 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D目的是宣扬国威二、材料解析题 (每题 20 分,共 40 分)。31 (20 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阅读
13、材料,回答问题。- 6 -材料一 “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 宋代诗人叶茵 田父吟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4、。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 (10 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0 分)32、 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新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 分)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票号开始兴起。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
15、祖”。王夷典日升昌票号材料二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四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7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票号创立的背景。(6 分)(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1 分)为什么?(4 分)(3
16、)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3 分)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6 分)- 8 -高一年级三月月考历史答案DBABB ACDBD BAAAC ACBCD BDCCB BDDDB 31、(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 分)顽强的原因:小农有生产积极性;当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再生。 (4 分)(2)发展: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 (6 分)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4 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32.(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
17、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的不便。 (6 分)(2)不同。(1 分)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4 分)(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3 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6 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特点,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小农经济经营单位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答案】D 【解析】“如雨自漾泻”体现是不
18、依靠人力的灌溉工具筒车,故选 D 项;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排除 A 项;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 B 项;翻车需要人力,排除 C 项。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耕经济。牛在中国的象征以及形成的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反映在农耕经济发展中形成的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一种文化习俗,故选 B 项;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只是农耕文明的一部分,是农耕文明中的农业生产形式,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无关,排除 D 项。- 9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
19、现出生产方式、技术和工具的改进,故 A 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是妇女在家纺织,第二幅图是男子在用牛耕田,这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技术的地位,故 C 项错误;古代农民受到官府的剥削和压榨,生活清苦,小农经济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生活谈不上“富足安康”,故 D 项错误。5【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多样,不能体现农耕经济形式多样,故A 项错误;自给自足是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材料农具种类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古代农业工具有耕种工具、收获工具、加工工具的分类,每一类种类多样,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的精耕
20、细作特点,故 C 项正确;个体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故 D 项错误。6【答案】B 【解析】东汉时期青瓷技术成熟,北朝时期白瓷技术成熟,到唐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故选 B 项;东汉时期青瓷技术成熟,排除 A 项;唐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排除 C 项;北宋时期形成五大名窑,排除 D 项。7【答案】C 【解析】根据常识我们不难得知,鲁班发明的器具诸如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都是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没有任何关系的,故 A 项错误;鲁班作为民间工匠,他的诸般技术发明,并没有获得政府政策支持,故 B 项错误;根据常识我们不难得知,材料中鲁班所有的发明,都是与铁器密切相关的,
21、故 C 项正确;“百家争鸣”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运动,它与手工业的发展并没有任何直接关联,故 D 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对匠户的控制减弱,有利经济自由发展,故不会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不能体现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材料仅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控制程度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手工业者可以“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
22、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手工业者越自由越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故 D 项正确。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加大了风量”和“炼出生铁”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种冶铁的工具,据所学战国时仍旧使用人力或者畜力,与材料“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所学秦朝炼铁动力没有变化,故 B 项错误;据所学,东汉的杜诗- 10 -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大大提高生产能力,与材料“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相符,故 C 项正确;据所学汉代已经出现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 D 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由北宋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到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反
23、映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是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故选 C 项;商业市镇的兴起是市的变迁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 A 项;市的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 B 项;市的变迁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且中国古代历代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D 项。11【答案】B 【解析】材料“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可以看出从政仍然被社会推崇,不能说明彻底废除,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和“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说明宋朝放宽了对经商者的限制,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政府政策改变而不是官商勾结,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富商
24、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可以说明入仕仍旧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无法说明根本改变,故 D 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题目中并未出现,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得出地域性分工日益明显,故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出现政府鼓励,属于主观臆测,故 C 项错误;古代商业的发展属于传统农业的一部分,故 D 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西贸易问题,不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且我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故 A 项错误;当时我国实行闭关锁国,并未垄断世界贸易,故 B 项错误;C
25、项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与中西贸易无关,故 C 项错误;明朝中国的手工业领先于世界,所以西班牙掠夺的白银大量购置中国的奢侈品,导致“全部运走”,故 D 项正确。14【答案】D 【解析】“交子”的流行并不是因为金属货币不被认可而是因为交通不便,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交子最初由商人发行,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金融秩序相当混乱,故 C 项错误;“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故 D 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古代朝贡处于官府的主导之下,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朝贡贸易往往是薄来厚往,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
26、八方来贡,万国来朝”,外国对华朝贡,我们则回馈以礼节性的“赏赐”,故 C 项正确,- 11 -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朝贡贸易下薄来厚往,并非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而是为了炫耀国威,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直接目的是援助西欧,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对付苏联,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与题意不相符,故 B 项错误;冷战最终目的是遏制苏联,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属于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与题目中漫画的实质不相符,故 D 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
27、始的标志,故 A 项错误;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 B 项正确;1947 年 6 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故 C 项错误;1955 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故 D 项错误。18【答案】B 【解析】拉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及地理位置等可以看出该事件为古巴导弹危机,其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故 B 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由苏联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故 C 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一个典型表现,故 D 项错误。19【答案】D 【解析】上述演变出现在二战以后。美国成为头
28、号工业强国是在 19 世纪末,与上述演变无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 1918 年,与上述演变无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故 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欧美国家以及苏联的力量对比,推动了上述演变出现,故 D 项正确。20【答案】B 【解析】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与材料“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不符,故 A 项错误;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与材料“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
29、为时尚”相符,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史学观念,故 C 项错误;冷战时批评家是在批评美苏双方,不是西方攻击苏联,故 D 项错误。21【答案】A 【解析】1972 年美国受越南战争等影响,实力削弱,在美苏两极格局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调整对西欧国家的政策,故 A 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是在 1991 年,故 B 项错误;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1972 年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但不能表明美国霸权丧失,故 C 项错误;二战后美欧同在资本主义阵营,建立北约形成政治军事同盟,故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12 -22【答案】C 【解析】独联体是苏联 1991
30、年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故 A 项错误;欧共体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故 B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故 C 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故 D 项错误。23【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在图一有体现,但图二和图三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图二图三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但与图一无关,故 B 项错误;图二未体现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故 C 项错误
31、;日本西欧的崛起,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都体现了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故 D 项正确。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到目前为止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 A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 B 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与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无关,故 C 项错误;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尚在形成之中,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 D 项错误。25【答案】D 【解析】历史渊源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有利因素而非阻碍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美国因素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只是促使欧
32、洲走向联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历史必然,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可得出,外部的压力是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因素,故 D 项正确。26【答案】B 【解析】华约的解散不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 A 项错误;苏联解体对苏联来说是福是祸,使戈尔巴乔夫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故 B 项正确;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戈尔巴乔夫,且该事件也并不能使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故 C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是失败的,无可争议,故 D项错误。27【答案】A 【解析】从“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可知,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
33、世界格局,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故 B 项错误;当今世界没有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当今世界起主导作用的大国,不能称为“权力真空”,故 D 项错误。- 13 -28【答案】A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 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长大,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 A 正确;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
34、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长大,反对一国独霸世界,故 B 错误;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是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故 C 项错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之一,故 D 项错误。2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作者意图要求美国加大行动构筑及维持单极世界,即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制造舆论,故 A 项正确;B 项没有深入材料内涵,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内容和历史实际不符,故D 项错误。30【答案】C 【解析】“腐烂的房基”是指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 A 项错误;内部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并非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和弊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 C 项正确;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视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 D 项错误。-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