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习题课件语文版.ppt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20889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习题课件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习题课件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习题课件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习题课件语文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习题课件语文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写作 改写木兰诗,一、立足原文,突出重点 改写时首先要做好审读工作。在认真把握原诗的主旨、情节、人物等要素的基础上,抓住核心内容,融入自己的感受,展开联想,确定改写要表达的重点内容,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改写的时候,我们要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使之更充实。当然,在语言上能保持其简练而准确的特点更好。,二、着意改写,展现个性 如果只是把诗歌的内容补充完整,那么还是重复别人的思路,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怎样才能在改写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呢?主要是在改写重点及形式上要有自己的创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改变诗歌体裁。改变原文体裁是指将诗歌改成戏剧或者小说、散文等体裁。这样的改写一般尊重原作内容与主题,只

2、是以不同的体裁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易于读者把握。改体裁时应注意: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诗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2改变诗歌人称。改变叙事人称的写作,就是根据改写的需要不改变内容,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来写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一般不改为第二人称。,3改变写作顺序。改变诗歌顺序的改写就是按照写作的需要,改变原诗的顺序,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人称不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将倒叙改为顺叙等。当然,必须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自然衔接和前后照应。 4改变原诗主题。即依托原诗,着意创新。可

3、以为原诗重新立意,来个“旧瓶装新酒”。如把主要人物改成次要人物,把次要人物改成主要人物,相应地会涉及详写和略写的问题,所以也可以根据新的主旨把详写内容略写,略写内容详写。也可以重新塑造人物形象,赋予其新的性格特点。,【作文题目】 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艺术家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了舞台和荧幕。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佳作欣赏】 月光下的身影 李庆阳 木兰牵着马,那扇柴门在她身后吱呀一声关上了,挡住了“一路珍重”的殷殷嘱托。村边的小路上,一簇簇野菊上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闪闪烁烁。“只

4、待来日再采一束野菊,插在妈妈和姐姐的鬓边。”木兰有些痴痴地想。 山一程,水一程,木兰和其他新兵到达边疆。远方的更声伴随着彻骨的寒气阵阵传来,月光皎皎似水,洗濯着木兰的铠甲。夜已深,木兰在营外悄悄地哭了。“姐姐你从小就跟着父亲学武,我们等着你凯旋”耳边似乎传来小弟的话,她止住了哭泣,轻轻擦拭着父亲送给自己的宝剑。,来到这里后的第一次战斗,双方都死伤惨重,但木兰一方赢了。木兰呆呆地站在营外,嗅着空气里弥漫着的血腥味儿。掩埋了战友,木兰将一束束野菊插在坟上。星星点点的野菊,将她的思绪带回故乡多美的村落啊,可如果不抵御外侮,很快就要沦陷了。月光下的她,脸色苍白坚毅。她暗暗发誓,誓死报国杀敌,不惧马革裹

5、尸! 边关战事不断,木兰所在的军队与敌人殊死决战。战友们前赴后继,无所畏惧。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倒下,愤怒和悲伤使木兰忘记了害怕,她疯狂地砍杀敌人,越战越勇。因为战功卓著,她很快被提升为将军。但她并不在意这些令人仰视的荣耀,她只想早日回到故乡见到爹娘。,时光茌苒,一晃9年多了。木兰时常在有月亮的夜晚,走到离兵营不远的小山坡上。秋天,那里开满了菊花。菊花丛中,矗立着战友们的墓碑。她一遍遍地抚摸着墓碑:“战事就要结束了,我会把你们带回去的。”菊花香气浮动,恍然间,她的眼前出现了久违的开满野菊的小路,路的尽头是年老的爹娘,弟弟在前面跑着张开双臂迎接她 打更了,她从遐思中回过神来,对着那些墓碑坚定地说:“那一天不久了。” 她眺望着故乡的方向,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习作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木兰爱国孝亲的丰满形象;同时辅之以环境描写,将木兰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月下的营外,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展示了木兰的心路历程,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对野菊的描写颇为巧妙:野菊在木兰的心中是故乡的载体,也是作者为刻画人物所选取的一个意象。对野菊的描写前后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