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5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预测:本专题中十月革命是高考的冷点,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查也会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考查。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会从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考查,会与同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综合在一起考。如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与罗斯福新政相联系,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联系,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结合在一起考查。既突出考查不同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作用,又会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高考真题回顾1(2014四川文综,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 1990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2、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 23 30 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2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难以回答 21 16 13 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 C D【答案】B【解析】观察图表可看出两个特征:一是调查内容实际有正面认识、负面认识和难以回答三部分;二是正面认识比重不断增加。据此排除;图表没有体现;21 世纪初期的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认识不断增加反
3、映了对当时建立的强大国家的怀念,故正确。故答案为 B 项。2(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 B、D 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A 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
4、确答案选 C。3(2012大纲全国,21)1917 年 4 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3“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
5、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 A 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 项与史实不符。4(2012江苏单科,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切革命的根
6、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这里的“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 B 项符合材料的本意。A、C、D 三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5(2012海南单科,20)1917 年 7 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 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答案
7、】B【解析】题干反映了临时政府对内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其陷入困境,B 项正确;A 项在二月革命时就已产生;此时还未进行十月革命,C 项与题干无关;D 项应是四月提纲的提出,排除 D 项。6.(2017 年江苏卷单科历史 17)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4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 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 “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
8、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 C 项正确;A 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 D 项错误。7 (2014四川文综)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 1990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 C D【答案】B【解析】
9、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俄罗斯人民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存在较大分歧,但所有的评价更侧重于对十月革命开辟一个大国时代的认可,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B 项。8(2018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预测押题11917 年,加米涅夫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认为:这一计划是“乌托邦式”的,由于“政权不在苏维5埃手里,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不可能立即转变为
10、社会主义革命。这说明加米涅夫A反对列宁关于俄国革命任务转变的主张B赞赏二月革命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否认无产阶级肩负民主革命的时代重任D指出两个政权并存严重制约了革命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依据材料可知,加米涅夫认为现阶段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是不现实的,结合所学可知,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当前要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取政权,所以这说明加米涅夫反对列宁关于俄国革命任务转变的主张,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米涅夫对列宁主张的质疑,并未赞赏二月革命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米涅夫对列宁主张的质疑,并未体现加米
11、涅夫否认无产阶级肩负民主革命的时代重任;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米涅夫对列宁主张的质疑,并未指出两个政权并存严重制约了革命发展。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2 “新政府赢得了公认的大力支持,因为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撤销了所有对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限制,废除了歧视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法律,但是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这个“新政府”是A沙皇政府B彼得堡苏维埃C临时政府D苏维埃政府【答案】C【解析】根据“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 “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 ,结合所学可知,这个“新政府”是俄国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没有满足民众退出
12、战争和分给农民土地的要求,故 C 正确;AB 不符合“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 ,排除;苏维埃政府代表民众的利益,应该满足民众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的要求,D 不符合题意,排除。3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前期,美苏民间租赁、贸易和技术合作三方面的经济交往颇有进展,但是美国政府对苏采取了在西方各国中最为敌对、也最为僵硬的态度,拒不承认苏联,拒不与之进行经济交往。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苏联指挥下的共产国际广泛活动6B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制衡C苏联不偿还临时政府的国际债务D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联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
13、命后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阵线,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因此美国政府对苏俄的发展极为恐慌,对其采取僵硬的政策,拒不与之进行经济交往,所以苏联指挥下的共产国际广泛活动是美坚持这一国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苏民间经济交往进展较大,但美国政府对其态度僵硬,拒不与之进行经济交往,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分权制衡无关;C 选项错误,美苏两国政府的对抗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债务关系不是最主要原因;D 选项错误,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4严格区别真实发生过的十月革命和联共(
14、布)党史简明教程 (简称简明教程 )中所阐述的十月革命(如这本书把十月革命时许多领导人都排斥在外,甚至把许多革命元老,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都说成早在十月革命前已是“暗藏的阶级敌人” )长期以来混淆这二者的区别,并使十月革命这个题目成了纯粹的政治问题、党内斗争和阶级斗争问题,这是人为的历史误会,是不堪回首的歧途。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简明教程中对十月革命的态度,与其说是方法问题,不如说是认识问题B对十月革命的研究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真实发生过的历史C苏联的解体使得寻找十月革命的真实历史缺乏可靠的资料D历史学家需要客观地考证与辨析其所研究的十月革命事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史料实证的史
15、学素养。依据材料可知, 简明教程中的十月革命不同于真实的十月革命,因为此书的撰写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历史学家研究十月革命有关问题时需要客观地考证与辨析相关事实,因此 D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严格区分真实发生过的十月革命和简明教程 ,对十月革命的事实需要客观考证和辨析,A 选项不是对题意最恰当的解释;B 选项错误,对十月革命的研究不仅限于寻找证据,还需要客观地考证和辨析;C 选项错误,苏联的解题不会使得寻找十月革命的真实历史缺乏可靠的资料。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7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可谓见仁见智。十月革命前后,普列汉诺夫就反对列宁的社
16、会主义革命主张,认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苏联解体后,在“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下,俄罗斯主流社会以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占主导,说“十月革命是历史的误会”。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予以批驳。【答案】十月革命是俄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是十月革命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产生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俄国革命迎来新曙光。俄国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阶级矛盾尖锐,加上俄罗斯民族对其它民族的高压致使民族矛盾突出,革命一触即发。1914 年俄国
17、参加了一战,前线战事接连失利,激化了各种矛盾。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是必然的【解析】【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从材料“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十月革命是历史的误会”中可以分析出,材料认为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偶然的;然后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一战的影响方面来批驳材料中的观点即可。1有学者说:“没有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的活动,就没有十月革命。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当然中国大批的无产阶级产生了以后,总会产生党的,所以不能说不会产生共产党,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 ”材料的观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必然带来十月革命B十月革
18、命是中共诞生的首要前提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纯属偶然事件D十月革命加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说明十月革命加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 D 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布尔什维克党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故 A 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中共诞生的外部条件,不是首要前提,故 B 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必然性,并不是纯属偶然事件,故 C 不符合题意。82 “十月革命是 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俄罗斯社会内在矛盾的结果,是由这些矛盾产生的革命进程迟至一战后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保证了在全球实验建设社会主义的可
19、能性在世界政治版图上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这一表述A立足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十月革命B表明俄国人民试图恢复斯大林模式C肯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力D说明一战延缓了俄国十月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保证了在全球实验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世界政治版图上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可以看出,材料主要是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力。故答案为 C 项。材料不是从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来说的,不是立足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十月革命,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俄国人民对斯大林模式的态度,排除 B 项;一战促进十月革命的爆发,排除 D 项。3二月革命后,列宁动身回国,他在给瑞士工人的
20、告别信中写道:“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 ”但“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落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B “落后”使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取得胜利C二月革命揭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序幕”D列宁基于国情对俄国革命形成正确定位【答案】D【解析】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推翻了沙皇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故排除 A 项;列宁认为俄国的“落后”使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取得直接的胜利,而非不能取得胜利,故排除 B 项;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二月革命并
21、没有揭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故排除 C 项;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列宁的言论是基于国情对俄国革命形成的正确定位,故选 D 项。4下图是 1918 年俄国的一张政治宣传画,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站在旧政权的枷锁上,后面是工业生产的景象,背景中欢乐的人民在庆祝他们的胜利。据此可知这幅画9A揭示了沙皇专制的黑暗统治B反映了国内战争已取得胜利C显示出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D表达出工农对新政权的信心【答案】D【解析】1917 年的二月革命,就已经推翻了俄国的沙皇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实际上师资产阶级掌权,这与材料的时间和工农政权的信息不符合,故 A 选项错误;俄国内战的时间是从 191
22、8 年到1922 年,此时并未结束与所学知识不符,故 B 选项错误;C 选项所提到的新经济政策是 1921 年才开始实行,和材料时间不符合,故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此时是 1918 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工农政权刚刚成立,工农打破旧社会的枷锁庆祝胜利努力生产的场景,体现了工农对于新政权的信任和支持,故 D 选项正确。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工作者会议和出席全俄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与孟什维克代表联席会议上做了关于战争和革命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的提纲后来即以“四月提纲”著名。列宁思想的核心是要解决政权问题,即以工人代表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以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23、国。材料二 2006 年,俄罗斯的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做了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态度 持相应态度的人数比例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0%10是一场灾祸 16%其他 14%(1)材料一中四月提纲发表于俄国革命的哪一阶段?“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标志是什么?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了哪些巩固政权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结合 19171991 年苏(俄)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 (1)阶段: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标志:十月革命的胜利
24、。措施:通过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建议各国立即停战;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土地,将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上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解体。【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认为俄国革命分两个阶段,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四月提纲发表时尚处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故四月提纲
25、发表于俄国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三小问,可以结合十月革命后的相关措施来回答。(2)根据材料二“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占 30%.是一场灾祸占 16%”即可概括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分析得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基本持肯定态度;第二小问需要结合 19171991 年的相关史实, 结合 19171991 年苏联的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民主程度不高、苏联的解体等史实,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概括。考点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高考真题回顾1 (201
26、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11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 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故 B 正确;二月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时间信息,故 A 错误;农业集体化时期不符合可耕地面积缩减的信息,故 C 错误;德国入侵俄国是在 1941 年,不符合材料的
27、时间信息,故 D 错误。2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34)图 4图 4 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 年前叫察里津,斯大林上台后 1925 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0 年,排除 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 ,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
28、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 B;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 C;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 D 项正确。123 (2016 年浙江卷文综历史 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政策前后的变化是:政策前个体农户居于主导地位;政策后工人和集体农户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占绝对优势,并且以“集体”的形式存在,还消灭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结合所
29、学知识,1928 年斯大林上台之后,废除新经济政策,推行了农业集体化以及国家工业化建设,消灭地主和资产阶级,实行计划经济,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带来了如题干信息中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主导位置的历史现象。4 (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
30、的信息“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故排除;B 项的表述无法反映题目中“一五”计划初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故排除;题目中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 C 项的表述正确;D 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5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2 卷文综历史 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
31、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13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 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 C 选项,选择 B 选项。D 选项包含了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
32、了显著的成就。6(2015课标全国,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据题干信息, 从 1930 年至 1931 年,苏联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是苏联粮食出口却有了增加,联系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依靠农业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体现了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 A
33、项。B、C 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 项与题干中粮食出口增加相矛盾,排除。7(2015 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解析】哈默与列宁领导的苏俄进行贸易活动时,苏俄正实施新经济政策;邓小平邀请哈默来中国投资时,中国正进行改革开放;苏俄、中国为发展经济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故选 A。当时苏俄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排除 B;哈默与苏俄、中国仅是
34、贸易往来,谈不上发展资本主义,排除 C;邓小平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无阻挠一说,排除 D。预测押题1据 1928 年 10 月统计,全苏联共有 31858 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 3718 台;19291931 年,国产拖14拉机仅 50300 台,进口的共 59600 台。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C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绩D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 19291931 年苏联大量进口拖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苏联借机利用国际市场进口拖拉机来发展经济,故 D 正确;大量进口拖拉机并不能说明机械化水平制约
35、了集体化,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 B 错误;材料数据也没有反映斯大林模式的巨大成绩,故 C 错误。2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这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答案】B【解析】根据“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 “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
36、在了恢复生产上” ,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固定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与市场的恢复无关,排除 C;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列宁,排除 D。3苏联从 1947 年至 1950 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 ,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C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D政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15【答案】
37、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下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化,使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包产到组”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此时为斯大林时期,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 项,此时苏联工业化已经完成,排除。D 项,试行“包产到组”并不意味着对农业集体化的否定,排除。4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
38、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D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 年苏联并未完全解决粮食问题,材料“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显然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维护,故 C 正确;材料信息与苏联实际情况不符合,故 A 错误;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已经实现工业化,故 B 错误;当时赫鲁晓夫对农业的改革尚未开始,故 D 错误。5下表为 18901938 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可知A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B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C大
39、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D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答案】A16【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90 年英美的能源消耗量遥遥领先;此后美国仍居首位,德国到 1910 年、苏联到 1938 年的能源消耗量有大幅增长。联系所学可知,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长与该国工业发展程度和水平密切相关,说明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没有涉及能源的具体形式,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大萧条时期的状况,排除 C 项;能源消耗量不等同于工业产量,且材料没有涉及到的欧洲国家还有很多,排除 D 项。6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史研
40、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 19211927 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20 世纪 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 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 ,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请回答:(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 19211927 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
41、30 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大国崛起解说说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时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 2010 年底约需投资4 万亿元。人民日报 (2008 年 11 月 10 日)(3)根据材
42、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4)有人认为 20 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7【答案】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中小企业,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2) “毛病”:各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
43、,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践行: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做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 。(4)相似之处: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析】(1)退却,据材料一“19211927 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经济政策的角度回答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含义,依据材料一“1934 年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并结合
44、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弊端、经济比例失调、牺牲农业利益等方面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2)毛病,结合材料二“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 30 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和所学知识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后果指时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实践,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政策等方面回答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3)做法,根据材料三“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4)相似,结合所学
45、知识从调整生产关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列宁认为,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居民的合作化,俄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法建成,而没有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居民的合作化就难以完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列宁言论的主旨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实施的必然性B集体农庄是苏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18C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新经济政策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认为俄国比较落后,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法
46、建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才会出现“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从而肯定了新经济政策。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表达的是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 项,集体农庄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物,材料表达的是应该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D 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是在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方式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排除。2第聂伯河水电站于 1939 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
47、说明A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D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说明苏联的大型工程在美国等国援助下建成,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反映苏联工业化时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经营,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无关,排除;C 项,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此时没有发
48、生经济危机,排除;D 项,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39 年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3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当时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打破了集中计划管理的成规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延续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 3 月,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将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并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根据题干,1928 年,苏联企业允许外资企业的存在,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采用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 D 项正确。A、B 项,材料反映苏联重工业企业既有外资,也有国内的自主建设,没有提到苏联重工业发展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也没有涉及苏联打破了集中计划管理,故排除。C 项,材料中苏联的钾矿有外资企业,也有国内的自主建设企业,但是由此不能得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的结论,故排除。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A抑制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调整了国民经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