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之考前模拟专题05诗歌鉴赏(第01期)(含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211270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之考前模拟专题05诗歌鉴赏(第01期)(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之考前模拟专题05诗歌鉴赏(第01期)(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之考前模拟专题05诗歌鉴赏(第01期)(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之考前模拟专题05诗歌鉴赏(第01期)(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之考前模拟专题05诗歌鉴赏(第01期)(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诗歌鉴赏一、 【2019 届河北邯郸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 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 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 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 欲荐谁?【注】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楚客,指贾谊。袍,官袍。烟霄:喻显赫地位。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 ,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2、C第五句中的“擅名” ,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B15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 (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 (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3、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结合上句中的“悲” ,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 、滴漏声的“繁” 、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清幽”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故答案为 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要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分析。 “楚客悲”借贾谊经历,暗寓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秋霜似鬓” “春草如袍” ,用比喻表现“位尚

4、卑” ,年长官微的慨叹;“不荐扬雄欲荐谁” ,以扬雄自比,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2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诗歌中塑造的形象、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二、 【2019 届河南天一大联考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秋夕旅怀李 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

5、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 “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 “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15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写山的连绵无边,

6、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 “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

7、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故选 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3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作用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分析意象作用。分析意象作用的

8、5 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意象最主要作用。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

9、只有深深的愁思。借景抒情,通过这些意象,来抒发羁旅之愁、乡思之苦。三、 【2019 届湖北七市(州)教研协作体高三 3 月联】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凤归云柳永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 光动,渐分山路迢迢。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 ,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注】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14下面对这首词

10、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点明时令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肃”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B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C下片第二句中, “云泉” “尘土” “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 “官场” “理想抱负” ,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答案】14C15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

11、浪” ,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闲适4生活。诗人用“五湖烟浪” 、 “一船风月”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归隐的决心。【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12、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标题中,A 项考查内容,B 项考查内容,C 项考查情感,D 项考查手法。C 项,思想情感理解错误, “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说法错误,应为“人生无奈的感叹” 。故选 C。【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读懂全诗,精读下片中的“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句,根据具体诗句赏析其意蕴。该诗句是本词下片中的最后一句,首先要理解该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赏析。答题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

13、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读懂全词,词的上片以“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开篇,既点明时令已是深秋时分,深秋雨后给人带来的寒冷和肃杀的感觉。夜已阑珊,词人走在小路上,凉风吹进衣襟两袖,其寒更甚,词人的辛苦与辛酸已暗含其中。抬头而望,天边挂着几点残星,还有一颗正在陨落的流星,带着闪烁的光芒,在树林那边沉没了。这时,破晓的鸡声已经唱过,山那边隐隐有旭日的光影,于是,渐渐可以分辨出山中漫长而崎岖的小路。过片以六句,先是两组四字对句,紧接一个反诘“毕竟成何事” ,再以“漫相高”的感叹句结住,把自己追求仕途而徒耗年华的悲慨深切地吐露出来。接着词人自责自问后继以自悔:自己丢弃了山水之乐,流连于仕途,而当年那些伟

14、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自悔之后, “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 ,可以载着“一船风月” ,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生活。 “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归隐的决心。结合注释二理解“五湖烟浪” 、 “一船风月”时用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柳永的青年与中年,热衷于仕途的取进与世俗的享乐,并不曾真正归隐过。此时,由于仕途蹭蹬而生厌倦与反思之后,抒写归隐之志。分析本诗句的意蕴,要回答出“幸有” 、 “五湖烟浪” 、 “一船风月” 、 “渔樵”等关键词语的深意。【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诗句的意蕴

15、,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5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四、 【2019 届江西赣州高三摸底】古代诗歌阅读之广陵宿常二南

16、郭幽居李白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广陵,即扬州,唐时隶淮南道。萱草,又呼为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草,嵇中散养生论云:萱草忘忧。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海言”借夸张比喻手法来表情达意,与赠汪伦中“水深千尺”异曲同工。B “诗酒别”点出了与友人乍见又分别的惆怅,又使全诗充满了田园隐逸的情调。C结尾两句直接告诉友人自己第二天早上出发,并会永远记住今晚的这场送别宴。D这首五言古诗语言风格清新:写景精准,不事雕饰;感情自然流露,真率感人。15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突

17、出友人居处特点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B15比喻,诗人以桃花源喻指友人住处之幽;用典(借代) ,借萱草表现远离尘俗;白描,天色已晚细雨飘进南窗,归鸟栖息在杨园中茂密的枝头,突出了静。 (亦可按概括特点/手法/分析的顺序)表达作者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或对友人幽居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的深情厚谊。【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18、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 “点出了与友人乍见又分别的惆怅”不当,本诗中的“诗酒别”主要表达与友人的深情厚谊。故选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6如本题“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突出友人居处特点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然后理解全诗的意思,再结合表达技巧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的意思是:茅屋的柴门外

19、就是一片汪洋绿水,简直就是桃花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以桃花源喻指友人住处之幽。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的意思是:从满院一丛丛的萱草可知,主人或许借种植花草以忘却世态纷纭。这里用典(借代) ,借萱草表现远离尘俗。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的意思是:天色已晚,湖光返照,细细的雨丝飘进南窗。朋友啊,你就居住茅屋,那些鸟住在院落中茂密的杨树枝头。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此地的静。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的意思是:朋友,我会记住这一夜,会永远记得这酒与诗,会永远记住你情深如江海的嘱咐。明天一早,我就要踏上离开广陵的路途了,朋友,珍重,我就

20、记住今天晚上一场款款情伤的别宴,喝!再干一杯!这就表达作者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或对友人幽居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的深情厚谊。【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五

21、、 【2019 届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三 3 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范成大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渚宫 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 边。【注】淳熙三年,范成大辞去四川制置使职务,四年五月,离成都东下,八月,抵达湖北江陵,刚刚赴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的辛弃疾邀他同游渚宫。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时已荒废。石湖:在太湖之滨,为诗人别墅所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直写巴峡峰峦之多,第二句写诗人感受,进一步突出山多的景象。B第三句照应题目中的“回望”二字,第四句

22、紧扣题目中的“无复一点” 。C ”不信”和“却疑”二句手法相同,都是用主观感受来衬托景物的特征。D五、六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山川迎而复送,可转瞬间山川遁迹。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回家的路程万里之遥,如今已走了三分之一,再做几同梦,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了。这两句写出了路程之远与行进之缓,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7【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

23、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 “写诗人对山川迎而复送”错误。结合“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分析, “相迎复相送”的主语是“山川” , “诗人对山川迎而复送”应为“山川对诗人迎而复送” 。故选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

24、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 “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结合“万里” “三千”分析,回家的路程万里之遥,如今已走了三分之一;结合注释“石湖:在太湖之滨,为诗人别墅所在”及“淳熙三年,范成大辞去四川制置使职务”和诗句“几梦即到石湖边”分析可知,这两句写出了路程之远,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六、 【2019 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不题。署先主孔明 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

25、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 奉紫薇 。【注】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1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 “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

26、、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815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14B15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B 项, “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

27、、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故选 B。【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

28、,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七、 【2019 届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

29、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时出蜀至荆门之时。李白少时在蜀地生活,故称之为故乡。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B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9C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D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 “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15颔联有如一幅长轴出水图,而且融情入景,故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4C15示例一:山水如画(画面阔远) 。这是一幅长江出

30、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画,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远远望去,仿佛流入辽远的荒漠。整个画面辽阔而又高远。示例二:讲究炼字(动静结合) 。前句着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而且气势开阔;后句着一“入”字,写出了江流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激情,极富动态之美。示例三:融情入景(触景生情)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蜀地(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如此辽阔的原野和奔腾的江水,壮观而富于气势,心情豁然开朗,油然而生喜悦,也透露出青春的蓬勃朝气。【解析】【14 题详解】本题

31、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 项分析错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反说故乡之水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思乡深情。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 ,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故选 C。【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景象、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抓住写景句,即可体会出诗人的情感。颔联描写了雄浑阔大、气魄非凡的原野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人生的憧憬。本

32、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进行赏析,从写景角度,颔联所描绘的画面整个画面辽阔而又高远,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从炼字的角度,颔联中,前一句中的“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后一句中的“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写出了江流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激情,极富动态之美。从表现手法运用角度,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诗人融情入景(触景生情) ,心情豁然开朗,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也透露出青

33、春的蓬勃朝气。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点睛】诗歌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10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

34、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如何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 “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

35、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 “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

36、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 (唐诗别裁 )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得

37、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 ,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八、 【2019 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赠边将韦 庄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1A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下句表现其跨弓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B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

38、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表达了边将壮志未酬、雄心不己的情感。C “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 ,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D “文皇”本指庸太宗,这里指当朝皇帝。穿着“文皇”过去赐给他的衣服,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15请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前两句的异同。【答案】14C15情感内涵:相同点是都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不同点是陆诗前两句还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表现手法:相同点是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同点是韦诗

39、尾联还用了比喻手法,以“霜雪”状写其年迈之状。陆诗前两句用了对比手法, “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国”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 “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手中有新降服的俘虏” 。故选 C。【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

40、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可先分别赏析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异同点。题干要求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两句的异同。 “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是比较的重点,也是比较的方向。 “情感内涵”主要是分析诗歌的主旨情感;“表现手法”可从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分析。本诗尾联“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的意思是“只等待回到京城进宫向皇帝禀报胜利的消息,此时满头白发,年纪很老,一生都在为朝廷效命,征战八方” ,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渴望

41、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其中“霜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发比喻成霜雪,写出了其年迈之状。陆游的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12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尚思为国戍轮台”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 “夜阑

42、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九、 【2019 届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一

43、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寄别说道黄庭坚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回望江城见归鸟,乱呜双橹散轻鸥。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吹成落日愁。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注】芦篪(ch):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15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

44、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刚健挺拔“。请你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4D15最传神两个字是“张”和“泼” 。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 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两个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

45、选项一一确认,13得出答案。本题 D 项, “凄美迷离的景象”错,据“红张锦” “绿泼油”颜色鲜艳, “乱呜双橹” “散轻鸥”一派动态景色,可见是“绚丽热闹”的景象。故答案为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字题。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四步:效果。本题首联富有表现力的字是“张”和“泼” 。 首先解释这两个字的本意, “张” ,张开;“泼” ,泼洒(如果字意比较简单,这步骤可以省略) 。接着解

46、释整句诗的意思: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 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第三,判断手法,本来诗句描绘的画面是静态的,但这两个字都是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再扣感情: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点睛】炼字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现意境。3 数词 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十、 【2019 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高三第五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

47、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 “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15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D15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

48、琴歌效果。【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14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中,D 项“诗人离京还乡”错误,由“清淮奉使千馀里”可知诗人是奉命出使清淮,不是离京还乡。 “暗自潸然泪下”无中生有。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把握诗歌整体内容,再结合相关手法的特点和用法加以分析。本题中考查衬托的表现手法,本诗三、四句“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用乌飞、霜凄、风

49、冷写出了当时环境的凄凉,以此衬托后文琴声之美。七、八句“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通过“一声”演奏后万物皆静,客人安静,星星稀少衬托琴音之美妙,演奏者技艺之高超。最后两句“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写诗人听琴中联想到以后离别的悲伤衬托琴声的感染力强。【点睛】诗词鉴赏之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用甲事物(宾)陪衬乙事物(主) ,就是衬托。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突出。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另外包括以景衬情(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反衬哀情,以哀景反衬乐情) ,以动衬静,虚实相称,明暗相衬等。十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