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211341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津市第一中学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 6 题, 每题 6 分, 共计 36 分)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膜是对真核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当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2某洗衣液研究人员为了在普通洗衣液的基础上添加酶制剂以研发加酶洗衣液,开展了 一系列探究实验,下表展示了其中某一探究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洗衣液的洗涤温度以 3555为宜 ,且 35和 55两温度 下 酶制

2、剂的去污力相同B当温度为 15和 6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较低的原因均是其中酶制剂的空间结 构遭到破坏,催化活性降低C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为对照组,组别为实验组 D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都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艾滋病(AIDS)是由 于感染 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液中 HIV 浓度和 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 AB 段,HIV 浓 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复制导致的 B曲线 BC 段,HIV 浓 度下降是体液免疫和细

3、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 CD 段,HIV 浓 度再次上升成为了艾滋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D曲线 FG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24取自某生物(2N=8) 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先用 15N 标 记其 8 个双 链 DNA,之后置于含 14N 的 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 4 个子细胞。 检测它们的放射性,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该原始生殖细胞培养期间完成了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 4 个子细胞中 含 15N 的染 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一定是 50%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体 均为 8 条 D

4、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则 4 个 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一定都含 15N5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当环境中 CO2 浓度 小于 a 时, 在图示的 3 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量 均小于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量BCO 2 浓度 在 bc 之间 时,曲线甲、乙、丙三者的净光合速率均随 CO2 浓度的增高 而持续增高CCO 2 浓度 大于 c 时, 限制甲、乙、丙三者的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均不再是 CO2 浓 度,而是光强这一因素D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 CO2 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考虑光强这一因

5、素6洋葱是中学生物学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可选用洋葱植株地上生长的绿色叶片,先用无水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和二氧化硅)进行色素提取,再通过纸层析法进行色素分离 B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为材 料,经相关处理后进行观察,最终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核较小,且被健那绿染成绿色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装片,依次用 0.3g/mL 的蔗糖和清水处理材料并在低倍镜下观察,即可依次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 过程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常选用洋葱

6、根尖为材料,经相关处理后 制作装片,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呈长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再换成高倍镜仔 细观察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计 44分)7(10 分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3图甲 图乙(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2)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在碳 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两种成分是 (填字母);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 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3)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新 建码头的水泥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

7、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8 (14 分) 肥胖是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 感性下降,进而增加了胰岛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的负荷,并最终患病。下图 1 是人 体进食后 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示意图,图 2 是研究肥胖与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1 图 2 (1)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 和 。( 2) 图 1 可 知 , 进 食 后 胰 岛 B 细胞 葡 萄 糖 供 应 增 加 , 细 胞 内 过 程 加 强 ,导 致 ATP/ADP 比 值上升。胰岛 B 细胞膜 电位发生变化,引起 Ca2 以

8、 的 方式进入细胞,促 进胰岛素分泌。( 3) 据 图 2 分 析 , 非 糖 尿 病 肥 胖 者 血 浆 胰 岛 素 浓 度 与 正 常 人 相 比 有 明 显 差 异 , 可 能 的 原因是非糖尿病肥胖者 。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非糖尿病肥 胖者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型糖尿病肥胖者 。4(4)下图表示正常人和型糖尿病肥胖者在口服 100 g 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请在下图中用虚线画出非糖尿病肥胖者在相同条件下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9 ( 8 分) 玉米(2N =20)是雌雄 异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植株间 相互传粉(杂交) ,也可 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

9、 。请回答:( 1) 玉 米 花 序 的 正 常 和 异 常 是 由 一 对 等 位 基 因 控 制 的 相 对 性 状 。 某 显 性 植 株 X 自 交 , F1 表现为: 正常花序:异常花序=1:1。取 F1 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 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 是显性性状 ,植株 X 自 交的子 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的 原因是 。( 2) 杂 种 优 势 是 指 杂 合 子 表 现 出 来 的 性 状 优 于 纯 系 品 种 的 现 象 。 若 玉 米 的 杂 种 优 势 性 状 大 粒 由 一 对 等 位 基 因 ( A、 a) 控 制 , 现

10、将 若 干 大 粒 玉 米 杂 合 子 ( 视 为 F1) 均 分 为 甲 、 乙 两 组 , 相 同 条 件 下 隔 离 种 植 , 甲 组 人 工 控 制 自 交 授 粉 , 乙 组 自 然 状 态 授 粉 。 若 甲 、 乙 两 组 所 有 的 种 子 均 正 常 发 育 , 则 F3 中 杂 种 优 势 保 持 率 ( 大 粒 所 占 比 例 )分 别 为 、 。10 ( 12 分 )Bt 基因即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因其表达产物 Bt 毒蛋白 具有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杀虫基因。下图为培育转 Bt 基因抗虫棉幼苗的 基本操作过程,请分析回答:(1)Bt 基因

11、 可从构建的 Bt 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以从其 cDNA 文库中获取。从前 5者获取的 Bt 基因 (含 有/不含有)启动子。(2)若利用 PCR 技术从 cDNA 文库中获取 Bt 基 因(基因序列未知) ,需 根据 Bt 蛋白 中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引物的序列可以有多种,原因是 。 在PCR 体系中需加入其中的 (全部/任意 1 种/其 中 2 种)引物。若 Bt 基因 序列已知,则引 物的序列通常为 种 。6(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作为运载体的 Ti 质粒应 含有 ,T i 质粒中 能帮助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序列称 为 。7参考答

12、案1-6:ACBB DC7.(1)b(2)A 和 B 20%(3)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8.(1) 葡萄糖 神经递质(2) 有氧呼吸 协助扩散(被动运输)(3)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血糖浓度高,促进胰岛素的分 泌。胰岛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多,负荷重,导致胰岛 B 细胞受损。(4) 如图(2 分 )9.(1)花序正常 有正常花 序(显性)基因 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 育(2)1/4 1/210.(1)含有(2)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对应生物 DNA 碱基序列就会有多种 全部 2(3)标记基因 T-DNA(可转移 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