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211357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平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平罗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第 I 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

2、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牛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3、列图文材料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 B自然条件决定了古代农业发展水平C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D古代中国的耕犁技术始终没有创新4.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5.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记述 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燊,灌园治产, 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因释拼于

3、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2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6.据记载,宋代,“陈、许、颍、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 ( )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7.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 )A 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

4、并的手工业8.20 世纪 90 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 ,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 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 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9.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B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C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D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10.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

5、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11.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A B. C. D.12.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

6、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 3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14.伊恩莫鱼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海禁和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15.经济史

7、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时,编制了如下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A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洋纱取代土纱充斥中国市场 D列强对华输出资本获取收益16.右图所示是温州商人吴百亨于 1925 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形成竞争。这可以作为(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典型案例B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C “节制资本”实施的一个重要缩影D乳业成为民初最大新式产业的证据17.1890 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A

8、.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洋务派认识到实业救国的重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18. 1937 年 9 月至 1940 年 6 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 639 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 18 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C.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D.西部经济依“战争之手”得到发展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

9、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20.“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4 -21.1950 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 19

10、53 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2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的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23.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11、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4.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16该表反映了我国( )A. 彻底消除了私有制经济 B.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基本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5.从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到 1957 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35.5%上升到 1957 年的 45.0%。重、轻、农之比由 1

12、953 年的 17.6:29.6:52.8 变为 1957年的 27.3:29.2:43.5。这说明“一五”计划( )A.使重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B.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不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D.使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26. “1959 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看,认为_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_”处应该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27.据统计,19781998 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

13、22.4%上升到 38.3%;19801998 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 0.02%上升到 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 0.48%上升到 19.9%。这说明( )A.工业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 B.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C.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5 -28.1982 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展开产品促销,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对此,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如北京日报发文认为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外经贸部也做出停止可口可乐内销的决定。这表明( )A. 百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 B.市场经济未被普遍认可C. 政府机关权力意识浓厚

14、 D.阶级斗争思维仍然存在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 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30.右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 ,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率

15、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 C. D. 第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31.(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

16、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6 分)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材料三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 6 -鸿章

17、试办织布局折(3)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5 分)材料四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 ”“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 。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 年 3 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4)据材料四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经济因素。(5 分)32.(22 分)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8、题 材料一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一作唤找 )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苏州府风俗考(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3 分)材料二 (2)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分)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

19、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 1932 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 1936 年,棉纱进口下降至 1928 年的 38%,棉布进口下降至 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 20%。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6分)- 7 -材料四 从 1953 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呈现出来。借鉴 1933 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善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根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7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