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群文通练二 生态发展主题解说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正汲取着古老哲学的智慧,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倡导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天人合一关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 “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
2、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
3、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
4、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2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
5、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选自 2016 年 1 月 18 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观由老子首创,得到儒、墨等学派的认同和采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老子的朴素观,以自然为本位,具体包括本色观、恬淡观、清新观三个方面。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农业文明时代朴素观的继承和发展,生态是其灵魂。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
6、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工业社会人们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的事实为立论依据,论证了建构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必要性。B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接着论述了朴素观的源起,然后从三个不同时期展开分析论证,末段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C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D文章分析论证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生态文明时代审美观的特点,但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观是论述的重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
7、,所以朴素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观与农业社会的朴素观有着实质的不同,可见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C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在当代备受推崇,是因为工业文明时代奢华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
8、用科学技术3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
9、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即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
10、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其次,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自然生产力。当前在我国不少地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有的地区为了确保绿水青山,产业发展受到环境的限制,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也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降低环境规制的门槛,吸引了一些环境污染型产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有些地方担心环保限产等措施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成为金山银山。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必须解决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目标冲
11、突,一是要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二是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摘编自石敏俊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这与特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B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生态文明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绿色文明。C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对现阶段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D要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使资源环境不受影响,走可持续发4展之路。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历
12、史演变后,阐述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B文章在论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时,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层次清晰。C文章以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立论前提,联系古今对中心论题展开有效论证。D文章最后从宏观角度,为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矛盾指明了化解方向。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又推动着历史上不同发展理念的演变。B上世纪 90 年代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得以确立。C从老子、庄子到董仲舒,无一例外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思想,强调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
13、。D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并不意味着可因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增长,也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破坏环境。5答案精析1B 张冠李戴, “老子的朴素观”应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朴素审美观” 。2C “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错,对比论证是为了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优越性。3D A 项“朴素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的理解有误。B 项“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错。C 项的“避免矛盾” ,原文是“协调矛盾” 。4D “使资源环境不受影响”错,原文是说“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
14、个方面努力。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 。5A 结合文本第二段内容分析, “阐述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错,因为第二段并非是阐述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而是列举“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6D A 项“又推动着历史上不同发展理念的演变”错,文章第一段是说“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 ,说的只是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而非选项所说的“历史上不同发展理念的演变” 。B 项“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得以确立”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 。C 项“无一例外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思想,强调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 ,从原文看,老子并未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思想,他的思想是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