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213585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沁县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答题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诗经是中国

2、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 “乐郊” ,提出了建立“乐土” 、 “乐国” 、 “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

3、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给自足” “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4、,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 2 -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诗性

5、、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B 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 “乐国” “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

6、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 桃花源记 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C王希孟的千

7、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 3 -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D “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马语莫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

8、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

9、,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

10、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我现在回答你。 ”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 4 -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

11、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

12、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C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D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 “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 ,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5小说多处描写了

13、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6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家国往事 诗词人生- 5 -高毅哲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结合得如此震撼人心的人,或许除了叶嘉莹,很难找出第二个了。有人用一句话概括她一生的追求:“九畹兰滋,乐做诗词传灯人。”从启蒙到“能自建树”1924 年 7 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察院胡同祖宅里,在家学氛围下,叶嘉莹完成了诗词的启蒙,诗词功底日渐扎实。194

14、1 年,叶嘉莹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她进入了辅仁大学。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叶嘉莹跟从顾随 6 年,与顾随结下深厚情谊。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顾随生前没有留下一本著作。叶嘉莹上世纪 70 年代回国以后,整理出版了 40 余万字的顾随文集 ,并将她在顾随课堂上记下的八大本笔记,全部交给了顾随的女儿整理成驼庵诗话 ,所得版税,全部给予先生女儿。在去国外之前,叶嘉莹对

15、文学理论并没有很大兴趣,她认为,和充满灵动内容的诗词相比,文学理论实在太过枯燥。然而,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弱德之美熊烨是叶嘉莹的 2010 级博士生。彼时他在南方一所大学本科读法律,正处于失落和迷茫中,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讲课的节目,立刻被深深吸引。 “叶先生的授课融入了她切实的人生体验,这是最打动我的。 ”熊烨说。来到南开之后,他才逐渐了解到叶嘉莹诗词极富魅力的另一层原因。1948 年 3 月,在北平教书的叶嘉莹南下上海和在国民党海军任职的未婚夫结婚

16、。1948年 11 月,叶嘉莹和家人从上海来到台湾;在白色恐怖中,丈夫被怀疑是“匪谍” ,在监狱一关就是 3 年,连她自己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也被抓到警察局关了一段时间。被放出后,叶嘉莹没了工作,只好投奔丈夫的姐姐。没有房间可住,她就在走廊上打地铺,很早就要爬起来收拾干净;为了避免孩子打扰主人午休,她只能出去,在烈日之下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在- 6 -树荫底下徘徊。叶嘉莹不愿麻烦别人,她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排解方式。 “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 。这句看似普通的话,不仅是叶嘉莹的自白,更是点出了她诗词生涯的魅力根源。此后几十年间,她著作等身,成为享誉国际的大家。她提出的词学中“弱德之美”的学说

17、,在如今的众多研究者看来,用来描述她本人十分恰当。这种观点认为,凡被词评家们所称述为“低徊要眇” 、 “沉郁顿挫” 、 “幽约怨悱”的好词,其美感之品质都是属于一种弱德之美。而叶嘉莹一生的经历无疑都成了这种美学的最好注脚。愿意生命结束在讲台上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她坚信,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开出最美的花。1979 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徐晓莉听说南开大学中文系来了一位讲课很好的女老师,

18、便前来听讲。 “在课堂上,叶嘉莹就是一个强大磁场的磁心。 ”徐晓莉回忆, “她从不拿讲稿,却常常从右向左,竖版繁体在黑板上默写出古人的大段诗词文句。她讲一口纯正亲切的北京乡音,而她深厚的古典修养和融贯中西的浩瀚学识,以及恰切精当的举喻与解说,让我们倾倒,耳目全新,惊叹不已。 ”如今已经退休的她,有空便在家里放起叶嘉莹的讲课录音,犹如别人听京剧、听相声一般。叶嘉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

19、过程中发挥作用。叶嘉莹说,她的一生,除了回国教书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从来没有对命运做出过主动的选择。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能掌握的, “可是不管命运把我抛到哪里,我都愿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好” 。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人们往往惊诧于她旺盛的精力。当她年过八旬以后,依然常常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辗转于旅途。每次回国,她都要带回大批成箱的材料。每逢上讲台,她常常一站两个小时,神采飞扬,奋笔疾书,连水都很少喝上一口。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 7 -我的生

20、命结束在讲台上。 ”顾随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 ”当年的叶嘉莹记住了这句话,却没有多想其中的意义。而当经历了一生的忧苦不幸,她早已找到答案。(中国教育报2014 年 9 月 20 日第 3 版,有删改)相关链接叶嘉莹,号迦陵,20 世纪 50 年代初任台湾大学教授。1966 年赴美讲学,先后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70 年,获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开始赴国内讲学,著有迦陵论诗丛稿 迦陵论词丛稿等。叶嘉莹说:“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离骚:“余

21、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种秋兰、芳蕙,比喻培养人才。佛教称佛法能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指引迷途,所以用“传灯”比喻传授佛法。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叶嘉莹一生“诗词传灯”的具体内容是把不懂诗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牵引到古典诗词的世界,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得以继承和发扬。B.从忧患中走过来的叶嘉莹,一生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研读、讲学 70 余年而不倦,是传承文化的责任使然。C.叶嘉莹接触的诠释学等西方文学理论后,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这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D.叶嘉莹回国教书的目的是要完成两件事:一件是整理出

22、版当年顾随先生的讲课内容,另一件是托人录制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8.传记中多次插入细节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分)9.叶嘉莹成为享誉中外的古典诗词研究大师,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 8 -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

23、象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二 十 八 年 , 迁 兵 部 侍 郎 , 寻 授 湖 广 巡 抚 。 湖 北 自 裁 兵 乱 后 , 奸 猾 率 指 仇 人 为 乱 党 , 株 连 不已 , 琠 悉 置 不 问 , 而 惩 其 妄 讦 者 , 人 心 大 定 。 陕 西 饥 , 流 民 入 湖 广 就 食 , 令 有 司 分 赈 , 全 活 甚众 。 三 十 一 年 , 诏 以 荆 州 兵 船 运 漕 米 十 万 石 至 襄 阳 备 赈 , 琠 议 :“兵 船 泊 大 江 下 至 汉 口 受 米 , 复西 上 抵 襄 阳 , 计 程 二 千 馀 里 。 令 原 运 漕 船

24、若 乘 夏 水 顺 道 赴 襄 阳 , 仅 七 百 馀 里 , 即 以 便 宜 行 事 。”疏入 , 上 嘉 之 。 未 几 , 丁 母 忧 , 服 未 阕 , 即 授 湖 广 总 督 , 仍 听 终 制 乃 赴 任 。故 事 , 土 司 见 州 县 吏 不敢 抗 礼 , 其 后 大 吏 稍 稍 假 借 之 。 琠 至 , 绝 馈 遗 , 饬 谒 见 长 吏 悉 循 旧 制 , 或 犯 约 束 , 檄 谕 之 , 无敢 肆 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

25、。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 ”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26、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师下云南,县当孔道 孔:通。 B三十六年,典会试 典:主管。C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吴琠才能卓异的一组是 ( ) (3 分)捕获盗魁诛之 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即擢琠为刑部尚书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9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康熙十三年,吴琠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又因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在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B陕

27、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C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不等守丧结束他就前去赴任。D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岑参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

28、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注】奉饯:饯行。擐(hun):穿着。泛菊:菊花酒。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通过“横行” “鸣弓” “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B. 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C. 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D. 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15. 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9 分)- 10 -16.补写出

29、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 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以两问句形式写出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2)高適燕歌行中“_,_”两句,揭示了军中将士的苦乐不均以及边关将领战败的重要原因。(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题句是“_,_” 。(4)李白将进酒中表达诗人自信满怀的是“_,_” 。(5)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记者最近走访北京、上海、湖北等地,根据多家用人单位反映,95 后毕业生从整体看具有素质全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存在_的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

30、,但 95 后毕业生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发现工作与心理预期不一致,便会断然辞职。年轻人爱辞职并不鲜见,也_。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年轻人闪辞“愈演愈烈”的现象,用人单位已经在聘用95 后的问题上越来越谨慎。 ( ) ,欠缺实践经验,需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对于毕业生而言,要揽瓷器活儿,得先有“金刚钻” 。说到底,用人单位更愿意对有能力的求职者_。95 后毕业生要想拿高薪,在社会上立足,就要让自己掌握能被社会认可的真本事。因此,与其_,不如用心练好内功,在学校下一番苦功夫,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将求职视

31、作完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能力的契机,当作重新审视自身、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不断校正人生航向。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根据多家用人单位反映,95 后毕业生从整体看素质全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B.多家用人单位反映,95 后毕业生从整体看具有素质全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的优势C.根据多家用人单位反映, 95 后毕业生从整体看具有素质全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的特点D.多家用人单位反映,95 后毕业生从整体看具有素质全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广- 11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好高骛远 无可非议 拭日以待 忧心忡忡B.好高骛

32、远 无可厚非 虚位以待 提心吊胆C.眼高手低 无可厚非 虚位以待 忧心忡忡D.眼高手低 无可非议 拭目以待 提心吊胆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95 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缺乏的问题被用人单位诟病B.用人单位普遍反映,95 后毕业生缺乏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C.95 后毕业生缺乏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这很受用人单位诟病D.用人单位普遍反映,95 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是缺乏的20.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写一篇文言文李白(唐代诗人)小传 。 (要求:内容包含李白字号,家乡,官职,性格,爱好,主要经历。不少于 60 字。 ) (6 分)21.阅读下面的材

33、料,按要求作答。 (2 分)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 75%。在中国智能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手机用户每天开机12 小时以上,33.55%的人 24 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而一家网站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手机控”们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 ,好像丢了魂一样;如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

34、头玩手机。根据材料,请为“手机控”下一个定义。 (2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配角综合症”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 2000 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 。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 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 ”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 “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35、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12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沁县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答案选择题共 12 题,每题 3 分1.D 2.D 3.D 4.C 7.A 10.D 11.A 12.C 14.D 17.B 18.C 19.B1D A.张冠李戴,据首段首句“在德国哲学家乃至回归明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可知,这里的“之”指代的是“诗意的栖居”这种思想,而非“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 。B.表述绝对,据第二段中的“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可知,选项中的“正是后世蓝图”表述不当。C.以偏概全,据第三段中的“东晋陶渊明的作品,

36、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可知,选项将“作品”替换为“田园诗”,“田园诗”仅仅是“陶渊明的作品”的一部分而已。2.D 论证角度分析有误,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的角度来论述的,而非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人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论述,“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是作者在结尾论述中国人理想居住之境时的修饰语,而非修饰“画境” 。3D 据第二段尾句可知,中国人借助“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来反映“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据第一段尾句可知,“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是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4.答案:C(C、理解上偏离了主题。小说是马通过

37、自己被打骂一事说明自己看错了人,而不是为了谴责什么样的人,且背信弃义的说法也无文本依据。 )5.答案:(6 分) (1)本文勾勒了马“巍然” 、 “粗壮” 、 “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征,又用牛和鸡来衬托,意在突出马出类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 (2)一匹杰出的战马在遭到不公正对待后自我毁弃的抗争,与平庸的牛、鸡安享平凡的生活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遭逢不幸、自我惩罚者的同情与感慨。 (一点 3 分)6. 答案:(1)答“值得”的,参考要点:突出了命运对它的不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突出了马和主人的情感之深。 (一点 3 分) (2)答“不值得”的,参考要点: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

38、表现证明自己没“瞎” ;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没必要后半生“装瞎” ,它可以睁大眼睛堂堂正正地驾辕出力,体现自身价值。 (说明:要有观点,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 (一点 2 分)- 13 -7.A B 项,以偏概全,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原因。C 项,时间颠倒,原文第 6 段说的是“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D 项,张冠李戴,“回国教书的目的”是“她坚信,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土地上,才能开出最美的花” 。8.体现了传记的史实性、

39、真实性的特点。如熊烨对自己转换专业拜师先生门下的回忆,表现了叶嘉莹对诗的热爱及其诗词讲授产生的巨大感召力。使选材更具典型性、代表性。文章主要选取叶嘉莹对诗词热爱的细节,如叶嘉莹在台湾身处困厄依然钻研学术收获成功、八旬后仍奔走国内外驻守讲台不辞劳累等,既表现了她在诗词研究上的成就,又表现了她性情上的坚毅、矢志如一的特点。在整体的概述中,穿插若干具体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如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徐晓莉回忆昔日听课的细节,既表现了叶嘉莹的国学根基深厚,又表现了她的讲课非常生动。(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9.家庭熏陶。出生于书香世家,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引领。受到了辅仁大学顾随先生的

40、悉心教导与激励。志趣高雅。热爱中华文化,主动钻研西方文学理论,搭建了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经历坎坷。 “文章憎命达”,她历经磨难,阅历丰富,拥有高洁精神和敏感心灵。品格坚毅。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觉精神,矢志不移地追求艺术的新境界。年过八旬,依然在国内外奔走讲学(每点 1 分)10 D(3 分) D德,感激。11 A(3 分)12 C(3 分)C “听终制乃赴任”意思为“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按照惯例,当地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渐渐放宽了要求。 (得分点:故事,抗礼,稍稍,假借,大意 1 分)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

41、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 (得分点:面折,廷诤,重,体,大意 1 分)参考译文: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的知县。确山县受到明朝末年流寇的严重破坏,吴琠安抚当地流亡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芜废弃的田地,- 14 -开垦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逮捕了盗匪的头领并诛杀他们。军队南下云南,确山县正在南下军队经过的大道上,负责供应车马粮饷,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扰乱百姓。康熙十三年,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历任郎中。经多次升迁做到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经多次升迁至左

42、副都御史。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湖广巡抚。湖北自平息兵乱后,奸诈狡猾之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人心非常安定。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诏用荆州的兵船运送漕米十万石到襄阳救济灾荒,吴琠上书建议:“兵船沿长江到汉口装上大米,再沿江西进到达襄阳,路程有二千余里。如果让原先运送漕米船乘着夏天的大水顺长江赶赴襄阳,路程才有七百馀里,就应该按方便来办事。 ”奏章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没多久,吴琠的母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

43、为湖广总督,但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按照惯例,当地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渐渐放宽了要求。吴琠上任以后,不再给他们赏赐礼物,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犯的。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会试。皇上北征回来,看看迎接皇驾的诸位大臣,赞扬吴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做官廉洁,马上提拔吴琠为刑部尚书,提拔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刑部。吴琠熟悉各种旧有的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不恰当的。和皇上奏对竭尽忠诚,皇上常常称赞他。他所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成为国家的贤能官吏。康熙三十九年

44、,又一次主管会试考试,皇上亲自书写了“风度端凝”四字榜文赏赐给他。不久,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朝廷没有同意。皇上曾经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并把它赐给吴琠,在后面写了:“吴琠性情宽厚平和,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先任封疆大吏,军民都得到他的恩惠。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 ”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号“文端” 。翰林院撰写了祭文,皇上认为没有能够写尽吴琠的优点,下令修改重写。吏部上奏大学士缺少人员,皇上因为吴琠的丧期还未结束,就暂时缺员没有任命别人,说:“是我于心不忍啊。 ”吴琠任职之处都实行惠政,两湖地区及确山县都建祠堂祭祀他。当初,沁州地

45、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籴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雍正年间,把他列- 15 -入贤良祠祭祀。14. D D 项, “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 15. 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 (3 分)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 (3 分)17.B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画线句两处语病:第一处,前半句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将“根据去;第二处,后半句中“具有

46、”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知识面添加“的特点”或“的优势”,也可删去“具有” 。分析对比四个只有 B 项全都修改正确,故选B。18.C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眼高手低:自己要求的标准高,而实际工作的能力低。好高骛远: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从语境来看,这里讨论的是部分学生中能力高低的问题,故选用“眼高手低”更合适。第二处,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结合语境,频繁跳槽并不是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故选用“无可厚非”更第三处,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候。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

47、及结果。语境说的是用人单位招人,故选用“虚位以待”更合适。第四处,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语境说的是 95 后毕业生不要忧愁于用人单位的成见,“提心吊胆”语意过重,故“忧心忡忡”更合适。故选 C19.B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的“用人已经在聘用 95 后的问题上越来越谨慎”可以判断,B、D 两项“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与上文联系更为紧密,由此排除 A、C两再根据括号后的“欠缺实践经验”可知,括号内的内容阐述的应是“95 后毕业生”,由此可排除 D 项。故选 B。20.略21.【答案】(1)“手机控”就是在生活中对手机生心理依赖而不能自拔的人。 (单句格式对1 分,特点 1 分)22 作文.【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维,以发展、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考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有“配角综合征”的人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立意角度可以是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配角合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配角综合征”普遍存在的原因。如果以“配角综合征”为由头,在开头或结尾提及材料,在主体部分谈做主角或适合自- 16 -己就好的,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谈选择、奋斗的,则视为偏离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