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21380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选考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时代背景:20 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但发展不平衡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3)军事因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峙。(4)科技因素:20 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5)思想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6)直接原因: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1914年 6 月 28 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

2、爆发的导火线。2.过程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事件) 影响第一阶段 1914 年 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 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 年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3.性质(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4.影响(1)国际格局: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2)社会主义运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战后,欧美各国工人运动高涨。(3)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职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高涨。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先后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

4、款问题。(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3)影响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使欧洲和西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充满了掠夺性和分赃性,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这一体系不能稳定、持久。22.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划分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华盛顿会议。(2)内容四国条约:美、英、法、日四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应予终止。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对日本来说,一方面其扩张野心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其

5、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正式承认。五国条约:分别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其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日本主力舰吨位低于英、美,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是美国外交的重大胜利。(3)实质: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4)影响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

6、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日本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3.国际联盟(1)成立条件: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各国交往日益紧密,一些行业性国际组织建立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激起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威尔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被巴黎和会通过。标志:1920 年 1 月,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2)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证和平与安全等。(3)作用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维持霸权的工具。(4)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1

7、946 年国联正式宣布解散。4.非战公约的签订(1)时间:1928 年 8 月。(2)签订:美、德、法等 15 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3)内容: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4)评价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约束力不强,列强留有“保留条件”,为战争埋下隐患。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日、意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英法

8、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20 世纪 30 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进程(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1939 年 9 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 年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2)扩大:1941 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

9、降。3.影响(1)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浩劫。(2)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落后就要挨打;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长久。(3)历史意义引起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根本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4.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相同点根源: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影响: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

10、了美国的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2)不同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形式战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先经历局部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终于演变为世界战争责任 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战争,责任由其承担对战败国处理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责任处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责任和审判战犯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

11、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1.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19461991 年)条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跃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2)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3)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形成 (1)二战后期,美苏等国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雅尔塔体系”(2)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冷战提供了条件冷战(1)序幕:1946 年 3 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表现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组织(3)高潮:柏林危机,德国分裂(4)影响美苏搞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12、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出现局部战争不断,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动荡发展美苏争霸(1)形成:美国对苏联实行“软化”,赫鲁晓夫要求共同主宰世界(2)表现: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3)缓和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战略收缩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全面收缩(4)结束: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而结束结束(1)背景里根的新“遏制”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和双边协议(2)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联合国(1)成立设想:1941 年 8 月,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1943 年 10 月,苏、中、英、美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成立:1945 年,51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 月 24

13、 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等。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2)作用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人道主义援助。5(3)局限性: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无能为力。五、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朝鲜半岛南北对立。美国推行霸权政策。(2)过程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扩大为国际性局部战争。1950 年 10 月,中国抗美援朝。195

14、3 年 7 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3)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越南战争(1)背景1954 年,按照日内瓦协议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法国殖民者撤走以后,美国加紧干涉。(2)过程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战争”。1965 年,美国发动“局部战争”。1973 年,美、越双方签署协定,美国撤出越南。(3)影响1975 年春,越南实现统一。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美苏争霸中实行战略收缩。3.中东战争(1)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大国相继统治与插手。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英国的“分而治之

15、”政策。(2)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3)过程巴勒斯坦战争(1948 年 5 月1949 年 7 月)。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 年 10 月底1957 年 3 月)。“六日战争”(1967 年 6 月)。“十月战争”(1973 年 10 月)。(4)和平进程1978 年,埃以双方签订“戴维营协议”实现和解。1998 年 10 月,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4.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名称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6项目 背景(1)两国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的领土矛盾(2)伊斯兰教不同派别的矛盾和民族纠纷问题(3)石油资源丰富和战略位置重要,大国插手(1)边界纠纷(2)石油之争过程(1)1980 年

16、 9 月,伊拉克对伊朗发动进攻(2)1980 年底1981 年 9 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1982 年伊拉克发动“袭船战”(4)1988 年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实现停火(1)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与“沙漠军刀”行动,阻止伊拉克的侵略(3)1991 年,伊拉克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战争基本结束影响(1)严重破坏了两伊地区经济的发展(2)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3)为美苏等国插手该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1)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2)中东地区形势更加错综复杂(3)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六、和平与发展1.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1

17、)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 年,第一届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 年,召开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 年,针对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发表。(3)美国反战运动:主要反对侵越战争。(4)国际和平年:1982 年,第 3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 1986 年为“国际和平年”。1985 年,联合国成员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2.和平与发展(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越来越重视提高综合国力。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维

18、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关系: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3)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尚未消除。恐怖主义、分裂势力、极端势力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4)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政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有效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止战争。7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的需求。思想: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平与人道主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

19、心。一、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重要影响。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要被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

20、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人员的素质高低、军队的战斗力强弱、战术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与否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5.正确认识战争问题(1)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也不是促使世界进步的最佳方案。世界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提倡世

21、界多极化,联合世界各国的力量,反对任何企图独霸世界的霸权战略。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时,不仅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还要以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的主题为导向。(2)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要尽量防止战争的发生,要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坦诚合作,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反对战争,让百姓不再处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更和谐。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让贫困国家人民也能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二、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

22、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8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

23、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至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

24、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1.原因(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教训(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

25、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四、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2)直接原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

26、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3)结果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涉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局部战争的原因(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9

27、(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3.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2)20 世纪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根本主题的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战争思维必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2.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维护和平是促进发

28、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4.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1.(2018全国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 年 11 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

29、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根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根据材料“英法两国海军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30、第(2)问,根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得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根据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物资供应。答案:(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2.(2018全国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

31、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 年 9 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10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 年 12 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为了争夺对

32、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得出: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根据材料二信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第(2)问,材料一认识产生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得出: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然后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法对德国法西斯的政策以及苏德间的条约回答。材料二认识产生的背景,根据时间“1941 年”,联系当时的重大事件,从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反法西斯同盟即将形成等角度回答。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

33、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3.(2018全国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 年 8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 月

34、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35、。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根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根据“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得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根据“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

36、流担任大会主席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第(2)问,首先根据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贡献回答,然后根据材料答出中国在创建联合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11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4.【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 20 世纪初美国政府把目光从美洲转向

37、了世界,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提出了“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普遍对国际事务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趁机崛起。面对孤立主义的阻挠,罗斯福因势利导,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当德国正式迈出扩张步伐时,罗斯福政府同样认为希特勒的侵略目标只限于德意志人居住区,因此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直到德波战争爆发后,才逐渐同法西斯相对抗。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及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

38、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带来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可知美国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根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可知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可知美国孤立主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等,可知因其未受到德意法西斯的直接威胁而采取的一种消极态度。第二小问,根据“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可知其表现为中立和“不干涉”政策。第(2)问,从材料“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并结合当时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政情况,可知美国避免了第

39、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为罗斯福开展新政赢得了时间;但这也造成一个消极影响即助长德意的侵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是美国长期实行孤立主义政策的恶果。答案:(1)原因: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受经济危机的束缚;没有直接受到德意法西斯的威胁。表现:对外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2)影响:避免了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为罗斯福开展新政赢得了时间;助长德意的侵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是美国长期实行孤立主义政策的恶果。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 年二战爆发后,挪威立即宣布中立。德国于 9 月 2 日宣称绝对尊重挪

40、威的领土完整。事实上,挪威的中立的确对德国有利。德国平时要从瑞典输入 600 万吨铁矿石,其中有一半要经由挪威西部的不冻港纳尔维克。只要挪威维持中立,则运输铁矿石的德国船只就可能自由地出入该港,并沿着该国西岸航行。该航线也使英国难以封锁德国。1939 年 12 月,苏联进攻芬兰,英法两国开始讨论援芬问题。英国拟定派兵登陆纳尔维克的计划,以援助芬兰为借口,真正目的是想支配瑞典的铁矿。法国人也希望在北欧开辟新战场以牵制德军。1940 年 1 月 10 日希特勒决定于 1 月 17 日发动西线大攻势的作战计划落入比利时人手中,迫使德国不得不重新拟定计划。1 月 20 日,丘吉尔在一次广播中呼吁中立国

41、基于对国际联盟公约的义务,自动与英法合作以对抗侵略。46 月,德国发动挪威战役,占领挪威。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曾以挪威为基地越过芬兰进攻苏联,未能达到其目的。此后仍继续把超过 50 万人的兵力和大量物资留在挪威。直到战况逆转,德军捉襟见肘时,这支兵力始终不曾抽调。1945 年 5 月 8 日,挪威境内 50 万德军便不曾放一枪就向联军投降。12钮先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1)根据材料,简析德国发动挪威战役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战役胜利对德国的战略影响。解析:第(1)问,从第一段材料可知,挪威地理位置重要,挪威不冻港影响德国铁矿石的运输;从第二段材料可知,英法军队都想登陆挪威

42、不冻港,德国西线进攻计划泄漏,丘吉尔的呼吁等。第(2)问,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有利的是控制铁矿石运输线,改善德国的战略地位;不利的是耗费兵力,影响整体战局。答案:(1)原因:苏联进攻芬兰,英法联军计划登陆挪威不冻港;挪威不冻港影响德国铁矿石的运输,具有战略意义;西线进攻计划泄漏;丘吉尔呼吁中立国合作反侵略等。(2)影响:进一步控制铁矿石运输线;改善德国战略地位,利于其海军进入大西洋,获得较多基地;耗费德国兵力,对整体战局不利。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 年 10 月 9 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了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工业区“德军包围线”的消息,毛泽

43、东对此迅速予以反应并于 10 月 12 日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作为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发表。文中说:“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德军包围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在以后两年七个月的时间里被展现出来;1942 年 11 月 19 日起,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侧转入全面反攻,到 1943 年 2 月 2 日,苏联红军全歼被包围的德军;1944 年 6

44、月 6 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 年 4 月 25 日苏联红军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完成对德军的包围;5 月 2 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王永明国际关系研究中解读信息的光辉典范(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做出材料中判断的历史依据。(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解析:第(1)问,应当联系所学,从二战的有关内容,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途岛海战爆发、太平洋战场的转折、苏德战场在整个二战中的重要地位和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联系所学,从苏德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军,减轻了欧洲西线战场的压力,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苏联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依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途岛海战爆发,太平洋战场的转折;苏德战场在整个二战中的重要地位;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等。(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2)贡献:苏德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军,减轻了欧洲西线战场的压力,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苏联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