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命活动的调节(30 分钟 100 分)1.(14 分)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 2 抑制突触 1 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细胞器)直接有关,同时消耗 ATP。 (2)据图判定通过离子通道甲转运的物质最有可能是_,引起的膜电位变化是_,该物质运输方式为_。 (3)Ca2+促进含有神经递质 Gly 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_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打开_通道并发生内流,阻止了兴奋的传递。(4)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主要是因位于中
2、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导致_,引起震颤麻痹。 【解析】(1)细胞内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2)离子通道甲的打开,导致了兴奋的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应该是 Na+内流使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3)含 Gly 的突触小泡,要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打开 Cl-通道,Cl -内流,阻止了兴奋的传递。(4)多巴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人体因某些原因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就不会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精细性无法实现,从而引起人
3、体因过度兴奋而出现震颤麻痹等症状。答案:(1)高尔基体 (2)Na +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协助扩散 (3)胞吐 Cl -(4)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功能不再受到调节,神经调节无法实现精细准确22.(16 分)(2019石家庄模拟)如图 1、图 2 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1)图 1 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2)当人处在高温环境中,因失水过多导致_,促使下丘脑分泌_增加,尿量减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图 2 的乙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 2 中甲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图中所
4、示激素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有_。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 B 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 B 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图 3 所示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填“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 _。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 1 中 A 是促甲状腺激素,B 是甲状腺激素,C 是肾上腺素,D 是胰岛素,当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图中的 A、B、C 三种激素的分泌量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2)当人处于高
5、温环境中,由于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使图 2 中甲图所示过程加强。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分泌出去,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故涉及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4)分析图 3 可知,当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当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说明干细胞诱导成功。答案:(1)A、B、C(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加强 内质
6、网、高尔基体(4)成功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3.(16 分)(2019吉林模拟)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X、Y、Z 代表信号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脂肪细胞瘦素神经元 A”属于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接收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_中的饱中枢,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 (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 A 兴奋,神经元 B 受抑制, 此时神经元 B 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为_,这些变化导致信号分子 X 与 Y 的比值_,从
7、而使饱中枢兴奋,食欲降低;同时饥中枢兴奋性_,降低人的食欲。 (3)已知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推测胰岛素与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关系是_作用。 (4)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现对某一肥胖患者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体内含有能与瘦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该疾病属于_病,注射瘦素_(填“能”或“不能”)取得明显疗效。【解析】(1)结合题图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 A 兴奋,这种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调节反应,属于体液调节。各种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所以饱觉也是在大脑皮层形成。4(2)结合题意分析可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 A 兴奋,使信号
8、分子 X 增多;神经元 B 受抑制,信号分子 Y 的分泌量减少,所以信号分子 X 和 Y 的比值会增大,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 Z 的释放也减少,饥中枢兴奋性降低,降低人的食欲;由于神经元 B 受抑制,所以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与静息电位相同,即膜外为正,膜内为负。(3)已知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但是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胰岛素与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关系是拮抗作用。(4)某些肥胖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过强,自身抗体与瘦素受体结合,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如果能
9、与瘦素受体结合的抗体没有被清除,直接注射瘦素是没有明显疗效的。答案:(1)体液调节 大脑皮层(2)负 增大(或上升) 下降(或降低)(3)拮抗 (4)自身免疫 不能4.(20 分)Kisspeptin,简称 Kp,是 Kp 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过程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进行调节。据图回答:(1)神经元内合成 Kp 的细胞器是_。Kp 作用的靶细胞是_。器官 A 是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反馈调节,Kp 释放量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 促进排卵。.Kp-
10、10 是 Kp 的一种。为研究 Kp-10 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 20 日龄的鹌鹑连续 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 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如图。5(3)据图可知,Kp-10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 50 日龄内,Kp-10 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 .综合分析(4)综合、分析,推测 Kp-10 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调节。 【解析】(1)由题干 Kp 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合成 Kp 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其靶器官为 GnRH 神经元;由器官 A 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 A 为垂体。(2)过程抑制 Kp 神经元活动,故 Kp 释放量
11、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 42 天都开始产蛋,因此 Kp-10 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 4250 日,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 在 50 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加强。(4)综合上述分析,Kp-10 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 Kp-10 能调节雌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答案:(1)核糖体 GnRH
12、 神经元 垂体(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 Kp 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5.(14 分)(2019自贡模拟)秋冬交替换季时气温骤降及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容易引发人体感冒,出现发烧、食欲减退等病症。请回答:(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该过程中,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为_,寒冷引起甲状腺分泌活动改变的调节方式为_。 (2)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_(细胞器)直接相关;在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效应 T 细胞的淋巴细胞可能有_。 (3)
13、某人感染病毒后,体温维持在 39 ,此时人体产热量_散热量,人体还会出现呼吸速率加快等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_部位。 6(4)某同学因发烧就诊,医生给他注射了一定量的药物 M,几天后未见好转。再次就医注射少量的 M 时,该同学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 【解析】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寒冷引起甲状腺分
14、泌活动改变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需要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参与;T 细胞和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都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3)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温维持在 39 ,说明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调节心率的中枢位于脑干。(4)根据题意,第一次注射药物 M 没有反应,而第二次注射时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药物 M 中含有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引发过敏反应。答案:(1)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2)溶酶体 T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3)等于 脑干 (4)药物 M 中含有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引发过敏反应6.(20 分)(2019宝鸡模拟)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
15、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此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的目的是_,M 点的含义是_。 (2)据此有科学家猜测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这一猜测是否合理,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第一步:取某植物的根尖等分为三组,标号为甲组、乙组、丙组,并设定丙组为对照组。第二步:将甲组分别放在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乙组分别放在等量的含_的培养液中,丙组放在_作为对照。 7第三步:在以上各组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培养一段时间。第四步:检测甲组中是否产生乙烯及乙烯的浓度,同时检测甲组中根尖的生长状况;检测乙组_,检
16、测丙组_。 预测甲组实验检测的乙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中开始产生乙烯,并且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变化的特点是_。 【解析】据图分析,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T 1之后有了乙烯,乙烯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1)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植物茎中乙烯的浓度,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生长素与乙烯这两种激素的相互关系;M 点表示 T1之后有了乙烯,即 M 点是生长素开始促进乙烯合成的浓度值。(2)第二步: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已知甲组放在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丙组为对照组,应该放在等量的不含激素的培养液中,则乙组应该放在等量的含不同浓度乙烯的培养液中。第四步:检测甲组中是否产生乙烯及乙烯的浓度,同时检测甲组中根尖的生长状况;检测乙组根尖生长状况,检测丙组根尖生长状况。结合题图分析甲组的实验结果:在含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开始产生乙烯,并且培养液中乙烯浓度变化的特点是先增多后减少。答案:(1)植物茎中乙烯的浓度 探究生长素与乙烯这两种激素的相互关系 M 是生长素开始促进乙烯合成的浓度值(2)不同浓度乙烯 等量的不含激素的培养液中 根尖生长状况 根尖生长状况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 先增多后减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