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217817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析考情/明方向考点频次卷别水循环及其意义河流特征、湖泊特征水资源洋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卷2018T37(2)2017T672015T132018T37(3) 2015T79 卷 2018T911 2016T911 2016T36(1)2015T911 2014T36(2)2014T67 卷2018T82018T36(1)2016T792016T36(1) 海南卷2018T19202015T2、T892018T17 2015T1517 2014T18 2014T16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Error! (2)关

2、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2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海上内循环A 蒸发B 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 ,但对干旱地区少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塑造地表形态。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3、大洲 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表现国家 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 位六(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空上:a.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时间上:夏秋较丰富,冬春较贫乏。(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开源措施 节流措施3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4、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名师注解【注】 (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记】 水循环类型的判定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联 1】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点

5、1】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联 2】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方法(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3)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二是区域内降水量。【点 2】 水资源是否充足主要看水资源总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些降水多的地区受地形、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

6、存留时间短,因而水资源并不丰富;另外有些降水多的地区,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于水资源总量,因而也面临水资源短缺。4考点一 水循环 一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5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地面性质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

7、于下渗;沙质土壤利于下渗坡度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植被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降水持续时间 降水时间持续越长,越利于下渗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保护

8、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不利影响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典题精研典例 (2017全国卷)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

9、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 2 000 mm B约为 2 000 mm6C约为 210 mm D远小于 210 mm(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解析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

10、为 210 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 210 mm。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 ,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答案 (1)C (2)A (3)B拓展链接 水量平衡(1)概念: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2)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1、多年平均蒸发量0。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实际降水量很少,因此其多年平均蒸发量也不大,并非想象中那么大。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0。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例如,上面典例: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的年均降水量是 210 mm,但流域内某湖泊的湖面蒸发量可达 2 000 mm,那么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应该是 210 mm 而非 2 000 mm。集训冲关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如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 12 题。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

12、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 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阴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7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 B风沙C降水 D蒸发解析:1.B 2.D 第 1 题,枯树根区梭梭树枝叶凋落,无生长需求,树冠集水作用弱,无蒸腾作用消耗,遮阴效果差;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选 B。第 2 题,梭梭树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夏季梭梭树生长茂盛,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 D。(2019江西阶段性检测)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 50 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 a)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 b)。读图完成 34 题。3材料中

13、水循环某环节是( )A降水 B蒸发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4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解析:3.D 4.A 第 3 题,综合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会相应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第 4 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会使区域内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降低,气候趋于干热;它还会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

14、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减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2019郑州模拟)我国某湖泊原有面积为 1 416 km2,由于人为增加湖泊深度,湖面水位降低,其面积减小为 239 km2。读该湖水平衡表,完成 57 题。水量收入项以体积表示/106 m3水量支出项以体积表示/10 6 m38变化前 552 变化前 1 212湖面降水量 变化后 96湖面蒸发量 变化后 215变化前 770 变化前 110地面、地下注入量 变化后 816地表流出量 变化后 697变化前 1 322 变化前 1 322总计变化后 912总计变化后 912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15、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6湖面缩小后( )A湖面蒸发量增大 B湖面降水量不变C径流补给量减小 D供给下游水量增加7湖泊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湖泊流域内( )A气候变得湿润 B地下水位升高C水土流失加剧 D荒漠化加剧解析:5.C 6.D 7.D 第 5 题,由表可知,该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即该地区降水少,所以最可能为西北地区。第 6 题,由表可知,该地湖面蒸发量减小;湖面降水量减小;径流补给量增加;地表流出量,即供给下游水量增加。第 7 题,由表可知,该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降水较少,湖泊面积减少会导致该地干旱程度增加,地下水位下降,荒漠化加剧。考点二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一

16、)明确三类补给关系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理清五种河流补给类型9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 典 型图 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图 2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图 3湖泊水补给 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 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 图 4(三)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识别图中

17、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

18、(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 47 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10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19、。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典题精研典例 (2016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

20、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11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 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 项错误,B

21、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 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 项错误。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故选 C 项。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 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

22、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 (1)B (2)C (3)D考题变式1(变设问) 与甲河相比,乙河流量的季节变化( )A较大 B较小C相同 D无法比较解析:选 B 从图中可知乙河有地下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比甲河小。2(变题型) 若图示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则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_地区,两次汛期的补给类型分别是_和_。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则汛期出现在_季。解析: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季我国的锋面雨带北移到东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形成夏汛。我国西北

23、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形成夏汛。答案:东北 积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 夏集训冲关图 1 为长江流域 H 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 2 为 Q 点河流水位和 P 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12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7、8 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解析:1.C 2.D 第 1 题,据图 2 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节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水补给河水的季

24、节主要是秋季。选 C。第 2 题,农业用水量及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 项错误;上游水库的调节会使河湖水位更加稳定,C 项错误。该地河湖水位在 7、8 月份较低,主要原因是受伏旱天气的影响,即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选 D。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 35 题。3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A2 月 B5 月C8 月 D11 月4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A夏季降水变多 B

25、冬季降雪量增多C冰雪融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升高5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解析:3.B 4.C 5.C 第 3 题,读图可知,5 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流 5 月13流量变化最大。第 4 题,新疆位于大陆内部,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雪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第 5 题,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会逐渐萎缩,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而言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考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资源型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

26、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型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型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产生原因 对策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人为

27、原因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3水资源相关问题分析思路(1)水资源丰富程度的分析(2)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分析集训过关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重点缺水地区),完成 13 题。141下列对图中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B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C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D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2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地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 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 地下水丰富 高山冰雪融水大A BC D3解决地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人工降

28、雨 B修建梯田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解析:1.C 2.B 3.D 第 1 题,近海养殖业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C 错误。第 2 题,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是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地下水丰富;高山冰雪融水大。故该地不是重点缺水地区。第3 题,地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处北方,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故最有效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的组合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据此完成46 题。区域水资源总量/108m3人均水资源量/(m3/人)耕地水资源量/(m3/hm2)某区域 1 035.0

29、 409.1 4 859.2全国 27 460.3 2 408.8 28 701.94.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15C粮食产量 D年径流量5该区域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华南地区6该区域水资源供应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C地势低平,储水条件差D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小解析:4.A 5.C 6.D 第 4 题,人口密度等于区域人口总量除以土地面积,表格中无法体现土地面积;粮食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耕地总面积有关,表格中无法体现;年径流量年内各月径流量之和,表格中无法计算各月径流量;利用区域内水

30、资源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之比,可以计算出人口数量。第 5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以计算出该区域人口数量为1 0351084092.5 亿人,可见该区域人口众多;对比该区域和全国的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可知,该区域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均水资源更少,华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少。第 6 题,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属于东部沿海,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储水条件与当地的水库建设、湖泊多少、河川径流量多少等有关,表中无法显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降水总量较少(大部分地区介于400800 mm),因而河流径流量较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

31、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 40%。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 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据此并结合下表,回答 78 题。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8现阶段,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中较合理的是( )A农业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16C修

32、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解析:7.C 8.B 第 7 题,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要解决水资源问题,就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第 8 题,农业全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该地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河流特征类题目增分指导试典题查薄弱点典例 (2016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

33、(如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解析 主要从气候湿热、植被覆盖率高等角度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的原因;从植被覆盖率、地势、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答案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大量沉积。析考法答准答全考法(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

34、征的描述17思维流程失误防范概念性错误:对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范畴理解不到位,描述方法和角度出现混淆或遗漏;信息性错误:对河流区域特征归纳失误,导致描述特征错误考法(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思维流程失误防范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分析问题不全面、针对性不强,水文特征与相应自然环境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到位考法(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思维流程失误防范对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描述要点掌握不全面;差异比较类的语言描述缺乏严谨性用术语严谨规范1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

35、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水文特征流速(水力)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18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支流 支流多(少)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水系特征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具体影响思考方向流量和水位 含沙量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

36、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练类题全训冲关1根据材料,完成问题。材料 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19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解析: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图 2 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答案:特征: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 3 m 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 月至 7 月),低水位在夏季(12 月至次年

37、 1 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成因: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2(2017北京高考节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解析:甲河段位于山地,乙河段地势低平,所以甲河段流速快、乙河段流速慢;甲河段所在纬度稍高,乙河段所在纬度稍低,所以乙河段结冰期短;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有较多支流汇入,所以乙河段水量更大。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3(2017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2016 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月

38、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发送量/万人0.0 0.0 0.0 0.0 15.6 42.5 72.8110.8135.1156.3156.3156.3(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个月。(2)说明图中 a 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解析:第(1)题,14 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 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 月和 12 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 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 6 个月。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

39、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答案:(1)6(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回答 12 题。地区 径流系数/%南岭地区 60华北地区 40江淮地区 30401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21A南岭地区 B华北地区C云贵高原 D江淮地区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C河流年

40、径流量减少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解析:1.B 2.A 第 1 题, 径流系数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化成径流补给给河流。径流系数小的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转化成径流补给给河流较少,那么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根据表中数据,华北径流系数最小,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故选 B。第 2 题,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表明下渗减少,汇集成的径流增加。说明该地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少,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径流系数增大,则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减少。故选 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 35 题。3图中所示的雨

41、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径流C蒸发 D水汽输送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5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A拉萨 B吐鲁番C北京 D呼和浩特解析:3.B 4.C 5.C 第 3 题,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对。第 4 题,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 对。第 5 题,北京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方式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效益最大,

42、C对。(2019吴忠模拟)如图示意我国某流域湖泊流量变化。读图回答 68 题。226该湖泊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 D塔里木河流域7关于该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湖泊和河流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B流域内河流泥沙含量大,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高C流域内有冰雪融水灌溉,山麓地带发育出大片绿洲D由于湖泊的调蓄作用,流域内很少发生旱涝灾害8该湖泊的最低水位出现在( )A3 月 B6 月C9 月 D12 月解析:6.B 7.A 8.A 第 6 题,从图中两条曲线可以看出,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3 月至 10 月主要是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43、且在 7 月河流水减少,出现一个低谷期。选项中的四个流域,只有长江流域在每年 7 月出现伏旱天气,导致流域内河流流量减小,出现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现象。第 7 题,结合上题可知,长江流域内湖泊水和河流水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A 正确;长江流域内河流泥沙含量相对较小,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B 错误;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属于湿润区,绿洲主要分布在沙漠区,C 错误;长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D 错误。第 8 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时,湖泊水量开始减少,10 月至次年 3 月湖泊水量一直在减少,故该湖泊的最低水位出现在 3

44、月。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 “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 911 题。239 “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

45、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江苏 B山西C北京 D海南10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 )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A BC D11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有( )跨流域调水 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A BC D解析:9.C 10.A 11.C 第 9 题, “灰水足迹”比重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从图中可见,北京“灰水足迹”比重大,污染重。第 10 题,图中显示“绿水

46、足迹”海南远大于新疆,说明海南农业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远大于新疆,主要是因为海南年降水量大、气温高;海南面积远小于新疆,海南的耕地面积也比新疆少;新疆主要发展绿洲农业,不可能发展耗水量大的品种。第 11 题,跨流域调水和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不能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而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向西南奔流 2 334 km 后,在墨西哥境内汇入加利福尼亚湾,流域涵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拉斯维加斯市 90%的饮用水都来自

47、科罗拉多河,依靠胡佛大坝输出的电力成长为今天的世界娱乐之都。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45 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 30 倍。 “科罗拉多”即西班牙语“红色”之意,有“美洲尼罗河”之称,该河流含沙量高,水呈暗褐色。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自 1998 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24(1)简要说明科罗拉多河对美国西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2)分析说明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和含沙量高的原因。(3)自 1998 年以后,科罗拉多河河水几乎再没能注入大海,分析其成因。解析:第(1)题,科罗拉多河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对美国西南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8、。主要表现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水源;提供水能资源;促进了旅游业和博彩业的发展。第(2)题,由于河流补给季节变化大导致了科罗拉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材料提示 45 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 30 倍。河流 45 月洪水期,是因为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快,上游地区积雪迅速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科罗拉多河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由于海拔高,冬季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冬季河流上游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所以河流全流域在冬季补给少,形成枯水期。科罗拉多河流域降水少,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容易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流入河流;流域地表起伏,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侵蚀作用强,冲刷河床明显,因此含沙量大。第(3)题,材料提到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自 1998年以后,科罗拉多河河水几乎再没能注入大海,说明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