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217983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锰酸钾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吗?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的探究,从而对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进一步加深理解,本节课的难点是辨别高锰酸钾是否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对本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归纳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多的教化学知识储备。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成长,如果每节课仍满堂灌输,学生势必厌倦,教师如果能设置一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则会欣然接受。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实验为平台,多媒体课件为辅助,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才华的机会,学会科学探究的方

2、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 02时催化剂的作用。(2)加深对催化剂的概念及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的理解。(3)探究高锰酸钾是否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3)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高锰酸钾是否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催化剂的探究实验,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以及对实验中的现象的

3、分析和归纳。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 PPT 图片。运动受外伤怎么办?你知道有哪些处理措施?医疗上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同时产生很多气观察图片、联系生活思考。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2泡,这就是血液里过氧化氢酶催化的结果。1、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可以做它的催化剂吗?二氧化锰是什么颜色的?二氧化锰溶于水了吗?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2、学生分组实验: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作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引入核心内容一(在一组学生实验中,故意将高锰酸钾放入二氧化锰的试剂瓶中,为知识展开埋下伏笔)【任务一】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吗?1、引导学生猜想

4、是二氧化锰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2、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反应,但反应结束后又全身而退了学生作出思考和猜想。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原理。【过渡】有同学在实验中有不同的发现吗?思考回答:在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粉末后,过氧化氢分解的十分剧烈,而且试管明显发热,如果往反应后的试管中再加入一些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又能继续生成气泡。引入探究主题。【任务二】探究高锰酸钾是否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引导设计高锰酸钾是否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方案。2、指导遵循对照性原则和控制变量。PPT 展示:如颜色 溶解性 质量等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实验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5、、讨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2、小组合作分工、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现象。3、学生对达成共识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实验。4、汇报实验现象,比较,评价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潜能;并在实验中体验到合作和成功的快乐。3步骤、注意事项等。展示实验小贴士。4、引导实验探究。巡视学生实验,指出操作可能存在的问题。5、引导汇报交流、评价6、得出结论: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而是反应物。【知识迁移】1、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中的分解,思考这时的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思考、回答将化学知识运用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以融会贯通。【小结、交流】1、引导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感悟)2、你

6、还有什么疑问?交流、讨论、回答。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思维得到发展,学会小组分工合作、学会设计实验要遵循对照和控制变量原则,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良好基础。【作业】写一篇今天课堂学习后的感悟体会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总结归纳,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体验合作学习,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学反思:1、注重课本和课堂资源的挖掘,创造性的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为学生寻求知识新的增长点。2、精心设计学生实验,尊重学生的意图,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让原知识有学生头脑中经历一次再发现的过程。43、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究、发现,并归纳自己的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科学探究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