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腾冲八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 物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生物细胞不具有细胞核,没有双螺旋结构的核酸B. 真核生物以 DNA 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 RNA 为遗传物质C. 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生物膜系统D. 真核生物细胞中,核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核孔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加强记忆可以顺利解答。【详解】原核生物细胞不具有细胞核,但有 DNA,因此有双螺旋结构的核酸,A 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 DNA 为遗传物质, B 错误.真
2、核生物细胞中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生物膜系统,C 正确.核孔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D 错误.【点睛】细胞无论原核还是真核都含有 DNA、RNA 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都是 DNA 不是RNA;核孔虽然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但它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孔,有着精细的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2. 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DNA RNA 蛋白质 磷脂A. B. C. D. 【答案】B【解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为 DNA 或 RNA。【考点定位】生物的遗传物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遗传物质组成。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病毒只含有一2种核酸。3.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
3、错误的是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 蛋白质结合 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 O2运输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关知识。【详解】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 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 正确;蛋白质结合 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 O2的运输,C 错误
4、;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D 正确。【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主线,综合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组成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成、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4.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5、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糖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环境下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中还原性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等。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3合而成的多糖,故多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详解】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A 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 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 错误;淀
6、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的种类以及元素组成,明确高中阶段所学的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同时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等。5.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A.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 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C.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 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
7、力。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详解】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A 正确;光合作用中 CO 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 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错误;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D 错误。故选:A。【点睛】关键要明确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具体场所,以及该场所是否具膜。6.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8、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答案】A4【解析】【分析】考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胞吐,水、氧气等气体、甘油等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离子和较大分子顺浓度梯度是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是主动运输。【详解】病原体是大颗粒,巨噬细胞摄入的过程属于胞吞,A 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方式是自由扩散,B 正确.Na+在细胞外的浓度大于细胞内,内流时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护肤品中的甘油是脂溶性物质,进入皮肤
9、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 正确【点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动作电位形成主要依赖于 Na+内流,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主要靠 K+外流,细胞内外 Na+浓度是外高能低,而 K +是内高外低,所以都是协助扩散。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活细胞中,同一个细胞中有多种酶B. 酶的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是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的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答案】B【解析】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如呼吸酶,同一个细胞中有多种酶,如呼吸酶、ATP 合成酶
10、等等,A 正确。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由酶的活性部位的结构决定的,B 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少数酶是 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 正确。酶可以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当酶被水解时,是反应的底物,D 正确。8.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答案】A5【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细胞增
11、殖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细胞分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详解】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 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
12、 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 正确,所以选 A。【点睛】无论生物个体是否成熟,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内质网是由单层生物膜围成的细胞器,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9. 人体细胞内有 46 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 依次有()A. 46、23、0、46 B. 23、46、0、23 C. 46 、23、0、92 D. 184、92、46、4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没有四分体,故 D 错;人体细胞有 46
13、条染色体,则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23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次级卵母细胞中有 23条染色体,46 条染色单体和 46 个 DNA 分子,故 A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 F1代,再将此 F1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是( )A. 9331 B. 3131 C. 1111 D. 13136【答案】B
14、【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纯合有芒感病株 AAbb 与纯合无芒抗病株 aaBB 杂交,得到 F1AaBb,再将此 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 aaBb 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的比列,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据此作答。【详解】F 1AaBb 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 aaBb 杂交,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Aaaa后代有芒:无芒=1:1;BbBb后代抗病:感病=3:1, (1:1)(3:1)=3:1:3:1,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15、,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用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11.将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比例应为( )A. 1/8 B. 1/16 C. 1/32 D. 1/64【答案】C【解析】【分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杂交,每一对基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这几对基因自由组合,则可以用乘法法则计算出子代中基因型、表现型种类等。【详解】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每对基因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子代某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AABBCC 所占的比例为 1/
16、2 1/4 1/4= 1/32,C 正确;A、B、D 错误。【点睛】乘法法则在运用时,必须是相关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才能用,如果几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乘法法则运算。12.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妻子正常;乙家庭中,夫妇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 男孩、男孩B. 女孩、女孩7C. 男孩、女孩D. 女孩、男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家庭: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 X 染色体显性遗传,丈夫基因型是 XBY,妻子基因型是 XbXb,所以他们的
17、孩子中女孩基因型是 XBXb(患病) ,男孩基因型是 XbY(正常) ,所以应该生男孩;乙家庭:红绿色盲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所以妻子基因型是 XBXB(1/2)、X BXb(1/2) ,丈夫正常,基因型是 XBY,他们的孩子中女孩基因型是 XBXB或 XBXb,均正常,男孩基因型是 XBY 或 XbY,可能患病,所以应该生女孩。考点:考查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点评:难度中等,正确写出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13. 下列有关“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
18、质是 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答案】B【解析】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是针对自然界中所有生物而言,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部分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 B 选项正确。1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
19、子【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 DNA 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8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基因不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A 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正确;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基因)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 DNA(基因)的多样性,C 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DNA 分子,在没有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 DNA 分子,在复制后着丝点没有分裂时,一条染色体
20、上含有 2 个 DNA 分子,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下图是翻译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B. 结构均可能含有尿嘧啶碱基C. 上的密码子共有 61 种,也有 61 种与之互补配对D. 结构可同时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答案】C【解析】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可以发生图示的翻译过程,A 正确;尿嘧啶是 RNA 特有的碱基,结构分别为 mRNA、核糖体、tRNA,而核糖体主要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B 正确;所示的 mRN
21、A 上的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 61 种,也有 61 种所示的 tRNA 与之互补配对,C 错误;结构所示的 mRNA 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所示的核糖体,可同时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D 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而导致对 C 选项的误判。RNA 含有 4 种碱基,而 mRNA 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 1 个密码子,因此密码子有 64 种,其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种,不能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有 3 种;tRNA 上的反密码子能够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916.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功
22、能可以影响性状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命活动许多功能分子为蛋白质,如蛋白质激素、抗体、受体等,A 正确。细胞主要有机物为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肉蛋白等,B 正确。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是蛋白质,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性状,C 正确。表现型=基因型+环境,D 错。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A. 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B. 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
23、菌株基因重组C. 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突变D.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无子西瓜的培育是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西瓜,利用的10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多倍体育种,A 正确;青霉素高产菌株是用射线人工诱变青霉菌,导致其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B 错误;
24、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采用的是杂交育种的方法,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单倍体育种,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 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 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答案】A【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正确【考点定位】生物进化19.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25、( )血红蛋白 唾液淀粉酶 二氧化碳和氧气 Na 血浆蛋白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是位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细胞外液的内容;唾液淀粉酶在消化道中,也不是内环境成分;溶解在细胞外液中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氧气、Na 、 血浆蛋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 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桥梁是(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是借助于内环境进行,
26、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所以 D 选项正确。A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 错,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11体,B 错,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大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 细胞膜内外 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
27、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由兴奋点向未兴奋点双向传递。【详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 +通道打开,使大量 Na+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 正确;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 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 错误;K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 +主要
28、存在于细胞外,细胞膜内外 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理解“细胞膜内外 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2A. 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 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29、【答案】B【解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是耗能过程,因此 a 中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 错误;是组织液,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 正确;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外面分布着负电荷,D 正确【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3.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A. 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 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 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
30、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理解与运用。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详解】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 正13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可以通过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进而使机体散热减少,B 正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的冷觉感受器会感受到温度下降并发送信息,C 正确;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
31、活动增强、产热增加,D 错误。 故选:D。【点睛】关键要掌握和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否则误认为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会下降。2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A 正确;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 正确;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 正确;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 错误。【考点定位】动物
32、激素25.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B. 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C.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 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快速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14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3、二次免疫的特点:快而强,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详解】图中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A正确;
33、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 正确;细胞T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 正确;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而不是记忆细胞,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6.下列现象是生长素对植物的不同器官发挥不同的作用而产生的效果,其中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 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 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 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34、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详解】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A 错误;顶端优势体现了两重性,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B 错误;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C 正确;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15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
35、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 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 延缓叶片变黄 B. 促进叶片衰老C. 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 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答案】A【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比例增大,叶片就会变黄,反之,叶片变黄将可延缓。2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 豌豆、蚜虫、老鼠等生物的种群密度全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如果在重捕前有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
36、脱落,会导致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对于一些趋光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灯光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 密闭的培养瓶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最终长期稳定在 K 值附近【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调查豌豆、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但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A 错误;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在重捕前有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导致计算出的结果偏大
37、,B 错误;对于一些趋光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灯光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C 正确;密闭的培养瓶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达到 K 值后,因营养物质的匮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会导致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直至消亡,D 错误。【点睛】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的疑难辨析: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16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29.某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
38、系统中能量流 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 b 的粪便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 于 bB. 参与丁过程的主要是真菌和细菌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2 值D. 图中 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图中 b 的粪便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 于 b,而是属于 a 的同化量,A 正确;丁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参与丁过程的分解者主要是真菌和细菌,B 正确;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
39、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 值,C 错误;图中 d 的能量,除来自 b 生物外,还来自 a 生物,D 正确。【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在于: 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家肥,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可随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17C. 大气中的 C0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生产者的转化D.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数量也就越少【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
40、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使用农家肥,分解者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植物,A 错误;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B 错误;大气中的 C02只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即只能是通过生产者的转化,C 正确;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少,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碳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41、31.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需要模板链的是(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反转录法 通过 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从供体细胞的 DNA 中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2)人工合成基因,这种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信使 RNA 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 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 DNA,即目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信使 RNA 序列,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
42、成。【详解】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链,错误;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要模板链,正确;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需要以模板链,正确;通过 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链,错误;故选 D。18【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获取目的基因的几种方法,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2.如下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骤需用到的工具酶是( )A. DNA 连接酶和解旋酶B. DNA 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D. DNA 聚合酶和 RN
43、A 聚合酶【答案】C【解析】如图是将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相同的限制酶切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 DNA 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连,所以 C 选项正确。33.以下为形成 cDNA 过程和 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过程的酶是 RNA 聚合酶B. 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C. 催化过程的酶都是 DNA 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 如果 RNA 单链中 A 与 U 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 40%,则一个双链 DNA 中,A 与 U 之和也占该 DNA 碱基含量的 40%【答案】B【解析】19催化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A 错误;过程发生的变化是低温
44、复性,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B 正确;催化是 DNA 聚合酶,过程的酶是热稳定 DNA 聚合酶,C 错误;如果 RNA 单链中 A 与 U 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 40%,则一个双链 DNA 中,A 与 T 之和也占该 DNA 碱基含量的 40%,D 错误。【考点定位】形成 cDNA 和 PCR 扩增过程【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明确 cDNA 是逆转录形成的 DNA,而 PCR 是以 DNA 为模板体外合成 DNA 的过程。34. 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茎尖分生区细胞和小鼠受精卵,应分别采用的方法是( )。A. 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B. 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C. 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D. 基
45、因枪法显微注射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解题关键是理解针对不同受体细胞采取的不同方法。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来说,常用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35. 目前人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直接进入棉花的叶肉细胞表达B. 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后,可通过传粉、受精的方法,使抗虫性状遗传下去C.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D. 转基因抗虫棉经过种植,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有效消灭棉铃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苏云金
46、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需要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致棉花的体细胞中,A 错误;如果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产生的花粉粒中不含该基因,如果导入细胞核基因中,该转基因植物相当于杂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B 错误;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用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C 正确;由于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棉铃虫可能抗性,这种抗性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导致抗虫棉失去杀虫效果,D 错误。20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36. 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 组织培养 B. 细胞杂交 C. 显微注射 D. 核移植【答案】【解析】植物分生组织(根尖和茎尖
47、)的细胞很少含有病毒,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幼苗。故答案 A 正确。细胞杂交用来培育杂种植物,显微注射是用于动物细胞工程或基因工程,核移植主要用于克隆动物,故 B、C、D 都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察了选修 3 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它现代生物科技的相关知识点。37.如图是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 胚状体 植株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B. 阶段需生长素,而阶段需细胞分裂素C. 此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 此兰花的花药经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四倍体
48、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表示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细胞全能性升高;表示再分化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表示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的过程。【详解】阶段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不能发生减数分裂,A 错误;和阶段都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只是这两种激素的比例不同,B 错误;此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正确;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单倍体,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以兰花为素材,结合兰花组织培养流程图,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本题需要注意的是
49、D 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单倍体的概念,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虽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能称为单倍体。38. 如图中的 A、B 为两种二倍体植物,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形成 C 植株,过程的原21理及 C 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A. 细胞膜的流动性;2B. 细胞的全能性;4C. 细胞增殖;4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答案】B【解析】图中过程是由 1 个细胞长成 1 个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另外此过程为两种生物的体细胞进行融合,每个体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应含有 4 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生物。39.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是( )制造人工种子 微型繁殖 培育抗病毒烟草 培育单倍体 生产脱毒植株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