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试卷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218440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2019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试卷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淄博五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理科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0 分)1.已知集合 , ,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集合 ,所以 ,故选择 C考点:集合的运算2. 是等差数列, , ,则该数列前 10 项和 等于()A. 64 B. 100 C. 110 D. 12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1+a2=4,a 7+a8=28,解方程组可得 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求和【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3.若函数 存在与直线 平行的切线,则实数 取值范围是A. B. C. D. 2,+) (,

2、6)(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有解。 , ,故选()=1+4=2 1+42= =1+42242=2C考点:导数与切线斜率的关系,存在性问题的转化,对勾函数的值域4.若 ,则 是 的 条件, |+|1 |+|1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 |+|+|若 ,则 成立,即必要性成立 |+|1 |+|1又当 , 时, 成立,但=1 =1 |+|1 |+|=01 |+|1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结合绝对

3、值不等式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函数 的部分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 ,则 的面积=3(2+6) , 等于( )A. B. C. D. 4 2 2【答案】A【解析】在 中,令 ,得 ,故 ;=3(2+6) =0 =36=1 =1又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所以 =3(2+6) =2 =2 选 A=12=1221=46.在 中, , , 的面积为 则 =3 =3 334 =(A. 13 B. C. D. 33 7 13【答案】C【解析】3【分析】由已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 的值,进而根据余弦定理可求的值【详解】 , , 的面积为=3 =3 33412=12332=334解得: ,=1

4、由余弦定理可得: =2+22=32+1223112=7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7.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其前 项和 ,则项数 =212 =32164 =A. 13 B. 10 C. 9 D. 6【答案】D【解析】数列 an的通项公式是 ,则:=212=112=(112)+(114)+(118)+(112)=(12+14+18+12)=121(12)112=1+12.据此可得: ,求解关于 的方程可得 n6.1+12=32164 本题选择 D 选项.8.已知函数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 ()=

5、515+1+3+1 ()+(+1)2 A. B. C. D. (12,+) (12,+) (,12)(,12)【答案】A【解析】【分析】求出 ,得到 ,根据函数 在 递增,求出 的范围即可.()+()=2 (+1)() () 4【详解】 函数 , ()=515+1+3+1=2+3 25+1()=23 25+1=23251+5()+()=2 ()+()=2即()+(+1)2 ()+(+1)()+()即 (+1)()而 在 递增,故() +1解得: 12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求出 和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中() ()档题9.已知 ABC 和点 M 满足 .若存在

6、实数 m 使得 成立,+=0 +=则 m_.【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由条件知 是 的重心,设 是 边的中点,则 ,而 +=2,所以 ,故选 B.=23 2=23,=3考点:平面向量.【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0.已知函数 ,若存在 使得 ,则实数 的取值范()=2,0(+1),0 0 (0)01 围是 A. B. (0,+) 3,0C. D. ,(,33,+) (,3(0 +)【答案】D【解析】【分析】5根据题意,作出函数 的图象草图,而直线 恒过定点 ,分析可得若存在() =1 (0,1)使得 ,则函数 的图象在直线 下方有图象或有交点,据此0 (0)01 () =1分情况讨论 的取

7、值范围,综合即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函数 ,其图象如图:()= 2,0(+1),0直线 恒过定点=1 (0,1)若存在 使得 ,则函数 的图象在直线 下方有图象或有交点,0 (0)01 () =1则直线 与函数 的图象必定有交点=1 ()分析可得:当 时,直线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与函数 的图象必有交点,符0 =1 ()合题意;当 时,直线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若直线 与 有交点,必然相交于0 1, ()0 取值范围为( )A. B. C. D. (0,12) (1,+) (0,1)(12,+)6【答案】C【解析】记函数 在 上的最小值为 : 的定义域为 .() 1, ()()=(+1) (0

8、,+).()=1+1 +2令 ,得 或 .()=0 =1 时,对任意的 , , 在 上单调递增, 的最小值为00 () 1, ()(1)=1当 时,10转化为 ,若 恒成立()0 ()() ()()最值) .12.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若存在常数 ,使 对一切实数 均成立,则() 0 |()| 称 为“倍约束函数 ”现给出下列函数: ; ; ;() ()=0 ()=2 ()=2+17是定义在实数集 上的奇函数,且对一切 , 均有 其中() 1 2 |(1)(2)|2|12|.是“倍约束函数”的序号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阅读题意的能力,根据倍约束函数的定义

9、对各选项进行判定比较各个选项,发现只有选项,根据单调性可求出存在正常数 满足条件;而对于其它选项,不等式变形之后,发现都不存在正常数 使之满足条件,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详解】对于, 是任意正数时都有 , 是倍约束函数,故正确; 0| ()=0对于, , ,即 ,不存在这样的 对一切实数 均成立,()=2 |()|=|2| | 故错误;对于,要使 成立,即 ,当 时, 可取任意正数;当|()| |2+1| =0 时,只须 ,因为 ,所以 故正确0 (12+1) 2+134 43对于, 是定义在实数集 上的奇函数,故 是偶函数,因而由() |()|得到, 成立,存在 ,使 对一切实|(1)(2)

10、|2|12| |()|2| 20 |()|数 均成立,符合题意,故 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函数的最值及其性质,对各项逐个加以分析变形,利用函数、不等式进行检验,方可得出正确结论.深刻理解题中倍约束函数的定义,用不等式的性质加以处理,找出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再进行判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属于难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0 分)13.已知向量 与 满足 ,则 则 与 的夹角为_。 ( +2)()=6 |=1,|=2,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有题意得,8考点:求平面向量的夹角.【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4.在 中, , , ,则 的角平分线 ,则 _

11、 =120 =2 =6 =【答案】 3【解析】【分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求 ,可得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已知可求 ,=12 =30 进而可求 的值,在 中,由正弦定理即可解得 的值 【详解】中, , , =120 =2 =6由正弦定理可得: = =2326=12,=30 =180=30为 的角平分线 ,=15 =180=45在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23222 =3本题正确结果: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15.函数 有极值,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 (,12)【解析】【分析】9求出

12、的导数,通过讨论 的范围,确定导函数的符号,得到函数 的单调性,从而确() ()定 的范围即可【详解】 ()=2(0) ()=+12令 ()=+12函数 有极值,则 在区间 上有实数根 ()=() ()=0 (0,+)()=12=12当 时, ,则函数 在区间 单调递增0 ()0 () (0,+)时, ; 时,0 ()+ ()+故存在 ,使得 在 递减,在 递增0(0,+) () (0,0) (0,+)故 的极大值是 ,符合题意;() (0)当 时,令 ,解得0 ()=0 =12令 ,解得 ,此时函数 单调递增()0 012 ()当 时,函数 取得极大值 =12 ()当 趋近于 与 趋近于 时

13、, 0 + ()要使 在区间 上有实数根,则 ,解得()=0 (0,+) (12)=120 00) ()=+3函数 的图象的两个相邻对称中心的距离为 ()21 求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2 将函数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 个单位,然后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倍,得到()4 12函数 的图象,当 时,求函数 的值域() 6,2 ()【答案】 (1) ;(2) .8,+38, 2,1【解析】【分析】(1)由条件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求得 的解析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求得 的单调增区间;(2)由题意根据 的图象变换规律,() =(+)求得 的解析式,再利用定义域和单调性,求

14、得函数 的值域() ()【详解】 (1)由题意可得 ()=+3=2()2+3=2(221)=22=2(24)由题意知: =22= =1 ()=2(24)由 22242+2,解得: 8+38,11的单调增区间为() 8,+38()(2)由题意,把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4 =2(2+4)再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倍,得到12 ()=2(4+4)6,2 4+41112,941(4+4)22函数 的值域为() 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 的图象变=(+)换规律,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域和值域,属于基础题18.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 ,其前 项和为

15、,且 , 成等比数列. 0 5=203,5,8(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2)令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1+1+ 【答案】(1) ;(2) .=+1 =2(+2)+(+1)2【解析】试题分析:(1)由 可得 5=20 51+542=20,化为: 由 成等比数列,可得1+2=4 3,5,825=38, (1+4)2=( 1+2) ( 1+7) , 0,化为: 联立解得: 即可得出1=2 1, (2) 利用裂项求和方法、等差数列的=1+1+= 1(+1)(+2) +=( 1+1 1+2)+求和公式即可得出试题解析:(1)因为 ,即5=5(1+5)2 =20 1+5=8即 ,3=4 1+2=4因

16、为 为等比数列,即3,5,8 25=38所以 ,化简得: (1+4)2=(1+2)(1+7) 1=2联立和得: ,1=2 =112所以 =+1(2)因为 =1+1+= 1(+1)(+2) +=( 1+1 1+2)+所以 =(1213)+1+(1314)+2+(1415)+3 +( 1+1 1+2)+=(1213)+(1314)+(1415)+( 1+1 1+2) +(1+2+3+)=(12 1+2)+(+1)2= 2(+2)+(+1)219.已知函数 , ()= ()=2若 ,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相切,求 的值;(1) =0 () () 若 , ,函数 满足对任意 , ,都有(2) 0

17、=1 ()=()+() 1 2(0,1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1)(2)0 =1 ()=()+()=2+1+2妨设 ,原不等式 ,即 ,令00 =1 ()=()+()=2+1+2在 上单调递增()=2+20 () (0,113不妨设 ,原不等式00 00可得 ,故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d,由 ,可得 由=2 =21 4=3+5 1+3=4.,可得 从而 故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5=4+26 31+13=16, 1=1,=1, =. 为 ,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21 =.(2) (i)由(1) ,有 ,故=1212=21.=1(21)=12=2(12)12 =2+1215( ii)因为 ,(

18、+2)(+1)(+2)=(2+12+2)(+1)(+2) = 2+1(+1)(+2)=2+2+22+1+1所以 .=1(+2)(+1)(+2)=(233222)+(244233)+(2+2+22+1+1)=2+2+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数列求和的方法,数列中的指数裂项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22.已知函数 ()=21()当 时,求 的单调区间;(1) =1 ()令 ,在区间 , 为自然对数的底(2) ()=() =(12,32) (i)若函数 在区间 上有两个极值,求 的取值范围;() (ii)设函数 在区间 上的两个极值分别为 和 ,求证: ()

19、 (1) (2) 12【答案】 (1)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2) (i)() (0,2) 2,+);(ii)证明见解析.(232,32)【解析】【分析】(1)求导 ,从而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及单调区间;()(2) (i) ,函数 在区间 上有两个极值,即()=22+1 () 在 上有两个实数根;(ii)求得 , 等价于()=22+1=0 =2121 12,即 ,得 ,不妨设 ,则1+21 (1+2)21212(1+2)2 120,设 , ,结合函数单调性和导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即可=121 ()=2(1)+1 1证明不等式【详解】 (1) 时, ,=1 ()=21 ()=21=

20、2(0)可得: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上单调递减() (0,2) 2,+) 2,+)(2) 在区间 , 为自然对数的底()=()=22 =(12,32) (i) ()=22+1函数 在区间 上有两个极值 () 在 上有两个实数根()=22+1=0 化为: =2+12 =() ()=1216可得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12,) ,32)时, 取得极大值即最大值,= () ()=32由 ,(12)=0 (32)=232时满足条件(232,32)(ii)证明:设函数 在区间 上的两个极值分别为 和() (1) (2), 2121+1=0 2222+1=0则 =2121等价于12 1+21即 (1+2)2由得1212(1+2)2不妨设 ,则 ,上式转化为:120 =121 2(1)+10(1)设 ,则()=2(1)+1,(1) ()=(1)2(+1)0故函数 是 上的增函数 () (1,+) ()(1)=0即不等式 成立,故所证不等式 成立2(1)+1 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极值和导数之间的关系和应用,以及利用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和零点问题.解题关键是能够构造出合适的新函数,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的求解,综合性较强,整体运算量较大,属于难题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