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跟踪检测(十四) 归纳拓展金属单质的共性归纳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A铁 B铝C钙 D硅解析:选 B 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O、Si、Al、Fe 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Al。2 周易参同契中对某金属的性质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尘埃。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该金属可能为( )AFe BCuCHg DAu解析:选 C 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3与金属的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延展性 D导热性解析:选
2、 B 金属内部有自由电子,当有外加电压时电子定向移动,A 与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关;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B 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当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正离子间滑动而不断裂,所以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C 与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关;金属自由电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增大,与金属离子碰撞频率增大,传递了能量,故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D 与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关。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层出不穷。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生物陶瓷 B钢化玻璃C钛合金 D水泥解析:选 C A 项,生物陶瓷属于新型陶瓷材料;B 项,钢化玻璃是由普通玻璃制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C 项,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 项,水泥属于硅
3、酸盐材料。5要验证 Mg、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 )ACu、FeCl 2溶液、MgCl 2溶液BFe、Cu、MgCl 2溶液CMg、CuO、FeSO 4溶液DFe、CuSO 4溶液、MgCl 2溶液解析:选 D 铜与 FeCl2溶液、MgCl 2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A 错误;Fe、Cu 和MgCl2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B 错误;Mg 与 FeSO4溶液能反应,能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无法证明铁与铜的活动性以及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C 错误;Fe 可以和 CuSO4溶液反2应置换出铜,证明铁比铜活泼,不能和 MgCl2溶液反应,证明镁比铁活泼,D 正
4、确。6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金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合金的熔点比镁和铝的熔点都高B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C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D此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的硬度都小解析:选 B 镁铝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硬度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化学性质与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7下表中金属的冶炼原理与方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冶炼原理 方法A 2HgO 2HgO2= = = = = 热分解法B2Al2O3(熔融)4Al3O 2= = = = =电 解 冰 晶 石 电解法C Cu2SO 2
5、 2CuSO 2= = = = =高 温 热分解法D Fe2O33CO 2Fe3C= = = = =高 温 O2热还原法解析:选 C Hg 为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A 正确;Al 为活泼金属,通常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但氧化铝的熔点较高,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降低熔点,B 正确;Cu 2SO 2 2CuSO 2,该= = = = =高 温 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所以采用的不是热分解法,C 错误;高温下用 CO 作还原剂冶炼铁,属于热还原法,D 正确。8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生氢气而得不到钠B
6、铝制器皿不宜盛放酸性食物C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D镀锌铁桶镀层破损后铁仍不易被腐蚀解析:选 C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在氢前,形成的阳离子氧化性 H Na ,H 先放电生成氢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 A 不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铝和酸发生反应,铝制器皿不宜盛放酸性食物,故 B 不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比氢3活泼,但可用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是因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 C 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铁活泼,所以破损后腐蚀的是锌,保护的是铁,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 D 不选。9.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
7、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 , “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 “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A活性炭(C) B磁石(主要成分是 Fe3O4)C铁屑(Fe) D胆矾(CuSO 45H2O)解析:选 C 吸金球中的物质和溶液中金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金单质。活性炭不与金离子反应,A 项错误;Fe 3O4不与金离子反应,B 项错误;Fe 具有还原性,其金属活动性大于金,所以能将金离子还原生成金单质,C 项正确;胆矾不与金离子反应,D 项错误。10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
8、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足 量 溶 液 A 充 分 反 应方案:铜铝混合物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足 量 溶 液 B 充 分 反 应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 A 和 B 均可以是盐酸或 NaOH 溶液B若溶液 B 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C溶液 A 和 B 均可选用稀硝酸D实验室中方案更便于实施解析:选 C 盐酸和 Al 反应,剩余 Cu,利用产生 H2的体积,可求出 Al 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出 Cu 的质量分数;若用 NaOH 溶液和 Al 反应,根据产生 H2的体积,也可求出 Cu 的质量分数,A 正确;浓硝酸和 Cu 反应,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使剩余固体的质量
9、偏大,从而使测得 Cu 的质量分数偏小,B 正确;如果选用稀硝酸,稀硝酸与 Cu、Al 均反应,就会造成方案中没有固体剩余,C 错误;无论选用 NaOH 溶液还是盐酸,最后剩余的固体都是Cu,利用方案直接测固体的质量比较方便,而方案测气体的体积比较麻烦,方案更便于实施,D 正确。11球墨铸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 X。实验室测定化合物 X 的组成实验如下:化 合 物 X18.0 g 足 量 空 气 高 温 煅 烧 固 体 过 量 盐 酸 溶 液 甲 足 量 Cl2 溶 液 乙 加 热 、 蒸 发 灼 烧 固 体 224.0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 2 是氧化铁BX 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10、Fe3C24C溶液甲中可能含有 Fe3DX 与足量的热浓硝酸反应有 NO2和 CO2生成解析:选 B A 项,溶液乙是 FeCl3,FeCl 33H 2OFe(OH) 33HCl,在加热蒸干时HCl 挥发,Fe(OH) 3在灼烧时分解得到 24.0 g Fe2O3,固体 2 是氧化铁;B 项,24.0 g Fe2O3的物质的量为 0.15 mol,其中含铁 0.3 mol,质量为 16.8 g,X 含碳 1.2 g,其物质的量为 0.1 mol,所以 X 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Fe3C;C 项,2 价铁可被 O2氧化,溶液甲中可能含有 Fe3 ;D 项,X 中含碳,碳与足量的热浓硝酸反应有 NO
11、2和 CO2生成。12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1)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工业炼铝的原料由铝土矿提取而得,提取过程中通入的气体为_。AlMg 合金焊接前用 NaOH 溶液处理 Al2O3膜,其化学方程式为_。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气为_(填化学式)。(2)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舰体在海水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为_。航母用钢可由低硅生铁冶炼而成,则在炼铁过程中为降低硅含量需加入的物质为_。(3)航母螺旋桨主要用铜合金制造。80.0 g CuAl 合金用酸完全溶解后,加入过量氨水,过滤得白色沉淀 39.0 g,则合金中 Cu 的质量分数为_。为分析某铜合金的成分
12、,用酸将其完全溶解后,用 NaOH 溶液调节 pH,当 pH3.4时开始出现沉淀,分别在 pH 为 7.0、8.0 时过滤出沉淀。结合题图信息推断该合金中除铜外还一定含有_。解析:(1)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 Al2O3制得金属铝,从铝土矿中提取 Al2O3的过程:5使铝土矿与 NaOH 溶液反应并过滤除去杂质得到 NaAlO2溶液,再向溶液中通入 CO2,生成Al(OH)3沉淀,加热使沉淀分解可得到 Al2O3。镁能与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发生反应,所以焊接时应使用 Ar 等稀有气体做保护气。(2)在海水中,合金钢、海水及海水中溶解的氧气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在炼铁时加入氧化钙或碳酸钙,
13、发生反应CaOSiO 2 CaSiO3或 CaCO3高温,= = = = =高 温 CaOCO 2、CaOSiO 2 CaSiO3,使 SiO2形成炉渣,可以降低硅含量。(3)= = = = =高 温 白色沉淀 Al(OH)3的质量为 39.0 g,即 0.5 mol,故合金中铝的质量为 0.5 mol27 gmol1 13.5 g,则铜的质量为 66.5 g,质量分数为 100%83.1%。由于要66.5 g80.0 g将 Cu 溶解,所选用的酸应为氧化性酸,若合金中有铁存在,则 Fe 将被氧化为 Fe3 ,由图知 Fe3 在 pH1.8 时开始沉淀,与题述不符,故合金中不含 Fe。结合图示可知在 pH3.4时出现的沉淀为 Al(OH)3,在 pH7.08.0 时,产生的沉淀为 Ni(OH)2,故该合金中除铜外还一定含有 Al 和 Ni。答案:(1)第三周期A 族 CO 2 Al 2O32NaOH= =2NaAlO2H 2O Ar(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吸氧腐蚀 CaCO 3或 CaO (3)83.1% Al、N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