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21975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蛟河实验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注 意 事 项 :1.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2、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 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 24%;第三位是盐,约占 15%。这反映了该时期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私营手工业发展

3、迅速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2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主要反映了A五谷为主要种植作物B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D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3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4明初禁用白银,使用纸币宝钞,正统元年(1436 年)开始“驰用银之禁”,后来“朝野率皆用银”。这个变化主要说明A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B明朝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C政府的法令

4、朝令夕改而失信于民D新航路开辟使中国成为贸易中心5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到了唐朝,城市管理的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列情况在唐朝城市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市场遵循“日中而聚,日落而散”的古训B商品交易由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的管理C全城坊市分置,星罗棋布,街衢宽直,制度宏伟D“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6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知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7汉唐时期,民

5、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8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A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B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9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A随

6、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1016 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B欧洲区域市场的发展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11著名文人艾特生说,17 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说明A中国外贸政策助推商品融入世界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

7、主要收入C近代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D东学西渐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12美国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实验室是由爱迪生在 1876 年建立的,集中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许多大企业也建立起 T 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贝尔系统的基础研究就聘请了由英德留学回来的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密切结合B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C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3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14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

8、股份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可见,轮船招商局此举A导致了传统企业的破产B带来了丰厚的利润C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来源D具有开阔人们眼界的意义15下图是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 1842 年以后的变化说明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盐税在税收中比例最大C清朝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D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解体16洋务运动期间,“塞防论”与“海防论”争论不止,到 19 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才建成了五只各自为政的舰队,后多年未添置新的舰船,这几只水师分属不同政治势力,实际上清朝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海军。这反映了A晚清集权政治开始受到冲击B海权论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9、C派系林立导致国防策略失败D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开始转变17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B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D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18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其中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客观因素是3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国民政

10、府实行币制改革191957 年北京日报报道:“市人民委员会决定,鲜白薯由国家统一经营,供应给居民的白薯应顶替粮食”,“全市已供应白薯 1500 万斤,可以节约粮食三百五十多万斤”。报道赞扬有关部门除“动员大家多吃白薯外,并改进做饭方法,用大米和白薯掺合起来蒸饭”。据此可知:A市政府鼓励市民粗细搭配,合理膳食B这一时期北京粮食供应出现紧张情况C浮夸风导致市政府过分夸大市民需求D人民公社是导致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20从 1953 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 1957 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 227 种增至 532 种。这一政策的推行A加快了农业社会

11、主义改造进程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211979 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1993 年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 年又再次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理论界A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B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C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彻底放弃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221992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一决定A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强化了经济特区窗口地位C推动了

12、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彻底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23中共中央在关于 1980、1981 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 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 6%,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8%。在关于 1982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 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1 年增长 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 4%。这些决议旨在A为对外开放做准备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改变原有工业布局D调整经济产业结构242002 年,中国大幅调低了 5300 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 2001 年的 15.3%降低至12%;2010 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 4762 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13、。此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A大幅减少关税收入B扩大出口增加外汇C推动产业结构调整D扩大就业发展民生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5、 26、 27 三 个 大 题 , 共 计 52 分 , 考 生 根 据 每 个 题 目 的 要 求 在 答 题 纸 上 作 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马可波罗游记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 1324 年的东方游记。书中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他在书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夸大甚至神

14、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打开了欧洲的地理探寻欲望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15 世纪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如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读过该书后,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4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并评述其历史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

15、约为不到 4 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

16、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城市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10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人教版中国

17、近代史上册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时间 茶叶 生丝1840 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1846 年 7010 132201854 年 14122 628961871 年 1022159 126000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二 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创办人是张謇,江苏南通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 1917 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 156 元涨到 230 元,因此全年获利 76 万两。以后四年也

18、连续赢利,19171921 年五年共获利 560 多万两。大生系统企业史(1)材料一反映了 1840 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10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在民国初年迅速发展的原因。(10 分)2018-2019 学 年 下 学 期 高 一 年 级 期 中 考 试历 史 答 案第 卷1【解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分别是粮食、棉布和盐,这与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关系密切,故选 A;题干只是提到了鸦片战争前期市场流通商品的总体情况,并没有体现对比,所以不能说商品经济是否迅速发展,故排除 B;题干中的棉布和盐属于

19、手工业品,但是没有提到前后变化,所以私营手工业是否发展没法体现,而且古代实行盐铁专卖的制度,盐不属于私营手工业的产品,故 C 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只说到了中国国内市场的流通商品,没有与世界的比较,故没法体现是否领先世界,故排除 D。【答案】A2【解析】从材料中的“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可以看出,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当时农业生产特别重视人的细致操作、遵循农业生产规律,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收获,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 C 项。材料不是强调五谷在农作物中的地位,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方式,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人定胜天的思想,排除 D 项。【答案】C3

20、【解析】“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B 正确;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没有直接联系,故 A 错误;“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显然不符合史实,故 C 错误;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并不具有决定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B。【答案】B4【解析】根据材料“明初禁用白银,使用纸币宝钞,正统元年(1436 年)开始驰用银之禁”可知体现的是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也说明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A 选项符合题意。明朝虽然局部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仍然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 选项排除。明朝“驰用银之禁”主要与纸钞

21、通货膨胀和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有关,C 选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成为贸易中心,D 选项排除。【答案】A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坊市具有严格分界,政府设置机构对市进行监督管理,故 ABC 三项都体现唐代市的发展特征,“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坊市界限已经打破,在宋代出现,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D6【解析】材料“缔结契约”“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约对主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租佃契约制使佃户拥有更多的自由,提高了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故 B 项

22、正确,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 项排除;租佃制是封建生产关系形式,故 D 项错误。【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土地兼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豪强”“兼并之徒”“田主”的称谓的变化的分析。依据题干“豪强”、“兼并之徒”、“田主”可知,土地兼并得到认可,故 A 项正确。题目没有涉及农民地位不断降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 BC 两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战国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8【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 “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

23、形开始形成故选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属于“价格革命”,故 A 排除。CD 表述均不符合商业革命的表现,故排除。【答案】B9【解析】从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故 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史观、立场不同对研究历史的影响,故 C 项排除。【答案】D10【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5 世纪后期 16 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出现以进行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和为海外贸易活动服务

24、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开展而出现的,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此时荷兰主要发展海外贸易,并非与欧洲国家间的贸易;C 选项错误,这些现象直接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D 选项错误,这些现象的出现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答案】A11【解析】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服务、科技交易的场所。它是由各个贸易参加国或地区的市场,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市场综合所组成。根据材料 17 世纪的英国,中国瓷器、茶叶在英国大量出现,可知 C 项正确。17 世纪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海禁”,故 A 项不符合史

25、实,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 B 的信息,故排除 B。D 选项中“东学西渐”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答案】C12【解析】从材料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发明家为中心的应用科学家与工程师直接结合的特点,而且许多大企业也建立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进一步加深了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故选 A 项。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夸大了史实,错误;材料不是说明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 错误;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不符合事实,错误。【答案】A13【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以知道,1882 年年德国的农业劳动力在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在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882 年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26、时期,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德国农业劳动力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增长,产业结构出现变化,故 A 项正确。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完成统一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C 两项排除。 德国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在下降不能说明农业经济渐趋衰退,故 D 项排除。【答案】A14【解析】由材料中的“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轮船招商局这种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兴办企业的方式,对于打破此前只有独资和合伙方式兴办企业的规则以及对于开阔国人视野具有积极意义,故 D 正确;“导致了传统企业的破产”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A 错误;材料中说明洋务企业开阔人们视野,不是经济效应

27、,B 错误;“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来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错误。【答案】D15【解析】从图示信息来看,关税收入在国家财政税收结构中的比例有较大增长,说明清朝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故答案为 C 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排除 A 项;从图示来看,1842 年后仍然是田赋占比最高,排除 B 项;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解体,D 项排除。【答案】C16【解析】依据材料“这几只水师分属不同政治势力,实际上清朝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海军”可知中央不能有效控制水师力量,这反映了晚清的集权统治受到冲击,无法集全国之力建立统一的国防。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海权论并未在中国生

28、根发芽,清政府组建舰队只是迫于形势,并且还分属于不同政治势力,与提倡控制海权的海权论相差甚远;C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没有统一的国防策略导致海军力量分属于不同的派系,因此清政府国防策略的失败不是派系林立导致的;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海军的建设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重陆轻海的观念并未发生改变。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答案】A17【解析】根据 1935 年时间和国民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措施可知,国民党的这些措施是为抗日战争做准备,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平衡农轻重的关系,B 选项不符合题意。实现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说法过于绝对,C 选项排除。日本侵华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而

29、非国民党政府的措施,D 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18【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二年”是 1933 年;从材料“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客观因素”可以看出,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故 B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 1935 年开始的,故 A 项排除;C 项是 1937 年,排除;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是 1935 年实行的,故 D 项排除。【答案】B19【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探索。以白薯顶替粮食说明当时出现了粮食紧张,而不是鼓励市民合理膳食,故排除 A 项;粮食紧张的出现说明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基本需求,并不是过分夸大市

30、民需求,故排除 C 项;人民公社化开始于 1958 年,故排除 D 项。故选B。【答案】B20【解析】根据材料“从 1953 年开始”“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由 227 种增至 532 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 年间,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生产的进行提供了保证,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状况,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状况,故 CD 项排除。【答案】B21【解析】杂志名称由“计划经济”“经济改革”到“宏观经济”的改变,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说明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故答案为 B 项。中国开始

31、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是 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排除 A 项;实行市场经济,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B22【解析】材料中的“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以及允许上市、试行外汇期货交易,是采用市场经济的做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这一决定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对外开放格局并非已经形成,排除;上海不是经济特区,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项“彻底”说法绝对,当时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答案】C23【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决议可知,此时国家计划不断提高轻工业的总产值,结合所学

32、可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不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故 D 正确;我国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排除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轻工业总产值的提高关系不大,故 B 错误; 工业布局指工业在地域上的动态分布或工业生产的地域组合。材料主要论述了国家计划轻工业总产值的提高,不涉及工业地域分布的变化,故 C 错误。【答案】D24【解析】材料中“2002 年和 2010 年对税率进行调整”关税的调

33、整对视为了为促进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故 C 项正确;A B 表述错误;D 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第 II 卷25(12 分)【解析】材料反映了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产生的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根据“对东方世界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和东方进行了夸大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根据“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可知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西方航海家冒险远航的热情和动力,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答案】史实:13 世纪、14 世纪时

34、中国和东方富庶,社会发达;欧洲人向往东方,掀起探寻东方热。马可波罗游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刺激了新航路开辟。评述: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和东方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好奇心和对东方的热烈向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揭开了近代东西方交流的序幕,为东西方的直接交流奠定了基础。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欧洲众多的航海家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对 15 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26(20 分)【解析】(1)第

35、一小问,从材料“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可见古代中国交通工具落后;材料“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可见交通干线较多,驿站很多;材料“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可见城市内的交通干线主要是过境的交通。第二小问,由材料“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 4 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可见这一交通特点导致了城市规模较小,影响城市功能的发展;由材料“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可见也带动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城市的布局。 (2)第一小问,由材料“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由材料“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可见城市工

36、商业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由材料“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可见西方文明的影响。第二小问,近代城市发展推动交通业的发展,交通业的发展,也推动城市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答案】(1)特点:交通工具落后,交通干线驿站较多,城市内交通干线主要为过境交通。影响:导致城市规模小,影响城市功能,带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2)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关系:城市发展推动交通发展,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发展。27(20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37、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等信息可从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自然经济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方面概括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可。关于原因,可从工业文明对中国冲击方面分析即可。(2)根据材料二“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政府政策、列强放松侵华、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变动: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