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合肥九中 2018 - 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考试时间 8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周易注中记载:“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材料中文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 C D2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表明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C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3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见贤则思齐,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5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德国 中国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2 -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A B C D 6每年的 5 月 9 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
4、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 B. C. D.7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 16 字之
5、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B. C. D.8十三五之歌采用说唱音乐的方式,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变得通俗易懂,不但深受年轻人喜欢,连广场舞大妈也连连“点赞”,被称为红色主题的“网络神曲”。这表明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传播形式和手段的创新,进一步放大了宣传效果优秀文化总能以其健康有益的内容为大众所接受多种风格的文化,无论高雅和低俗,都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A B C D9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
6、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 3000 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10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大众
7、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 B C D- 3 -11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重要的贸易商道,也是一条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材料表明人口迁徙过程中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根本途径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商品交换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交流A. B. C. D.12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8、A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13中国已成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期出境游市场出现的许多不文明个案,正在触动国民的神经,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进行了一场质问。出境旅游能够领略世界各国的文化韵味需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借助文化渗透影响别国文化的发展反映出我国的文化生产力迅速发展A. B. C. D.14我国著名翻译学家许钧在谈到中西翻译的逆差问题时说:“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文学界、翻译界、对外汉语言文化推广和
9、传播机构的努力,也需要不断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从文化的角度看,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标志着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 B C D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
10、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A B C D16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 B. C. D.17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
11、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 B. C. D.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正是有了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步接一步,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红色革命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12、族自强、自立的精神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红船精神的核心A. B. C. D.19“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第二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这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力量A. B. C. D.20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进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外来文化的警惕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
13、主义都是不可取的与外来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A. B. C. D.2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对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认识正确的有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它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了物质和思想资源它产生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之中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 B. C. D.- 5 -22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校
14、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善恶,砥砺自我,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凝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A. B. C. D.23在众多分叉的大路小路上,一些商家被“浮躁”挟裹,急功近利,缺乏静下心好好打磨一件作品的耐心。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把一件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精神工匠
15、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工匠精神是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中华文化A. B. C. D.24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上述观点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B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C肯定了现代文化的先进性 D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二问答题。共 52 分25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 “家国伦理”
16、,造成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之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了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12分)26“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包容性增长”和它从根本上说是一脉相通的,都代表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成果。- 6 -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与我国古代
17、“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之间的关系。(14 分) 27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文、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请运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认识?(12 分)28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
18、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 7 -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
19、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14分)- 8 -合肥九中高二政治春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答案15DADAC 610CBABC 1115DAADB1620BBBAB 2124BABB25.(12 分)(1)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属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2)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使中国人对家更
20、加看中,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3)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消费上要坚持理性消费,尽可能避免成为房奴。26.(14 分)(1)“包容性增长”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之间仍具有一致性。(2)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3)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注入了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些思想都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27.
21、(12 分)(1)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8.(14 分)(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文化养料。(2)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4)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感。-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