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三单元微专题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讲义.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220173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三单元微专题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三单元微专题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三单元微专题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三单元微专题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三单元微专题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微专题 选择题题型专攻(四)引文类题型特征引文类选择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为载体,要求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道理。设问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任何角度切入,多用“体现” “说明” “揭示”等词语连接,难度较大。从考查的知识看,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都有所考查,但通过引言考查对文化、哲学观点的理解更多一些。从考查的能力看,对考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积累的要求比较高,突出考查考生对引言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引文类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或文字材料为题干,选项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

2、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选项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选项都是名言、成语或俗语等引文,要求考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选项。题型技法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为三步:解题注意点 一是不必逐字、逐词进行分析,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句等,明确引言强调的重点即可。二是某些引言往往具有特定寓意或指向,要结合其他材料信息进行把握。 应用体验典例 (2017江苏高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A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B功以才成

3、,业由才广C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D用人以德,唯德是举解题示范第一步,明确引文内涵。由材料可知,高素质的法治人才培养要求是“德法兼修” 。2第二步,结合教材知识明确材料体现的是既要注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也要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第三步,结合材料主旨,链接题干与题肢进行分析。A 项正确描述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符合题意;B 项只强调了“才”的作用,忽视了“德”的重要性,不选;D 项只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忽视了“才”的作用,不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意思是要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强调的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故 C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4、 A针对训练1(2015全国卷)“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 BC D解析:选 B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对苏轼的琴诗的理解。首先,琴声是人为事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正确;否认了人的主观世界对琴声的感受与影响,排除;琴、指、琴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确;美妙的音乐离不开人的主观

5、能动性的发挥,只看到了指与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2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这启示政府(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接受人民监督坚持政务公开 重品行做表率主动确立权威A BC D解析:选 B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启示政府要依法行政,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启示政府要接受人民监督,正确且符合题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应该坚持的工作态度,政府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错误,排除;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排除。3某市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

6、联系”活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结对子,从而使日常工作更加求真务实。下列古语能体现“求真务实”工作作风3的是(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C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D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荀悦)解析:选 D 本题的题眼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选 D 项;A 项说的是善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B 项的意思是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东南西北的狂风,它都能经受,不符合题意;C 项的意思是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不符合题意。4选 择 题 题 型 专

7、 练 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描写道:“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体现出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这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发是( )商品具有二重性,其社会属性决定其自然属性商品价值的大小通过公平的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市场主体的利益要通过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来维护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取决于商品价格的高低A BC D解析:选 D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故社会属性决定其自然属性说法错误,排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供求平衡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中“取决于

8、商品价格的高低”说法错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说明劳动人民的苦在于没有公平的市场交换环境,官府不能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发。2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 )A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解析:选 C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发扬民主;“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健全法

9、制;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该完善民主、健全法制,C 项观点与题意相符,故入选;A 项观点错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但与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无关,本题强调公民参与民主监督,而不是参与民主决策,故排除;B 项观点不全面,健全法制只是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方面,不能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故排除;D 项观点错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应该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但不能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故排除。3 “人不是你最重要的资产,合适的人才是” ,吉姆科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首先要请合适的人上车,送不合适的人下车,给合适的人安排合适的座位,然后再决定行

10、驶的方向。 ”扎克伯格招聘人才的原则就是“要看重员工态度,技能可以传授,激情则不能” 。这说明( )5企业应该科学管理,人尽其才合理利用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劳动者应履行义务,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劳动者应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提高技能A BC D解析:选 B 材料说明企业要合理使用人才,由此可见,说法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没有体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故排除;从材料“要看重员工态度,技能可以传授,激情则不能”可知,说法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4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8 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好于预期。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

11、经济的能力;中国今年将保持审慎中性的货币立场。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有利于( )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约束 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A BC D解析:选 B 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约束,符合题意;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与物价无直接关系,排除;不是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排除。5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校开学典礼上引用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 ,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 ,横批是“谁来落实” 。这是对文山会海的绝妙讽刺,直击文山会海痛处,耐人寻味。改变上述现象要

12、求各级政府(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纠正乱作为 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不断提高自身依法执政水平A BC D解析:选 A 改变“不落实”的状况要求各级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说法正确。 “不落实”属于不作为,不是乱作为,不符合题意。改变“不落实”的状况要求各级 政 府 抵 制 形 式 主 义 和 官 僚 主 义 , 说 法 正 确 。 依 法 执 政 的 主 体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 说 法 错 误 。6 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表明( )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影响人

13、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6解析:选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正是智者和仁者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才有乐水与乐山、好动与好静等实践活动、思维方式的不同。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72018 年 4 月 21 日中央批复了雄安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路径。这要求( )坚持辩证否定观,抛弃原有体制机制 坚持

14、革命批判精神,敢于突破陈规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使改革成为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A BC D解析:选 C 对原有体制机制要辩证看待, “抛弃原有体制机制”说法错误,排除;改革要求我们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敢于突破陈规,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正确;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错误。8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与上述古语相一致的是( )A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B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C “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D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解析:选 B 题目中,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 项与题意相符。A 项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哲理。C 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 项体现了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理。9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 “在路口”的抉择。这表明(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

16、生理活动 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调节自身的重要条件A BC D7解析:选 D 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夸大了人的认识活动的作用。材料表明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调节自身的重要条件,入选。102017 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引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习主席在贺词中提到:“新故相推,日升不滞” 。下列古语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千钧之力,聚于涓埃 荣枯相代而弥见其新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A BC D解析:选 D “新故相推,日

17、升不滞”意思是指新的事物不断地接替旧的事物的位置,新的事物的出现永不间断,表明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故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 “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解析:选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把人的感觉、目的、意志、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题中观点强调了“心”是世界的本原,该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

18、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 项符合题意,入选;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如果从政府权力监督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强调( )A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B人民政协对政府的监督C国家司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D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解析:选 D “宇下” “草野”喻指公民,因此“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的是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D 项入选。A、B、C 三项排除。13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下列选项寓意全部与我国政府的宗旨相吻合的是(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大道之行也,天下

19、为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A BC D解析:选 C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强调“民为贵” ,入选;强调“天下为公” ,入选;蕴含坚定不移的志向,不选;蕴含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题意不符,不选。14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A BC D解析:选 C 所谓的家国情怀,就是以国家为家,爱国爱家,也就是爱国主

20、义,体现家国情怀的只有,而中虽然也出现了“家国”字样,但未体现家国情怀,作者看到了家国兴亡的复杂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一个弱女子,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体现的是个人修养。1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以下诗句最能反映这一哲理的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A BC D解析:选 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体现了水流的湍急,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的,故排除。错误,该观点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

21、茫然”均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入选。16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严治党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下列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哲学寓意相近的观点是( )9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诗经召南采蘩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汉王符潜夫论贤难A BC D解析:选 B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体现了量变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体现了量变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应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选;“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只是强调

22、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没有体现重视量变,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不选;“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体现了量变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正确。17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 、贾谊的“国而忘家”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D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解析:选 D 题意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只有 D 项符合题意;A 项表

23、达的是诚信思想;B 项体现的是深厚情谊;C 项体现的是坚强的毅力,都不符合题意。18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选 D 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引文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 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

24、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019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A BC D解析:选 B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是指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不符合题意。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指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或面临极危险的情

25、况而不自知,不符合题意。2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A BC D解析:选 B 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正确且符合题意;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实践,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