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222345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3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 、自主体会、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重点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难点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提高思想境界。1多种形式朗读。2开展即兴演讲活动。1阅读课下注释,了解背景,争取通过自己的揣摩,尝试模拟他的口吻进行演讲。2多媒体课件。2 课时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课题

2、及作者)。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题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介绍时代背景)。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闻一多(18991946 年),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市浠水县。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

3、19 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 7 月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 ,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5 年 5 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2任教。1923 年 9 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 ,1928 年 1 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还著有神话与诗 、 楚辞补校 ,1944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

4、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停战协定 ,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 年 7 月 11 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 月 15 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5、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 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 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 年 1 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 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 月 11 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6、。快速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

7、亡的可耻下场。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 ,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3(2)“要打要杀” , “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揭露虚

8、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 ,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号召进步青年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决不让反动派蛮横下去,完成争取民主和平的任务。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表达了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

9、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屈的骨气,令我们中华儿女敬佩不已。那他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辞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继续聆听他那令人振聋发聩的讲演吧。再读课文,进行研读探究。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是什么?本篇的这个开头与平常一般的悼词有何不同?第一自然段的中心

10、是第一句话:“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闻先生讲演一开始就痛斥反动派,这是因为当时闻先生见到在追悼大会进行中特务无理取闹,搅扰会场,他忍无可忍,虽然事前从安全考虑没有安排闻先生讲话,他当即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喷发出胸中的怒火,倾吐出心中的激情。这个开头不同于平常一般悼词开头之致哀或述亡者生平。2第五自然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演讲的?本段的中心是:“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围绕这个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并列举事实证明。然后又与4世界和历史联系起来,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

11、毁灭,从而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3思考:闻一多先生批驳反动派用了什么样的语气?鼓励有志青年勇往直前又用了什么样的语气?提示:(1)批驳反动派是语气强烈,情绪激动,表达对反动派的憎恨。例如: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2)鼓励有志青年时语气坚决,铿锵有力,表达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以及必胜的信念。例如: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4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 “你们” ,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

12、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 ,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 ,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第一部分(13 自然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行,揭露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 自然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 自然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

13、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败、真理必胜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表现如下:(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自然段中用“打” “杀” “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自然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爱憎分明的感情。第五自然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2) 运用感叹

14、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自然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二自然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自然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

15、人,对5未来充满信心。(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如第一自然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自然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最 后 一次 讲 演 痛 斥 敌 人 的 卑 劣赞 扬 李 先 生 的 光 荣揭 露 虚 伪 的 本 质指 出 末 日 来 临号 召 进 步 青 年 临 危 不 惧坚 持 真 理勇 于 献 身讲演稿慷慨激昂,义正词严。如果按照一般课文处理,本文的特色就要大打折扣。怎么教读此文呢?我选择了“小组合作,扮演角色,模拟讲话场景”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连平日不大学的几个学生也忍不住参与进来, 同学们对此颇感兴趣,大家都很投

16、入地扮演各自的角色。 课堂容量大,教学有难度。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好。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与技能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重点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难点1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验

17、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吻合。2对话讨论。通过对话理清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问题。3语文活动。设计语文活动突破难点,让学生一方面体验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树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你也能成为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锻炼学生搜索论据资料的能力、写小议论文的能力。1王阳明的画像。2丁肇中的获奖答辞。61 课时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

18、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了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 年出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用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 粒子”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2默读全文,思考: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当今的世界环境?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

19、,说出自己的见解。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 “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 。原文:“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在此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是因为传统

20、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 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6第 4 自然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7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 ,而不是探究外物,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7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8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实

21、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索。9第 8 自然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地观察。10第 9 自然段讲的是什么道理?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11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却不会做研究。12第 12 自然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13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

22、知精神”?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必不可少的。14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有计划地探索。像法布尔关注昆虫一样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拥有创造力的人,就会成为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现和成功,都是通过探究和实践获得的,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开拓精神,成为一个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全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共 13

23、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二部分(第 212 自然段):以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的亲身经验为例,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 13 自然段):总结全文,进一步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再次强调论点,同时对中国年轻一代提出希望。本文洋溢着作者对当今的中国学生的深切期望,在字里行间,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一个科学家的睿智和平实。文章简短精悍,语言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一句空洞的说教。行文灵活,说理方法多种多样,摆事实与讲道理穿插进行。列举事例时,又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鲜明。文章

24、论证思路清晰,引出观点后,8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运用自然,恰到好处。应 有 格 物 致 知 精 神对 中 国 的 传 统教 育 的 批 评 什 么 是 真 正 的 格 物 致 知传 统 的 中 国 教 育 并不 重 视 真 正 的格 物 和 致 知 ( 反 面 ) 原 因 ( 教 育 目 的 )实 例 ( 王 阳 明 ) )实 验 精 神 在 科学 上 的 重 要 性 科 学 发 展 的 历 史 ( 正 面 )实 验 过 程 应 有 的 态 度 、 方 法 ( 正 面 )中 国 大 多 数 学 生 的 实 际 ( 反 面 )个 人 的 经 验 ( 反 面 ) )格 物 致 知 精 神

25、具 有 普 遍 的 现 实 意 义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作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积极构建对议论文的认识。由于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由学生自主积极动笔读书,圈点批注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思路的初步自学,探究本文的论点;努力探寻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知识能力的迁移运用;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知识与技能1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王选一生重要的抉择和贡献。2学习王选先生专注于科研、大力扶植年轻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研读课文,分析体会王选在面临重要抉择的主客观条件及思考过程。品析作者的演讲特色。

2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选将一生的抉择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高尚品质以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努力学习,并为将来建设祖国做好准备。重点把握文章主旨,明白作者把大力扶植年轻人作为重大正确抉择的重要意义。难点体会作者的演讲特色,感受作者对年轻人寄予厚望的情感。研读法、讨论法有关北大方正集团和中国 IT 科技的视频资料1 课时9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 1986 年投资创办。二十年来,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 IT 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4 年,方正集团总资产 1521 亿元,总收入 748 亿元,净资产 483 亿元。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

27、么关系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王选(1937 年 2 月 5 日2006 年 2 月 13 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被誉为“当代的毕昇” “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 “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 。2001 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文节选于 1998 年 10 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王选的一生中有过八次重要抉择,每次都

28、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课文是节选了其中的第六个抉择的部分。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 1986 年投资创办。王选院士为方正集团技术决策者、奠基人,其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奠定了方正集团起家之业。方正集团拥有并创造了对中国IT、医疗医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排行前列的大型控股集团,业务领域涵盖 IT、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方正集团拥有六家上市公司,五大产业集团,是诠释“创新”理念的典范企业。2016 年 8 月,方正集团在“2016 中国企业 500 强”中排名第 173 位。1速读课文,积累文中基础词语。(1)正确识读字音、字形。抉择(ju)

29、贴切(ti) 枯燥(zo)扶植(f) 趋势(q) 堕落(du)膏药(o) 剥削(b) 狡辩(jio)豁然开朗(hu) 出类拔萃(cu)(2)成语积累出类拔萃:指才干、实力、能力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招摇撞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诈骗。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2浏览课文,理清作者思路。讨论明确:一、(第 1 自然段):概述自己的一生,是过时的科学家,是快落山的太阳。二、(第 27 自然段):大力扶植年轻人。三、(第 8 自然段):送

30、大家一个公式,把自己溶在集体中,去体现自我价值。101研读课文,说说作者做出第六个抉择的原因或条件、影响或结果以及意义分别是什么?讨论明确:第六个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 原因或条件:是历史规律影响或结果: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意义: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向未知的领域探索进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做贡献。2重点朗读有关语段,体会演讲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的特点。结合下列句子说说下面加点文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以不同阶段时期的

31、太阳来比不同学位和不同身份人的精气神特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靠吹嘘、说教获取成功,是作者自谦、幽默的说法。(3)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一个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三个词语依次可理解为:淘汰、落伍了的老朽;正当红、核心人物;决策者、领军人物。(4)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小结:作者在文中采用了趣打比喻的说法,使语言显得既诙谐幽默,又通俗易懂。3你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所提到的“IWEFull I”这

32、个公式?我们每个人需要把自己溶在“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4从王选的这篇演讲稿中,你能看出王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你从他身上能学到些什么?讨论明确:王选站立在 IT 时代最高点,领跑于同行最前列,却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人”自诩,不以“功高”自傲。身居高位却心静如水,成就显著却心态平和,审视自己目光清醒,推介新人不遗余力,真心实意,对自己近乎有些苛刻的自省、自警和自律意识,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课文节选主要介绍了王选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即是扶植年轻人,并且介绍了自己做出这一重要抉择的原因、目的、态度、方式方法及建议,表现了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心胸开阔、敢说真话、真诚善

33、良的精神品质。1主题鲜明,逻辑严密。真正成功的演讲,首先要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人。这种思想不是人云亦云的随声附和,而是经过自己头脑思考而来的真知灼见。这点在王选教授的演讲中表现得尤为充分。课文始终围绕“人生中的重要抉择”来写,避免说教,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深入浅出。112语言诙谐,通俗易懂。这篇演讲以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我 一生 中的 重要 抉 择 一 、 概 述 自 己 一 生 , 是 快 落 山 的 太 阳二

34、、 大 力 扶植 年 轻 人 历 史 规 律“我 ”不 再 是 权 威创 业 是 年 轻 人 的扶 植 年 轻 人 真 心 诚 意 观 点 鲜 明无 私 奉 献幽 默 通 俗三 、 以 公 式 作 结 : 重 视 集 体 力 量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要掌握的字词也较多,但是这是由具有划时代人物王选教授作的报告,内容集中,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语言也通俗易懂,所以只要我能适当引导,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自然也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事实上也证明如此。同学们兴趣浓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性都很高。在积累文中基础字词、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体会该演讲词的语言特色,掌握演讲的一些

35、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从王选教授身上学习到,要把个人的兴趣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知识与技能了解顾拜旦,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过程与方法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与拥护,并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热情。重点通过“倾听”活动,学会“善于倾听” ,筛选提取信息。难点通过演讲活动实践,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演说能力。创设情境、组织模拟演讲活动、朗读与倾听相结合顾拜旦画像、有关奥运会课件1 课时“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

36、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 2008 奥运12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我们能听出有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在召唤。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它是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倡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一起听听他为奥运会这项伟大的运动会在全世界推广的声音。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是法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1896 年至 1925 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会旗 。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国际上誉为“奥林

37、匹克之父” 。 顾拜旦一生著有1870 年后的法国史 教育制度的改革 英国教育学 运动的指导原理 运动心理之理想 体育颂等著作。本文是顾拜旦于 1919 年 4 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他所弘扬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或奥运)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 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

38、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 1896 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就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 1916、1940 和 1944 年),会期不超过 16 天。由于 1924 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快速朗读课文,说说作者这次演讲是以什么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包括几层意思?讨论明确: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心。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第 14 自然段):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第二层(第 5 自然段):阐明

39、以全新的理念来重开奥林匹克运动。第三层(第 6、7 自然段):阐述自己关于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第四层(第 8、9 自然段):表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第五层(第 10 自然段):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2顾拜旦倡导的近代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哪些内容?明确: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促进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1文章中说的“5 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写于 1919 年 4 月, “5 年前”是指 1914 年, “在这期间”指到作者演讲时为止的五年,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8)

40、等重大事件。五年来,战火把奥林匹克精神粉碎了,作者在这里纪念恢复,因此具有重大意义。2奥林匹克精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13人类在大自然中最开始是充满恐惧,便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但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非“勇气” , “自信”与“平和”是姊妹,它们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3奥林匹克精神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不同?顾拜旦认为,一般的体育运动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4作者倡导的奥林匹

41、克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满“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5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主要体现在:虽“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 ,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

42、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 ,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的机会” ,但仍可促进教育。总之,和平,具有公平性和教育性并为大众所享受,就是完美、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6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时势依然严峻。奥林匹克运动只是贵族的活动,大众被排除在外;人们渴望进步但往往被引入歧途;青少年因落后的教育失去平衡。这些都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2)破晓的黎明。奥林匹克精神已逐渐被青年所崇尚,它必将以现代化产业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形式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3)“沉甸甸金黄的麦穗”

43、,比喻沉甸甸的收获,作者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7品析下面的句子。(1)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喷涌”是“喷射涌流”的意思,一般用来写液体,这里用来写愉悦的感情向外流露,突出了愉悦的程度之深。(2)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反问。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流露出顾拜旦的强烈不满,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 ,有力地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大众参与” 。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比喻,将奥林匹克

44、运动复兴的美好前景比作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将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就、收获比作“金黄麦穗”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号召力。14这篇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阐明了全新的奥林匹克理念和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1充满激情,富有感召力。顾拜旦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首先应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简短的演说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运用对比,观点鲜明。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说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奥林匹克精神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又如课文第 5 自然段,将当时对青少年的错误教育和作者提倡的教育观进行对

45、比,有力证明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复兴体格训练,通过体育竞赛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的重要性、必要性。2见解独特,语言简练优美。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所以能够用形象化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详细阐述。在演说中,作者不断地使用反问、排比等手法,盛赞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给听者以强烈的感染。如“当它为灿烂的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 “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 “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等语句,形象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庆 祝

46、 奥 林 匹 克运 动 复 兴 25周 年 回 顾 历 史 , 展 望 前 景精 神 内 涵 超 越 竞 技大 众 参 与促 进 和 平促 进 公 平促 进 教 育 )赞 贡 献 者 , 憧 憬 未 来 )本课我重在使每一位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与个人成长、健康生活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导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精神,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写作(四) 撰写演讲稿知识与技能掌握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学会写演讲稿。过程与方法学会选择自己熟悉又引人注意的演讲主题,写演讲稿,在班内进行演讲比赛。情感、态度与

47、价值观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重点、难点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写一篇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演讲稿。 1 课时15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当我们聆听了闻一多那充满激情的最后一次讲演后,是不是内心也涌起一种冲动:也想把自己心中的话大声地说出来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一起走上讲台,大声地演讲吧!当然要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把演讲稿写好。那么,怎样写好演讲稿呢?我们这次的写作训练就是来学撰写演讲稿的。二、认知演讲稿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

48、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演讲稿在结构上分开场白、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撰写演讲稿怎样写好演讲稿呢?一、观点

49、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任感和可靠感。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二、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而演讲稿是口头表达,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玩味的余地,其结构特点是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有声语言动态交流的统一,注重有声性。三、语言流畅,深刻风趣。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想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要口语化。 “上口” “入耳” ,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如果演讲稿不“上口” ,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