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22383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 间 : 120分 钟 满 分 : 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选 B A 项,修:长,高。C 项,化:造化,自然。D 项,喻:明白,理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解析:选 D D 项,均为连词,和。A 项,介词,从;介词,

2、表被动。B 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渺沧海之一粟 D长乐王回深父解析:选 C A 项, “悟”通“晤” ;B 项, “冯”通“凭” ;C 项,没有通假字;D 项,“父”通“甫”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舞幽壑之潜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BC D解析:选 C 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

3、作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2 分)(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解析:选 D A 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为“文雅”或“文人” 。B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 ,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C 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凡” ,今义为程度副词, “很,十分” 。D 项,狼籍: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 分)(1)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

4、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二、阅读能力训练(4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每小题 3 分)书与人的随想梁 衡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

5、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 ”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

6、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果你不向上走,那就只能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一样,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

7、。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这是常人之所难及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3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已得到前人的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

8、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籍是前人欢迎我们的礼物,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

9、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B人的自由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C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是其能尽到历史责任的条件之一。D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这就是作者所说的“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的意思。解析:选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是指文章是一面镜子,可以由此检验出写作者水平的高低。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长河” “土拨鼠” “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B文章中引

10、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更是要证明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 C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层层深入,最后点题。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在吃穿中自得其乐以及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项,文中“登月人”不是喻体。B 项, “更是要证明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错误。文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4主要是为了证明“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 。D 项,文章写作的目的不是批判“那些在吃穿中其政平平者”没有文章,而是指出读书对人的重要

11、性以及读书并经过实践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才是大智慧。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能够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我们就能够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程度。 B在读书人中,一些在搭乘历史之舟时,做了逃票人;虽然一些有了船票,但这船票的分量也有轻重之别。C读书会使人不愚蠢,但读书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经过实践,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才是大智慧。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并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为世界做贡献。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 “所以只要多读书我们就能够达到的程度”的说法过于绝对。(

12、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秋 阳 赋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 ,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予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激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 耳,稻方秀

13、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塈之涂,目泫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 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 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 ,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瘖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 。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

14、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5(选自苏东坡全集 ,有删改)注 这里的“贤公子”指的是赵令畤。 “不土之里”为“田” , “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畴” ,即暗藏赵令畴之名。生:发芽。矧:又。长庚:金星。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群狙之三四:狙,猕猴。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B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

15、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C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D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解析:选 D “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两句结构对仗工整,排除 A、B 两项。 “者,者也”为判断句式,排除 C 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B江湖,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

16、,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代也用为自己的谦称。 “吾侪小人”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解析:选 B 这里的“江湖”指江河湖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虾游入6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C夏日

17、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源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解析:选 B “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 ,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是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贫困百姓生活不是主要目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5 分)译文: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5 分)译文: 参考答案:(1)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

18、不足以忧虑。(2)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参考译文:越王的子孙里有一个很贤达的公子,住在不沾泥的华屋高堂,他作的诗歌空洞无物。(一天)他对我说:“我的心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明亮,我的气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澄澈,我好善而且喜欢成人之美,就像秋阳让万物生长成熟一样;我憎恨邪恶而想施之以刑,就像秋阳让树木枯萎凋零一样。我因此乐于为它作赋,你觉得怎么样?”我笑着说:“公子从哪里了解秋阳呢?你生在富贵华美的大房子里,长大后结交的都是朝廷上的人,出去有人给你撑着很大的华盖,回去有人侍候你在锦绣的帏幄里睡觉。你在酷暑感受的最多只是微热,冬天感受到的只是微冷罢了,哪儿知道什么秋阳?像我这样的人才是

19、真正知道秋阳的人。正当夏季,淫雨连绵,炎热的蒸气上升,变成大雨瓢泼而下,电闪雷鸣,江河湖泊连成一片,大地被淹,城里街道上都可以划船,屋子里时不时还有鱼虾蹦了进来。屋里的器物都长了霉菌,床几上有青蛙和蚯蚓等爬行。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我在江南躬耕时,有一块田地,庄稼已经成熟,却因阴雨而发芽;稻谷正当吐穗,却因淫雨而倒在泥水之中。沟渠与田埂因积水而相通,家里的土墙都浸泡坍圮了。满脸都是屋顶落下的泥垢,满眼都是被湿柴的青烟熏出的泪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是空的,四邻八舍家里也都没什么声响。只有鹳、鹤这种野鸟在院子里叫两声,妻子深夜里起身长叹。算一

20、算有饭吃的日子还有几7天,又没有衣服度过这一年。突然,灶里的柴草火星四溅,晚上点灯,见灯芯双悬。一阵凉风从西边吹来,敲敲鼓面,发出咚咚的干响。奴婢高兴地告诉我,这些都是雨天将要过去的祥兆。我早早起来观察占卜,长庚星淡淡的,没有光泽,太阳在旸谷沐浴之后升上了扶桑。转眼工夫,太阳的光芒就通过门外的积水反射到屋梁上。这个时候,我像是喝醉了酒,像久睡初醒,像长久的哑巴忽然能发声,好像卧病多年忽然能起来步行,又好像回到故乡见到久违的父兄一样(高兴)。公子你也有过这样的欣喜吗?”公子说:“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 ”我说:“太阳在天上运行,南北冷暖不同是正常的。太阳炽热如火并不是它要施

21、虐于人,穆然温和也不是它对人慈悲。况且今天温暖的太阳,就是昨天那个炎热的太阳。为什么要把夏天的太阳说成赵盾般可畏,而把冬天的太阳说成赵衰般可爱呢?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易喜易怒,对于冬夏的畏惧和喜爱,就像庄子齐物论中讲的那个楚国人养的群猴一样,朝三暮四。现在了解了这些,心中就可以没有什么疑惑了。居家不需要封门闭户,出门不必头戴斗笠,炎热不视为太阳的缺点,不要忘记秋阳的光照之德。 ”公子听了拍手大笑,然后把这些写了下来。(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9 分)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

22、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

23、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8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

24、复召。(选自宋史 ,有删改)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B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C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D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解析:选 A “而已”在文中连用,且常用在句末,据此排除 C、D 两项;“者”在文言文中起提顿

25、作用,其后宜断开,据此排除 B 项。故选 A。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通判:官名。宋初,为制衡各地权势过大的藩镇,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军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贞程度的任务。C嘉祐: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D老成人:指年高且资历深厚的人,带有贬义。解析:选 D “老成人”指德高望重的人,并无贬义。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安石记忆力超群,

26、文思非常敏捷,写的文章非常精妙,而且口才非常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B王安石任签书淮南判官期满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按照惯例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这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C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仓中的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方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这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9解析:选 A “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是说“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友生

27、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5 分)译文: (2)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5 分)译文: 参考答案:(1)他的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了以后)为他播扬美名。(2)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有的事情,却没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看过一次就终生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开始时好像写得很随便,完成后,看过的人都佩服他文章的精妙。他的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了以后)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

28、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又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变得方便;把官仓中的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安于退让,请求越级提拔任用(王安石),以此来遏制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阁职务,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做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王安石评议问题高深新奇

29、,善于用雄辩和旁征博引来辅助自己的观点,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有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症结在于不了解法规制度,不效法先王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其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这本来就已经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使用,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使国家出现祸患,出现祸患是因为治理天下的财富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1

30、0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有的事情,却没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 ”后来王安石(任宰相)掌管国家,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体上都是按照这份万言书而来的。王安石性格倔强,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讨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引经据典,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

31、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朝廷内外年高有德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聪敏慧黠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朝廷。三、表达能力训练(9 分)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_。看到流逝的江水,_ ;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单是一个秋天,_。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

32、和满足。答: 参考答案: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19央视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 ,请仿照下面主持人的开场白,以“选择”为主题词,仿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结构相似,不超过 180 字,有四处引用。(4 分)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 ”这是宝玉与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 ”这是钱钟书和杨绛

33、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答: 参考答案:古今中外,选择无处不在,人生就是一次选择的旅程。 “人固有一死,或重11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司马迁对生命价值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海明威对意志的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爱憎分明的选择;“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是食指对未来的无悔选择。四、写作能力训练(50 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50 分)弟子问大师:“天底下谁最睿智?”“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者。 ”大师答。“谁最强大?”“善于自控者。

34、”大师答。“谁值得尊重?”“自重并敬重邻里者。 ”“大师所言,皆显而易见。 ”另一弟子说。大师微微一笑:“显而易见,不过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对话类材料,从弟子问、大师答的内容看,主要表述了下面几个观点:睿智的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强大的人善于自控,值得尊重的人是自重并敬重邻里的人。同时,另一弟子说大师说的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师则说虽显而易见,但很多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立意可以有:善于学习才能睿智、善于自控才能强大、学会尊重才值得尊重;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关

35、系);浅显中蕴含真理;等等。参考例文善学而睿智汉书说:“常玉不列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作者把君子之德的获取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就像“玉不琢,不成器”一样,君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个人的修为。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善学,是睿智的基础。“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老子对孔子说的话。孔子由鲁国千里迢迢乘车到东周问礼于老子,正是这种不辞劳苦、对学问的如饥似渴,孔子才得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的是吴下阿蒙,吴国武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为学、善学,最终得以白衣渡江战胜关羽,从此名扬天下。或许,不问礼于老子的孔子,学问未必会少多少,但“独学无友”的孔子肯定没有后世赞美的

36、人生大智慧,因为一个不善学的人,很难达到智慧的巅峰,很难达到道德的高标;或许,不学习的吕蒙也未必不能名扬天下,但“目不识丁”的阿蒙肯定不会获得后人如此的赞美,因为一个不善学的人,很难达到成就的巅峰,很难赢得后世的敬仰。12所以,曾巩说:“古之圣人,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然至其成德,莫不由学。 ”学习,让归有光身居斗室十几年而能够心如止水、废寝忘食;善学,让归有光身居偏僻之地而胸怀天下,最终功成名就。“箪食瓢饮”是孔子称赞颜回的话,孔子的话除了表达对颜回安贫乐道的赞美之外,何尝不是对颜回的善学表达赞赏?艰苦的环境中,颜回能够不改初心,坚持学习,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悬梁刺股”是赞美东汉孙敬和战

37、国时期的苏秦的,这个词语除了表达对二人刻苦学习的赞赏之外,何尝不是对二人善学的褒扬?唯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箪食瓢饮”让颜回成为“复圣” , “悬梁”让孙敬成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 “刺股”让苏秦身佩六国相印。颜氏家训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取其实。 ”学习,就是这样,努力学习,善于学习,最终才能获得超人的智慧。世界上,没有一种学问是可以不努力就能学会的,也没有一种智慧是可以不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的。那么,就让我们用宋朝黄晞聱隅子生学篇中的一句话共勉:“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点评 本文具有以下优点。注重理论论据的使用。文章十分注重有关“善学”的名言警句的使用,并且通过这些名言来展示古代“善学”的人最终成为“睿智”的人,以此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注重辩证分析。文章十分注重对事例、事理的辩证分析,比如在列举了孔子问礼、吴下阿蒙的事例后,用假设的口吻辩证分析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的结果,得出“不善学不睿智”的结论。注重篇章结构。文章开篇使用“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表述学习的重要性;中间部分用“善学”的相关事例、事理;结尾用黄晞的话呼吁。这样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