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6 人口考向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不同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人口问题2.命题规律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人口构成图或表格、曲线图、折线图等方式综合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分析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例 1】 (2018江苏卷)图 7 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 1314 题。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14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答案】13.C 14.B【解析】精准分析:14.西亚
2、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 B 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 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 项错误。2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和成因。 【例 3】(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 1 题。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例 4】 (2015福建卷)图 3 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3、)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答案】7.D 8.B3考点:人口结构。【名师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
4、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二讲基础】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表现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3)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
5、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4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
6、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
7、,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4.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各异,处于不同的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原因表析如下:特征 原因 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高低) 高 高 低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 传统型 (高低高) 高 低 高 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现代型 (低低低) 低 低 低 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
8、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 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状况 增长很快 增长缓慢 原因 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影响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 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
9、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会增加 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政策,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三讲典例】【例 1】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文科综合地理)老年人口系数重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态势,通过与区域几何中心的对比,测定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均衡状况。下图为 1990-2010 年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重心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6图中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重心空间演变趋势是A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 B由中部向东南方向移动C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D由外部向中部移动7由图可知A1990 年,吉林
10、省各县、市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B2010 年,吉林省东南部县、市劳动人口迁出量较大C2010 年,吉林省各县、市人口老龄化均衡D2000 年后,老年人口系数重心移动速度逐年加快8近年来,吉林省人口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 B出生率低 C人口外迁 D政策变化【答案】6B 7B 8C 8吉林省为我国农业大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较缓慢,造成大量人口外迁,C 项正确。【例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9 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检测)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读“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 15 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79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 15 年我国A
11、未成年人口比重急剧增加 B老龄人口比重逐渐降低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人口总数持续快速增长10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至 60 岁老龄人口和 0 -14 岁未成年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实施二孩政策后一直到 2050 年,我国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是A先增后降 B先降后增 C持续降低 D持续增高11据材料推测,2028 年至 2030 年我国公共教育资源中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的是A高中教育 B初中教育 C小学教育 D学前教育【答案】9. C 10.A 11.B 10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 2030 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降低,故抚养比上升;2016 年放开二孩政策后,少年儿童比重增大
12、,到 2050 年已成长为劳动年龄人口,故抚养比会下降。故选 A。112016 年放开二孩政策会带来集中的二孩生育,此时出生的孩子到 2028 年至 2030 年进入初中阶段教育,故 2028 年至 2030 年我国公共教育资源中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的是初中教育。选 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关系。【试题点评】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
13、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例 2】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 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 亿个。图 1 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 12 题。8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答案】1D 2C【解析】1根据图中提示,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大小,广东流向湖南的箭头最粗,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湘。2从省际间红包单
14、向流量前五位分布可知,前四位的都是发生在相邻省份,相邻省份间人口流动量大,红包单向流量也大,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与要素、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例 4】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 3、4 题。3.城乡间人口 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B. C. D.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
15、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3.D 4.C 9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名师点睛】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全面掌握 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例 5】 (2015北京卷)图 4 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 2014 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C考点:人口的迁
16、移。【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提取图示10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
17、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 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 度“一票难求”的时刻。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
18、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 后”“90 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9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 国家政策A B C D10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 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C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 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9A 10C【四讲方法】1.图文解读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构成人口迁移。(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
19、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行 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迁移。(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口迁移。关于这个时间11限度,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习惯上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如 1 年、5 年或 10 年,甚至更长,也可以是终生。上图中,A、B、C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1A 2,C 1C 2;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1B 1,A 1C 2,C 1A 2,C 1B 1。2.图解人口迁移的动因和效应推力和拉力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中间阻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人
20、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下图所示:3.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12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如下图分析: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4.我国的“民工潮”现象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1、,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 方向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类型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13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积极影响 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影响消极影响 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