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22498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语 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3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

2、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边,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

3、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

4、一味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 2 -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你看安徒生的童话有几个是让你快乐的?不是!它是让你悲哀的,让你忧伤的,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那种苦难,甚至说是巨大的苦难。一些人给孩子制造的那种快乐叫“傻乐”。一个小孩如果长期在傻笑中长大,那么长大了他不是个白痴,也是个准白痴。但是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几乎是无法纠正的。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

5、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摘自阅读是一种宗教,有删改)1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经典阅读应被看成是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应当被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因为这样的阅读是正当的、有效的阅读。B经典阅读只是把经典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而不是把这些作品作为课程来要求学生,因而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反而会缓解学习的紧张。C经典阅读是对那种至高无上的作品的一种仰视,它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一些东西,如经典的艺术性,经典反映的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6、D经典阅读并不排斥对时尚文字的阅读,但如果我们把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阅读就是低质量的,就会妨碍人们接受经典。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今天的社会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为孩子们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乏诸如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宝贵的品质。B现在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而这些文字往往又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缺少经典的品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C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带来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而不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安徒生的童话没有几个是让人快乐的就证明了这一点。D悲剧性的经典作品可以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苦难,而现实的

7、那些时尚文字往往在给孩子制造“傻乐”,这种“傻乐”不利于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经典作品就像一座高山,阅读经典就像是仰视高山。经典的东西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迁移,现在的东西也可能成为经典。B时尚文字的泛滥是与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对时尚文字的过多阅读,容易使孩子们缺少经典所具有的许多宝贵的品质。- 3 -C现实是许多人过多地追求文学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却忘了也应该给孩子带去悲剧性的快感,但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却几乎无法纠正。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

8、开始,来构建孩子健康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4 分)传 承 卢生强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

9、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 ”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 ”“爸,就我们俩去吗

10、?”“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 4 -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 ”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

11、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 ”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

12、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儿子默默无语。“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4下

13、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B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C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 ,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D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5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5 分)- 5 -6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

14、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6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10 分)杜甫传(节选) 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

15、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

16、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他曾瞻

17、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6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

18、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相关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 760 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 759

1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会发现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C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D杜甫作蜀相,流露

20、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7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

21、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9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二、古诗文文阅读(38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7 分)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

22、。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

23、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节选自旧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经史:按经史

24、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B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8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

25、情而得免。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D萧至忠等被杀,郭元振、张说等提出赵彦昭先前曾与他们一起密谋其事,于是赵彦昭因此加官进爵。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4 分) (2)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9 分)公安县怀古 杜 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

26、世 , 便 离 开 蜀 地 到 荆 楚 一 带 的 公 安 县 暂 住 。 此 二 句 主 要 写 了 三 国 时 刘 备 君 臣 的 关 系 及吕 蒙 的 战 绩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15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9 -(三)古诗文默写(共 12 分)

27、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12 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从而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2)诗人着重表现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诗句:_,_。(3)秋兴八首(其一)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渲染阴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句子是:_,_。(4)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5)白居易琵琶行开头,采用顶真修辞,描写作者与友人饮酒作别的悲凉心理,借用眼前江水浸月的景象,情景相生的两句:_,_。(6)白居易琵琶行中,“_,_。”采用借喻手法,写出琵琵暂停后突

28、然响起,雄壮激越的特点。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运用(19 分)17下列加点的各组词语中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敕(ch)造:奉皇帝之名建造 草窠(k):草丛 歆享(yn):神享用祭品 牲醴(l):祭祀用的肉类B笑靥(yn):面颊上的酒窝 忖(cn)度:推测;估计 朱拓(t):从碑刻上拓印下的文字或图形 间或一轮(jin):偶尔C阜(f)盛:丰盛、旺盛 放诞(dn)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矩 咨嗟(ji):叹息 尘芥(ji):小草D盥(y)沐:沐浴 便宜行事(bin):方便 宵柝(tu):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不经(jng)之谈:经验 宫绦(to):系在腰间的绦带 18下

29、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A环佩空归夜月魂 B玉露凋伤枫树林C使人听此凋朱颜 D猿猱欲度愁攀援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孤舟一系故园心 B凄凄不似向前声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望帝春心托杜鹃20下面加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10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

30、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2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D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

31、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B 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C 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D 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中方认为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而且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B江苏代表团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

32、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C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 。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D从失恋 33 天到小时代等,业内人士虽一直在诟病它们缺乏电影的叙事强度- 11 -和视听强度,但正是这些“电视剧化”电影成为去年票房最成功的几部中小成本电影。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_” ,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

33、寻味。 “读薄”与“读厚” ,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_。从取向上说, “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 “读薄”需要开掘、 “蒸馏” , “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读厚”的过程,其实就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架构知识网的过程。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再由“厚”而“薄”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四、作文(60 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

34、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 许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有什么想法?请以“最重要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 12 -2018-2019 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A(由原文首段第二句“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知,因果关系不成立)2.C(第五段原文“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

35、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可知,悲剧性快感是快感中的一部分,安徒生的童话证明的是快感中的悲剧性快感,没有否认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3.D(第五段“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可知,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应是经典的文字。)4. D 5. 正直坦荡。他每次接儿子给的钱,总要盘问清楚来历,教育儿子为官要坦荡。深爱家人

36、。担心儿子走上歧路,多次给儿子讲自己父亲为官清廉的事情,教育儿子传承家风;见儿子媳妇、孙子没有回家祭祖,满是失落。脾气急躁。从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或多或少带点火药味儿可以看出,父亲脾气有点急躁。 6. 照应小说开头,揭示了父亲坚决要求儿子回家的真正原因,同时照应小说的标题“传承” ,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点明小说主旨,表明要“传承”的是清廉、坦荡的家风。引出后文儿子态度的转变,前文儿子想要雇人帮忙祭祖,后文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儿子的这一转变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严密。【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

37、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 “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有误,从儿子的语言“怎么可能忘” ,当父亲讲到爷爷事情的时候儿子的反应“默默无语” ,最后“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可见选项曲解文意。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要抓住文中对人物语言、行为的相关描写,从相关描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从父亲说“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和“在我们家里,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可以看出,父亲正直坦荡;从

38、父亲的话“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和儿子的话“你这话我都听得耳朵生出茧子来了”可以看出父亲深爱儿子,经常给儿子讲为官之道;从儿子说没有时间回家,父亲“语气似十万火急样” “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可看出父亲脾气急躁。点睛: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 13 -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中对于“父亲”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有对父亲的语言的描写,也有对其行为的描写;找出这些描写,然后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

39、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提起爷爷的事情,交代了父亲要求儿子回家祭祖的真正目的,即传承清廉、坦荡的家风,防止儿子走上邪路,这自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以及标题“传承” ,同时也引出了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的结尾,儿子祭祖这一态度的转变表明家风确乎已经传给了儿子,使文章情节完整。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回答理由:情节角度:陡

40、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7. D“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错。8C 解析 A.“以至于无暇”错误;B.“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9. 观点一: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理由: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

41、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理由: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欣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答没有“陶醉”“忘却”或暂时“陶醉”“忘却”都可。选择没有“陶醉”“忘却”作答,一要说明欣赏、赞美农舍之景与关注现实的关系,二要指明这时的诗作仍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悲慨。选择暂时“陶醉”“忘却”,可从欣赏草堂风

42、物、与风雅人士交往两个方面作答。第二问,要注意文章最后的“相关链接”。10.A11.B(“左迁”是贬官)12.B(“向金城公主求情”错,原文为“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 14 -13.(1)您是国家的宰相,却去做一个小小的使节,不是太卑贱了吗?(判断句;而,连词表转折,却;一介之使,一个小小的使节;鄙:卑贱。1 点 1 分)(2)不久,姚崇做了宰相,很讨厌赵彦昭的为人,于是将赵彦昭连续贬官,直至为江州别驾,后赵彦昭去世。14.C15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

43、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比较杜甫在两首怀古诗中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体裁上而言,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同情王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对刘备君臣的和睦关

44、系的向往。17.C18.D 解析:D 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19.A 解析:A 项“故园”古今均为“家乡”之意。B 项“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向着前方”。C 项“苦恨”,古义为“极其遗憾”,今义为“痛苦愤恨”。D 项“春心”,古义为“伤春之心”,今义为“爱慕异性的心情”。20.A 解析:使用对象有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指老人。21.A(“贺知章”为“杜甫”:“白居易”为“贺知章”。)22.D 23.A (B 项结构混乱,第一个句子中途易辙,对“江苏代表团”这一主语没有进行陈述,就转到另一个主语“议案”上去了,可将“经过”移至“江苏代表团”前

45、;C 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或“诱发” ;D 项关联词“虽”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不共用主语, “虽”应在“业内人士”的前面。 )24.【答案】 (1). 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 (2). 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 (3). 由“薄”而“厚”【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前文“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和后文“读薄偏重于求深度”可知应该填写“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 ,第空根据后面的“从取向上说从方法上说”可知应该填写“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 15 -;第空根据后文“再由厚而薄 ”可

46、知应该填写“由薄而厚 ”。【参考译文】赵彦昭,是甘州张掖人。父亲赵武孟,当初以骑马打猎为业。有一次他捕获肥鲜野味来送给母亲,母亲流着泪说:“你不读书,只是打猎,像这样下去,我没有指望了。”最终没有吃烹熟的猎物,赵武孟感奋激发,勤奋学习,于是博览并通晓经史之书,后中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写了河西人物志,共十卷。赵彦昭年轻时以文章知名。中宗时,他接连升迁,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任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中宗命赵彦昭为使节,赵彦昭认为充当了外使之后,恐怕会失去皇帝的宠信,很不高兴。司农卿赵履温私下对他说:“您是国家的宰相,却充任一个小小的使节,不也太卑贱了吗

47、?”赵彦昭说:“这该怎么办呢?”赵履温于是替赵彦昭暗中托安乐公主密奏将他留下,中宗于是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赵彦昭为使节前往吐蕃。睿宗时,赵彦昭出任凉州都督,为政清正严明,将士以下都很是敬畏。后又担任宋州刺史,又召入担任吏部侍郎,又担任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赵彦昭平时与郭元振、张说交好。到萧至忠等被杀,郭元振、张说等提出赵彦昭先前曾与他们一起密谋此事,于是赵彦昭因功升任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上奏说:“赵彦昭用女巫赵五娘的斜门歪道扰乱纲常,拜她为姑母,暗中相互利用。因为得到赵五娘扶持,于是登上三公之位。赵彦昭驾车登门拜访,身穿妇人的服装;带着妻子前往拜见,表述侄儿的情义。当时御史台刚直的大臣,以执法严刻峻厉为由弹劾他,结果他只是受到了暂时而轻微的贬抑,不久又因为受到宠爱而登上了尊贵的官位。坏人狼狈为奸,竟然达到了这种程度。今又逢圣世,对赵彦昭如不加以贬官削爵,法律将怎样施行?请求把他交给紫微黄门,依法处置。”不久,姚崇做了宰相,很讨厌赵彦昭的为人,于是将赵彦昭连续贬官,直至为江州别驾,后赵彦昭去世。 -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