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22518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微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素养传记是遵循 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01 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文体特征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 文学性,02 作者通过选择、剪辑、组接,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它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效果。2文体分类从 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朱自清自传03 鲁迅自传 老舍自传 沈从文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等;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 “布衣总统”孙中山 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从 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04 “

2、评传” ,如孔子评传等。从 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又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等等,但由于考试的需要,高考文本05 的选取,多以篇幅短小的文本(或摘选较长篇幅的文本)为主。21.理思路,明线索思路就是理解文本的线索,理清了线索,对文本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对传主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行文,阅读时抓住那些叙述时间的词语,并标出段序和时间变化的词语,以此来明确文本线索。2探经历,明特征传记阅读,要找到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和机遇、事业、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正确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和成就,才能准确把握传主的基本特征。传主的“经历”包括事迹、贡献、成就、经验等

3、,阅读中要选择性地作好标记。3知评价,明主旨读文章最终都要揭示主旨,传记的主旨需要借助对传主的评价来把握。在传记中,评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二是文中人物对传主的评价,阅读过程中要勾画出来。明确主旨还需抓枝叶,明提示。 “枝叶”包括标题、链接、注释、出处、作者、写作时间等信息。这些“枝叶”对疏通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主旨、把握传主特征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整体阅读(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 ,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

4、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 月 25 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

5、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3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

6、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 ,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

7、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

8、,1992 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 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9、(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1理思路,明线索。4介绍 陈忠实早年的学习和写作经历。01 介绍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艰辛过程。介绍陈忠实经过不懈追求而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2探经历,明特征。(1)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2)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3)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陈忠实的

10、工作单位也换成了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4)1985 年出访泰国,陈忠实开拓了视野,认识到 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02 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5)1992 年,在杂志连载长篇小说白鹿原 ,他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3.知评价,明主旨。相关链接:高度评价白鹿原的地位。相关链接:高度赞美陈忠实的 人格魅力。03 表达了对陈忠实的 缅怀、赞美之情。04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

11、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 ,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 ,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答案 A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B.“小说信任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错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是短篇小说集

12、乡村的出版。C.“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理解有误,应是陈忠实受刺激后的真实体验,是一种正确判断。E.“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错误,他也曾“倍感困惑” 。2为什么说 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5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C(分析综合)。答案 (1)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2)他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3)他认为自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

13、现和独立表述的。解析 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文本,本着由近及远的原则筛选与陈忠实在 1985 年相关的信息。在文章第段提到“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所以首先要和他创作的小说联系;第段中的“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第段中的“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都说明陈忠实的认识是分析该题的重点;第段中有“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这也是本题的一个要点。整合这些信息,分条作答即可。3文中认为

14、“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答案 (1)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2)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 20 世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3)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解析 回答此题,重点要理解这个句子。结合文章来看, “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指的应该是陈忠实的作品;“永留人间”指的是虽然陈忠实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永留人间。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考虑陈忠实作品的重要性。细读原文可以发现,对于陈忠实作品重要

15、性的评价主要在相关链接中,然后分析相关链接的层次,主要涉及艺术水平、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文学地位,筛选后整合信息,分条作答。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 关系:“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6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

16、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解析 审题可知,本题要求结合“剥离” “寻找”来探究陈忠实的创作成功之路。第一问要求阐述“剥离”和“寻找”的关系,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陈忠实要“剥离”什么,即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摆脱封建残余桎梏” “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 ;进而弄清他要通过“寻找”获得什么,即“获得精神解放” “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重建自我” 。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回答第二问“有哪些表现” ,则要纵观全文,从重点段落中筛选出相关内容并加以概括,如第三段的开头句,第四、五段的结尾句。要言之有理有据。整体阅读(2

17、016全国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

18、的巨大魅力。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 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

19、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 ”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7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

20、。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

21、想。 ”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 ,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 37 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

22、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1974 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 ,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1理思路,明线索

23、。第段:报数学系、想转系的原因以及个人爱好的表现。第段: 吴文俊的数学研究的特点、背景及影响。01 第段:吴文俊的创新观和学习观,点明他的成就得益于独辟蹊径。第段:吴文俊的基础数学教育观,对中国奥数学习的评价。第段:吴文俊广泛的兴趣及其意义。2.探经历,明特征。8(1)小学未显出数学才华,初中数学得过零分;高中最喜欢的是物理,高三物理老师发现其数学潜力;大学进入上海交大数学系,却对物理有兴趣,大三数学老师帮助他摆脱困惑,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形象:对读书有兴趣,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2)由中学数学教员到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做拓扑研究,从事机器定理证明。形象: 做研究能迅速捕捉核心问题,独辟蹊径

24、。02 (3)在数学上取得一系列成就,特别是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形象: 潜心学习,03 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4)第段:赞成丘成桐的观点,对奥数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第段:介绍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形象:重兴趣引导,不过分追求功利;不迂腐,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注重人文修养;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3知评价,明主旨。(1)学生高小山评价:吴文俊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2)同行评价相关链接(黄婷、邱德胜):继承与发扬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开创数学机械化之路。相关链接(陈省身): 独辟蹊径,不袭前人。04

25、(3)表达崇敬赞扬之情。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E吴文俊在拓扑

26、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答案 BE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A.“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不准确,原文第段说“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错,文章第段只是说“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D.“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说法明显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他不认同的是“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而不是“研究成果” 。9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

27、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答案 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文中寻找关键句子,如“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 “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

28、泛,内心充满童趣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等,对以上内容分类整理即可。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答案 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答题的区域,文章第段的开头说“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 ,说明答案就在这一段。所以抓住文中吴文俊的语言,分条作答即可。

29、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 分)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探究)。答案 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要在文中找到他兴趣广泛的事例,然后分

30、析这些广泛的兴趣与专业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他兴趣广泛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他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有助于他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广泛的兴趣10也有利于他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他保持长久的学术生命力。微案一 传记选择题突破微点突破客观题一、客观题设题误区1人物方面陷阱(1)张冠李戴(对象):就是在有关联的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某说成乙某,或者把甲某的事迹、言论、成绩、贡献等说成乙某的。另外,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同一事物的甲方面

31、说成乙方面,如把时间、地点、事件等说成另一时间、地点、事件等。(2)行为有偏差(行为):就是在选项表述过程中,或扩大传主行为,或缩小传主行为,或把传主的行为给改换了。(3)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这一陷阱往往从两个方面设置,一是曲解传主的建议、观点;二是曲解别人对传主的建议、观点。这里的曲解是指选项在表述观点或建议时在肯定与否定、是与非、有与无、表扬与批评等方面设置干扰,与原文相悖,造成与原文不符。(4)曲解传主兴趣:就是在选项设置时有意把传主的兴趣爱好给转换,或在时间、地点上给换位。(5)无中生有:此陷阱在选项的表述中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第二,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

32、无此暗示或根据,属主观臆断。2事件方面陷阱(1)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此类陷阱的干扰项就是命题者故意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件(又称“未然”)判断为已发生(又称“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件判断为未发生。(2)以偏概全或说法绝对(范围):就是在选项设置时把个别的、特殊的、局部的、少数的表述成普遍的、全部的、整体的、所有的,特别是传主对事件的处理方面。(3)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就是在选项表述中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给换了;或者把在某原因下发生事件的结果给换了;或者把“因”错断为“果” ,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二、解题

33、方法1定位:在选项中选择需要“定位”的关键信息,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区域。2比对:勾出对应信息,比对信息出入。以文章的内容、情节、主旨为背景,在相关区域中思考选项是否有根据,是否符合事理和文意。3判定:通过合理联想、推断,判断选项的正误。典题演示比对分析,找出下列选项中的错误信息。111选项信息 1999 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原文信息 在 1999 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

34、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比对分析 剖析 原文“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不能涵盖“中国的建筑理论” ;“接受和推崇” “扭转局面”不能表述为“占主导地位” 。选项属于以偏概全类错误,且言过其实。2选项信息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原文信息 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比

35、对分析 剖析 选项与原文观点相反: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 ,原文认为“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 ;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 ,原文认为艺术“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 ,没有说“虚构” 。选项属混淆是非。3选项信息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原文信息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

36、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比对分析 剖析 “唯一”错,除了放心不下“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还有牵挂父母。选项缩小了范围。4选项信息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原文信息 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比对分析 剖析 选项中“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错,原文只说

37、他特意抄录并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并没有自幼熟读成诵的信息,12故该项属无中生有。5选项信息 侯仁之发现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原文信息 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 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比对分析 剖析 “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是北京政府的决定,原文只提到侯仁之“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

38、容缓一文” ,选项属张冠李戴。6选项信息 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原文信息 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 ,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比对分析

39、 剖析 原文是“跳出旧书堆” ,而选项说成“不要依靠旧书堆” ,混淆是非;且原文用“证明” “打下了认识基础”来叙述评价侯仁之的研究,选项用“纠正了”一词,把未然表述为已然,选项属混淆时态。7选项信息 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原文信息 相关链接 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比对分析 剖析 原文的“乡村建设”被表述为“中国战后

40、建设” ;乡村建设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被表述为“首要目标” ,选项属偷换概念。即学即练比对下列选项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是否恰当,如不恰当,找出选项中错误信息,并说明理由。1选项 “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原文信息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13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

41、公元 400 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还是公元 405 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比对分析 答案 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不仅仅是出于“学而优则仕”的胸怀抱负,还有“生计”问题,选项属以偏概全。2选项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相似。原文信息 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

42、的方程式。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比对分析 答案 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而选项表述为“过程和结果相似” ,在“过程” “途径”问题上,选项混淆是非,与原文完全相悖。3选项 史怀哲的一生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而在医学方面只获得过一次不太出名的奖,这表明整个社会的价值评判出现了问题。原文信息 他艰苦卓绝的医疗探索与创造性实践,没能得到医学界的重视。虽然他是诺贝尔奖得主,但拿回的是和平奖。他一生中接受过数十次奖励,只获得过一次医学领域的不太出名的奖章。新锐的医学家还不时批评他思想保守,只热衷于重复性的技术操作,不重视时新的技术成果。他的医院也一点儿

43、都不现代化,但他的丛林医院在高度技术化与高度组织化的医学时代里保持了对病人个体的尊重、人性的温情,以及在适宜技术处置下的一流疗效。在他眼里,过度技术化的医学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的冷漠。还是爱因斯坦理解他:“这个人的影响与其说来自令人赞叹的成就,毋宁说来自他那对通常的理智来说难以把握的整个人格” 。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中“这表明整个社会的价值评判出现了问题”表述有误,依据原文“没能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新锐的医学家还不时批评他”等可知, “整个社会”的表述不准确,属夸大范围。4选项 作者写这本自传只是为了“重拾记忆的片段” ,并未考虑出版事宜,故而写的只是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原文

44、信息 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或许都会愿意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我正在变成这样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在本书中,我将记录下一些在14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和事。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着手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时,我并没有希望将它出版成书。聊起多年来患难与共、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与同事,我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意识到:虽然这些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所以我只提到了其中一些朋友,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比对分析 答案 选项中的“只是为了重拾记忆

45、的片段 ”错误,属缩小范围;选项中的“故而写的只是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张冠李戴,原文是“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所以我只提到了其中一些朋友,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 。5选项 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皇帝” 。原文信息 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且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 ”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是一个问题。 ”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钱学森刚

46、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 。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 ”“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 ”汉斯利普回忆道。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对分析 答案 “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曲解原意,原文中是说钱学森对那些提出不值得回答的问题的同学严厉古板。选项中“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无中生有。 “刻薄地”是他回答学生时的态度,而非别人对他的态度。6选项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十分艰辛,不仅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就是商人也对他缺乏信任,只是袖手旁观,不愿意参股。原文信息 张謇为纱厂定名为“大生” 。纱厂起初确定为纯粹的商办,拟招商股 60 万两,但一年只招得三四万两。为了筹款,张謇奔走各地,心力交瘁。无奈之下,将大生纱厂改为官商合办,接受将张之洞用官款购买的美国纱机作价 50 万两入股,但商人担心官股专权舞弊,不愿参与。后盛宣怀和张謇均分官机,作价 25 万两,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 ,纱厂变为“绅领商办” ,商人这才接受。1899 年 5 月,大生纱厂建成纺纱,但经费却依然不足,只能采取“尽花纺纱,卖纱收花”的方法艰难周转。幸运的是当年棉纱市场不错,大生纱厂才柳暗花明,当年便赢利 20 万两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