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四月调研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225745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四月调研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四月调研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四月调研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四月调研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四月调研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武汉四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说明:黑色字体是答案,红色文字为冯老师补充说明。1 C(“使荀子攀上了当时学术的巅峰”有误,于文无据。)2 B(分析有误。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法,强调了天人之学中人的地位与作用。3 C(A推理不准确。“天主宰人”“人定胜天”是两条极端的路径,不是中华文化所提倡的发展路径。B对“天”的概念的再认识是从西周开始的,兵家代表人物孙武提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改变了前代有关“天命”的观点。D“传统的立场”所指不明确,不是所有的“传统立场”都要坚守,4 B(从图表中看,各国专利申请数与最终

2、获得授权数的比例差别很大。)5 C(A“动员广大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有误,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改革力度,有利于激发广大发明人专利申请的积极性。B“中美欧韩日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 82”是 2014年的事,而中美欧韩四局的系统先后于 20142015 年上线运行,日本特许厅的系统计划于 2016年上线,可见选项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D“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获取专利的概率”有误,从材料四“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来看,这是日本媒体的观点,不是中国企业的目的。)6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减免专利费用、减少提交材料等方面下功夫。出台实施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支撑重

3、点行业发展。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规范管理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全球案卷系统,帮助申请人在审查过程中进行一站式快速查询。政府推动相关研发,企业主动申请专利。(答对一点给 2分,答出三点即可。)7 B(“形象丰满”有误,小说对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形象也不丰满,8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暴雨滂沱、情势危急的氛围,为后文市长牺牲埋下伏笔。烘托了人物无私忘我的高大形象。(每一点 2分,答对三点给 6分。)补充:1)学生从背景与线索的角度作答也可以给分。2)只给结论没有解说的只给 1分。3)答案只有结论,解说老师们补充完整。9文章结构: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

4、下回味的空间。人物形象:通过富有深意的一个词,强化了欧阳的市长身份,凸显了他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思想内容: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欧阳市长的赞颂之情。(每一点 2分,答对三点得 6分,)- 12 -补充:第四个答题角度:写作意图,也就是从写作者的目的出发作答也可以,结尾一语双关,倡导我们清白做人。10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11A(“戎”是中原王朝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来自中原的西北部。)12C(“平等条约”有误,文中有“子良出质”,楚庄王已接受了郑伯的投降,胜负已定,已无“平等”可

5、言。)13(1)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阻”“喙”各 1分,大意 3分)(2)孤(或译为“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用”1 分,判断句 1分,大意 3分)【参考译文】八年(前 606),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阳,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哎!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

6、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敗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ji r),占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没有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撤军回国。十六年(前 598),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

7、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十七年(前 597),春天,楚庄王包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 13 -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候,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不断绝他们

8、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wng)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晋国救助郑国,与楚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十年(前 594),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人们互换亲子骨肉而食,劈开人骨当柴烧。宋国的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

9、是君子啊!”于是撤军离去。14D(“体现了宋诗主理的特点”错误。陆游游山西村是“宋诗多理趣”的代表之一,但本诗主要表达了轻松爽快的心情,并未表达出理趣。)15寓情于景。诗人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眼前济水、泺水隐隐约约流向远方,远处的青徐两州历历在目,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含蓄蕴藉。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景色,而是通过望远和指点两个动作概括,含蓄地点明言外的情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共 6分。)补充:1)这道题答题有三个角度:第一,从景物描写角度(寓情于景等)展开,第二,从抒情主人公角度(心理、情感等);第三,从语言赏析即用词的角度,比如,动词、叠音词等。2) 给分标准:从内容入手,不答手法,不扣分

10、。16(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2)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7D(原句“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语序不当。A风格愈纷歧,种类愈复杂”语序不当。B,“风格愈纷歧,种类愈复杂”语序不当:“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语序不当。C“透视”与“可靠”搭配不当,“鉴别力”与“正确”搭配不当。)18B(A“而且他们摆脱”为病句,C“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与后文联系不紧。D“影响有好有坏”与“所以不必完全摆脱”无因果关系,语意及逻辑关系混乱。)19C(“怡情理性”,指陶冶性情,而“遣兴陶情”侧重于遣释意兴,陶冶情趣。“触类- 14

11、-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不足为凭”强调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不足为奇”强调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井底之蛙”,为名词性短语;“坐井观天”为动词性短语,与前后句衔接更恰当。)20把括号内容删去:“据悉”改为“根据消息”;“截止”改为“截至”;“已逾”改为“已超过”;“系”改为“是”(答对一处给 1分)21答案示例:同学们,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定。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评分

12、标准:内容紧扣主题,3 分: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分,语言连贯得体 1分,共 3分。总计 6分。)22.依据 2018年高考阅卷标准评阅。补充:切入分 42分,适当拉开差距。1、 作文目的性要明确:为 70周年献礼。(写作目的要明确。)2、 内容侧重点:既有过去和现在,但要侧重于现在。3、 写作重点:追问原因,即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能简单列举成就,要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同时不能否认过去(要辩证思考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能对未来有忧患意识可以给切入分以上。4、 价值观取向要对。对强盛的态度要有自豪感,对祖国充满热爱。5、 只描述现象,不分析原因的给分在切入分(42 分)以下。如果对原因分析只是点到为止,只有 2-3句话,也只能给切入分。侧重分析原因的作文,内容分就在二类以上。-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