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226563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提到它们就意味着“天下”,格外有壮阔之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类的名句。古代中国,水无疑是赖以立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水的清洁和滋生功能,使水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奈河

2、”则是传说中幽冥间的界河。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古中国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而老子亦褒举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举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流水意象也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

3、作家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时时胶着一体。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诗经大雅即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警句,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君臣不勤于政则必失怙于天。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被毛宗岗父子置于三国演义卷

4、首的杨慎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2 -几度夕阳红”,其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选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1. 下列关于水的象征意象的表述,不符合

5、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中国,水有清洁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民间为婴儿“洗三朝”就是此象征意象的体现。B. 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C. 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讨论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D. 唐代以后,流水的象征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文人作家的作品中,流水有时候象征着执着进取,有时候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

6、意义都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B. 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它常象征着事物的一去不复返,因此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抒发惜时叹逝之情。C. 陆游的“江声不尽英雄恨”和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反映了古代诗人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D. 中国文人常常借流水意象表达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思想,而流水也能反映出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文学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明,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它们意味着“天下”。- 3 -B. 水与古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关,人们

7、常在上巳节这天在水边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就描写了与这一习俗相关的画面。C. 因为流水无往不在,具有持续性运动的特点,所以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也是运动的,并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D. 中国文人常借流水抒发感伤与忧患情怀,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去概括“悲慨”诗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军宴朱胜喜作家终于登上了南海深处的这座小礁。他头发蓬乱,脸色煞白,嘴角还沾着刚刚呕吐过的秽物,看上去狼狈不堪,完全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斯文。他是从北京来驻地采访的。在结束了驻地采访之后,他坚持要到海礁哨所去体验生活。驻地首长拗不

8、过他,只妤派一艘小艇把他送上这个礁。小艇一离开海岸,他就后悔了。完全没有泛舟昆明湖的舒适感觉,在茫茫大海上,小艇时而左摇右晃,时而上下颠簸,他的肚子里一阵阵翻江倒海。不一会儿,作家就彻底“交开了公粮”(水兵把晕船呕吐戏称为“交公粮”),真正领略到了大海的威力。小艇颠簸了三个小时,作家也交了三个小时的“公粮”。总算是上了礁,但他已是两腿发软,浑身无力。礁长看到作家遭罪的样子,忙示意炊事员赶紧打点水给作家擦擦脸,漱漱口。炊事员听到礁长的吩咐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进了厨房。过了一会儿,炊事员端来了小半脸盆清水搁在作家面前,一只手还端着一杯漱口用的水,然后小声地对作家说:“您先洗脸,再漱口,记得把漱口

9、水吐在脸盆里。”作家望了望炊事员,很是不解,但还是按他的话做了。洗漱完毕,作家正要将用过的水倒进大海,炊事员慌忙走上前端过了脸盆,说:“我来,我来。”说着端起水走进厨房。过了好一会儿,作家的身体才恢复过来。在礁长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整个哨所,他们先来到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屋子虽小,但打扫得很干净,小凳子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战士们自己画的画,还挂着吉他、二胡等乐器。一个小黑板上写着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他- 4 -们又来到战士们的寝室,一样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条标语映入作家的眼帘:“枕着涛声入睡,迎着霞光上岗。”作家十分佩服战士们的文采。礁长又领着作家来到厨房,里面的炊具、餐具也都摆得整整齐齐

10、。两位战士正在忙着准备午饭。礁长对两位战士说:“做好点啊,今天有客人,是军宴。”两位战士高兴地答应着并向礁长、作家敬礼。作家看见他用过的那半盆水,竟放在桌子上。他们又绕着整个礁转了一圈,才回到哨所。开饭了,一菜一汤主食馒头。菜是罐头午餐肉,汤是罐头蘑菇汤。盘子里的馒头一个个都咧着嘴,让人想起久旱不雨的大地,又让人觉得是一个人在大笑。作家夹了一块罐头肉放进嘴里,感到味道不对。很想吐出来,但还是忍住了。大概是罐头在高温下放得久了,失去了原有的香味吧,一种说不清楚的怪味让他难以下咽。但看看战士们,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尤其喝汤时,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像是在品尝玉液琼浆似的。于是他鼓起勇气硬生生地咽了下

11、去。他硬着头皮吃完饭,虽然只吃了半个馒头,喝了一小碗汤,却吃得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却不好意思再要求洗脸。礁长看出了他的意思,对炊事员说,再打点水给作家洗把脸。炊事员支支吾吾,最后说,已经没水了。“水呢?”礁长问。上次补给船出了故障,只送来了半罐水。”炊事员说。不行就让作家用刚才用过的也行啊。”礁长说。炊事员又支吾了半天,最后说:“那半盆水今天中午做饭已经过滤后用完了。”礁长看看作家,一脸的尴尬。说:“实在对不起,让您受委屈了。”作家看看礁长,再看看战士们那一张张黑黑的脸,禁不住热泪盈眶。哽咽了半天,他终于说:“我真的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了!”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

12、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作家上礁时的狼狈模样,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凸显了岛上环境艰苦。B小说通过对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和寝室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的乐观精神。C小说中的不少细节描写颇见作者匠心,比如那盘干裂的馒头,既能暗示岛上用水匮乏,又能表现战士们的高尚精神。- 5 -D小说从作家、礁长、炊事员、战士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礁上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表现出南海守礁官兵的平凡和崇高。5 小说虽然到最后才揭示了“缺水”这一事实,但前文已埋下了不少伏笔。请至少找出三处,并说说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有好处。(5 分)6小说题目叫“军宴”,这个题目有怎样的

13、艺术效果?(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严家炎 1933 年出生于上海宝山。早在吴淞中学时期,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950 年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后到安徽做过四期土改工作,曾发动农民建立互助组,开展生产救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体会和深切了解,为他日后在农民题材文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家炎曾任职安徽省委组织部,1952 年任安徽铜官山矿务局秘书和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不满 20 岁的青年,已经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这也许是他日后“最倾心”于小说研究的根基之一吧。他说:“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小说最便

14、于表现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复杂内容。而要评论小说作品,最紧要也是最困难之处,便是体察人情,体察生活。”带着这种丰富的体察积累,严家炎先生 1956 年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博士研究生,1958 年留系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从最初的评论文章起,严先生就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着清醒的警惕。即便在为文艺报作业余评论员,需要写一些“命题作文”时,他仍然“坚持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将作品欣赏一遍”,以便“为整个批评建立比较牢靠的基础”。从 1960 年任讲师,到 1978 年任副教授、中文系主任,他始终坚持“从艺术欣赏入手,在鉴赏的基础上

15、评论,将直观的欣赏和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将美学的批评和历史的批评统一起来”,在情感上的“趁热打铁”与理智上的“冷处理”之间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而历史主义的标准则是确定这个平衡点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由于捍卫这一标准,严家炎先生的学术道路既是坚实的,也是坎坷的。60 年代初,在对柳青创业史的评论中,严先生发表了一系列充满卓越史识的独立见解,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余波延续多年。而今那些围攻已然“曲终人不见”,只有严先生历经岁月考验的不易之论“江上数峰青”。想一想严先生初入学苑的那个时代,应该感受到,他不动声色的文笔中蕴含着多么巨大的真理的力量。他 60 年代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16、 6 -曾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学蓝本。要说著作,严先生并不算多,厚厚薄薄的也就十余种,离那些“著作等身”的出书大腕远着呢。但学术成就是不能用著述数量来评价的,著述的生命力才是根本。1986 年,严先生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小传被收入美国世界五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第 21 卷。这样的知名度,不是时间的流逝自然堆积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创见上的。例如,关于五四文学革命,从 20 年代至50 年代,一直并存着资产阶级性质和无产阶级性质两种观点,严家炎先生深入研究了大量原始材料,经过细密考辨,得出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

17、的转变过程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见解。当时的严先生只有 25 岁。(摘编自孔庆东严家炎:豪华落尽见真淳)相关链接:严家炎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尤其是材料功夫十分了得,他说他做学问,会“抓住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可疑之处,紧迫不舍,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材料,深入开掘,最终获得成果”。(摘编自陈晓明文学,痴情者的事业)“异元批评”就是你批评我我批评你,在我看来都不对。我觉得文学的各种创作方法可以同时并存。喜欢先锋派的不必把现实主义看得很蹩脚,现实主义也有它独特的地方,很深刻很细致,确实把作者的体验写出来了。严家炎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严家炎在上中学时,便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学作

18、品,后进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又在地方上做过土改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门任过职。B.严家炎在青年时代就倾心于小说研究,因此离开政府部门,立志做一个有为的学者,1958年留系任教后,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C.严家炎与唐弢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今仍是各大专院校的权威教学蓝本,可以说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优秀教材.D.严家炎曾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一年,其小传被收入美国世界五千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中。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 7 -A.严家炎为文艺报写“命题作文”时,因为对整个批评建立了比较牢靠的基础,所以坚持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欣赏作品。B.严家炎曾对创业

19、史发表过一些见解,当时遭到全国百余篇文章的围攻,虽然历经岁月考验,但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C.严家炎的著作不多,就十多种,虽然其著述具有生命力,但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大家相比,学术成就存在一定差距。D.年仅 25 岁的严家炎深入研究后认为,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一科学观点是令人信服的。E.严家炎不赞同“异元批评”,他认为,文学的各种创作方法可以同时并存,现实主义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很深刻很细致。9.作为世界知名学者,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 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侯,拜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隆安四年,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后军府,又以诞补功曹。寻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长史如故。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宠。元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桓玄,欲悉诛桓氏,诞固陈修等与玄志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诞甥也。及玄得志

21、,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诞广州。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亦为循所拘留,诞曰:“将军今留吴公,公私非计。孙伯符岂不欲留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于是诞及隐之并得还。- 8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军号,墨绖从行时诸葛长民行太尉留府事,心不自安,高祖甚虑之。毅既平,诞求先下,高祖曰:“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高祖笑曰:“卿勇过贲、育

22、矣。”于是先还。九年,卒,时年三十九。以南北从征,追封作唐县五等侯。(节选自宋书王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B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C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D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崩”即“死”,常用

23、于皇帝。古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B“拜”,文中指由平民之身而被授予官职,又如授、除、擢、拔等都是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C“母忧”,母亲的丧事。我国古代,母亲去世后,为官者一般要离任为母守孝三年。D“侯”,古代时期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世其制多因时而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诞富有才华。他小时候才华就已显现,特别是帮堂叔王珣写的哀策文添加佳句,受到王珣称赞。 B王诞历任多职。他跟随元显任功曹,后任军长史、镇蛮护军和龙骧将军等,其间,多次立下战功。 - 9 -C王诞见解中肯。他针对卢循强留广州刺史吴隐

24、之的事情,向卢循陈述自己的见解,他和吴隐之得以归还。D王诞深受恩宠。他尽职尽责而深受高祖的器重,高祖夸赞他“勇过贲、育”,死后被追封为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2)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1 小题,6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题。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 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药:芍药。14.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25、)15.(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_,_,_。(2)韩愈师说中“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4)今宵酒醒何处?_,_。 柳永雨霖铃(5)东篱把酒黄昏后,_。 李清照醉花阴三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0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出租车司机急于赶路,没有走自己熟悉的公路,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林中道路,不料中途迷路,只好等特救援。总有一些人觉得一时无视规则可以给自己带

26、来便利,他们因此沾沾自喜,而忽视了还会有另一种未知的规则惩罚他们。这个部门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其他同事平时都忙得脚不沾地,小王却能好整以暇,这源于他科学严格的时间管理。有的党员干部觉性不强,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缺少敬畏,甚至对中央一再亮明的纪律红线熟视无睹、我行我素。所以,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2017 年 11 月 17 日是路遥逝世 15 周年的日子,有学者评论他是新时期文学疲软状态下的斯巴达克斯,也有人赞叹路遥的精神山高水长。老人朋友圈谣言多,是因为老人平常接触面窄,容易听信一面之辞。所以,子女要按图索骥,给老人找到来自专业机构的权威信息。A. B. C. D.17.下列各句中,

27、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感动中国”人物蕴藏着正能量,不仅让个人信念得以彰显,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完美地再现。B.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那些文字、话语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C.诺贝尔奖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颁给了错误的研究成果,遗漏了伟大的发现,得到奖励的科研成果危害人类,因而难称完美。D.大量阅读绘本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领他们跨进更宽广的生活领域,唤起他们对个体生命和广袤宇宙的追问。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A.因为接到临时任务,我今日无法光临贵府的宴会,对此深表歉意,同时托舍弟带去薄

28、礼一份,还请笑纳。B.朋友远在大山支教,那里风景秀美,他常常给我寄当地的风景照,一年时间我己经惠存了上百张照片。- 11 -C.感谢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但如今找工作很不容易,还请老师鼎力相助,若能得一枝之栖,我就十分满足了。D.朋友远道而来,主人由于没有计划好时间而没能及时出门迎接,深感抱歉,见到朋友便说:“久违,久违了。”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气候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其中有两个因素十分重要, 。南方常年气候温和、湿润,这使南方人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并功于心计, ;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

29、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行为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历史上多有将才武士以及草莽英雄。另外, ,例如江南一带多雨,年降水量有 800 毫米至 1700 毫米,这使江南人更加多愁善感。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2017 年寒假,厦门理工大学发出 10 万元“亲情红包”鼓励学生回家过年。可见,物奖励必然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由此可知,思想教育国然重要,但外在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只要学生有了好的德行,大学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物质奖励未必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 四 写作(6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德国哲学家叔

30、本华说:“我们对自己己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得去想它,但对所缺乏的东西却总是念念不忘。”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二是得到了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一个独眼的朋友说,和完全的瞎子比起来,他缺点更严重,因为他知道自己缺什么。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2 -高一年级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1. D 项,流水“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并不是在唐代以后才这样的。2. C 项,原文说的是“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

31、感”。3. C 项,因果关系不当。4A(3 分)【解析】作家上礁时的狼狈无法反映岛上环境的艰苦。5【答案要点】(1)炊事班长听到礁长的吩咐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进了厨房;您先洗脸,再漱口,记得把漱口水吐在脸盆里;炊事班长抢先一步端过了脸盆;作家发现他用过的水竟然放在桌子上;喝汤时,战士们都小口小口啜着;等等。(每找出一处得 1 分,找出三处即可得满分 3 分)(2)造成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2 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答案要点】(1)小说题目为“军宴”,其实只写到一场简陋的罐头餐,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2)这种反差带来了以下艺术效果:情节上,造成悬念,引起读

32、者很强的阅读兴趣;人物刻画上,如此简单、粗陋的饭食士兵们还吃得津津有味,显示了他们的淳朴和乐观;主题上,军宴才是如此,平时生活恐怕更艰苦,歌颂了军人的伟大;读者角度,能够促使读者进行深层思考。(答出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反差和对比 2 分,艺术效果每点 2 分,答满两点即可)7.B(“青年时期就傾心于小说研究,因此离开政府部门。立志做一个有为的学者”于文无据)8.DE(答出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A 强加因果.B“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错,参见原文“而今那些围攻已然曲终人不见”。C“学术成就存在一定差距”。文中无据)9.丰富的体察积累:年轻时,即已涉足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为日后研究打下坚

33、实根基;捍卫原则:坚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原则,对陈腔滥调,空洞无物的文风保持警惕。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找到平衡点;见解独到:有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创见;治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很重视材料,不放过一点可疑之处,尽可能拥有与学问相关的材料。(毎点 1 分)10.D- 13 -11B(“由平民之身”错,王诞拜秘书郎前已袭爵雉乡侯。另外,授、除也可以表官职调动)12B(“其间,多次立下战功”于文无据)13(1)桓修是王诞的外甥。到桓玄得势时,王诞将被处死,桓修为王诞陈言请求。(判断句式、“见”“陈请”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2)诸葛长民知道我得到您的器重,如今我单身独往,他一定认为没有什么事。(

34、“垂眄”“必当”“无虞”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14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2 分) “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苔的情景。 (2 分)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分)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对仗”不给分)15.(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杨柳岸,晓风残月(5)有暗香盈袖16.(3 分)B(另辟蹊径:

35、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开创新方法、新风格、新思路。此处司机并未开辟新道路,与“选择了一条林中道路”矛盾。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使用正确。好整以暇:形容在紧张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使用正确。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此处应用“置若罔闻”。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长流。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也比喻情谊或恩德深厚。使用正确。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此处可用“去伪存真”。)17.(3 分)D(A 项搭配不当,应把“着”改为“的”。B 项介词残缺,可在“与”之后补充“

36、跟”。C 项“出现过”缺宾中心语,可在“危害人类”之后补充“等错误”。)18.(3 分)C(A 项“光临”是敬辞,指对方到来。B 项“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时所题的上款。D 项“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此处结合语境应该用“失迎”。)19.(6 分)示例:分别是气温和湿度历史上多有文人雅士及精明商人(其他合适身份,如“诗人才子和谋臣策士”等亦可)降雨量对人的情绪(或性情、性格等)也有影响- 14 -(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5 分)示例:外在手段未必(或“不一定”)(比思想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 使

37、学生具备好的德行的大学教育未必(或“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大学教育。(写出一处给 2 分,写出两处给 5 分。意思对即可)21.参照 2017 年兵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参考立意: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努力克服自己的贪欲;“拥有”和“缺失”是相对的;不断付出,拥有的更多。【参考译文】王诞字茂世,琅琊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堂兄。王诞年轻时很有才华,晋朝孝武帝去世,堂叔尚书令王殉写哀策文,好久都未写成功,便告诉王诞:“还差一个叙述时节景物的句子。”于是拿出稿本给王诞看。王诞提笔加了一句,接王殉文中的“秋冬代变”后写道:“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王殉叹赏这句非常清丽秀拔,于是用了它。王诞承袭爵号雉乡侯,

38、拜任秘书郎、琅琊王文学、中军功曹。隆安四年,会稽王的世子司马元显设置后军府,又将王诞补为功曹。不久又任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兼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任龙骧将军、琅琊内史,长史之职如故。王诞结交侍奉司马元显的宠人张法顺,所以也被司马元显所宠爱。司马元显纳妾,王诞为他亲往迎接。又随同本府转任骠骑长史,将军、内史还照旧。元显讨伐桓玄,打算把桓氏全部诛灭,王诞反复地陈说桓修和桓玄志趣不同,因此桓修等免除灾难。桓修是王诞的外甥。到桓玄得势时,王诞将被处死,桓修为王诞陈言请求;陈说自己之所以活下来的原因,于是把王诞迁到广州。卢循占据广州,用王诞担任他的平南府长史,颇以宾客之礼待他。当时广州刺史吴隐之

39、也被卢循强迫留在身边,王诞说:“将军现在留下吴公,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孙伯符难道不想留下华子鱼吗?只因一个地方容不下两位统治者罢了。”于是王诞和吴隐之都得以归还。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还未就职,高祖向皇上请求任命他当太尉咨议参军,转任长史。王诞忠心侍奉,日夜不懈怠。高祖很信任依仗他,北伐广固的时候,王诞兼任齐郡太守。义熙七年,以王诞为吴国内史。因母亲的丧事而离职。高祖征讨刘毅,起任他为辅国将军,王诞坚决辞让将军称号,穿着黑色丧服随从征讨。当时诸葛长民代管太尉留府事务,心中不安,高祖对此甚为忧虑。刘毅平定后,王诞请求先下京都。高祖说:“诸葛长民似乎有猜疑的心思,你怎么能离去呢。”王诞说:“诸葛长民知道我得到您的器重,如今我单身独往,他一定认为没有什么事,才可以稍微稳定他的心意。”高祖笑着说:“你真比孟贲和夏育还要勇- 15 -敢啊!”于是王诞一人先回京都。九年,王诞去世,当年三十九岁。因南北征战之功,被追封为作唐县五等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