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226896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无言之美考查重点:成语的使用,“心旷神怡”“栩栩如生”“ 信手拈来”。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3.学会从生活中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4.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教学重难点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比较 A 与 B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学生明确:A 句,虽然 B 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

2、包括了 A 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 A 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教师再问:明明 B 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 A 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教学预设】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二、知识梳理走进作者作者 朱光潜 笔名 孟实 籍贯 安徽桐城人评价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2代表作 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三、字词积累1.重点字附丽(

3、f) 意蕴(yn) 寂寥(lio) 谚语(yn) 急促(c) 顰(pn) 心旷神怡(y)易错警示“拈”应读“nin”,不读“lian”;“颦”应读“pin”,不读“ping”。2.多音字(hn)混杂 (ji)真假 混 难(hn)搅混 (ji)假日记忆方法“混”用作动词时读“hn“,意思是混同。“假”用作名词时读“jii”,用作形容词,与“真”相”反时读“ji”3.形近字笼(lng)笼罩 峨()峨眉笼(lng)葱茏 峨()巍峨记忆方法用“竹”草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是“笼”,“草木”青翠茂盛是“茏”。4.重点词附着,依附。详尽细致,达到极点。副词,表示暂时地。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形容两方

4、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3四、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一: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

5、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

6、美。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教学预设】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

7、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4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目标导学二: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

8、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五、重点句子言

9、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语言是有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六、课文图解一(13) 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49 段)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二(412) (10 段)音乐无声胜有声(1112 段)雕塑含蓄不露三(13 段)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5七、主题归纳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告诉我们:美,不是只美在已

10、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八、技法点睛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一分 析问题(本论)一 解决问题(结论)”,给议论文划分层次,大体可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成三层。要具体弄清议论文的脉络层次,可借助以下几种方法:1.段意合并法;2.词语标志法;3.关节点分析法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付丽 境遇 心绪 有声有色B.蛾眉 现像 流露 信手粘来C.塑像 擒住 惨戚 金钢怒目D.纵使 挣扎 笼统 闲情逸致解析:A 项中“付”应为“附”,B 项中“像”应为“象粘”应为“拈”.C 项中“钢”应为“刚”。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

11、项是(B)A. 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B.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C.王老师讲课时,许多历史小故事信手拈来。D.地震造成了无数栋房屋倒塌,有的房屋如沙丁鱼般推挤一团目不忍睹,有的如叠积木般,有的如推骨牌,有的塌倒在街道上。B.“相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蕴,合理展开叙述。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少于 50 个字。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示例:夏有夏的草绿花红, 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厦天有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明神怡,流连忘返:冬天有千里冰封,万

12、里雪飘,湖面述一样能使人逸兴道飞,易趣盎然6阅读理解(一) 阅读无言之美第 14 段和第 9 段,完成问题。5.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D)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 与其尽能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都说出来,不如留?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D.沉默是金。D.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而不是原理。6.根据原文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来的“言“之教开始,以费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B.作者认为第四段孔 F 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

13、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前者稍有内涵。C.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D.“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 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意旨。原文为“不尽意”,意思是没能把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原文讲“值得玩味多了”,选项只说“稍有内涵”。7.结合你对本文主张的理解,试举有一“无言之美”表达效果的诗于(可以是例句)加以简要赏析。示例:陶渊明“微风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身没有刻意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

14、诗句,自觉其人于风中微醺,那闲情逸致,令诗人与读者同心旷神怡: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都看不见了,诗人还在遥望友人,可见友情之深,而将诗人的落寞之情放在天际之间,更突出了意境深远,让人无限遐想;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空望雪中足迹来表心中“不见君”的落寞怅惘,以写景补抒情之不足,见手法之妙。8.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述层次。示例:首先,用孔 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其次,举例阐述文学作品追求言不尽意;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之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79.请结合全文,阐述“无言之美“的内涵。示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

15、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二)(2018巴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张贵勇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毁”了。“8 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维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国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全周不再“黄金”。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

16、决于他自主掌握的时间。”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许多家长常告诚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转向尊重规律。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和智慧。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

17、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这种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外教课;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8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

18、己有一双火眼金睛,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游戏,多感受世界。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文绘本开始;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常识上来,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选自 2017 年 1

19、0 月 9 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家庭教要要有科学导航。或: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12.第段有何作用? 自然地引出文章的论题。 充当证明中心论点的(反面)论据。 13.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一位家长的话,证明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要求、更有说服力。 (或:运用比喻沦证,将家长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比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证明其危害性,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假期补课,会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B.一个合格的家长在于,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C.不懂“科学”的家长会陷入知识的误区,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间。15现实中,超前教育不再局限于中、高考竞争,已发展到从早教识字背诗,再到双语幼儿园、“小升初”选拔学生。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略。(言之成理即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