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5讲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练习(含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228685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5讲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练习(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5讲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练习(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5讲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练习(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5讲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练习(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5讲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练习(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5 讲 多维挖掘、深入分析,完胜形象概括鉴赏题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草 医刘群华(1)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2)草医在杏林中的地

2、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这种摸药的神奇,与草医平常出门时的细心留意分不开,是草医所说的“谋药” ,即平常观察到某地有某种药,一到用时马上就能找到。(3)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他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

3、慢性病,嚼一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病所。(4)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里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喊他一句,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 ”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 ”于是起身握盏,撬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5)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

4、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这是我治好的医案。 ”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某年某月某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赤”(6)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草药有所耳闻。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心。我虚心2地说:“要收徒弟吗?”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到土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 ”(7)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祛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 ”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串串,把草

5、药的习性精准地概括描绘了出来。(8)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说:“这药止血。 ”我爬上去摘下一蔸,藤身细而黑褐,叶当面有绒毛,背面呈红斑,肉粗,一嚼,一嘴的生涩,汁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屙在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9)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10)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而中药房里的四百味显然太少了,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

6、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一小部分。(11)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价,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是邻里之间的携扶。 ”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了。 ”他指着土坪边培育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肿瘤,散结活瘀,清火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 ”(12)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株牛苦胆一样苦恼。(13)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悟透彻,我就不知道了。(14)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

7、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五色五味的生命。(选自 2016 年 4 月 11 日人民日报 ,有删节)精读习惯培养先逐段检索加工第 1 段 要点概括:草医和草药的关系。第 2 段 要点概括:草医治病神奇。思考分析:草医治病神。良医没能治好的病,有时草医只用一味草药就能治好。“谋药” ,指既能熟悉各种草药的生长习性,又熟悉各种草药的药性,能做到对症下药。第 3 段 3要点概括:草医嗜酒,医术高。思考分析:在前面(1)(2)段铺垫的基础上,让村中草医出场。人物一出场,便写其鲜明个性。第 4 段 要点概括:草医看病不计报酬。思考分析:细节描写:听到求诊人一喊的眼神,倒在桌面上的酒也

8、要吸掉,这些细节都表现了草医的平凡、直爽。第 5 6 段 要点概括:草医对曾经的医案如数家珍。思考分析:第(5)段写其医案特殊,是为了表现其治病认真与用心。第(6)段画线句是草医在听到“我”要拜师时的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了其为“草医”后继有人而感到激动、欣慰。第 7 12 段 要点概括:草医收徒。思考分析:第(7)段,一串串的顺口溜,表现了草医熟悉业务。第(11)段画线句,表现了草医关心邻里。第(12)段画线句,表现了草医热爱草医事业:收徒,种药,担心草医失传。而本段使用比喻,用牛苦胆之苦喻指草医担心草药消失的苦恼,突出他内心的忐忑和恐慌程度之深。第 13 14 段 要点概括:赞颂草医。思考分

9、析:从药典里参悟人生:阴阳调和、和谐相处。结尾段以药喻人,写草医如同乡间草药一般平凡,他们既能治病,又能温暖人心。再 理 清 文 章 脉 络 后 把 握 主 旨 大 意 本文写草医在民间为大众无偿治病的事,表现了草医关心邻里、用心治病、不计报酬、热爱草医事业的良好品质,表达了人们对祖国中医事业和默默奉献的草医的赞美之情,也暗含了对中医事业传承的期待之情。 读 懂 文 章 做 对 题 目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一开头就点出草医和草药的关系,为下文内容铺垫,意在说明草药价钱不贵,4容易寻找,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B文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

10、界的代称,虽然草医在杏林中地位最低,但有些病,即使是良医也没能治好,有时草医却只用一味草药就治好了。C第(2)段加点的“谋药”一词,一是指熟悉各种草药的生长习性(长在哪里,什么时候发芽开花等),二是指熟悉各种草药的药性,能做到对症下药。D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对于天地人阴阳调和、和谐相处的道理,人们应该努力参悟,力求达到透彻。解析:选 A A 项,文章并未表露“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的意思。2(对点题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见后面例一。3文章结尾处说“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 ,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1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故乡的草医就像草药一样平凡、普通,他们在杏林中地位最低,可老百姓在有病需要治疗的时候最容易请,而且不讲究报酬。所以,文章说他们是一味平凡的草药。4(回扣题表达技巧鉴赏)分析文中第(12)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 分)答: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用牛苦胆之苦喻指“他”担心草药消失的苦恼,生动形象地表5明了他草医的身份,又突出他内心的忐忑和恐慌程度之深。题型一 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一、什么是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理在书中“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是指对人物形象特点或物象特点的概括分析。回扣教材 请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概括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点。

12、参考答案:他是一位幽默、谦逊、潇洒、自信、学识渊博、感情丰富、博闻强识、自由洒脱的学者。标答分析答案解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概括的能力。首先勾画出描写梁任公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句。再依据这些描写,概括其形象特点,如肖像描写,可见其潇洒、自信;开场白,可见其幽默、谦逊;演讲内容丰富而有趣,可见其博闻强识、学识渊博;演讲过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可见其感情充沛;语言旁征博引,可见其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描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可见其自由洒脱。二、怎样考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在书外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1)(2017北京高考)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物象特点概括分析)(根

13、河之恋)(2)(2015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物象特点概括分析)(说起梅花)(3)(2013天津高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概括分析)(胡杨人家)题干中往往有“概括” “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品质”“性格特点” “形象”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三、怎样答形象特点概括分析学考贯通(一)“3 角度” “2 结合”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

14、提炼出形象特点。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6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4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概括分析特点(2 结合)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二)“3 步骤”概括分析物象特点阅读草医一文(原文见本讲“课前自主精读”),完成后面的题目。例 一 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第一步:检索文中有关草医的典型语言、动作描写文字和叙述、议论文字。第二

15、步:对检索到的文字,进行加工提炼,概括分析草医的形象特点。由草医“特殊的医案”可看出草医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由求医者给草医送酒时,他不计好坏,还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等事可看出草医不计报酬;由在“我”问草医要不要收徒弟时,草医在经过许久考虑之后才答应这件事可看出草医收徒标准严格;由草医能精准地概括描绘各种草药的习性可看出他熟悉业务。第三步:规范作答。答题时,答案要点要清晰,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不要只简单地回答特点,还要分别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非常认真而又用心地给人治病。行医不计报酬,只是喜欢喝酒。收徒标准严格,经过许久考虑之后才答应收徒。熟悉业务

16、,能精准地概括描绘各种草药的习性。易错提醒形象特点概括不全或概括不准。概括不全主要是因为检索信息不全,概括不准主要是7因为审题不准或加工提炼能力不强。如本题,检索信息时,有些考生会遗漏草医收徒的相关内容;还有些考生因为没有注意题干中“主要特点”的要求,把嗜酒的特点概括成行医的目的。 (2017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例 二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 注 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 ,正是清澈透明的

17、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 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

18、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

19、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8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20、人类到了 21 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 T 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

21、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

22、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 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 分)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这是一道物象特点概括分析题。答题关键是回归文本。限定范围为第二段,筛选有关根河的描述即可。第二问要求答象征意义。第一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9第二段共四句话,都在描写和介绍根河。第一句主要讲根河拥有巨大的生命力。第二、三句主要讲根河河水纯真清洌透明。第四句主要讲根河的两个方面,一是它一次次回到童年,一

23、次次丰满成熟;二是它养育了两岸生物。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根河的象征意义应指向鄂温克人(民族)所具有的特点,需要联系后文和本文主旨作答。由春天“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得出象征鄂温克人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由“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得出象征鄂温克人淳朴的性格和纯净的文化;由“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得出河流象征孕育鄂温克人的母亲。参考答案 (1)特点:巨大的生命力;纯真清澈;一次次的新生;养育了两岸的生命。(2)象征意义:象征鄂温克人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鄂温克人乐观向上的精神;象征鄂温克人淳朴的性格、纯净的文化;象征孕育鄂温克人的母亲。易错提醒1概括不准

24、物象的特点。为避免这一失误,对检索到的信息要精心加工提炼。如本题,注意提炼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生命力” “纯真清洌” “水晶一般透明” “丰满成熟” “乳汁” 。2挖掘内在品质不深。为避免这一失误,要结合主旨,抓住物象与情志的结合点。再如本题,根河的象征意义应指向鄂温克人(民族)所具有的特点。 题型二 物象作用分析题一、什么是物象作用分析理在书中散文物象作用的分析主要是就物象对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构思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分析。该题型又可分为主要物象作用的分析和次要物象作用的分析两类。回扣教材 请读小狗包弟一文,分析小狗包弟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主旨方面,以小见大。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说

25、明连一条小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2)艺术构思方面,虚实相生。作者通过写小狗展示了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自己“出卖”与“背叛”小狗包弟,谴责自己的懦弱,表现内心沉重的负罪感和深深的忏悔。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写虚以写实为基础。标答分析答案解构:本题考查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小狗包弟是文章的主要物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主旨和艺术构思两个方面。主旨方面,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艺术构思方面,通过写小狗表现内心沉重的自我解剖。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虚实相生。二、怎样考物象作用分析题在书外10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1)(20

26、13浙江高考)文中多次写到“牛铃” ,有什么艺术效果?(牛铃叮当)(2)(2011北京高考)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 ,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祁连雪)题干中往往有“分析” “谈谈”等作答动词和物象、 “艺术效果” “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三、怎样答物象作用分析学考贯通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 。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主要物象作用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作用。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对主要

27、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次要物象作用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提示 如果是考查局部现象(或景物形象)描写的作用,一定要注意分析局部的描写文字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如后面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例 三 瓦下听风彭家河瓦是乡村的外衣。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在延绵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仿佛

28、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葫芦挂在重峦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早年乡下没有通电,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瓦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网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到瓦外的天空以及树木,要凭借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一路“咵、咵、咵”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声,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顺着瓦沟跑。11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难以理喻的风,听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话。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絮语。我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因为每年

29、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些外面的小玩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也会吵嘴甚至打架,夜里总有些瓦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天默默不语,任劳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分五裂,拋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

30、自己的那一绺风继续私语,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檩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大头都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风挡雨,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读懂了这些。我在乡下教书时,有年在南充人民中路一旧书摊上买回了所有的十月等文学期刊。有一天,我合上杂志,听着瓦上风声

31、,突然明白,每一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通过小说,可以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可以经历各种人生。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此生才有意义,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从此,无论是出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还是穿行都市,我都内心恬淡自信,对世间奢华,心如止水。瓦下的孩子都一辈一辈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估计都没有多少闲暇回一次老家,更没有多少机会再在瓦下静坐。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我相信,每一条都市大街上,都有来自乡下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摘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32、月 10 日 24 版,有删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瓦”在文中的作用。(6 分)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12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这是一道物象作用分析题。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主旨和艺术构思两方面思考。从文章内容主旨方面思考。首先,在内容上,瓦作为乡村建房的材料,它是乡村的外衣,也是乡村的象征,是乡村的守护者;其次,在主旨上,写“瓦下听风” ,表达一种怀乡之情,传递一种人生道理。从文章艺术构思方面思考。 “瓦”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线索。参考答案 瓦是乡村建房的材料,瓦是乡村的外衣,是乡村的象征,是乡村的守护者;文章巧用“瓦下听风” ,表达出一种怀乡之情,传递出一个

33、人只能依据自己的特点,经历一种人生并过好自己的人生,不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的道理;“瓦”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易错提醒思考角度不全。如本题中的“瓦” ,作为文章的主要物象,其主旨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有些考生会忽略对内容作用的分析,直接答出主旨和结构方面的作用,遗漏要点。 (2017北京高考,改编)阅读根河之恋一文(原文见本讲例二),完成例 四 后面的题目。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 分)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这是一道景物描写作用分析题。先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该段,分析该段所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及所写根河景物的内容特点;再从内容方面分析该

34、段的象征意义;最后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段为下文写“根河之恋”所做的铺垫作用。参考答案 表达方面: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描写了根河生命力强、纯真清洌、丰满成熟、哺育万物的特点。内容方面:以此象征鄂温克人顽强的生命力、淳朴的性格,13以及鄂温克纯净的文化等。结构方面:为下文写鄂温克人的“根河之恋”做铺垫。易错提醒思考角度不全。一些考生忽视对表达技巧的思考分析,只侧重内容和结构角度的分析。如本题,容易忽略根河景物描写所用的拟人、比喻手法。 “散 文 形 象 概 括 鉴 赏 题 ”配 套 检 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

35、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

36、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

37、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14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

38、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

39、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

40、头是鲜活的。(选自散文百家)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B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C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D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解析:选 D D 项,文章没有多处使用借代手法。2. 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6 分) 人 物

41、 形 象 特 点 概 括 分 析 答: 15解析: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找到作者对沈从文形象描述的相关内容。文中对沈从文先生形象塑造的内容散布全文,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和他人对其评价概括归纳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平和谦卑;内敛刚强;文采斐然;热爱自然,热爱乡土;孤独寂寞;追求真善美。(每点 1 分)3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6 分)答: 参考答案:“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3 分)“大书”运用比喻手法,指的是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3 分)4. 题 外 设 题 多 练 一 点 物 象 作

42、用 分 析 文章第段画线句的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他树木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每点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开合之间朱以撒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时晴时雨,出门便取一把伞,握在手中,有时走了一个上午,无一滴雨。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便握一把伞出去,而雨来了,撑着伞跑,滴16滴答答作响,远处的人看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43、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有人送了一把伞。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简单结实,人头正好顶在正中凹处,如榫入卯,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时而立起,时而俯身,动感生焉。那时清贫,爱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让我画个五角星,再题上“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 ,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像是穿长衫的人,而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

44、,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总是有人来借伞。借呢,还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也许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或者一条伞骨折了。很快,斗笠隐退,城市的雨天都是伞。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斗笠不做了,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升,不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轻轻按动按钮,砰的一声,蘑菇云打开;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缩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伞都多了,有朋友来,临走时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说,不必还啊。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

45、的价值,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谁会费时费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是因为经济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来,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个碗,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这样,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宛如有一种时光停顿的感觉。现在,伞大批量地生产,任你撑着行于雨天,行于盛夏。到学校上课,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如果比较固定,可以凭着伞的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一个人故去,一群人告别,皆一身黑,手上还有撑开的一把黑伞。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紧张。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

46、,许多黑伞聚于一处,就显得凝重。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17人生无多变数多。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写下雨时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就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状态。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 ,生动地刻画了拥

47、有伞的人炫耀的心理。C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 ,批判了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的现象。解析:选 C C 项,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解说不当,两者并无对比之意,只是写出了伞的颜色与场合之间的某种关联。6. 作者笔下的“伞”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物 象 特 点 概 括 分 析 (6 分)答: 参考答案:有豪迈之感。在风雨中撑着伞奔跑,给人以风雨无阻的豪迈之感。有安全感。伞给人以安全感,使人一身从容。给人以保护。伞跟社会上很有能量的人相似,都给人以保护。有“人生多变”之感。伞时开时合之间,容易使人生出“人生多变”之感。(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文章先由雨写到伞,写伞最基本的防雨作用;(1 分)然后回忆斗笠故事,18用斗笠衬托伞曾经的“尊贵” ;(2 分)再写进城后伞的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陪伴;(1 分)最后将伞升华,想到伞能制造氛围,想到社会上的保护伞,想到人生的多变。(2 分)8. 题 外 设 题 多 练 一 点 物 象 作 用 分 析 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 ,有何用意?(6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