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66-2012 10kV~110(66)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228735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5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766-2012 10kV~110(66)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Q GDW 766-2012 10kV~110(66)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Q GDW 766-2012 10kV~110(66)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Q GDW 766-2012 10kV~110(66)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Q GDW 766-2012 10kV~110(66)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Q / GDW 2012 I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766 2012 10kV 110( 66) kV 线路保护及 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Standardiz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10kV 110( 66) kV transmission line protection auxiliary equipments 2012-11-14发布 2012-11-14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Q / GDW 2012 II Q / GDW 766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3 总则 1 4 一般规定 1 5 110( 66) kV 线路保护设计规范 5 6 10( 35) kV 线路保护设计规范 12 7 备自投设计规范 18 8 故障解列设计规范 21 9 线路保护与通信设备接口要求 23 10 对相关设备和回路的要求 2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110kV 线路保护装置定值清单标准格式 2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66kV 线路保护装置定值清单标准格式 3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10( 35) kV 线路保护装置定值清单标准格式 4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备自投装置定值清单标准格式 49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故障解列装置定值清单标准格式

3、51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保护输出报告标准格式 54 编制说明 55 Q / GDW 766 2012 II 前 言 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调度 2011 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的通知 (调技 2011 65 号)和关于下达 2011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 2011 190 号)的要求,制定本规程对微机型保护装置技术原则、保护配置原则以及相关的二次回路等的标准化设计进行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F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 GB/T 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

4、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勇、王伟、裘愉涛、余锐、方愉涛、秦红霞、李天华、刘明忠、李皓、郑中、杨向飞、张春合。 本标准 2012 年 11 月首次发布。 Q / GDW 766 2012 1 10kV 110( 66) kV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110( 66) kV 及以下系统常规变电站的线路保护、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装置)和故障解列装

5、置的技术原则和设计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 110( 66) kV 及以下系统常规变电站的线路保护、备自投装置和故障解列装置及相关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和回路的设计工作。 110kV( 66)及以下系统智能变电站的相关部分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5145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 22386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GB/T 22386 20

6、08, IEC 60255-24:2001, IDT) DL/T 478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769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5103 35 kV 110 kV 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3 总则 3.1 本标准旨在通过规范 110( 66) kV 及以下系统线路保护、备自投装置和故障解列装置的技术原则、配置原则、组屏(柜)方案、端子排设计、压板设置和回路设计,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为继电保护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水平。 3.2 应优先

7、通过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实现相关保护功能,尽可能减少外部输入量,以降低对相关回路和设备的依赖。 3.3 应优化回路设计, 在确保可靠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屏 (柜) 内装置间以及屏 (柜)间的连线。 3.4 本标准典型一次主接线方式如下,其他情况可参照执行: a) 110( 66) kV 电压等级线路保护适用于双母线接线; b) 10( 35) kV 电压等级线路保护适用于单母分段接线; c) 备自投装置适用于母联(分段、内桥)接线的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分段、内桥)备自投; d) 110kV 电压等级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66kV、 10( 35) kV 电压等级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8、当10( 35) kV 电压等级为低电阻接地方式时,需配置零序过流保护。 3.5 本标准强调了 110( 66) kV 及以下系统线路保护、备自投装置和故障解列装置标准化设计的原则和重点要求,但并未涵盖相应保护及辅助装置的全部技术 要求,有些内容在已颁发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中已有明确规定,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仍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 3.6 新建、扩建和技改等工程应执行本标准。 4 一般规定 4.1 保护装置的通用要求 4.1.1 保护装置开关量输入定义采用正逻辑,即接点闭合为“ 1” ,接点断开为“ 0” 。开关量输入“ 1”Q / GDW 766 2012 2 和“ 0”的

9、定义应统一规定为: a) “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b) “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 4.1.2 保护装置功能控制字“ 1”和“ 0”的定义应统一规定为: a) “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b) “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或根据需要另行定义; c) 不应改变定值清单和装置液晶屏显示的“功能表述” 。 4.1.3 正常运行时,装置液晶 屏显示的电压和电流量要求如下: a) 以 A 相电压为基准,各相电压相位角在 0 360之间; b) 应显示各相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并且以电压超前电流为正角度; c)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应显示分相有功和无功功率。 注:当装置无电压输入量时,以 A 相电

10、流为基准,且无 b) 、 c)项。 4.1.4 软、硬压板一般采用“与门”逻辑关系( “停用重合闸”压板除外) 。 注: 110( 66) kV 线路保护, “停用重合闸”软压板、硬压板和控制字三者为“或门”逻辑关系。 10( 35) kV 线路保护, “停用重合闸”仅设软压板。 4.1.5 保护装置的测量范围下限为 0.1IN,上限为 20 IN 40IN,保护装置在 0.1IN( 20IN 40IN)的测量精度均需满足:测量误差不大于相对误差 5%或绝对误差 0.02IN,但在 0.1 IN以下范围用户应能整定并使用,实际故障电流超过电流上限( 20 IN 40 IN)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

11、拒动。 4.1.6 保护装置的定值要求如下: a) 保护装置的定值应简化; b) 保护装置电流、电压和阻抗定值可采用二次值,并输入电流互感器( CT)和电压互感器( PT)的变比等必要的参数; c) 保护总体功能投 /退,如“距离保护” ,可由运行人员就地投 /退硬压板或远方操作投 /退软压板实现; d) 运行中基本不变的、保护分项功能,如 “距离段”采用“控制字”投 /退; e) 保护装置的定值清单应按以下顺序排列: 1) 设备参数定值; 2) 保护装置数值型定值部分; 3) 保护装置控制字定值部分; 4) 保护装置软压板部分。 注:保护装置定值清单标准格式详见附录 A附录 E。 f) 保护

12、装置软压板与保护定值相对独立,软压板的投退不应影响定值; g) 110( 66) kV 线路保护装置至少设 16 个定值区,其余保护装置至少设 5 个定值区; h) 修改保护装置定值默认无密码,但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密码。 4.1.7 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接口: a) 对时接口:使用 RS-485 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或光纤接口接受 GPS 发出的 IRIG-B( DC)时码; b) 通信接口: 110( 66) kV 保护装置应具备 3 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 RS-485 通信接口) 、调 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35kV 及以下保护装置至少应具备 2 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或 RS-485

13、通信接口) 、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4.1.8 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应能显示电流、电压等必要 的参数及运行信息,默认状态 下,相关的数值显示为二次值。装置应可选择显示系统的一次值。 4.1.9 保护装置应能记录相关保护动作信息,保留 8 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每个动作报告应包含故障前Q / GDW 766 2012 3 2 个周波、故障后 6 个周波的数据。 4.1.10 保护装置记录的所有数据应能转换为 GB/T 22386 规定的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4.1.11 保护装置记录 的动作报告应按如下分类显示: a) 供运行、检修人员直接在装置液晶屏调阅和打印的功能,便于值班人员尽快了解

14、情况和事故处理的保护动作信息; b) 供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分析事故和保护动作行为的记录。 注:保护输出报告格式详见附录 F。 4.2 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通用要求 4.2.1 对保护配置及组屏(柜)的要求 4.2.1.1 应遵循“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 护和二次回路”的原则进行保护 配置、选型与整定。 4.2.1.2 保护屏(柜)端子排按间隔设计;两台 及以上保护装置安装在同一屏(柜)内时,应便于单台保护装置退出、消缺或试验。 4.2.1.3 110( 66) kV 进线配置线路保护时,不配置独立的进线断路器操作箱,采用线路保护装置内的操作插件。 4.2.1.4 当 10( 35) kV 保护装

15、置集中组屏(柜)时,宜每 4 个间隔保护装置组 1 面屏(柜) 。 4.2.2 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信号接点的要求 4.2.2.1 110( 66) kV 电压等级保护装置的信号接点应包括: a) 跳闸信号: 1 组保持接点, 2 组不保持接点; b) 告警信号:至少 1 组不保持接点。 4.2.2.2 10( 35) kV 电压等级保护装置的信号接点应包括: a) 跳闸信号: 1 组不保持接点; b) 告警信号: 1 组不保持接点。 4.2.3 对操作箱(插件)的要求 4.2.3.1 操作电源的直流空气开 关应设在操作箱(插件)所在屏(柜)内,操作箱(插件)应设有断路器合闸位置和跳闸位置指示灯

16、。操作箱(插件)的防跳功能应方便取消,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端子按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依次排列。 4.2.3.2 应防止保护装置先上电而操作箱( 插件)后上电时,断路器 位置不对应误启动重合闸。 4.2.4 电压切换箱(插件)的要求 4.2.4.1 隔离刀闸辅助接 点宜采用双位置输入方式。 4.2.4.2 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和 PT 失压时应发信号。 4.2.5 打印机设置原则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宜采用全站后台集中打印方式。为便于调试,保护装置上可设置打印机接口。 4.2.6 交流电源设置原则 保护屏(柜)内不宜设交流照明、加热回路。 4.2.7 保护屏(柜)端子排设置原则

17、 4.2.7.1 保护屏(柜)端子排设 置应遵循“功能分区,端 子分段”的原则。 4.2.7.2 端子排按段独立 编号,每段应预留备用端子。 4.2.7.3 公共端、同名出口端采用端子连线。 4.2.7.4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采用试验端子。 4.2.7.5 跳闸出口采用红色试验 端子,并与直流正电源端子适当隔开。 4.2.7.6 一个端子的每一端只能接一根导线。 4.2.8 保护屏(柜)背面端子排设计原则 Q / GDW 766 2012 4 4.2.8.1 屏(柜)内仅布置一台 装置,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a) 交流电压段( UD) ; b) 交流电流段( ID) ; c) 直流电源段(

18、ZD) ; d) 强电开入段( QD) ; e) 弱电开入段( RD) ; f) 出口正段( CD) ; g) 出口负段( KD) ; h) 与保护配合段( PD) ; i) 信号段( XD) ; j) 遥信段( YD) ; k) 录波段( LD) ; l) 网络通信段( TD) ; m) 集中备用段( BD) 。 注:当屏(柜)内仅布置一台装置时,端子排固定在布置屏(柜)背面左侧。 4.2.8.2 屏(柜)内布置两台及以上 装置时,端子排的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a) 端子排按装置分组布置如下: 1) 两个间隔的装置同组一面屏(柜)时,按每侧布置一个间隔排列; 2) 两台以上的装置同组一面屏(

19、柜)时,按每侧各布置 1 2 台装置排列。 b) 每台装置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1) 交流电压段( UD) ; 2) 交流电流段( ID) ; 3) 直流电源段( ZD) ; 4) 强电开入段( QD) ; 5) 弱电开入段( RD) ; 6) 出口正段( CD) ; 7) 出口负段( KD) ; 8) 与保护配合段( PD) ; 9) 信号段( XD) ; 10) 遥信段( YD) ; 11) 录波段( LD) ; 12) 网络通信段( TD) ; 13) 集中备用段( BD) 。 注: TD 按屏(柜)设置。 4.2.9 压板及按钮设置原则 4.2.9.1 压板设置遵循“ 保留必需,适当

20、精简”的原则。 4.2.9.2 压板不宜超过 5 排,每排设置 9 个压板,不足一排时,用备用压板补齐。按装置分区布置出口压板和功能压板。压板在屏(柜)体正面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4.2.9.3 保护跳闸出口压板采用红色,功能 压板采用黄色,压板底座 及其他压板采用浅驼色。 4.2.9.4 标签应设置在压板下方。 4.2.9.5 转换开关、按钮安装 位置应便于巡视、操作,方便检修。 Q / GDW 766 2012 5 4.2.10 线路保护、备自投及故障解列装置编号原则 线路保护、备自投及故障解列装置编号原则见表 1。 表 1 线路保护、备自投及故障解列装置编号原则 序号 装置类型

21、装置编号 屏(柜)端子编号 1 线路保护 1n 1D2 操作箱 4n 4D 3 电压切换箱 7n 7D4 备自投装置 31n 31D 5 故障解列装置 32n 32D 注 1:当操作箱、电压切换箱集成在线路保护装置内部时,装置编号为 1n,端子排对应 1D(保护) 、 4D(操作回路)和 7D(电压切换回路) 。 注 2:当同一面屏(柜)内布置两台及以上同类型装置时,以 1-*n、 2-*n 等表示, “ *”代表装置编号。例如:两回线路保护安装在同一面屏(柜)时,装置编号分别为用 1-1n、 2-1n。 5 110( 66) kV 线路保护设计规范 5.1 配置原则 5.1.1 每回 110

22、( 66) kV 线路的电源侧应配置一套线路保护,负荷侧可不配置保护。 5.1.2 根据系统要求需要快速切除故 障及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后,能够改善 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时,应配置一套纵联保护,优先选用光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5.1.3 需考虑互感影响时,宜 配置一套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5.1.4 对电缆线路以及电缆与架空混 合线路,宜配置一套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5.1.5 110( 66) kV 环网线(含平行双回线) 、电厂并网线、长度小于 10km 短线路,宜配置一套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5.1.6 110kV 线路保护应含完整的三段式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保护、四段零序过流(方向)保护。 注:可根

23、据电网实际情况,配置三段式低压闭锁过电流保护,代替三段式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保护。 5.1.7 66kV 线路保护应含完整的三段式相间距离、三段方向过电流保护。 5.1.8 线路保护应含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 5.1.9 线路保护应含过负荷告警功能。 5.1.10 线路保护宜采用保护、操作和电压切换一体化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应能反映被保护线路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 5.2 技术原则 5.2.1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a) 线路两侧的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均应设置本侧独立的电流启动元件,必要时可用交流电压量等作为辅助启动元件,但应考虑在 PT 断线时对辅助启动元件的影响,差动电流不能单独作为装置的启

24、动元件; b) 线路两侧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互相传输可供用户整定的通道识别码,并对通道识别码进行校验,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差动保护; c)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如实时记录并累计丢帧、错误帧等通道状态数据,通道严重故障时告警; d) 远方跳闸应经启动元件闭锁。 Q / GDW 766 2012 6 5.2.2 纵联距离(零序)保护 a) 保护装置中的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应采用自产零序电压。纵联零序方向保护不应受零序电压大小的影响,在零序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应保证方向元件的正确性; b) 在平行双回或多回有零序互感关联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应防止非故障线路零序方向保护误动作; c)

25、纵联距离(零序)保护应具备弱馈功能,在正、负序阻抗过大,或两侧零序阻抗差别过大的情 况下,允许纵续动作。 5.2.3 相间及接地距离保护 a) 距离保护段和段应采取措施解决中长线路躲负荷阻抗和灵敏度要求之间的矛盾; b) 重合闸后加速距离保护固定加速方向距离段,是否经振荡闭锁受“振荡闭锁元件”控制字控 制; c) 手合后加速应采用不经方向控制的、能躲负荷阻抗的距离段元件。 5.2.4 零序过流保护 a) 零序、段是否带方向可通过控制字选择,零序方向元件不受零序电压幅值大小的影响,段不带方向; b) 应设置不大于 100 ms 短延时的加速零序过流保护,加速零序过流定值可整定,在手动合闸或自动重

26、合时投入;该功能受“零序过流保护”压板控制。 5.2.5 过电流保护 a) 过电流保护应设置三段定时限,每段是否带方向可通过控制字选择; b) 应设置不大于 100 ms 短延时的加速过电流保护,加速过电流定值可整定,在手动合闸或自动重合时投入;该功能受“过电流保护”压板控制。 5.2.6 PT 断线后投入的保护 a) PT 断线自动退出与电压相关的保护,如使用电压的纵联距离、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带方向的零序过流保护,带方向的过电流保护;并自动投入 PT 断线相过流和 PT 断线零序过流保护,不带方向的零序过流保护和过流保护不退出; b) PT 断线相过流保护受纵联距离(方向)保护、距离保护、

27、过电流保护“或门”控制。当上述保护全部退出后,该保护不起作用; c) PT 断线零序过流保护受纵联距离(方向)保护、距离保护、零序方向过流保护“或门”控制。当上述保护全部退出后,该保护不起作用。 5.2.7 自动重合闸 a) 设置“停用重合闸”功能压板,当压板投入时退出重合闸; b) 重合闸应具有检线路无压母线有压、检线路有压母线无压、检线路无压母线无压和检同期方式,四种方式可组合使用,检无压方式不含检同期功能;重合闸方式可通过控制字实现,其定义见 表 2; c) 当不使用用于重合闸检线路侧电压和检同期的电压元件时,线路 PT 断线不应报警; d) PT 断线是否闭锁重合闸受重合闸方式控制,如

28、重合闸与此电压有关则闭锁,否则开放; e) 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该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 f) 具有保护启动重合闸功能,可通过控制字选择 TWJ 是否启动重合闸; g) 应具有外部开入闭锁重合闸功能,任何时候收到该信号,重合闸立即放电; h) 重合闸启动前,收到弹簧未储能或低气压闭锁重合闸信号,经延时放电。重合闸启动后,收到 Q / GDW 766 2012 7 该闭锁信号,不放电; i) 重合闸启动后,最长等待时间为 10 min。 表 2 重 合 闸 控 制 字 序号 重合闸方式 整定方式 备 注 1 检线路无压母线有压 0, 1 2 检线路有压母线无压 ,

29、 1 3 检线路无压母线无压 0, 1 4 检同期 , 1 注 1:仅当 1、 3 项同时置“ 1”时,为“检线路无压”方式。 注 2:仅当 2、 3 项同时置“ 1”时,为“检母线无压”方式。 注 3:当 1 4 项同时置“ 0”时,为“非同期重合闸”方式。 5.3 功能要求 5.3.1 距离保护装置 a) 主要功能 1) 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2) 零序过流保护; 3) 不对称相继速动; 4) 三相一次重合闸; 5) PT 断线相过流保护; 6) PT 断线零序过流保护; 7) 过负荷告警。 注:对于 66kV 线路, 1)项应为“相间距离保护” , 2)项应为“过电流保护” ,无 6)项

30、。 b) 模拟量输入 1) Ia、 Ib、 Ic、 3I0; 2) Ua、 Ub、 Uc、 Ux。 c) 开关量输入 1) 距离保护投 /退; 2) 停用重合闸(闭锁重合闸)投 /退; 3) 保护检修状态投 /退; 4) 低气压闭锁重合闸(断路器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 5) 跳闸位置接点 TWJ; 6) 合闸位置接点 HWJ; 7) 信号复归; 8) 启动打印(可选) 。 d) 开关量输出 1) 保护跳闸( 1 组 1 组备用) ; 2) 重合闸( 1 组) 。 e) 信号接点输出 1) 保护动作信号( 1 组保持、 2 组不保持) ; Q / GDW 766 2012 8 2) 重合闸动作信

31、号( 1 组保持、 2 组不保持) ; 3) 过负荷告警(至少 1 组不保持) ; 4) 保护运行异常信号(至少 1 组不保持) ; 5) 装置故障告警(至少 1 组不保持) 。 f) 操作箱(插件)开关量接口 1) 与测控配合; 2) 手合、手跳; 3) 至合闸线圈; 4) 至跳闸线圈; 5) 与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母差保护动作发远跳 /停信、闭锁重合闸接点等; 6) 保护跳闸、合闸; 7) 永跳回路; 8) 压力闭锁回路; 9) 防跳回路; 10) 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11) 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含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 12) 事故总信号。 注: 9)项应方便取消。 5.3.2 纵

32、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 a) 主要功能 1)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2) 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3) 零序过流保护; 4) 不对称相继速动; 5) 三相一次重合闸; 6) PT 断线相过流保护; 7) PT 断线零序过流保护; 8) 过负荷告警。 注:对于 66kV 线路, 2)项应为“相间距离保护” , 3)项应为“过电流保护” ,无 7)项。 b) 模拟量输入 1) Ia、 Ib、 Ic、 3I0; 2) Ua、 Ub、 Uc、 Ux。 c) 开关量输入 1)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投 /退; 2) 距离保护投 /退; 3) 停用重合闸(闭锁重合闸)投 /退; 4) 保护检修状态投 /退; 5) 远方

33、跳闸; 6) 低气压闭锁重合闸(断路器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 7) 跳闸位置接点 TWJ; 8) 合闸位置接点 HWJ; 9) 信号复归; Q / GDW 766 2012 9 10) 启动打印(可选) 。 d) 开关量输出 1) 保护跳闸( 1 组 1 组备用) ; 2) 重合闸( 1 组) 。 e) 信号接点输出 1) 保护动作信号( 1 组保持、 2 组不保持) ; 2) 重合闸动作信号( 1 组保持、 2 组不保持) ; 3) 过负荷告警(至少 1 组不保持) ; 4) 通道告警(可选,至少 1 组不保持) ; 5) 保护运行异常信号(至少 1 组不保持) ; 6) 装置故障告警(至少

34、 1 组不保持) 。 f) 操作箱(插件)开关量接口 1) 与测控配合; 2) 手合、手跳; 3) 至合闸线圈; 4) 至跳闸线圈; 5) 与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母差保护动作发远跳 /停信、闭锁重合闸接点等; 6) 保护跳闸、合闸; 7) 永跳回路; 8) 压力闭锁回路; 9) 防跳回路; 10) 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11) 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含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 12) 事故总信号。 注: 9)项应方便取消。 5.3.3 纵联距离(零序)保护装置 注:仅适用于 110kV 线路。 a) 主要功能 1) 纵联距离(零序)保护; 2) 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3) 零序过流保护; 4)

35、 不对称相继速动; 5) 三相一次重合闸; 6) PT 断线相过流保护; 7) PT 断线零序过流保护; 8) 过负荷告警。 b) 模拟量输入 1) Ia、 Ib、 Ic、 3I0; 2) Ua、 Ub、 Uc、 Ux。 c) 开关量输入 1) 通道试验按钮; 2) 收信; 3) 通道异常告警(如 3 dB 或载波机告警) ; Q / GDW 766 2012 10 4) 其他保护停信; 5) 纵联距离(零序)保护投 /退; 6) 距离保护投 /退; 7) 停用重合闸(闭锁重合闸)投 /退; 8) 保护检修状态投 /退; 9) 低气压闭锁重合闸(断路器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 10) 跳闸位置接

36、点 TWJ; 11) 合闸位置接点 HWJ; 12) 信号复归; 13) 启动打印(可选) 。 d) 开关量输出 1) 保护跳闸( 1 组 1 组备用) ; 2) 重合闸( 1 组) ; 3) 发信(单接点 1 组) 。 4) 信号接点输出 5) 保护动作信号( 1 组保持、 2 组不保持) ; 6) 重合闸动作信号( 1 组保持、 2 组不保持) ; 7) 过负荷告警(至少 1 组不保持) ; 8) 通道告警(可选,至少 1 组不保持) ; 9) 保护运行异常信号(至少 1 组不保持) ; 10) 装置故障告警(至少 1 组不保持) 。 e) 操作箱(插件)开关量接口 1) 与测控配合; 2

37、) 手合、手跳; 3) 至合闸线圈; 4) 至跳闸线圈; 5) 与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母差保护动作发远跳 /停信、闭锁重合闸接点等; 6) 保护跳闸、合闸; 7) 永跳回路; 8) 压力闭锁回路; 9) 防跳回路; 10) 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11) 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含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 12) 事故总信号。 注: 8)项应方便取消。 5.4 组屏(柜)原则及方案 5.4.1 组屏(柜)原则如下: a) 宜两回线路保护装置组 1 面屏(柜) ; b) 当采用纵联距离(零序)保护时,每回线路组 1 面屏(柜) 。 5.4.2 组屏(柜)方案如下: a) 距离保护方案:两回线路组一面

38、屏(柜) ,距离保护装置 1距离保护装置 2; b) 差动保护方案:两回线路组一面屏(柜)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 1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 2; Q / GDW 766 2012 11 c) 纵联距离(零序)保护方案:每回线路纵联距离(零序)保护装置组一面屏(柜) ,纵联距离(零序)保护收发信机。 5.5 屏(柜)端子排设计 5.5.1 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方案,背面端子排设计原则 两套线路保护装置同组一面屏(柜) ,左右两侧各布置一回线路保护装置的端子排。 a) 左侧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1) 交流电压段( 1-7UD) :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 2) 交流电压段( 1-1UD)

39、 :保护装置输入电压; 3) 交流电流段( 1-1ID) :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4) 直流电源段( 1-ZD) :本间隔装置直流电源取自该段; 5) 强电开入段( 1-7QD) :用于电压切换; 6) 强电开入段( 1-1QD) :用于保护; 7) 弱电开入段( 1-1RD) :用于保护; 8) 出口段( 1-1CD) :保护跳闸出口正端; 9) 出口段( 1-1KD) :保护跳闸出口负端; 10) 强电开入段( 1-4QD) :接收跳、合闸,重合闸压力闭锁等开入信号; 11) 出口段( 1-4CD) :跳、合本断路器; 12) 保护配合段( 1-4PD) :与保护配合; 13) 遥信段( 1

40、-7YD) :电压切换信号; 14) 遥信段( 1-1YD) :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过负荷、通道告警(可选) 、保护运行异常、 装置告警等信号; 15) 遥信段( 1-4YD) :含控制回路断线、事故音响等; 16) 录波段( 1-1LD) :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 17) 集中备用段( 1BD) 。 b) 右侧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1) 交流电压段( 2-7UD) :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 2) 交流电压段( 2-1UD) :保护装置输入电压; 3) 交流电流段( 2-1ID) :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4) 直流电源段( 2-ZD) :本间隔装置直流电源取自该段; 5) 强电开

41、入段( 2-7QD) :用于电压切换; 6) 强电开入段( 2-1QD) :用于保护; 7) 弱电开入段( 2-1RD) :用于保护; 8) 出口段( 2-1CD) :保护跳闸出口正端; 9) 出口段( 2-1KD) :保护跳闸出口负端; 10) 强电开入段( 2-4QD) :接收跳、合闸,重合闸压力闭锁等开入信号; 11) 出口段( 2-4CD) :跳、合本断路器; 12) 保护配合段( 2-4PD) :与保护配合; 13) 遥信段( 2-7YD) :电压切换信号; 14) 遥信段( 2-1YD) :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过负荷、通道告警(可选) 、保护运行异常、 装置告警等信号; 15)

42、遥信段( 2-4YD) :含控制回路断线、事故音响等; 16) 录波段( 2-1LD) :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 17) 网络通信段( TD) :网络通信、打印接线和 IRIG-B( DC)时码对时; Q / GDW 766 2012 12 18) 集中备用段( 2BD) 。 5.5.2 纵联距离(零序) 保护方案,背面端子排设计原则 端子排布置在左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a) 交流电压段( 7UD) :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 b) 交流电压段( 1UD) :保护装置输入电压; c) 交流电流段( 1ID) :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d) 直流电源段( ZD) :本间隔装置直流电源取自该段; e) 强电开入段( 7QD) :用于电压切换; f) 强电开入段( 1QD) :用于保护; g) 弱电开入段( 1RD) :用于保护; h) 弱电开入段( 11RD) :用于通信接口; i) 出口段( 1CD) :保护跳闸出口正端; j) 出口段( 1KD) :保护跳闸出口负端; k) 与保护配合段( 11CD) :与保护配合; l) 强电开入段( 4QD) :接收跳、合闸,重合闸压力闭锁等开入信号; m) 出口段( 4CD) :跳、合本断路器; n) 保护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