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677-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230680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6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 T 677-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4 T 677-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4 T 677-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4 T 677-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4 T 677-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 E43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T 677 2012 公路抗车辙沥青 混合料 设计 与 施工技术规范 2012 - 11 - 26 发布 2012 - 12 - 26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14/T 677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材料要求 1 5 配合比设计 2 6 施工工艺 3 7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测 4 参考文献 . 5 DB 14/T 677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

2、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 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 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黄土地区公路建 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本 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明星 、 张晓燕 、 韩萍 、 卫培孝 、 崔志盛 、 张彦飞 、 梁斌 、 常爱国 、 徐晓波 、 李杰、 郭斌斌 。 DB 14/T 677 2012 III 引 言 山西省夏季 比较 炎热,山区重 载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车辙病害严重 , 产生车辙的根本原因是沥青混合料 的 高温稳定性严重不足 。 为适应山西省的气候、交通条件,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减少维修养护成本,预防 车辙诱发的 安全事

3、故,有必要制定 适合山西省公路行业 的 抗车辙沥青 混合料设计与 施工技术规范。 DB 14/T 677 2012 1 公路抗车辙沥青 混合料设计与 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抗 车辙沥青 混合料 设计与施工技术的 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本标准适用于 山西省境内 新建、改建公路沥青路面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4、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DB14/T 160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14/T 676 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抗车辙剂 用于 提高 沥青路面抗车辙 能力 的 添加剂 。 3.2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 添加 抗车辙剂的 沥青 混合料 。 4 材料要求 4.1 抗车辙 剂 4.1.1 混合料抗车辙 剂应符合 表 1 要求。 4.1.2 抗车辙剂应在常温、干燥、阴凉状态下保存。 DB 14/T 677 2012 2 表 1 抗车辙剂 的

5、指标 项目 要求 外观 颗粒 状 密度( 25) , g/cm3 0.9 1.0 熔点 , 140 150 颗粒尺寸 , mm 4 4.2 沥青 沥青可采用道路 石油沥青 A-70 或 A-90,技术指标应满足 JTG F40 的相关要求。 4.3 集料 集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 JTG F40 的相关要求。 4.4 填料 填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 JTG F40 的相关要求。 5 配合比设计 5.1 设计指标和技术要求 5.1.1 抗车辙 沥青混合料 可用于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沥青面层宜全部采用。 5.1.2 一般路段用 沥青混合料 动稳定度 按照 DB14/T 160 执行,特重交通大纵坡路段用 沥

6、青混合料 动稳定度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 2 抗车辙 沥青混合料 的 高温技术要求 路段 结构层 技术要求 抗车辙剂的建议 剂量( %) 试验温度 ( ) 动稳定度 (次 /mm) 特重交通方向 大纵坡路段 上面层 70 5000 0.6 1.0 中 面层 70 5000 0.6 1.0 柔性基层 、 下面层 60 4000 0.3 0.5 注 1: 交通等级划分按照 JTG D50执行。大纵坡路段指纵坡 4%及纵坡 4%但 2%、长度 500m的上坡路段。 注 2: 剂量为抗车辙剂占沥青混合料(不含抗车辙剂)的质量百分数,最终剂量应通过试验确定,达不到要求时应调整抗车辙剂的种类及混合料级

7、配。 注 3: 动稳定度按 JTG E2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测定 。 5.1.3 抗车辙 沥青混合料 的 其它设计指 标和技术要求 应按照 DB14/T 160 执行。 5.2 设计级配范围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应按照 DB14/T 676执行 。 5.3 配合比设计 DB 14/T 677 2012 3 5.3.1 抗车辙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分三阶段设计,应按照 DB14/T 160 执行,先根据预估 抗车辙剂剂量 确定沥青用量,然后按照 5.1.2、 5.1.3 的技术要求确定 抗车辙剂 的 最终剂量 。 5.3.2 抗车辙 沥青混合料 的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按照式( 1)计算

8、。 kkbaisekaiti PP PP 100100 (1) 式中: ti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无量纲 ; Pai 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 %; Pk 抗车辙剂 占 矿料的质量百分数,由 抗车辙剂 的剂量 换算得到, %; se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 DB14/T 160计算,无量纲; b 沥青的相对密度 (25 /25 ),无量纲; k 抗车辙剂的相对密度 (25 /25 ),无量纲。 5.3.3 室内试验 拌和时 集料 加热温度 180 190 , 沥青加热温度为 150 160, 按矿料级配计算各种规格集料用量,准确配料并加热, 抗车辙剂与集料干拌 30s 后加入

9、沥青,湿拌 90s,再加入矿粉拌和 90s。抗 车辙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控制在 155 160。 6 施工工艺 6.1 拌和 6.1.1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应符合表 3 的 规定。 表 3 抗车辙 沥青混合料 拌和 温度要求 项目 温度 沥青 加热 温度 150 160 集料加热温度 180 190 混合料出厂温度 175 180 混合料贮存温度 降低不得超过 10 废弃温度 超过 200 (黄烟、发乌 ) ,或低于 165 6.1.2 抗车辙剂应在加入集料后立即添加,宜采用专用加料机添加,应符合如下要求: a) 采用 专用 加料机时,应事先 将加料机连接到拌和楼的 搅拌锅 ,并 按照每拌

10、和一锅所需的 抗 车辙剂 质量进行设备标定 , 专用 加料机 应配备自动控制器,并放置在 拌和楼 的控制室 ; b) 无专用 加料机时 ,可采用 人工 添加 ,应预先按照确定的剂量称好每拌和一锅所需的 抗车辙剂 质量,装入 塑料 袋中,并提前将所需的数量准备好,在 拌和楼 投放集料的同时将称量好的 抗车辙剂 从拌和 楼 的 添加剂管道、 搅拌锅的观察窗或取样口投入。 6.1.3 拌和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时应增加 干拌时间 5s 10s, 加入沥青的拌和时间,单卧轴式 拌和 设备湿拌时间 为 40s 50s,双卧轴式 拌和 设备湿拌时间 为 30s 40s,并通过试拌确定。 6.1.4 抗车辙沥青混

11、合料拌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计 量设备、温度测试系统 应 进行计量标定、调试,并定期进行校核 , 开机前要全面检查 拌和楼各部位 ,确保 运转正常; DB 14/T 677 2012 4 b) 拌和过程中,操作人员 应 按照技术部门提供的配合比操作,如需调整配合比,经监理认可,试验室通知方可变更 ; c) 混合料温度 应 采用 经检定 /校准的 温度计检测 ,宜采用 数显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 d) 出现 花白料、结团 、抗车辙剂拌和不均的 沥青混合料 不得 出厂 。 6.2 运输 、 摊铺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 的运输、 摊铺应按照 DB14/T 160执行。 6.3 碾压 6.3.1 抗

12、车辙沥青混合料 的 初压温度宜为 160 170, 并 不得 低 于 155,终压完成温度不得低于110。 6.3.2 碾压应按照 DB14/T 160 执行。 7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测 7.1 施工前、施工中的材料与设备检查应按照 DB14/T 160 执行,抗车辙剂应随时检查外观及颗粒尺寸。 7.2 施工阶段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应符合 5.1.2 的规定,检查频度和其他 要求应按照 DB14/T 160 执行。 7.3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 的 质量控制应按照 JTG F40 执行。 7.4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路面交工验收质量应按照 JTG F40、 JTG F80/1 执行。 DB 14/T 677 2012 5 参 考 文 献 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PR PLAST.S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 术性能研究 . 2006 年 7 月 . 2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PR PLAST.S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推广 . 2010年 12月 . 3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忻阜高速公路重载交通路面修筑技术 . 2010年 12月 . 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高等级公路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 . 2011年 12月 .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