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20 DB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207.32002 小麦机械作业技术规程 2002-05-10实施 2002-06-10发布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播前深施化肥作业(2) 5 播种(施肥)作业(3) 6 压青苗作业(3) 7 植保(微肥)喷雾作业(4) 8 联合收割作业(4) 9 脱粒作业(4) 10 清粮作业(4)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DB23/T165.3-93小麦机械作业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 DB23/T165.3-9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不引用规范
2、性引用文件中具体条款,并且可接受所引用文件将来的所有改变; 本标准中使用的量值范围表示方式更改为物理量的数值与单位紧紧衔接; 修改了原标准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引用标准; 增加了标准的前言; 删除了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安全规则及操作规程(1993 年版的 4.2、4.3、4.4,5.2、5.3、5.4,6.2、6.3,7.2、7.3、7.4,8.2、8.3、8.4,9.2、9.3、9.4,10.2、10.3、10.4); 删除了播种(施肥)作业中药剂拌种(93 年版的5.1.2、5.1.3); 删除了植保喷雾作业中农艺要求。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归口。 本标准修订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浦甲辰、许益存、张立明、曹海峰、卢振生、浦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3/T165.3-93。 小麦机械作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施肥、播种、压青苗、喷药、联合收割、脱谷和清粮机械作业的作业质量和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机械化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4、引用文件,其最新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23/T207.8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秋施肥 指秋季作物收获后,根据明年所要种植作物的需要,结合秋耕整地而进行的土壤深施肥作业。 3.2 测土配方施肥 在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作物计划产量计算出需肥数量及所需要施用肥料的效应,而提出的 N、P、K 等肥料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3.3 目标产量 即计划产量。 3.4 空白产量 指土壤在不施任何肥料的前提下,所能生产的作物产量。 3.5 肥料当季利用率 指当季作物对所施肥料能够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3.6 肥料有效成分
5、 即肥料养分含量。指肥料中所含植物能利用的成分。 3.7 经济产量 可直接利用的作物主产品产量。如小麦的子粒产量就是经济产量。 3.8 分蘖期 即发生分蘖时期,如小麦以全田 50%植株的第一分蘖已露出叶鞘,并发出 1cm1.5cm 时,即为分蘖期。从分蘖开始到分蘖终止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 3.9 拔节期 禾谷类作物自茎的节间从上而下依次迅速伸长,用手触摸有茎节出现的感觉时,即为拔节期。 3.10 谷物联合收割机 简称谷物联收机,能一次完成谷物收割、脱粒分离和粗清选的收获机。由收割台、脱谷机、行走传动和操作部分等组成。可收麦、稻,经过改装和更换部件,也可以收获豆类等多种作物。有自走式、牵引式和
6、悬挂式等。 3.11 半履带式联合收获机 导向轮为轮胎式,行走装置为履带式的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它的接地压力介于轮式和全履带式之间,适用于潮湿地区。构造较全履带式简单。半履带装置还可作为轮式联合收获机的附件。 3.12 分段收获 用割晒机把收获的小麦成条铺放在有一定高度的禾茬上,经晾晒后,再用带有捡拾器的联合收获机捡拾条铺进行脱粒、分离和清选。 3.13 联合收获法 收获谷物(主要指麦、稻)时,收获、脱粒、分离、清选等作业由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的方法。 3.14 条铺 收割机收割麦稻时连续铺放在割茬上的禾杆,作为联合收获机捡拾脱粒的禾条。 3.15 收获总损失率 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各部分谷粒损失
7、质量之和与收获谷粒总质量的百分比。损失包括收割台损失、脱不净损失、分离损失和清选损失 4 个部分。 3.16 收割台损失 指割刀漏割、拔禾轮拔板打落谷粒和抛落在地上的穗头和子粒等。 3.17 脱不净损失 指穗头中未脱净的谷粒。 3.18 分离损失 指茎杆中夹带出来的谷粒。 3.19 清选损失 指被风扇吹出机外的谷粒等。 3.20 破碎率 谷物子粒破碎、裂纹、破壳者均被称为破碎子粒。其质量和样品中所有子粒质量之比为破碎率。 4 播前深施化肥作业 4.1 作业质量 4.1.1 秋施肥作业在土壤封冻前 1 周为宜,即当地最高气温稳定在 7以下(昼化夜冻时)进行。 4.1.2 秋施肥地块,须在 10
8、月中旬前整好地,质量达到播种状态。 4.1.3 测土配方施肥。秋施肥量可按总施肥量的 2/3(1/3 做种肥),也可将全部肥量一次施入。按公式(1)计算各种化肥总施用量(km/hm2): (Y- X) Qf = (1) () 式中:Qf化 肥施用量,kg/hm2; 单位产量其养分吸收; Y目标产量,kg; X空白产量,kg; 肥料有效成分含量,%; 肥料当年利用率,%。 以当地前 3 年小麦的平均产量在空白田产量;再以空白田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为目标基础。 4.1.4 播量标准,无重播漏播。实际施肥量与计划施肥量误差为3%,各单口排肥量误差为4%,播深必须达到 8cm12cm,要随播随
9、镇压。 4.2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规定执行。 5 播种(施肥)作业 5.1 作业质量 5.1.1 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大豆、玉米、马铃薯茬,连作不得超过两年。 5.1.2 选用适宜本地栽培推广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分级标准 2 级以上(纯度为 99%,净度为 98%,发芽率为 90%以上,含水量13.5%)。 5.1.3 施用种肥时将化肥总用量的 1/3作种肥施用。2 种以上肥料要混拌均匀。种、肥分箱,不宜混播。 5.1.4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土壤解冻深度达到4cm5cm 时,即可播种。 5.1.5 播种量按公式(2)计算: ZH G Q= (1+Pe)
10、 (2) ab 106 式中:Q播种量,kg/hm2; ZH公顷保苗株数; G种子千粒重,g; a发芽率,%; b清洁率,%; Pe田间损失率,%。 实际播种量与计划播种量误差为2%,单口排种量误差为2%。 5.1.6 一般播种深度为 3cm4cm。播种地块墒情好,镇压后播深为 2cm3cm,最深为 4cm;旱年或墒情差及跑风地,镇压后播深为 4cm5cm,最深为 6cm。矮杆或半矮杆品种覆土厚度应3cm。实际播深与计划播深误差为1cm。 5.1.7 实际播量与计划播量误差为2%,各行播量误差为2%。 5.1.8 播行直,50m 长直线度5cm。单台播种机各行行距误差为1cm;多台联合作业时,
11、台间邻接行距误差为2cm;往复邻接行距误差为5cm。 5.2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规定执行。 6 压青苗作业 6.1 作业质量 6.1.1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进行镇压,一般在小麦3 叶期进行 1 次2 次镇压。 6.1.2 压苗程度以将苗压倒,地上部稍受损失为宜,有漏水、土壤过湿和雨后粘镇压器时不宜镇压;盐碱地、地表板结、大土块多的地块及弱苗不宜镇压。 6.2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规定执行。 7 植保(微肥)喷药作业 7.1 作业质量 机组匀速作业,药量准确,各喷嘴流量一致,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往复行重喷宽度15cm。 7.2 作
12、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规定执行。 8 联合收获作业 8.1 分段收获 8.1.1 蜡熟初期开始打收割道并进行试割。 8.1.2 适时收割期为蜡熟中期至末期。 8.1.3 割茬高度 15cm18cm 。 8.1.4 割幅一致,放铺规整,连续均匀。放铺角度为 4575放成鱼鳞铺。铺宽 100cm140cm,铺厚 8cm12cm,不塌铺,不掉沟(轮、履沟)。 8.1.5 子粒含水量降至 18%以下时应及时拾禾。 8.1.6 割晒和拾禾作业损失率分别为1%和 2% 。 8.2 联合收获 8.2.1 适时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中期。当小麦进入蜡熟末期应及时停止割晒,转入联合收割
13、。收割、脱粒和分离综合损失率3% ,破碎率1% ,清洁率95%。 8.2.2 收割、脱粒和分离综合损失率3% ,破碎率1% ,清洁率95%。 8.2.3 茎杆粉碎还田时,茎杆切碎长度20cm,抛撒宽度和割幅一致,且均匀。 8.3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规定执行。 9 脱粒作业。 9.1 作业质量 9.1.1 收获后穗秆晾干,子粒含水率降低到 18%以下时,应适时进行脱谷作业。 9.1.2 脱谷损失率1.5%,破碎率1.5%,脱净率99%,清洁率98%。 9.1.3 子粒、颖壳,茎秆分离干净,不裹粮,不跑粮。 9.2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规定执行。 10 清粮作业 10.1 作业质量 在标定生产率条件下小麦清选后,应达到如下标准。 10.1.1 小麦子粒净度95%。 10.1.2 小麦容重710g/L。 10.1.3 作业损失率2% 10.2 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按 DB23/T207.8 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