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80 G 2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252011 环巢湖地区油菜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规程 2011 - 05 - 10 发布 2011 - 06 - 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25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和居巢区农委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英尧、马友华、胡鹏、李立胜、荚恒斌。 DB34/T 14252011 1 环巢湖地区油菜氮磷减量控
2、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氮磷用量减少、降低氮磷流失、保产栽培的育苗技术、大田施肥技术、水份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环巢湖地区油菜氮磷用量减少、降低氮磷流失、保产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2 部分:油料类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11762 油菜籽 NY/T 496 肥料合理使
3、用准则 通则 DB34/T 140.3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油菜平衡施肥技术 3 要求 3.1 产量指标 180 kg/667 m2。 3.2 氮磷流失量指标 按本规程栽培管理的油菜生产田,在整个生长季节内氮磷流失总量比常规栽培管理的油菜生产田减少 30。 4 育苗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国家或地方审定通过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油菜品种 。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7.2 的规定。品质符合 GB/T 11762 的规定。 4.2 播种期 根据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从巢湖周边的生态条件考虑,一般在 9 月中旬播种(育苗)。 4.3 育苗方法 DB34/T 14252011 2 按
4、苗床与大田 1:6 备足苗床,结合耕整,每 667m2 基肥施腐熟人畜粪 1000 kg、土杂肥 2000 kg、磷酸二铵 1 kg 或油菜专用复合肥 30 kg,硼砂 0.5 kg。9 月中旬播种,播后至五叶湿润出苗、肥水促苗,一叶一心间苗,三叶一心定苗 110120 株/m2,随即用 15多效唑 60 g 兑水 50 kg 喷雾。五叶后控肥控水,促进稳健生长;栽前 5 d7 d,浇施“送嫁肥” 尿素 35 kg/667 m2。 5 大田管理 5.1 大田整地 在墒情适宜时,采用浅旋耕、免耕均可,耙平做畦。一般畦宽 5 尺、沟宽 1 尺、沟深 2 寸3 寸,开好三沟(畦沟、围沟、腰沟)。 5
5、.2 移栽 5.2.1 移栽期确定 10 月中下旬,苗龄 30 d35 d 时移栽。 5.2.2 移栽方法 行距 1 尺,株距 7.5 寸左右,适当增加密度,每 667 m2 栽 8000 株左右。实行“四带、三要、三边”移栽,“四带”即移栽时“带肥、带水、带药、带泥”;“三要”即移栽时“行要直、根要正、苗要稳”;“三边”即移栽时“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肥水”。二是实行分级移栽。大苗先栽,小苗后栽,或大小苗分段、分畦移栽,不栽高脚苗、杂苗、弱苗和病苗。 5.3 施肥 5.3.1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的整体原则根据沿巢湖地区的土壤肥力、油菜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量精确施用,肥料类型利于快速吸收。增加
6、施肥次数,提高油菜对氮磷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一般用常规化肥。可适量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 5.3.2 施肥量与施肥时间 氮磷用量按常规高产施肥量的 80,N-P 2O5-K2O:9.5 kg-4 kg-8 kg。氮肥的底肥:腊肥:苔肥=4:4:2;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钾肥 70作基肥,30作苔肥。也可把氮肥分四次施用,氮肥的施肥方式按底肥:苗肥:腊肥:苔肥=4:1.5:3:1.5。另外可适当补施锌肥或硅肥。 硼肥施 0.75 kg/667m2,其中 0.5 kg 作基肥施;0.25 kg 作苔肥施,即在株高 7 寸8 寸时施。花期喷施叶面肥,每 667m2 用硼砂 100 g 加 150 g2
7、00 g 磷酸二氢钾对水 50 kg 选择晴天下午无风天气喷施,对长势较差的,在配好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加入 300 g 尿素混喷。 5.3.3 田间管理 5.3.3.1 查苗补苗 移栽 7 d 后逐畦检查,发现死苗或缺株,用预 备苗带土补栽。所补的苗或种均应与大田为同一品种。 5.3.3.2 中耕除草 DB34/T 14252011 3 中耕一般进行 2 次,先浅后深,每次中耕时除 去杂草,并与施肥结合进行;中耕后清理沟系,做到三沟相通,排水通畅,雨住田干。 5.3.3.3 抗旱 久晴无雨,油菜植株下部发红,全株暗绿无光泽,此时即要及时抗旱。可采用浇施或沟灌。沟灌一般在沟中灌至三分之二时即停止
8、进水,畦面湿润后排干余水。 5.4 病虫草害防治 5.4.1 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准确测报,适时集中防治。采用低残留化学农药应即防治,组合农业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综合防治技术。 5.4.2 化学除草 以茎叶处理为主,以单子叶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 3 叶期,每 667m2 用 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 30 ml40 ml 或 5精喹禾灵乳 油 50 ml60 ml 兑水 45 kg 均匀喷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田块,另加 30草除灵悬浮剂 50 ml 于双子叶杂草 3 叶期兑水 45 kg 喷雾防治。并适当结合人工锄草。 5.4.3 病虫害防治技术 见附录。 6 适时收获 在三分
9、之二的角果变黄,主花序基部角果种子变黑,即为适宜收获期。 DB34/T 14252011 4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A.1 选好品种,定期轮换。 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采用合理耕作制度,适宜栽培技术,合理施肥。 A.2 科学准确测报,集中防治。 建立油菜病虫害科学的测报体系,利用基层农业组织成立集中防治队伍,提高防治效果。 A.3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A.4 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A.5 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苗期至越冬前,重点防治蚜虫、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及地下害虫。尤其要重视传播病毒病的蚜虫的防治,每 667 m2 用 10吡虫啉(蚜虱净、大功臣)可湿性粉剂 20 g 兑水 45 kg 喷雾防治。菌核病防治,于主茎开花株率 95以上进行第一次药剂防治,隔 7 d10 d 再防一次,每 667m2 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120 g 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5 g,机动喷雾器兑水 30 kg、手动喷雾器兑水 60 kg 全株上下均匀喷雾。 表A.1 病虫害名称 发生特点 农药防治办法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