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231699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 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6 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6 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6 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6 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备案号:216702008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 DB36/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2007-12-07 发布 2008-01-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5302007 I 前 言 为准确掌握水半夏栽培技术提供指导,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丰县农业局、信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星斌、俞金莲、刘玉生、肖宜福、王华、代美英。 DB36/T 5302007 1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半夏栽培的育苗、栽培、植物保护和采收。 本规程

2、适用于水半夏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育苗 3.1 育苗生产环境条件 3.1.1 选择大气、水质、土壤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段。 3.1.

3、2 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的砂壤土为宜。 3.2 育苗措施 3.2.1 种源 信丰水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植物戟叶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ume。 3.2.2 种源鉴定 水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540cm。块茎圆锥形,或椭圆形,直径12cm,块茎上生有多数须 根。叶柄长1820cm,圆柱形;叶片箭形或戟状披针形,近三全裂,中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细短。 3.2.3 选种 选取直径8mm10mm的中等粒,且表皮光滑,无霉变、无虫口,无病菌危害,芽口健壮的块茎作为 种子。 3.2.4 苗床整地 在前一年冬把田

4、块翻耕,播种前施入有机肥,待有机肥充分腐熟后再三犁三耙精耕细整,做到土细 疏松、土面平整,无杂草物。做畦宽1.4m,长随地势而定的苗床。 3.2.5 施肥 每667m 2 施牛猪栏粪肥3000kg4000kg,绿肥2000kg,钙镁磷复合肥25kg,茶麸80kg,充分腐熟后 播种。 3.2.6 用种量 每667m 2 用种量为3040kg。 3.3 播种期 根据气象情况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即可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播种。 3.4 播种 DB36/T 5302007 2 把块茎均匀地撒施在浇透水的苗床上,做到稀播匀播,盖上草木灰或潮湿沙泥,不见块茎为宜,畦 面保持湿润。搭建小棚盖膜

5、保温保湿防止病虫鼠咬。在出苗前不需揭膜,但可揭开两头薄膜通风换气。 3.5 苗期管理 3.5.1 灌溉 合理浇水,苗床保持湿润,防止干燥,保证齐苗壮苗。 3.5.2 追肥 在出苗57d后,每隔10d施稀薄腐熟的人尿粪水,或尿素加水兑成2%浓度浇施促进壮苗。 3.6 壮苗 在半夏苗长出5片叶时,高12cm至15cm,苗粗径0.8cm以上,苗期28d至30d出苗移栽。水半夏壮苗应 符合表1规定。 表1 规格 色泽 叶片 出苗天数 高1215cm 浓绿色 5片 2830d 粗径 0.60.8cm 浓绿色 4 栽培 4.1 产地环境 4.1.1 气象条件 年平均温度1819年活动积温在56006500

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5%,日照在1600h左右。 4.1.2 土壤条件 水半夏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潮湿的沙壤、冲积土、紫色土、黄红壤土等均适宜,但以土层疏松,肥 沃,富含有机质,pH值为67的沙壤土为佳。 水半夏的土壤环境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项 目 标准值mg/kg 一级 二 级 PH6.5 PH6.57.5 PH7。5 汞 0.15 0.30 0.50 1.0 镉 0.20 0.30 0.30 0.60 砷 水田 15 30 25 20 旱地 15 40 30 25 铜农田等 35 50 100 100 铅 35 250 300 350 锌 100 200 250 300 镍 40 4

7、0 50 60 铬 水田 90 250 300 350 旱地 90 150 200 250 DB36/T 5302007 3 六六六 0.05 0.50 0.50 0.50 滴滴涕 0.05 0.50 0.50 0.50 注:重金属(铬主要为,三价铬)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应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r 土 壤,若5cmol(+)/kg,其指标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4.1.3 产地灌水质量 水半夏地灌水质量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项 目 标准值mg/L 水作 旱作 生化需氧量(BOD5) 80 150 化学需氧量(CODCR) 200 300 悬浮物 150 20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8、LAS) 5.0 8.0 凯氏氮 12 30 总磷(以P计) 5.0 10 水温(); 35 PH 5.58.5 全盐量 1000(非盐碱土地区)(水作) 2000(盐碱土地区)(旱作) 总汞 0.001 总镉 0.005 总砷 0.05(水作) 0.1(旱作) 总铅 0.1 总铜 1.0 总锌 2.0 总硒 0.02 铬(六价) 0.1 氯化物 250 氟化物 2.0(高氟区)3.0(一般地区) 氰化物 0.5 石油类 5.0(水作) 10(旱作) 挥发酚 1.0 苯 2.5 DB36/T 5302007 4 硫化物 1.0 二氯乙醛 1.0(水作) 0.5(旱作) 丙烯醛 0.5 粪大肠菌

9、群数 10000个/L 蛔虫卵数 2个/L 4.1.4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水半夏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项 目 日平均浓度 一小时平均浓度 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状态)mg/m 3 0.3 二氧化硫(S02) (标准状态)mg/m 3 0.15 0.5 二氧化氮(N02) (标准状)mg/m 3 0.12 0.24 氟化物(F) (标准状态)g/m 3 7 20 注1.日平均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 注2.一小时平均浓度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4.2 水半夏种植地点 选择远离城镇、工矿企业及车站、码头、交通要道,避免有害物质污染。 4.2.1

10、 定植前大田准备 移栽前对大田进行三犁三耙,清除杂草,每667m 2 施半腐熟猪牛栏粪肥30004000kg,绿肥2000kg, 钙镁磷复合肥25kg,茶麸30kg,犁耙均匀混合,灌水沤田25d左右,待肥料充分腐熟后整平田块以待插秧 定植。 4.2.2 适时移栽 当水半夏苗长至45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 4.3 合理密植 4.3.1 种植密度 株行距15cm15cm,每667m 2 植株2.22.5万株。 4.3.2 定植方法 起幼苗时,用铲从畦面往下56cm处下铲,然后逐株取出,或用竹片逐株挖起,去掉过多的泥土, 并注意勿使幼苗的块茎脱落,以免影响成活,栽植过深不易返青,过浅易漂浮水面,栽

11、稳为准。 4.4 田间管理 4.4.1 施肥技术指标 4.4.1.1 移栽后 47d 每667m 2 施硫酸钾复合肥 10kg 拌 95%丁草胺颗粒除草剂 0.5kg 进行撒施,同时 撒施防治福寿螺的化学药剂。 4.4.1.2 在移栽后 20d 左右,即5月下旬半夏侧芽萌发期应施一次追肥,促进分蘖,每 667m 2 施用 45% 硫酸钾复合肥 15kg20kg。 4.4.1.3 在 6 月下旬半夏出现第一次枯苗倒苗现象,倒苗时半夏苗全部枯死,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 下部分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 数天后半夏苗重新生长出土面并连同分蘖苗一同出现, 是第三次施肥适期, 每677m 2 施复合肥 15k

12、g20kg,促进半夏生长健壮,并再次分蘖。 DB36/T 5302007 5 4.4.1.4 8 月初半夏出现第二次枯苗倒苗现象,同样需追肥每 667m 2 施复合肥 15kg20kg,促使生长 迅速。 4.4.1.5 9 月中旬半夏出现第三次枯苗倒苗现象,这次是侧芽大部分形成期,是半夏分蘖成形的阶段, 也是半夏生长对肥料需求最多的时期,因此在施肥时应增加数量促进半夏灌浆结实,增加淀粉干物质的 积累,每 667m 2 2540kg。 4.4.1.6 半夏施肥 半夏施肥指标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名称 施肥 时期 肥料种类 指标 kg/667m 2基肥 移栽 前30d 半腐熟猪牛栏粪肥、绿肥、钙

13、 镁磷复合肥、花生麸等沤田28d 左右 猪牛栏粪肥30004000、 绿肥2000、 钙镁磷复合肥25、 花生麸30。 追 肥 移栽后 20d 复合肥 饼 肥 1520 20 第一次 倒 苗 复合肥 氮 肥 1520 3 第二次 倒 苗 复合肥 磷钾肥 1520 58 第三次 倒 苗 复合肥 氮 肥 2540 5 4.4.2 水分管理 水半夏田块中应常保持土壤湿润。 5 植物保护 5.1 主要病虫害及症状 5.1.1 病害 5.1.1.1 根腐病 主要发生于苗期,危害块茎,发病时块茎逐渐腐烂,导致叶片变黄,最后成片枯死。 5.1.1.2 叶斑病 发病叶片上有紫褐色病斑,后植株逐渐枯萎。 5.1

14、.1.3 病毒病 病株叶卷缩成卷叶,植株矮小畸形。 5.1.2 虫害 5.1.2.1 菜青虫 幼虫咬食叶片,使半夏生长受到影响。 5.1.2.2 红天蛾 幼虫危害叶片,食光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5.1.2.3 蚜虫 注入叶片食汁,使叶片卷缩,失绿。 5.1.2.4 斜纹夜蛾 咬食叶片、茎杆等影响生长发育。 5.2 水半夏主要病虫害及症状发生时间 DB36/T 5302007 6 水半夏主要病虫害及症状发生时间见表6。 表6 名称 症状 代数 发生时期 根腐病 根部块茎腐烂,导致叶黄、枯死 幼苗期 叶斑病 病叶片上出现紫色褐斑后植株逐渐枯萎 高温高湿易发生 病毒病 叶片畸形,植株变矮 高温高湿易

15、发生 菜青虫 幼虫咬食叶片 多代 4月9月 蚜虫 吸食叶、茎干汁液 多代 5月9月 红天蛾 幼虫食叶 多代 5月9月 斜纹 夜蛾 幼虫食叶片 成虫吸食叶、茎汁液 23代 6月10月 5.3 病虫害防治 5.3.1 农业防治技术 5.3.1.1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杜绝传染源。并在病株生长处撒上生石灰。 5.3.1.2 增施磷、钾肥,少量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5.3.1.3 人工捕捉,如菜青虫幼虫、斜纹夜蛾成虫等。 5.3.2 化学药剂防治 5.3.2.1 叶斑病防治措施 在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一次连 续23次。 5.3.

16、2.2 病毒病防治措施 用20%病毒A6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洒。 5.3.2.3 根腐病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用40%乙磷铝3000倍和300倍液食醋,50mg/L高锰酸钾,5%草木灰液分别浸种。 5.3.2.4 菜青虫防治措施 选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喷雾。 5.3.2.5 红天蛾斜纹夜蛾防治措施 每667m 2 选用25%快杀灵乳油50mL兑水5075kg或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喷雾。 6 采收 6.1 采收时间 水半夏采收于当年冬季叶片大部分枯黄时即可采收。 6.2 采收方法 放干田水,待田土晒至发白后,耕

17、松土壤,筛或捡取块茎。也可在收获前灌水浸田,用耙来回耙捡 土壤使块茎浮在水面捞取。将收取的块茎洗净后,用去皮机去皮或放在石灰水中,浸泡一昼夜或用清水 浸泡15天左右,用木棒在水池中来回搅动,使其相磨擦去皮,去皮后晾干水分,用硫磺熏一天,晒干或 烘干即可。 DB36/T 5302007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 表 A.1禁止使用的农药 种类 农药名称 禁用原因 有机氯类 杀虫剂 六六六、滴滴滴、林丹、三氯杀螨醇 高残毒 有机磷 杀虫剂 久效磷对流硫甲基对流磷 剧 毒 高 毒 地虫硫磷、蝇毒磷、丙线磷 (益收宝)苯线磷甲基硫环磷 乙拌磷,甲胺磷、甲基异抑磷、磷胺 氨基甲酸脂

18、类杀 虫剂 涕灭威(铁灭克)克百威(呋喃丹) 高 毒 有机氮类 杀虫剂 杀虫脒 慢性毒性 致 癌 有机锡杀 虫杀菌剂 三环锡、薯瘟锡、毒菌锡等 致 畸 有机砷 杀菌剂 福美砷、福美甲砷等 高残留 杂环类 杀菌剂 敌枯双 致 畸 有机氮 杀虫剂 双胍辛胺(培福明) 毒性高有曼 性毒性 有机汞 杀菌剂 富有散、西力生 高残毒 有机氟 杀虫剂 氟乙酰胺、氟硅酸钠 剧 毒 熏蒸剂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致突变 二苯醚 除草剂 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性 DB36/T 5302007 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允许使用的主要农药 表 B.1允许使用的主要农药 主要防治 对 象 农药通用名称

19、施药量 kg(mL)/(667m.次) 2方法 安全间 隔期天数 病毒病 20%病毒A 水剂 5%菌毒清水剂 1.5%植病灵乳剂 600 300 1000 喷雾 喷雾 喷雾 15 20 17 叶斑病 波尔多液(硫酸铜)80%代 森锌粉剂 1 :1 :120 500800 喷雾 喷雾 10 21 根腐病 生石灰粉 撒施 5 菜青虫 90 敌百虫晶体 15%吡虫 水 剂 800 820 喷雾 喷雾 10 12 蚜虫 25%快杀灵乳剂 25%扑虱灵 1000 1000 喷雾 喷雾 18 20 红天蛾 斜纹夜蛾 25%快杀灵乳剂 5%抑太保乳剂 20%绿色功夫乳剂 1000 1000 1000 喷雾 喷雾 喷雾 18 15 10 除杂草 95%丁草胺颗粒 0.5 拌肥 DB36/T 5302007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