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23252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51 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51 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51 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51 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B 40 DB51 备案号:30896-201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293201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 2011 - 06 - 27 发布 2011 - 07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293201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定位监测 1 5 样方测定 2 6 路线监测 3 7 数据管理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表A.1 监测样地调查表 .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表B.1 紫茎泽兰样方调查表 .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表C.1 紫茎泽兰危害

2、程度统计表 .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表D.1 入户调查表 10 DB51/T 1293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凉山州草原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川江、周俗、张新跃、侯众、张绪校、鲁岩、严东海、何萍、刘勇。 DB51/T 12932011 1 紫茎泽兰地面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茎泽兰地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紫茎泽兰地面监测的样方布点、定位监测和路线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3、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233-2006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DB51/T9392009 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地面布点与样方测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定位监测 Positionin g monitoring 按照要求设置一定范围的固定区域开展地面信息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3.2 路线监测Route monitoring 按照要求设置一定的调查路线开展地面信息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3.3 样地Sample 按照监测

4、要求设置的能代表紫茎泽兰典型分布的地段。 3.4 样方Quadrat 按照监测要求设置的用于测定紫茎泽兰等内容的一定面积的调查区域。 4 定位监测 定位监测主要调查植物生物学特征、植被种类、土壤类型、生态状况、危害程度等内容。 4.1 样地选择 在监测区域内,按照紫茎泽兰分布危害情况和草原资源状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样地。样地选择条件如下。 4.1.1 代表性 DB51/T 12932011 2 能反映一定区域内紫茎泽兰分布危害状况的总体水平。 4.1.2 典型性 能反映一定区域内植被类型、生态状况和紫茎泽兰分布的典型地段。重点选择典型的草原区、农耕地、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布设监测样地,每种土

5、地类型选择重度、中度、轻度三种危害水平的样地进行测定。 4.1.3 其它因素 人力、物力和交通等条件良好,便于监测工作开展。 4.2 定位 在地形图或草地类型图上确定紫茎泽兰监测样地的中心点后,现场核实该区域植被类型和紫茎泽兰分布危害状况,用 GPS 定位仪进行定位,确定监测样地。 5 样方测定 5.1 样方布设 5.1.1 布设要求 在监测样地内按照监测内容设置相应样方, 尽量选在坡度较小、比较平缓的地方。样方通常随机布设,但应在监测点内尽量均匀分布。 5.1.2 样方数量 一个样地设置样方数量1个3个,每个样方内设置草本及矮小灌木样方3个。 5.1.3 样方间距 当采用遥感技术手段时,样方

6、间距不得小于遥感影像资料的最小分辨率。 5.1.4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一般为100m2(10m10m或5m20m),样方内的草本及矮小灌木小样方面积为1m2。 5.2 编号 监测样地、样方和照片应统一编号。监测样地按照“县名+土地类型+序号”,样方按照“样地号+样方序号”,照片按照“样方序号+照片序号”进行编号。 5.3 测定时间 当采用遥感技术手段时,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时间应同步,以能准确反映监测内容状况的时间为宜,地面测定时间一般为每年8月次年4月。 5.4 测定单位 测定单位应统一,并采用国际标准公制单位。 DB51/T 12932011 3 5.5 测定内容与方法 5.5.1 样地描述

7、 实地仔细观察,按照附录A.1及填表说明填写。 5.5.2 植被高度测定 按照附录B.1及填写说明填写。 5.5.3 植被盖度测定 采用目测法,具体方法参见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地面布点与样方测定技术规程 (DB51/T9392009) ,并按照附录B.1及填写说明填写。 5.5.4 生物量测定 在样方内分别测取紫茎泽兰、灌木、草本的地上生物量,具体方法参见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地面布点与样方测定技术规程(DB51/T9392009),并按照附录B.1及填写说明填写。 6 路线监测 路线监测主要调查紫茎泽兰分布地点、面积、危害情况及蔓延趋势等内容。选择的路线要能充分体现自然条件,横穿主要草原植被类型及紫茎

8、泽兰分布的主要断面,同时兼顾监测地区的交通状况及显著地形、地物和主要标志点。 通过采取野外踏查、实地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紫茎泽兰路线监测。 6.1 野外踏查 通过走访当地干部、群众,了解紫茎泽兰分布、危害情况,再组织技术人员对紫茎泽兰主要分布危害区域进行野外踏查,确定具体调查路线、制定调查方案。 6.2 实地调查 6.2.1 主要内容 主要调查当地社会经济、农牧业生产、气候特点以及紫茎泽兰生境、分布地点、生长状况、牲畜中毒情况等内容,并在地形图上勾绘紫茎泽兰分布危害图。 6.2.2 绘制分布危害图 在野外进行路线调查的同时,进行紫茎泽兰分布、危害图的绘制。 6.2.2.1 野外草绘

9、运用GPS或指南针进行定向定位,根据地形图与实地情况草绘紫茎泽兰分布、危害图。 6.2.2.2 室内绘制 根据野外草绘图,室内进行纠错、修饰处理。紫茎泽兰地块面积在10 hm2以上的必须上图,图上要用不同标志或颜色显示出“重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区域。低于10hm2的紫茎泽兰地DB51/T 12932011 4 块不上图但必须统计入总面积中。危害程度按紫茎泽兰群落的覆盖率(单位面积内紫茎泽兰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为指标划分为3个等级:轻度10%, 10%中度40%,重度40%。 6.2.3 面积统计 调查的县以村为基本行政单位进行紫茎泽兰分布危害统计,按照表C.1要求进行调查

10、统计。 6.3 入户调查 为掌握紫茎泽兰对农户牲畜的为害情况,需对牲畜中毒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时,以户为基本单位,按照表D.1要求进行调查统计。 7 数据管理 7.1 数据整理 紫茎泽兰监测数据以县为基本单位进行收集、整理。 7.2 数据校核 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校核汇总,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进行现场和室内复核。 7.3 资料归档 监测数据由监测承担单位按照监测要求,通过建立文件、图表资料目录和档案等形式建立档案材料并注明秘级,归档保存。以书面材料与电子文本两种格式进行保存。 A DB51/T 12932011 5 AB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表 A.1 监测样地调查表 监测样地所在行政

11、区:市(州) 县(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 样地编号 土地类型 景观照片编号 经度 纬度 中心点 经纬度 海拔高度 m 地形地貌 平原、山地、丘陵、高原 盆地 沟谷 植被特征 植被总盖度: %。主要的草本有: 紫茎泽兰等灌木比例: %。主要的灌木有: 土壤质地 砾石质、沙土、壤土、粘土 水分条件 地表有无季节性积水有/ 无;年平均降雨量 mm 利用方式 全年放牧、冬春放牧、夏秋放牧、禁牧、打草场、其它 利用状况 未利用、适度利用、轻度超载、中度超载、重度超载 紫茎泽兰危害程度 轻度、 中度、重度 DB51/T 12932011 6 表A.1 监测样地调查表填写说明 (一)样地编号

12、 监测样地编号按照“县名+土地类型+序号”进行编号。 草地、农耕地、林地分别用A、B、C表示,如盐源县草地第一个监测样地编号为:盐源A001。 (二)土地类型 包括草地、农耕地、林地三种类型。 (三)地形地貌 地貌通常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和沟谷6种类型,各种地貌类型的判断依据如下: 平原:地势漫平,高差很小的广阔的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相对高差在50m左右。 山地: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来确定,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高山指海拔3000m,相对高度1000m,山坡陡峭;中山指海拔1000m3000m之间,相对高度为500m1000m;低山指海拔500m1000m,相对

13、高度200m500m,山坡较为平缓,与丘陵无明显界线。 丘陵:海拔高度200m的平原地貌。 盆地:指周围被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似盆状地貌。 沟谷:指河流冲刷低地或山间谷地等。 (四)植被特征 植被地表特征主要包括植物种类、盖度、高度等情况。 (五)土壤质地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组成,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且在不同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的土粒的比例组合叫土壤质地。 砾石质: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 1%时的土壤。 沙土:土壤松散,很难保水,无法用手捏成团,用手捏时有很重的沙性感,并发出沙沙声。 壤土:土壤孔隙适当、通透性好、保水性好,湿捏无沙沙声,微有沙性

14、感,用手成团后容易散开。 粘土:土壤颗粒小、通透性差、水份不易渗透、容易积水,用手捏成团后不易散开。 (六)水分条件 填写样方所在地区,地表有无季节性水域和当地气象台站记载的年平均降雨量。 (七)利用方式 草原利用主要分为全年放牧、冬春冷季放牧、夏秋放牧、打草场等方式。 全年放牧:全年放牧利用。 冬春放牧:高原一般指冬季和春季放牧,盆周山区一般指冬季放牧。 夏秋放牧:一般指夏季和秋季牧草生长季节放牧。 禁牧:全年不放牧。 打草场:用于刈割的非放牧草地。 (八)利用状况 指草原上家畜放牧和人类活动情况。 未利用:指没有被放牧或打草利用的草原。 轻度利用:放牧较轻,对草地没有造成损害,草地无退化迹

15、象,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适度利用:草原利用合理,草畜基本平衡,植物生长状况优良。 轻度超载:草原家畜超载幅度小于30%,草地有退化迹象,群落的高度、盖度下降,多年生牧草比例减少不明显。 重度超载:草原家畜超载幅度大于30%,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草群高度、盖度明显下降,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减少,有毒有害植物增加。 DB51/T 12932011 7 BC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表 B.1 紫茎泽兰样方调查表 调查地点: 县 乡(镇) 村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 样方编号 照片编号 经度 纬度 海拔 m 紫茎泽兰生长阶段 能否结籽 平均株丛情况(cm,g) 总株数覆盖面积(m2) 平均高

16、度(cm) 总生物量株丛 株丛数 长度 宽度 高度 株丛内植株数单株生物量 大株丛 100m2样方内紫茎泽兰 小株丛 平均株丛情况(cm,g) 100m2样方内灌木名称 株丛数 长度 宽度 高度 可食生物量 覆盖面积(m2) 平均高度 总可食生物量 样方 盖度(%) 平均盖度(%) 高度(cm)平均高度(cm)鲜草量(g) 平均鲜草产量(g) 植物种数 主要植物1 2 100m2样方内草本 3 总盖度 % DB51/T 12932011 8 表 B.1 紫茎泽兰样方调查表填写说明 (一)照片编号:样方序号+照片序号。 (二)样方编号:样地号+样方序号。 (三)地形状况:参照表1的“地形地貌”栏

17、填写。 (四)紫茎泽兰生长阶段:发芽、幼苗、成株、开花、结果、死亡 (五)总株数 :总株数大株丛数 株丛内植株数+小株丛数 株丛内植株数;覆盖面积大株丛数 长度 宽度+小株丛数 长度 宽度;平均高度(大株丛数 高度+小株丛数 高度)/(株丛数+小株丛数);总生物量大株丛数 株丛内植株数 单株生物量+小株丛数 株丛内植株数 单株生物量 (六)总盖度 :总盖度(%)A+B+(1-A-B)C,A紫茎泽兰覆盖率;B灌木覆盖率,C草本样方平均盖度 DB51/T 12932011 9 CD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表 C.1 紫茎泽兰危害程度统计表 地点: 市(州) 县 紫茎泽兰危害土地类型面积(hm

18、2) 紫茎泽兰危害程度 面积(hm2) 序号 乡 村 土地面积 (hm2) 紫茎泽兰危害面积(hm2) 草地 林地 耕地 轻度危害 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合计 DB51/T 12932011 10 DE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表 D.1 入户调查表 调查地点: 县 乡 村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 填表人: 一、基本情况 二、牲畜存栏头数 土地类型类别 土地面积(hm2) 紫茎泽兰发生面积(hm2) 3 年前 调查当年 农耕地 林地/果园 草地 合计 牦牛: 黄牛: 山羊: 绵羊: 猪: 鸡: 鸭: 兔: 马: 牦牛: 黄牛: 山羊: 绵羊: 猪: 鸡: 鸭: 兔: 马: 三、牲畜中毒情况 中毒牲畜类别 年龄 性别 发病头数 死亡头数 中毒发生时间 中毒症状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