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69129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植物保护学复习 资料 绪论 生物因子:包 括各类 有害 生物( 动物 、植物 、微 生 物等) , 即所 谓病 害、虫 害 、草害 、 鼠害。 病害由 各种 病原 微 生物造 成, 包 括病 毒、 真 菌、 细菌 、 线 虫和寄 生性 种子植 物等; 植 物虫害 主要 指昆 虫和 螨类 ;草害 主要 指农 田杂 草; 鼠害指 啮齿 类动 物。 非生物因子: 气候 、土 壤 、水肥 等, 对植 物造 成诸 如干旱 、涝 害、 冻害 和缺 肥等伤 害。 第一章 植 物 病害 的 概 念 第 一节 植物 病害 的定义 病害 : 植物 由于 生物 和非 生物致 病因 素的 作用, 正 常的生 理和 生

2、化 功能 受到 干扰, 生长 和发育 受到 影响 , 因而 在生 理或组 织结 构上 出现 多种 病理变 化 , 表 现各 种不 正常 状态 (病 态) , 甚至死 亡的 现象 。 病原: 引起 植物 偏离 正常 生长发 育状 态而 表现 病变 的因素 。 导致 植物 发生 病 害的原 因可 分为三 种:1、 植物 自身 的 遗传因 子;2、 不良 的环 境 因素;3、 病原 生物 。 第 二节 植物 病害 的症状 病状:寄 主植 物本 身的 不 正常表 现, 有以 下五 大类 型: 1 、 变色:由 于病 部细胞 的 色素改 变, 导致 发病 植物 的色泽 发生 均匀 或不 均匀 改变。 2

3、 、 坏死:发 病植 物组织 和 细胞受 破坏 而死 亡。 3 、 腐烂:较 大面 积植物 组 织的分 解和 破坏 的表 现 4 、 萎焉:植 物根 茎的维 管 束组织 受到 破坏 而发 生的 凋萎现 象 5 、 畸形:病 组织 或细胞 的 生长受 阻或 过度 造成 的形 态异常 病征:指 在植 物病 部形 成 的、肉 眼可 见的 病原 物的 组织结 构。 有以 下六 大类 型: 1 、 霉状物:小 麦赤 霉病 、 十字花 科蔬 菜霜 霉病 、甘 薯软腐 病、 柑桔 青霉 病等 。 2 、 粉状物:苹 果白 粉病 、 小麦散 黑粉 病、 水稻 粒黑 粉病等 。 3 、 锈状物:各 种锈 病 4

4、 、 粒状物:水 稻纹 枯病 、 油菜菌 核病 、毛 豆炭 疽病 、茄子 褐斑 病、 西瓜 白绢 病、 5 、 索状物:柑 橘紫 纹羽 和 白纹羽 病 6 、 菌脓:细 菌病 害特有 的 病征。 如水 稻细 菌性 条斑 病和白 叶枯 病 第 三节 两种 类型 的植物 病害 一、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 因子 (病 原物 )引 起的植 物病 害, 可在 植物 个体间 传染 ,故 也称 传染 性病害 致病因 子= 病原 物: 线虫 、 寄生性 种子 植物 、真 菌、 细菌、 (植 原体) 、病 毒、 (类 病 毒) 二、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 物因 子 (不适 宜的 环境条 件 ) 引 起的植 物病 害无

5、病 原物 的侵 染, 不能 在植物 个 体 间传染 ,故 也称 非传 染性 病害或 生理 性病 害。 第二章 植 物 侵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原 第 一节 植物 病原 真菌 营养体: 真 菌 营养 生长 阶 段的结 构 , 典 型的 真菌 营 养体为 丝状 体 , 单 根叫 菌 丝, 交织 成 团叫菌 丝体 。 营养体 变态 为 菌 核、 子座 和菌索 、 ( 吸器) 、 ( 厚垣 孢 子) 。 菌核功能 :抵 抗不 良环 境 ,适时 形成 新繁 殖体 。 子座功 能: 抵抗 不良 环境 ,帮助 菌体 蔓延 菌索功 能: 形成 产孢 机构 ;度过 不良 环境 吸器功 能: 吸收 养分 厚垣孢

6、 子功 能: 抵抗 不良 环境, 适时 形成 新菌 丝 繁殖体:分 为无 性孢 子和 有性孢 子 无性孢子: 无 性繁 殖是 不 经核配 和减 数分 裂产 生后 代个体 , 无 性生 殖产 生的 后代称 为无 性孢子 。常 见的 无性 孢子 有三种 类型 :游 动孢 子、 孢囊孢 子、 分生 孢子 。 有性孢子: 有 性生 殖是 指 真菌通 过性 细胞 或性 器官 的结合 而产 生孢 子的 繁殖 方式, 有性 孢子产 生的 孢子 称为 有性 孢子 。 可 分为 休眠 孢子 囊 、 卵孢子 、 接合 孢子 、 子囊 孢 子、 担孢 子。 无性阶段: 也称 无性 态, 在生长 季节 连续 多次 产

7、生 大量的 无性 孢子 ,利 于病 害传播 。 有性阶段:也 称有 性态 , 一般在 植物 生长 或病 菌侵 染的后 期只 产生 一次 有性 孢子。 作用: 繁衍 后代 ;渡 过不 良环境 ,并 作为 病害 最初 侵染的 来源 。 第 二节 植物 病原 原核生 物 细菌致病害特点: 1. 症状 特点 细菌病 害表 现坏 死、 腐烂 、萎蔫 和瘤 肿等 症状 ,变 色的较 少; 有的 还有 菌脓 溢出。 田间症 状特 点 : 一是 受害 组织表 面水 渍状 或油 渍状 , 二 是在 潮湿 条件下 , 病 部有黄 褐或 乳白色 、胶 黏、 似水 珠状 的菌脓 ;三 是腐 烂型 病害 患部往 往有

8、恶臭 味。 2. 侵染 和传 播特 点 细菌一 般通 过伤 口和 自然 孔口( 如水 孔或 气孔) 侵入 寄主植 物 , 主 要通 过流 水( 包括雨 水、 灌溉水 等) 进行 传播 。 3. 病原 物诊 断 : 观察 有无 喷菌现 象 植物菌原体:病害 的症 状主 要有变 色和 畸形 ,包括 病 株黄化 、矮 化或 矮缩, 枝 叶丛生 , 叶片变 小, 花变 叶等 。 第 三节 植物 病原 病毒 病毒繁殖特点: 复 制 式增 殖 复制特 点: 1. 有的 病 毒 RNA 反转 录成 互补 DNA 链 。但 大多 数植 物病毒 的核 酸复 制, 仍然 是由 RNA 复制RNA 。 2. 需要寄

9、 主提 供复制 的场 所( 通常 是在细 胞质或 细胞 核内)、 复制所 需的原 材料 和能量。 病毒本 身提 供的 主要 是模 板核酸 和专 化的 聚合 酶, 也称复 制酶 。 致病害特点: 1. 症状 特点 : 类型: 花叶 、黄 化、 矮缩 、丛枝 等, 少数 为坏 死斑 点。 田间表 现特 点: (1 ) 一般 心叶首 先出 现症 状, 然后 扩展至 植株 的其 他部 分。 (2) 系 统侵 染 , 引 起的 坏死 斑点 通常 较均匀 地分 布于 植株 上, 而不像 真菌 和细 菌引 起的 局部斑 点在 植株 上分布 不均 匀。 (3) 随着 气温的 变化 , 特 别是 在高 温条件

10、下, 植物 病毒 病时 常会发 生隐 症现 象。 2. 传播 和流 行特 点: 主要通 过昆 虫等 生物 介体 进行传 播。 第 四节 植物 病原 线虫 类型: 根结 线虫 属 (垫 刃型 食道) 、 异皮 线虫 属 ( 垫刃 型食道 ) 、 茎 线虫 属 ( 垫刃 型食道 ) 、 滑刃线 虫属 (滑 刃型 食道 ) 、粒线 虫属 (垫 刃型 食道 ) 植物线虫对寄主致病 性表 现为: (1) 机械 损伤 (2) 分泌 有毒 物质 破坏 寄 主的细 胞和 组织 (3) 与其 它病 原物 对寄 主 复合侵 染 第 五节 寄生 性种 子植物 根据对 寄主 的依 赖程 度或 获取寄 主营 养成 分的

11、 不同 , 寄生性 种子 植物 可分 为全 寄生和 半 寄生两 类。 全寄 生: 菟丝 子、列 当; 半寄 生: 桑寄 生、槲 寄生 根据寄 生部 位不 同, 寄生 性 种子植 物可 分为 茎寄 生和 根寄生 。 茎 寄生 : 菟丝 子、 桑寄生 ; 根寄生 :如 列当 、独 脚金 第三章 植 物 病害 的 发 生 发 展 规律 第 一节 侵染 过程 侵染过 程一 般分 为四 个时 期:接 触期 、侵 入期 、潜 育期和 发病 期。 病原物 的侵 入方 式分 为主 动侵入 。 、 被动 侵入 两种 。 病原物 侵入 寄主 植物 的三 种途径 : (1)直 接侵 入: 病原 物直 接 穿透寄 主

12、表 面保 护层 。 (2)自 然孔 口侵 入: 气孔 、 水孔、 皮孔 、柱 头、 蜜腺 等 (3)伤 口侵 入: 机械 损伤 , 自然伤 口等 。 第 二节 病害 循环 病害循环: 病害 从寄 主植 物 的上一 个生 长季 节开 始发 病到下 一个 生长 季节 再度 发病的 过 程 主要涉 及病 原物 的越 冬和 越夏、 病原 物的 传播 及病 原物的 初侵 染与 再侵 染三 个方面 。 初侵染:越 冬或 越夏 的病 原物, 在植 物一 个生 长季 中最初 引起 的侵 染, 也称 初次侵 染。 再侵染: 初 侵染 植物 上病 原物产 生的 繁殖 体, 经过 传播, 又侵 染植 物的 健康 部

13、位和 健康 的植物 ,也 称为 再次 侵染 。 第 三节 植物 病害 的流行 流行因子:感 病 寄生 植物 、强致 病性 病原 物大 量存 在、适 宜的 环境 条件 、人 为因素 。 病害流 行学 类型 : 单年流行病害(多 循环病 害) :病 原物 能够 在一 个生 长季中 连续 繁殖 多代 , 发 生多次 在 侵染, 进而 完成 菌量 积累 ,使得 病害 在一 个生 长季 节就能 由 轻 到重 达到 流行 程度。 积年流行病害(单 循环病 害) :是 在一 个生 长季 节只 有初侵 染 ,没 有再 侵染 , 或虽有 再 侵染, 但在 当年 病害 的发 生过程 中所 起的 作用 不大 。 第

14、四章 昆 虫 的形 态 结 构 与 功 能 昆虫的基本特征: 1. 体分 为头 ,胸 ,腹 三个 体段。 2. 头部 有1 对 触角 1 对 复 眼有的 还有1-3 单 眼; 胸 部有6 足 4 翅 ,腹 部有 10 节左右 组 成,末 端有 外生 殖器 。 头部是 感觉 和取 食的 中心 ,胸部 是运 动中 心, 腹部 是内脏 活动 和生 殖中 心。 触角类型: 线状( 丝状 )如 蝗虫 ,蟋 蟀及一 些蛾 类; 锤状如 长角 蛉, 瓢虫 ;锯 齿状如 叩头 甲; 羽毛状 如小 地老 虎雄 虫; 鳃叶状 如金 龟子 ; 棒状如 蝶类 ,蚁 铃等 ; 刚毛状 如蜻 蜓, 蝉, 飞虱 。 足的类

15、型: 步行足 (步 行虫 ) , 跳跃足 (蝗 虫的 后足 ) , 捕捉足 (螳 螂的 前足 ) , 开掘足 (蝼 蛄的 前足 ) , 游泳足 (龙 虱的 后足 ) , 抱握足 (雄 龙虱 的前 足) , 携粉足 (蜜 蜂的 后足 ) 。 翅的类型: 1 、膜 翅 蜂 类( 膜翅 目 ) 2 、鳞 翅 蛾 、蝶 (鳞 翅 目) 3 、缨 翅 蓟 马( 缨翅 目 ) 4 、覆 翅 蝗 虫、 蟋蟀 的 前翅( 直翅 目) 5 、鞘 翅 金 龟甲 、天 牛 的前翅 (鞘 翅目 ) 6 、半 鞘翅 蝽 的前 翅( 半 翅目) 7 、平 衡棒 蚊 、蝇 的后 翅 (双翅 目) 体壁的层次: 表皮 层、

16、皮 细胞层 、底 膜。 口器的类型: 咀嚼 式、 刺 吸式、 虹吸 式和 锉吸 式 咀嚼式 口器 : 鳞 翅目 的幼 虫, 螳 螂目 、 直 翅目、 鞘 翅目、 脉翅 目的 昆虫 以及 膜翅目 的大 部分成 虫和 叶蜂 类的 幼虫 等。 刺吸式 口器 :半 翅目 和同 翅目 蝗虫为 咀嚼 式口 器; 蚜 虫 、 蝉、 蚊 子为 刺吸式 口器 ; 蛾、 蝶 为虹 吸式口 器; 蝇为舔 吸式 口器、 蓟马 为锉 吸式 口器 ;嚼吸 式口 器为 蜜蜂 类所 特有。 内激素: 分 泌于 体内, 调 节内部 生理 活动 , 如 位于 昆虫脑 内的 脑神 经分 泌细 胞能分 泌脑 激素 。 流 入体 内,

17、 刺激 前 胸腺促 进分 泌促 使昆 虫蜕 皮的蜕 皮激 素 。 也能 刺激 咽侧体 分泌 保幼 激素。 外激素:是腺 体分 泌物 挥 发于体 外, 作为种 内 传 递 信息之 用, 昆虫的 外激 素 种类很 多, 已知有 性外 激素 ,示 踪外 激素, 警戒 外激 素和 群体 外激素 。 第五章 昆 虫 的发 育 和 行 为 繁殖方式和类型: 两 性 生 殖、孤 雌生 殖、 胎生 和幼 体生殖 、多 胚生 殖 幼虫的类型: 原足 型、 多 足型、 寡足 型、 无足 型 蛹的类型: 离蛹 ,被 蛹, 围蛹。 羽化:成 虫从 它的 的前 一 虫态脱 皮而 出的 过程 或者 现象 补充营养: 成

18、虫羽 化后 需 要继续 取食 , 以 获得 完成 性成熟 发育 所需 要的 营养 物质, 这对 性成熟 发育 不可 缺少 的成 虫期营 养, 称为 补充 营养 。 性二型:同种 昆虫 雌雄 个 体之间 除了 生殖器 官( 第 一性征 ) 外 ,还在 个体 大 小、体 型、 体色 、 构造 等( 第二 性征 )方面 存在 着明 显区 别, 这种现 象称 为性 二型 现象 。 不完全变态: 一生 只经 过 卵期 、 幼 期 、 成 虫期 三个 发育阶 段 , 幼 期的 翅在 体 外发育 , 可分为半 变态 (蜻 蜓目 ) , 渐 变态 ( 直翅 目、 半翅 目、 大部分 同翅 目) , 过 渐变

19、态 (缨翅 目、 同 翅目粉 虱 科 ) 。 三个亚 型共 同点: 所有 的成 虫不 蜕皮 。 没有 蛹期 。 幼体 都是 寡足 型 外翅 部即 翅发 生在 体外 。 不同点 : 半变态: 幼体 与成体 形态 、习性不 同( 幼期水 生, 成虫期陆 生) 。 这类昆 虫的 幼体特 称 稚虫 渐变态 : 幼 体与 成体 形态 、 习性 非常 相似 。 区 别是 个体大 小、 翅芽 发达 程度 、 性器 官成 熟程度 等。 这类 昆虫 的幼 体特称 若虫 。 过渐变 态: 幼 体 (若 虫) 成虫。 伪蛹 (拟蛹 ) 指 最后一 龄幼 虫不 食不 动 蜕皮 变成 虫。 完全变态:一 生经 过卵 、

20、 幼虫、 蛹和 成虫 四个 阶段 ,幼虫 的翅 在体 内发 育。 特点: 幼体 变成 成体 要经 过蛹 期。这 类昆 虫的 幼体 特称 幼虫。 幼体 与成 虫习 性、 形态 (内部 构造 、外 部形 态) 完全不 同。 成虫 期的 特征 在蛹 期表 现出来 。 世代 : 昆虫 的新 个体 ( 卵 或幼虫 或若 虫或 稚虫) 自 离开母 体到 性成 熟产 生后 代为止 的发 育过程 叫生 命周 期, 通常 称这样 的一 个过 程为 一个 世代。 昆虫的生活史: 是 指 一种 昆 虫在一 定阶 段的 发育 史。 生 活史常 以1 年或 一代 为时 间范围 , 昆虫在 1 年中 的生 活史 称 年生

21、活 史或 生活 年史 。 休眠(环境) : 昆 虫为 了度 过不良 环境 (温 度、 湿度 、食料 ) ,而 处于 不食 不动 ,生长 、 发育 、 繁 殖停 止的状 态 。 休眠是 由不 良环 境条 件直 接引起 的 , 当 不良环 境条 件消除 后昆 虫马 上能恢 复生 长发 育的 生命 活动停 滞现 象。 滞育(遗传) :某 些昆 虫在 不良环 境到 来之 前,已 经 进入停 育状 态。 即使不 良 环境条 件 消除后 昆虫 也不 能马 上能 恢复生 长发 育的 生命 活动 停滞现 象。 必须 经过 一定 阶段 ( 或给 它适 当的刺 激) 才能 打破 停育 状态。 食性:植 食性 ,腐

22、 蚀性 , 肉食性 ,杂 食性 和粪 食性 。 第六章 昆 虫 的分 类 昆虫的分类: 弹跳缨 衣蜻 蜓目 螳螂直 蝗等 白蚁 同蝉半 蝽脉 草蛉 鞘甲虫 鳞蝶 加蛾 膜蜂蚁 双蚊 苍蝇 还有蚤 目加 跳蚤 。 缨翅目识别歌诀 钻花蓟 马缨 翅目 体小细 长常 翘腹 短角巨 眼口 器歪 缨毛微 刺具 泡足 直翅目识别歌诀 开掘善 跳直 翅目 前翅狭 革背 上覆 雄鸣雌 具产 卵器 蟋蟀螽 斯蝗 蝼蛄 半翅目识别口诀 基革端 膜半 翅目 前胸发 达盾 片露 刺吸口 器分 界喙 水陆取 食动 植物 同翅目识别歌诀 前翅同 质同 翅目 喙出头 下近 前足 叶蝉、 飞虱 、蚜 和蚧 为害农 林与 果蔬

23、 脉翅目识别歌诀 草蛉、 褐蛉 脉翅 目 外缘分 叉脉 特殊 咀嚼口 器下 口式 捕食蚜 蚧红 蜘蛛 鞘翅目识别歌诀 硬壳甲 虫鞘 翅目 前翅角 质背 上覆 触角十 一咀 嚼口 幼虫寡 足或 无足 鳞翅目识别歌诀 虹吸口 器鳞 翅目 四翅膜 质鳞 片覆 碟入花 间蛾 扑灯 幼虫多 足害 植物 双翅目识别歌诀 蚊虻蝇 双翅 目 后翅平 衡五 节咐 口器刺 吸或 舔吸 幼虫无 足头 有无 膜翅目识别歌诀 后翅钩 连膜 翅目 蜂蚁细 腰并 胸腹 捕食害 虫或 授粉 害虫幼 虫为 多足 蜱螨目识别歌诀 体不分 节一 团球 无翅善 爬八 只足 有鳌无 角能 吐丝 叶螨食 植用 嘴刺 缨翅 目 直翅目 半

24、翅目 同翅目 脉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 代表 昆虫 蓟马 蟋蟀、 螽斯、 蝗虫、 蝼蛄 蝽、大 田鳖 叶 蝉 、 飞 虱 、 蚜 虫 、 蚧 草 蛉 、 褐蛉 龙 虱 、 瓢 虫 、 虎甲 蝶、蛾 蚊 子 、 苍蝇 蚂蚁、 蜜蜂 翅的 类型 缨翅 前翅是 覆翅 前翅是 半鞘翅 膜 翅 或 革质 膜 翅 具 脉纹 鞘翅 鳞翅 后 翅 为 平衡棒 膜翅 口器 的类 型 锉吸 式 咀嚼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幼 虫 咀 嚼 式 , 成 虫 虹 吸式 蚊 子 刺 吸 式 , 苍 蝇 舔 吸式 蚂蚁咀 嚼式, 蜜蜂嚼 吸式 变态 类型 过渐 变态 渐变态 渐变态 渐 变 态 粉

25、 虱 科 为 过 渐 变态 全变态 全变态 全变态 全变态 全变态 蛹的 类型 裸蛹 离蛹 被蛹 被 蛹 或 围蛹 离蛹 食性 植物 性 多数植 食性, 螽斯肉 食性 多数植 食性 植食性 肉食性 什 么 食 性都有 植食性 什 么 食 性都有 少数植 食性多 数为寄 生性和 捕食性 幼虫 足型 寡足型 寡足型 寡 足 型 无足型 多足型 无足型 害虫幼 虫多足 生殖 方式 孤雌 生殖 大 多 数 两 性 卵 生 , 有 孤 雌 生多 数 两 性 , 有 孤 雌 , 幼 体 生多 数 两 性生 殖 , 一 般 为 卵 有性, 孤雌, 多胚 殖 殖 和 卵 胎生 生 作用 传粉 , 天敌 昆虫

26、农 业 重 要害虫 植食性 吸食果 树汁液 大 多 数 传 播 植 物病毒 捕 食 蚜 虫, 蚧 , 红蜘蛛 幼 虫 为 重 要 害 虫 , 成 虫传粉 传 播 疾 病 授粉, 寄生性 和捕食 性是天 敌昆虫 第七章 植 物 病害 的 预 测 预 报 病情指数: 采 用严 重度 指 标, 病 害严 重度 表示 植株 或器官 的 罹 病面 积所 占的 比率, 反应 病害的 严重 程度 。 病情指 数= ( 各级 病叶 数 各级 代表 值) 调 查总 叶数 最高 级代 表值 被害率 :反 应病 害的 普遍 程度 柯氏法则流程: (1) 在病 植物 上常 伴随 有 一种病 原生 物存 在; (凭 症

27、 推断 (2) 该微 生物 可在 离体 的 或人工 培养 基上 分离 纯化 而得到 纯培 养; 分离 病原 (3) 将纯 培养 接种 到相 同 品种的 健株 上, 表现 出相 同症状 的病 害; 回接 试验 (自身 (4) 从接 种发 病的 植物 上 再分离 到其 纯培 养, 性状 与原来 微生 物记 录相 同。 再分离 侵染性病害诊断特点 : 1 、 寄生 植物 引起 的病 害: 在病植 物体 上或 根际 可以 看到其 寄生 物, 如寄 生藻、 菟丝子 、 独脚金 等。 2 、线虫 病害: 在植物 根表 、根内、 根际 土壤、 茎或 籽粒(虫瘿) 中可 见到 有线 虫寄生 , 或者发 现有

28、口针 的线 虫存 在。 线 虫病的 病状 有: 虫 瘿或根 结、 胞 囊、 茎( 芽、 叶)坏 死、 植 株 矮化黄 化、 缺肥 状。 3 、 真菌病害 :大 多数真 菌 病害在 病部 产生 病征 ,或 稍加保 湿培 养即 可生 出子 实体来 。 4 、 细菌 病 害: 初期 有水 渍 状或油 渍状 边缘 , 半 透明 , 病斑上 有菌 脓外 溢, 斑点 、 腐烂、 萎蔫 、 肿 瘤大 多数 是细 菌 病害的 特征 , 部分 真菌 也 引起萎 蔫与 肿瘤 。 切片镜 检有无喷菌现象 是最简 便易 行又 最可 靠的 诊断技 术。 5 、菌原 体病害 :菌原 体病 害的特点 是植 株矮缩 、丛 枝

29、或扁枝 ,小 叶与黄 化, 少数出 现 花变叶 或花 变绿。 只有在 电镜下才能看到菌原 体 。 注射四 环素 以后, 初期 病 害的症 状可 以隐退消失 或减 轻。 对青 霉素 不敏感 。 6 、 病毒 病害 :病 毒病的 症 状以花 叶、矮 缩、坏 死为 多见。 无病征 ,撕取 表皮 镜检时 有 时 可 见 有内 含 体。 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采 取 病株 叶片 用 汁液摩 擦 接 种或 用 蚜虫传 毒接 种可 引起 发病 ; 用病汁 液摩 擦接 种在 指示 植物或 鉴别 寄主 上可 见到 特殊症 状出 现 。 用血清 学诊 断技 术可 快速 作出正 确的 诊断 。 第八章

30、昆 虫 种群 动 态 与 预 测 种群的 概念 :种 群就 是占 据某一 地区 一定 空间 中同 种个体 的集 合。 种群是 由个 体组 成的 , 但 种群内 的各 个个 体不 是孤 立的, 而是 通过 种内 关系 组成的 一个 有机的 统一 体。 种群 决不 等于个 体的 简单 相加 。 种群的 生死 过程 则有 出生 率和死 亡率 表示 。种 群还 有年龄 结构 、性 比等 。 种群的 三大 特征 是: 空间 特征、 数量 特征 和遗 传特 征 第九章 农 业 有害 生 物 防 治 技 术与 策 略 植物检疫: 概念:植物 检疫 是指国 家 或地区 政府依 据法 规, 对 植物或 植物产

31、品, 及其 相 关的土 壤、 生物活 体、 包装 材料 、 容 器、 填 充物 、 运 载工 具等 进行检 验和 处理 , 防 止检 疫性有 害生 物通 过人为 传播 进、 出境 并进 一步扩 散蔓 延的 一种 保护 性植物 保护 措施 。 特点: 预 防性 、 法律 的强 制性 、 宏 观战 略性 、 植 物 检疫的 防治 策略 是对 有害 生物进 行全 种群控 制、 管理 综合 性 农业防治: 概念: 通 过策 划作 物布 局 、 选 用抗 害耐 害作 物品 种 、 调 控栽 培管 理等 方法 , 创造不 利于 有害生 物发 生危 害、 而有 利于天 敌生 物发 挥控 害作 用的生 态环

32、境。 特点: 优点: 不需 地额 外的 投入 ,易于 其他 防治 措施 相配 套; 局限性 : 农 业防 治必 须服 从丰产 要求 ; 农 业防 治措 施实施 时必 须针 对当 地主 要病虫 害综 合考虑 ,权 衡利 弊, 因地 制宜; 农业 防治 具有 较强 的地域 性和 季节 性, 且多 为预防 性措施 。 生物防治: 概念: 通过 天敌 的作 用使 另 一种生 物的 种群 密度 维持 在比缺 乏天 敌时 的平 均密 度较低 的 水平上 。 特点: 优点: 生物防 治对 人、 畜安 全, 对环境 影响 极小 活体生 物防 治对 有害 生物 可以达 到长 期控 制的 目的 ,而且 不易 产生

33、 抗性 问题 生物防 治的 自然 资源 丰富 ,易于 开发 ,生 物防 治成 本相对 较低 。 局限性 : 生物防 治的 作用 效果 较慢 ,再有 害生 物大 发生 后常 无法控 制 生物防 治防 治效 果不 稳定 可大批 量生 产使 用的 有益 生物种 类太 少 , 通 过生 物防 治达到 有效 控制 的有 害生 物数量 有 限 生物防 治通 常只 能将 有害 生物控 制在 一定 的危 害水 平, 对 于防 治要 求高 的有 害生物 , 较 难实施 种群 综合 治理 。 物理防治: 概念:利用 各种 物理 因子 、人工 和器 械防 治有 害生 物。 化学防治 概念:就 是利 用各 种化 学

34、物质及 其加 工产 品控 制有 害生物 危害 的防 治方 法。 特点: 优点: 1. 收效 快, 防治 效果 显著 。 2. 使用 方便 ,受 地区 及季 节性的 限制 较小 。 3. 可以 大面 积使 用, 便于 机械化 。 4. 杀虫 范围 广, 几乎 所有 害虫都 可利 用杀 虫剂 来防 治。 5. 可以 大规 模工 业化 生产 ,品种 和剂 型多 。便 于运 输和储 藏。 缺点: 长期广 泛使 用, 易造 成一 些害虫 对农 药的 抗药 性。 易杀死 害虫 的天 敌, 出现 一些主 要害 虫再 猖撅 和次 要害虫 上升 为主 要害 虫。 长期广 泛大 量使 用化 学农 药, 易 污染

35、大气 、 水 域、 土壤, 对人 畜健 康造 成威 胁, 甚 至中 毒死亡 。 综合治理: 综 合防 治的 对 象最初 仅指 害虫 , 其 后发 展到病 虫害 , 现 代综 合防 治对象 的范 围扩大 到一 切危 害植 物的 生物, 称为 有害 生物 综合 防治 经济阈值: (防 治指 标) 是 指害虫 的某 一密度 ,在 此 密度下 应采 取措施 ,以 防 害虫密 度达到经 济损 害允 许水 平。 第十章 水 稻 稻瘟 病、小麦锈病 水稻稻瘟病: 症状特点: 水稻各 生育 期和 各个 部位 均可发 生 据发病 时期 和发 病部 位可 分为苗 瘟 、 叶 瘟、 叶枕 瘟、 节瘟 、 穗 颈瘟

36、、 枝 梗瘟 、 谷 粒瘟等 , 其中以 叶瘟 、穗 颈瘟 最为 常见, 危害 较大 。 叶瘟严 重时 ,全 田呈 火烧 状,新 叶不 易伸 长, 植株 矮缩, 抽穗 艰难 。 抽穗期 穗瘟 发生 严重 时, 导致大 量白 穗或 瘪粒 。 1、叶瘟 发生期 :三 叶期 至穗 期 病斑类 型: 因天 气条 件、 品种感 病程 度及 病斑 年龄 等而异 (1)慢 性型 :病 斑呈 梭形 , 也称典 型病 斑。 具“ 三部 一线” 特征 : 中毒部 (最 外层 ) : 淡黄 色 晕圈, 病菌 分泌 毒素 所致 : 坏死部 (内 圈) :褐 色, 细 胞内充 满褐 色树 胶状 酚类 物质; 崩溃部 (

37、中 央) :灰 白色 , 叶组织 细胞 完全 被破 坏。 坏死线 :病 斑两 端中 央的 叶脉形 成的 褐色 长条 。 天气潮 湿时 ,多 在病 斑背 面产生 灰白 色霉 层( 分生 孢 子梗和 分生 孢子) (2)急 性型 : 病斑呈 暗绿 色、 水渍 状, 多数为 近圆 形或 不规 则形 , 正反两 面都 能产 生大 量的 灰色霉 层。 急性型 病斑 的大 量出 现, 往往是 该病 流行 的预 兆。 (3)白 点型 : 病斑呈 白色 近圆 形小 斑点 。 多在显 症时 遇不 利气 候条 件时发 生, 很不 稳定 : 条件转 为适 宜 急 性型 病斑 条件继 续不 适 慢 性型 病斑 (4)

38、褐 点型 : 病斑呈 褐色 小斑 点, 局限 于两叶 脉之 间 多发生 于抗 病品 种或 稻株 下部老 叶上 ,不 产生 分生 孢子。 2.节瘟 多发生 于穗 下第 一、 第二 节位上 。 病斑: 褐色 小点 呈环 状扩展 至整 个节 部, 黑褐 色。 湿度大 大量 灰色 霉层 。 后期病 节干 缩凹 陷 易 折断 病 节以 上部 分早 枯。 3穗颈瘟 发生部 位: 主穗 梗至 第一 枝梗分 枝的 穗颈 部; 穗轴 、枝梗 。 病斑: 水渍 状褐 色小 点 褐色 或墨 绿色 。 发病早 白穗 发病迟 瘪粒 增加 ,粒 重降低 ,影 响米 质。 湿度大 灰色 霉层 。 防治方法: 1 选 育和

39、利用 抗病 品种 2 加 强肥 、水 管理 3 药 剂防 治 (1)种 子消 毒处 理 (2)喷 药保 护 , 常用 的药 剂 有 三环锉、富士 1 号、克 瘟散、稻瘟灵、多菌 灵 小麦条锈病: 症状特点: 发生部 位: 叶片 ,也 危害 叶鞘、 茎和 穗。 病状: 褪 绿条 斑 隆起 疱疹斑(夏 孢子 堆)。 夏孢 子堆小 , 椭 圆形 , 鲜 黄色 , 在叶 片上 沿叶脉 纵向 排列 成整 齐的 虚线条 状。 后期表 皮轻 微破 裂, 散出 鲜黄色粉末(夏孢子)。 小 麦近成 熟时 ,在 叶鞘 和叶 片( 背面显 著) 上出 现 短线条状、较扁 平、黑褐色的冬孢子 堆 , 常数个 愈合 ,

40、表 皮不 破裂 。 小麦幼 苗叶 片上 , 以病 菌 侵入点 为中 心 , 菌 丝体 向 四周扩 展 , 形 成 同心圆状排列的夏孢 子堆 。 条 锈 病 与 叶锈 病 、 秆锈 病三 种 锈 病 的症 状 , 可概 括为 “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 红斑”。 防治方法: 1. 抗病 品种 的选 育和 利用 2. 药剂 防治 主 要目 的是 控制秋 苗菌 源和 春季 流行 。 三唑酮 是目 前普 遍使 用的 防治锈 病 的有效药 剂。 拔节至 抽穗 期,病叶 率达 20 左右时 ,立即施 药扑 灭发病 中心 ,或进行 全面 防治。 3. 加强 栽培 管理 小麦叶锈病: 症状特点: 发生部

41、位 叶 片, 有时 也危害 叶鞘 ,但 很少 危害 茎秆或 穗。 叶片受 害, 圆 形或 近圆 形 橘红色 夏 孢子 堆, 表皮 破裂后 ,散 出 黄褐色粉末( 夏孢子)。 夏孢子 堆较 小, 不规 则散 生, 多发生在叶片正面 。 有时在 叶片 两面 同时 形成 夏孢子 堆。 后期在 叶背 面散 生暗 褐色 至深褐 色、 椭圆 形的 冬孢 子。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除在发病期 用 200mg L 的三 唑 酮 液 喷洒 叶面 外 , 还 可 用 叶 锈 特 按 种子 重 量 0 03 0 04 的药 量拌 种, 可明 显减 轻苗 期发 病 和压低 越冬 菌量 ; 当病 叶 率达 5 10 时

42、,可 用每 升100 200mg 的叶锈 特液 喷洒 叶面 。 戊唑醇亦有 良好 的防 治效 果 。 小麦秆 锈病 : 症状特点: 发病部 位 叶 鞘、 茎秆 及叶片 基部 ,严 重时 :颖 片和芒 。 夏孢子堆较大 , 长 椭圆 形, 深褐色 ,排 列 不 规则 ,表 皮 很 早 破裂 并 外翻 , 大量 的 锈褐 色的夏孢子 向 外扩 散。 小麦成 熟前 , 在 夏孢 子堆 中或其 附近 产生 长椭 圆形 或长条 形的 黑色冬孢子堆 , 后期 表皮 破裂。 发生在 叶片 上的 秆锈 病菌 孢子堆 穿透 叶片 的能 力较 强, 导致 同一 侵染 点叶 片两 面均出 现 孢子堆 ,且 叶背 面的 孢子 堆一般 都比 正面 的大 防治方法: 参看 条锈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考研笔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