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27384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业知识-地基处理(二)及答案解析(总分:21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5,分数:185.00)1.换填法处理地基土的深度通常控制在 3m 以内,以下所陈述理由不恰当的是( )。(A) 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B) 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需要支护及降水等措施(C) 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沉降量大(D) 处理费用增高、工期长(分数:1.00)A.B.C.D.2.承受振动荷载的地基不应选用砂垫层原因是( )。(A) 强度易受振动力影响 (B) 稳定性差(C) 防渗透能力差 (D) 压力扩散角小(分数:1.00)A.B.C.D.3.在确定换填法垫层厚度(z)的公式 Pz+P

2、czf z中,P cz是指( )。(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B) 垫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C) 下卧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 (D)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分数:1.00)A.B.C.D.4.粗砂垫层的厚度与宽度之比(z/b)小于 0.25 时,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等于( )。(A) 20 (B) 6 (C) 30 (D) 0(分数:1.00)A.B.C.D.5.矩形基础的宽度 B 为 4m,长度为 6m,基底压力为 180kN/m2,基础埋深为 1.5m,基底以上基础与回填土的重度为 19.2kN/m3;该场地 08m 为软黏土(重度为 16kN/m3);采用灰土垫层(重度为 18kN/m

3、3)进行地基处理,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 70kPa,则垫层厚度 z 为( )。(A) 1.8m (B) 2m (C) 2.2m (D) 2.4m(分数:1.00)A.B.C.D.6.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垫层施工中分层铺设的厚度可取 200300mm(B) 换填法施工包括碾压垫层和重锤夯实(C) 采用干密度 d作为垫层质量控制标准比压实系数 更具优越性(D) 素土大面积换填,土料中可含有 50100mm 的碎石(分数:1.00)A.B.C.D.7.换填法不适用于( )。(A) 淤泥 (B) 湿陷性黄土 (C) 碎石土 (D) 杂填土(分数:1.00)A.B.C.D.8.预压法的排水

4、体系包括( )。(A) 堆载预压排水体系和真空预压排水体系(B) 水平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C) 径向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D) 超载预压排水体系和真空预压排水体系(分数:1.00)A.B.C.D.9.选择超载预压以下理由不正确的是( )。(A) 对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B) 对工期有严格限制需提高加荷速率的工程(C) 施工设备能力不足 (D) 需要消除主固结变形减少次固结变形的工程(分数:1.00)A.B.C.D.10.堆载预压荷载分级的原因是( )。(A) 受工期的影响 (B) 受总荷载大小的影响(C) 受地基土性质的影响 (D) 受建筑物要求的影响(分数:1.00)A.B.C.D.

5、11.袋装砂井直径的取值范围以( )为宜。(A) 300500mm (B) 120170mm (C) 100120mm (D) 70120mm(分数:1.00)A.B.C.D.12.砂井间距选用的依据是( )(A) 井径大小 (B) 井径比 (C) 加载速率 (D) 砂料渗透系数(分数:1.00)A.B.C.D.13.预压法中采用的塑料排水带宽度 B=100mm、厚度 =4mm,则当量换算直径 Dp为( )。(A) 52 (B) 65 (C) 70 (D) 78(分数:1.00)A.B.C.D.14.井径比是指( )。(A) 有效排水圆直径与砂井直径的比值 (B) 砂井直径与有效排水圆直径的比

6、值(C) 砂井直径与井间距的比值 (D) 井间距与砂井直径的比值(分数:1.00)A.B.C.D.15.确定砂井深度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 砂井的间距 (B) 地基土最危险滑移面(C) 建筑物对沉降量的要求 (D) 压缩土层的厚度(分数:1.00)A.B.C.D.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固结度计算公式 是( )。(A) 巴伦法 (B) 太沙基法 (C) 改进太沙基法 (D) 改进高木俊介法(分数:1.00)A.B.C.D.17.堆载预压时地基土的双面排水的双面是指( )。(A) 水平面和垂直面 (B) 左面和右面(C) 径向面和竖向面 (D) 上面和下面(分

7、数:1.00)A.B.C.D.18.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真空预压必须设置竖向排水体,堆载预压可不设置竖向排水体(B) 真空预压处理范围内不允许有透水(气)层,堆载预压处理范围内可有(C) 真空预压加固土体过程中可使土体的总应力增加,堆载预压也可使总应力增加(D)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在 650mmHg 之上,堆载预压的总荷载可大于建筑物的重量(分数:1.00)A.B.C.D.19.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高出孔口的尺寸不小于( )。(A) 300mm (B) 200mm (C) 500mm (D) 400mm(分数:1.00)A.B.C.D.20.真空预压密封膜,一般铺( )层即可。

8、(A) 一 (B) 二 (C) 三 (D) 四(分数:1.00)A.B.C.D.21.预压法加固地基受压层深度的界限可取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的比值为( )。(A) 0.1 (B) 0.2 (C) 0.15 (D) 0.25(分数:1.00)A.B.C.D.22.下列不适用于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土为( )。(A) 碎石土 (B) 湿陷性黄土 (C) 淤泥 (D) 杂填土(分数:1.00)A.B.C.D.23.用强夯置换处理高饱和度黏土时,其适用性可依据( )来确定。(A) 地基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质 (B) 建筑物所要求的沉降量(C) 试夯或试验性施工的结果 (D) 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

9、分数:1.00)A.B.C.D.24.强夯的加固深度与( )无关。(A) 地下水位 (B) 梅那公式的修正系数(C) 夯锤的底面积 (D) 夯击次数(分数:1.00)A.B.C.D.25.用单击夯击能为 4000kNm 来加固砂土,其有效加固深度可为( )m。(A) 7.08.0 (B) 8.09.0 (C) 8.08.5 (D) 9.09.5(分数:1.00)A.B.C.D.26.强夯夯点夯击次数的确定应以( )为原则。(A)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最大而耗能最少(B) 加固效果最好而造价最低(C) 夯坑的压缩量最大而周围隆起量最小(D) 单击夯击能最大而单位夯击能最小(分数:1.00)A.B.

10、C.D.27.一般情况下,夯击遍数应为( )。(A) 12 (B) 23 (C) 34 (D) 45(分数:1.00)A.B.C.D.28.用强夯处理渗透性系数差的黏性土地基,两遍夯的间隔时间为( )周。(A) 12 (B) 23 (C) 34 (D) 45(分数:1.00)A.B.C.D.29.强夯的处理范围应超出建筑物基础边缘的宽度为设计处理深度的( ),且不小于 3m。(A) 1/41/3 (B) 1/32/3 (C) 1/22/3 (D) 1/31/3(分数:1.00)A.B.C.D.30.以下陈述与夯点的夯击次数无关的是( )。(A) 夯坑的夯沉量 (B) 夯坑侧壁的隆起量(C) 孔

11、隙水压力 (D) 两遍夯的间隔时间(分数:1.00)A.B.C.D.31.强夯施工对临近建筑物有振动影响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采取低能满夯 (B) 使用小的单击夯击能(C) 夜间施工 (D) 采取隔振措施(分数:1.00)A.B.C.D.32.振冲置换法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大于( )kPa 的黏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A) 10 (B) 20 (C) 30 (D) 40(分数:1.00)A.B.C.D.33.不加填料的振冲挤密法仅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小于( )的粗砂、中砂地基。(A) 5% (B) 8% (C) 10% (D) 15%(分数:1.00)A.B.C.D

12、.34.振冲密实法处理地基的范围宜在基础外缘扩大( )。(A) 12 排桩 (B) 23 排桩 (C) 24 排桩 (D) 5m(分数:1.00)A.B.C.D.35.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等于( )。(A) 桩体与桩间土所受的剪力之比 (B) 桩体与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之比(C) 桩体与桩间土应分担的荷载之比 (D) 桩体与桩间土应力之比(分数:1.00)A.B.C.D.36.振冲置换桩处理地基土的桩(55kw 振冲器)间距应为( )。(A) 11.5m (B) 12m (C) 1.42.5m (D) 22.5m(分数:1.00)A.B.C.D.37.振冲置换桩桩顶铺设的垫层厚度为( )。(A)

13、 200300mm (B) 200400mm (C) 300500mm (D) 300600mm(分数:1.00)A.B.C.D.38.某建筑物地基采用振冲置换法进行加固,碎石桩直径为 1000mm、桩长为 8m,采取等边三角形布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为 240kPa,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标准值为 360kPa,桩间土的承载力标准值为 160kPa;则该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及碎石桩的桩间距为( )。(A) 30%,1.40m (B) 40%,1.40m (C) 30%,1.50m (D) 40%,1.50m(分数:1.00)A.B.C.D.39.振冲桩施工时,要保证振冲桩的质量必须控

14、制好( )。(A) 振冲器功率、留振时间、水压 (B) 填料量、振冲器功率、留振时间(C) 密实电流、填料量、留振时间 (D) 留振时间振冲器功率、密实电流(分数:1.00)A.B.C.D.40.针对土桩或灰土桩下述不正确的是( )。(A)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B) 土挤密桩法主要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目的(C) 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减小地基水稳定性为目的(D) 适用于处理含水量小于 24%及其饱和度低于 0.65 的地基土(分数:1.00)A.B.C.D.41.按规范要求设计的土桩或灰土桩能够消除地基湿陷性的直接原因是( )。(A) 减小了地基土的含水量 (B)

15、 减小了地基的沉降量(C) 减小了地基土的湿陷性系数 (D) 减小了地基土的孔隙比(分数:1.00)A.B.C.D.42.用土桩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整片处理时每边的宽度应超出基础宽度的尺寸为( )。(A) 0.25 倍基础宽度且不小于 0.5m (B) 0.75 倍基础宽度且不小于 1m(C) 0.5 倍处理土层厚度且不小于 2m (D) 0.75 倍处理土层厚度且不小于 2m(分数:1.00)A.B.C.D.43.下面一系列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较理想的是( )。(A) 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 (B) 土桩法、振冲法、换填法(C) 灰土桩法、预浸水法、重锤夯实法 (D) 换填法、灰土桩法

16、、粉喷桩法(分数:1.00)A.B.C.D.44.某非自重湿性黄土地基含水量为 18%,土的平均干密度为 1.40t/m3;采用灰土桩进行处理,灰土桩桩径为 400mm,处理深度为 12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处理后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1.58t/m3,桩间土的平均压实系数为 0.93,则较理想的桩间距为( )。(A) 1.65m (B) 1.70m (C) 1.75m (D) 1.80m(分数:1.00)A.B.C.D.45.压实系数是指( )。(A) 土的平均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B) 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C) 土的最大干密度与平均干密度的比值(D) 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控

17、制干密度的比值(分数:1.00)A.B.C.D.46.某地基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1.43t/m3,含水量为 17%,承载力标准值为 118kPa,用土桩进行处理;则设计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与原地基土相比最大可提高( )。(A) 52kPa (B) 62kPa (C) 72kPa (D) 47kPa(分数:1.00)A.B.C.D.47.冲击成孔土桩或灰土桩处理地基结束后,应在基底预留的土层厚度为( )。(A) 1.001.70mm (B) 0.501.00mm(C) 1.201.50mm (D) 1.002.00mm(分数:1.00)A.B.C.D.48.砂石桩与振冲碎石桩的相同点是( )。(

18、A) 所采用的施工工艺 (B) 桩径的尺寸(C) 都具有挤密作用 (D) 对桩体材料的要求(分数:1.00)A.B.C.D.49.砂石桩与振冲碎石桩的不同点是( )。(A) 防止砂层液化的途径(B) 桩体材料(C) 对于黏粒含量小的中粗砂层可不填料进行加固(D) 对松散砂层挤密处理的加固范围(分数:1.00)A.B.C.D.50.某建筑物地基为松散砂土,采用砂石桩法进行加固,桩径为 400mm,正方形布桩;加固前地基的孔隙比为 0.87,加固后为 0.73;修正系数取 1 时,则砂石桩的桩距为( )。(A) 1.38m (B) 1.28m (C) 1.31m (D) 1.41m(分数:1.00

19、)A.B.C.D.51.砂石桩用于防止砂层液化时,当可液化层上覆盖有厚度大于 3m 的非液化层时,每边放宽不宜小于液化层厚度的 1/2,并不应小于( )。(A) 2m (B) 3m (C) 4m (D) 5m(分数:1.00)A.B.C.D.52.砂石桩施工可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A) 振动或水冲 (B) 振动或锤击 (C) 挤密或置换 (D) 以挤密为主(分数:1.00)A.B.C.D.53.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弱的黏性土层时,加固深度不应大于( )。(A) 10m (B) 15m (C) 20m (D) 30m(分数:1.00)A.B.C.D.54.地基土的强度对深层搅拌法的使用有一定限制

20、的主要原因是( )。(A) 提高承载力标准值的地层用深搅法处理,处理后的地基土强度提高幅度不大(B) 经济效益不佳(C) 施工设备能力的限制(D) 承载力较大的地基土用深搅处理后,桩体搅拌的均匀性差(分数:1.00)A.B.C.D.55.以下可用做石灰桩固化剂的材料是( )。(A) 生石灰 (B) 粉煤灰 (C) 氯化钙 (D) 三乙醇胺(分数:1.00)A.B.C.D.56.以下因素与深搅桩桩体强度无关的是( )。(A) 掺入比 (B) 地基土含水量 (C) 灰浆泵的喷量 (D) 搅拌头的提升速度(分数:1.00)A.B.C.D.57.无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深搅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可

21、按下式计算:f spk= (分数:1.00)A.B.C.D.58.某建筑物的地基土为淤泥质黏土,其厚度为 18m,承载力标准值为 100kPa;该地基采用直径为 600mm的单头粉体搅拌桩进行处理,三角形布桩,桩长为 12m,桩体水泥土 90d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1.2MPa;已知桩周土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摩阻力为 10kPa,桩的置换率为 22%,则水泥土桩的单桩承载力(kN)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kPa)是( )。(A) 135204,138 (B) 204326,158 (C) 68,130 (D) 11141200,195(分数:1.00)A.B.C.D.59.深搅桩用于处理地下临时

22、挡土结构时,常采用的布桩形式为( )。(A) 柱状 (B) 条状 (C) 壁状 (D) 块状(分数:1.00)A.B.C.D.60.深搅桩施工时,水泥的掺入比取决于搅拌头的( )。(A) 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 (B) 下沉速度和复搅次数(C) 提升速度和复搅次数 (D) 提升速度和转速(分数:1.00)A.B.C.D.61.某深搅桩复合地基深搅桩桩长为 8m,桩径为 0.5m,桩体的压缩模量为 120MPa,置换率为 25%;已知桩间土的承载力标准值为 110kPa,压缩模量为 6MPa,桩群顶部受到的平均压力为 164kPa,底部受到的平均压力为 78kPa,则加固区的变形量为( )。(A)

23、22mm (B) 24mm (C) 26mm (D) 28mm(分数:1.00)A.B.C.D.62.在没有复搅的情况下,搅拌头的提升速度取决于( )。(A) 水泥掺入比、输浆量、搅拌头转速 (B) 输浆量、水灰比、搅拌头转速(C) 提升能力、输浆量、搅拌头转速 (D) 输浆量、水灰比、掺入比(分数:1.00)A.B.C.D.63.高压喷射注浆法能用而深层搅拌注浆法不能用的工程项目是( )。(A) 基坑底部的加固 (B) 基坑支护(C) 既有建筑物加固 (D) 复合地基(分数:1.00)A.B.C.D.64.高压喷射注浆可形成墙壁状的注浆形式是( )。(A) 旋喷 (B) 定喷 (C) 摆喷

24、(D) 单管喷射(分数:1.00)A.B.C.D.65.三重管法注浆形成的复合流是( )。(A) 水流和气流 (B) 水泥浆液和气流(C) 水流和水泥浆液 (D) 水流、气流和水泥浆(分数:1.00)A.B.C.D.66.旋喷桩复合地基桩身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所取的龄期是( )。(A) 28d (B) 30d (C) 60d (D) 90d(分数:1.00)A.B.C.D.67.旋喷桩的直径应通过( )来确定(A) 现场试验 (B) 土质条件 (C) 喷射压力 (D) 喷射方式(分数:1.00)A.B.C.D.68.单管高压喷射注浆施工中所采用的水泥浆水灰比是( )。(A) 0.40.5 (B

25、) 0.50.8 (C) 0.81.5 (D) 1.01.5(分数:1.00)A.B.C.D.69.以下针对托换技术的陈述正确的是( )。(A) 托换技术既包括对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加固,也包括对原建筑物的地基处理(B) 对建筑物的地基或基础进行托换时,上部结构也必须采取加固措施(C) 基础加宽托换是把上部荷载的作用力传递到相对好的地层上(D) 基础加深托换的监测对象是:加固过程中和加固后的建(构)筑物(分数:1.00)A.B.C.D.70.某软土地基上建造的油罐,沿基础环梁均匀布置预留沉降调整孔;当油罐投入使用后如产生差异沉降值并妨碍正常使用时,可通过预留沉降孔调整孔设置的千斤顶进行调整,则此托

26、换技术的类型是( )。(A) 补救性托换 (B) 预防性托换 (C) 维持性托换 (D) 预置式托换(分数:1.00)A.B.C.D.71.不适于用桩式托换的地层是( )。(A) 软黏土 (B) 湿陷性黄土 (C) 松散砂土 (D) 碎石土(分数:1.00)A.B.C.D.72.坑式托换所使用的托换桩每节的最大可能长度是( )。(A) 150250cm (B) 托换坑的净空高度(C) 托换坑净空高度与顶进装置零行程时的长度之和(D) 托换坑净空高度与顶进装置零行程时的长度之差(分数:1.00)A.B.C.D.73.坑式托换的桩尖达到持力层后压桩力应达到规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 )倍,且持

27、续时间不应小于 5min。(A) 1.0 (B) 1.5 (C) 2.0 (D) 2.5(分数:1.00)A.B.C.D.74.预应力锚杆静压桩千斤顶卸载的条件是( )。(A) 最后一节桩压完后 (B) 压桩力达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 1.5 倍时(C) 最后一节桩与基础连接完成后 (D) 封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分数:1.00)A.B.C.D.75.锚杆静压桩桩顶嵌入承台的尺寸是( )。(A) 2050mm (B) 50100mm (C) 100150mm (D) 100200mm(分数:1.00)A.B.C.D.76.锚杆静压桩施工时压桩力的反力来自于( )。(A) 千斤顶 (B) 锚杆支架

28、 (C) 锚杆 (D) 加固部分的结构自重(分数:1.00)A.B.C.D.77.用于托换的树根桩直径为( )。(A) 100200mm (B) 200300mm (C) 150200mm (D) 150300mm(分数:1.00)A.B.C.D.78.复合地基是指( )。(A) 由桩体与桩间土体共同组成的地基(B)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式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C) 是指由双层土体组成的地基(D) 是指由垫层与其下卧软土层组成的地基(分数:1.00)A.B.C.D.79.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 )。(

29、A) 震冲法 (B) 强夯置换法 (C) 强夯密实法 (D) 柱锤冲扩法(分数:1.00)A.B.C.D.80.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 )不正确。(A) 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B) 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碴等硬粒料(C) 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D) 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分数:1.00)A.B.C.D.81.下述对振冲法的叙述中( )不正确。(A) 振冲器主要产生水平向振动(B) 振冲器即产生水平向震动,又产生垂直振动(C) 对松砂土可不填料,使砂土在振冲器作用下密实(D) 对软黏土,可在振冲器成孔后回填碎石等粗粒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

30、复合地基(分数:1.00)A.B.C.D.82.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承载力及变形验算时,下述( )不正确。(A) 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基础宽度修正系数应取 0(B)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应取 1(C) 处理后的地基,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D) 处理后地基的变形主要来自处理范围以下的软土层,对复合地基的变形可忽略不计(分数:1.00)A.B.C.D.83.对于换填垫层法,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B) 垫层厚度越大,垫层底面处软土层的地基承载力越大(受深度修正影响),可满足承载力要求(C) 垫层厚度越大,基底附加

31、应力在垫层中扩散的范围越大,使附加应力减小(D) 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和不得大于底面处软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数:1.00)A.B.C.D.84.换土垫层法中对压力扩散角的取值要求中,下述( )不正确。(A) 当垫层厚度 z 与基础底面宽度 b 之比 z/b0.5 时,压力扩散角 按 z/b=0.5 取值(B) 当 z/b0.25 时, 按 z/b=0.25 取值(C) 当 0.25z/b0.5 时, 按内插取值(D) 当 z/b0.25 时,除灰土取 =28外,其余材料均取 =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分数:1.00)A.B.C.D.85.对换土垫层法中垫层的压实标准

32、,下述( )不正确。(A)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压实系数作为压实标准,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B) 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为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 2mm(C) 当施工方法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D) 当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对粉煤灰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5(分数:1.00)A.B.C.D.86.粉煤灰垫层施工时,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 )范围。(A) 最优含水量 Wop1% (B) 最优含水量 Wop2%(C) 最优含水量 Wop3% (D) 最优含水量 Wop4%(分数:1.00)A.B.C.D.87.检验黏土、灰土或砂土垫层的施工质量时,一般不宜采用下列( )方法。(

33、A) 载荷试验法 (B) 贯入仪法 (C) 环刀法 (D) 静力触探法(分数:1.00)A.B.C.D.88.下述对预压法的说法中( )不正确。(A)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饱和黏性土地基(B) 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逐渐施加(C) 对真空预压工程,应分级抽真空,不可一次连续抽真空至最大压力(D) 为使厚层软土排水通畅,可采用砂井,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措施(分数:1.00)A.B.C.D.89.某厚层软土场地中采用真空预压固结,袋装砂井直径为 100mm,井径比为 15,砂井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砂井间距应采用( )。(A) 150cm (B) 143cm (C) 133cm (D) 123cm

34、(分数:1.00)A.B.C.D.90.预压法处理地基时,预压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下述说法中( )不正确。(A) 对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B) 超载量的大小应根据预压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变形量通过计算确定(C) 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D) 超载预压时荷载应一次性适加(分数:1.00)A.B.C.D.91.当预压法采用砂井排水时,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实际灌砂量不得小于计算值的( )。(A) 95% (B) 100% (C) 105% (D) 110%(分数:1.00)A.B.C.D.92.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

35、竣工验收时,不宜采用下述( )标准。(A) 室内土工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B)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满足设计要求(C) 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D) 现场载荷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分数:1.00)A.B.C.D.93.强夯法一般不适合处理( )地基。(A) 砂土 (B) 湿陷性黄土 (C) 素填土 (D) 饱和软黏土(分数:1.00)A.B.C.D.94.某建筑场地采用强夯法处理,场地为不饱和黏性土,缺少试验资料,如采用夯锤重量为 150kN,落距为 20m,其有效加固深度为( )。(A) 5.5m (B) 6.5m (C) 7.5m (D) 8.5m(分数:1.00)A.B.C.D.

36、95.考虑强夯法处理地基夯点夯击次数时,与下列( )无关。(A) 夯击前后地表下沉量 (B)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之差(C) 夯坑周围是否隆起 (D) 是否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分数:1.00)A.B.C.D.96.强夯法施工要求中( )不正确。(A) 夯锤质量一般可取 1040t (B) 锤底面积不宜大于 5m2(C) 强夯静接地压力值可取 2540kPa(D) 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 100200kPa(分数:1.00)A.B.C.D.97.采用强夯置换时,承载力检验不宜采用下述( )方法。(A) 室内土工试验 (B) 动力触探试验(C) 十字板剪切试验 (D) 载荷试验(分数:1

37、.00)A.B.C.D.98.当多层建筑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时,处理范围宜在基础外缘扩大( )排桩。(A) 12 (B) 23 (C) 不少于 3 (D) 不少于 4(分数:1.00)A.B.C.D.99.采用振冲法处理地基,确定桩长时,下述( )不合理。(A) 当相对硬层埋深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深确定(B) 当相对硬层埋深较大时,按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C) 在可液化地基中桩长应按要求的抗震处埋深度确定(D) 震冲桩桩长不宜小于 6m(分数:1.00)A.B.C.D.100.某场地采用振冲桩处理,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 1000mm,桩距为 2000mm,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120k

38、Pa,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 250kPa,处理后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A) 150kPa (B) 155kPa (C) 160kPa (D) 165kPa(分数:1.00)A.B.C.D.101.某场地地基土强度较低,采用振冲法处理,面积置换率为 35%,桩间土压缩模量为 6MPa,处理后复合地基模量应为( )。(A) 8.1MPa (B) 10.2MPa (C) 12.3MPa (D) 14.4MPa(分数:1.00)A.B.C.D.102.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松砂土地基时,如振冲器动率为 75kN,处理深度不宜超过( )。(A) 7m (B) 12m (C) 15m (D) 20

39、m(分数:1.00)A.B.C.D.103.对不加填料振冲法处理的砂土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不应采用( )。(A) 室内土工试验 (B) 标准贯入试验(C) 动力触探试验 (D) 载荷试验(分数:1.00)A.B.C.D.104.砂石桩施工的主要方法有( )。(A) 水平振动加水冲 (B) 螺旋钻钻孔,锤击夯实桩体(C) 水冲成孔,锤击夯实桩体 (D) 振动沉管和锤击沉管(分数:1.00)A.B.C.D.105.饱和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后,至少需间隔( )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A) 7d (B) 15d (C) 28d (D) 90d(分数:1.00)A.B.C.D.106.某松散砂土

40、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砂土的最大孔隙比为 0.96,最小孔隙比为 0.72,天然孔隙比为0.90,如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 600mm,桩距为 2.0m,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挤密后砂土相对密度为( )。(A) 0.75 (B) 0.78 (C) 0.85 (D) 0.88(分数:1.00)A.B.C.D.107.某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桩径为 500mm,桩土应力比为 3,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Pa,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低于 150kPa,如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应为( )。(A) 0.75m (B) 0.89m (C) 0.96m (D) 1.05m(分数:1.00)A

41、.B.C.D.108.对 CFG 桩,下述说法中( )不正确。(A) CFG 桩布置范围可与基础范围相同(B) CFG 桩桩径宜取 600800mm(C) CFG 桩桩距宜取 35 倍桩径(D) 桩顶与基础之间的褥垫层厚度宜取 150300mm。(分数:1.00)A.B.C.D.109.某场地采用 CFG 桩处理,桩径为 350mm,桩长为 10m,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为 fcu=3.0MPa,按桩侧土摩阻力特征值与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宜取( )。(A) 96kN (B) 98kN (C) 100kN (D) 48kN(分数:1.00)A

42、.B.C.D.110.计算 CFG 复合地基承载力时,桩间土承载力应进行折减,这是因为( )。(A) CFG 桩施工时对桩间土有扰动(B) CFG 桩桩体变形较小,桩间土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C) 在桩与基础之间采用了褥垫层,桩体分担了较多的荷载(D) 桩的置换率较大,桩间土承担的荷载较小(分数:1.00)A.B.C.D.111.某均质黏性土场地采用 CFG 桩处理,天然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Pa,压缩模量为 2.5MPa,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为 160kPa,在计算地基变形时,桩端以下土层的变形计算经验系数与桩长范围内复合土层的变形计算经验系数分别为( )。(A) 1.0,1.0

43、(B) 1.0,1.1 (C) 1.1,1.0 (D) 1.1,1.1(分数:1.00)A.B.C.D.112.不是 CFG 桩的施工方法的是( )。(A) 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B) 采用反循环钻机钻孔,灌注成桩(C) 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D) 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分数:1.00)A.B.C.D.113.CFG 桩桩顶与基础底面间应设褥垫层,对下述说法( )不正确。(A) 褥垫层厚度宜取 150300mm (B) 褥垫层夯填度不得小于 0.9(C) 褥垫层夯填度不得大于 0.9 (D) 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或动力压实法(分数:1.00)A.B.C.D.114.CFG

44、桩地基竣工验收时,下述( )不正确。(A) 地基检验宜在施工结束 28d 后进行(B) 试桩数量宜为总桩数的 0.5%1.0%,且每个单体工程的试验数量不应小于 3 点(C) 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D) 条件不具备时,承载力检验可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方法(分数:1.00)A.B.C.D.115.对夯实水泥土桩法,下述( )不正确。(A)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黏性土、杂填土等地基(B) 设计前必须进行配比试验(C) 处理深度不宜超过 6m(D) 桩体强度宜取 28d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分数:1.00)A.B.C.D.116.进行夯实水泥土桩设计时,下述(

45、)不正确。(A) 当采用洛阳铲成孔时,处理深度不宜超过 6m(B) 夯实水泥土桩布桩范围可与基础范围相同(C) 桩孔直径宜为 6001000mm(D) 桩距宜为 24 倍桩径(分数:1.00)A.B.C.D.117.确定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述( )不合理。(A) 施工设计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B) 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C) 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D)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宜取 0.750.95(分数:1.00)A.B.C.D.118.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时,下述( )不正确。(

46、A) 成孔方法可采用非挤土方法,不宜采用挤土方法成孔(B) 孔内混合料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3(C) 混合料含水量应在最优含水量2%之间(D) 桩顶夯填高度应大于设计桩顶标高 200300mm(分数:1.00)A.B.C.D.119.对于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的一般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时一般不采用( )。(A) 24h 内取土样测定干密度(B) 24h 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测锤击数(C) 24h 内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测锤击数(D) 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分数:1.00)A.B.C.D.120.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处理地基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固结的淤泥质土适用于采用该

47、法处理(B) 泥炭土一般不宜采用该法处理(C) 当地基土天然含水量小于 30%时不宜采用干法(D) 当含水量大于 70%时不宜采用湿法(分数:1.00)A.B.C.D.121.进行水泥土搅拌法设计时,下述( )不正确。(A) 采用湿法时,水泥浆的水灰比可选用 0.450.55(B) 当搅拌桩为提高抗滑稳定性时,桩长应超过危险滑孤以下不小于 5m(C) 采用湿法时加固深度不宜大于 20m,采用干法时加固深度不宜大于 15m(D) 搅拌桩桩径不应小于 500mm(分数:1.00)A.B.C.D.122.初步设计中按规范推荐公式估算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下述( )不正确。(A) 单桩竖向承载

48、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B)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10.4(D)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50.9(分数:1.00)A.B.C.D.123.某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桩长为 10m,复合土层顶面处附加应力值为 200kPa,底面处附加应力为 50kPa,复合土层压缩模量为 8MPa,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接近( )。(A) 80mm (B) 156mm (C) 186mm (D) 216mm(分数:1.00)A.

49、B.C.D.124.采用干法水泥土搅拌法施工时,下述( )不正确。(A) 送粉管路长度不得大于 60m(B) 搅拌头每转一周,提升高度不得超过 16mm(C) 当搅拌头达到设计桩底以上 1.5m 时,应即开启喷粉机提前进行喷粉作业(D) 当搅拌头达到地表后,方可停止喷粉(分数:1.00)A.B.C.D.125.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下述( )是不正确的。(A) 成桩后 3d 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检查数量不应低于施工总桩数的 5%(B) 成桩 7d 后,应采用浅部开挖桩头,目侧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C) 成桩 28d 后,应进行复合地基或单桩载荷试验(D) 经触探和载荷试验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成桩 28d 后进行钻探取芯,进行强度检验(分数:1.00)A.B.C.D.126.高压喷射注浆法中不包括( )喷射方法。(A) 定喷 (B) 斜喷 (C) 摆喷 (D) 旋喷(分数:1.00)A.B.C.D.127.高压喷射注浆法喷射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和岩土质条件采用不同方式,但一般不包括( )。(A) 单管法 (B) 双管法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