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273849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54,分数:54.00)1.条件上题,如筏形基础尺寸为 30m30m,基础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 4.0m,桩孔数量应为U /U。 A. 928根 B. 972根 C. 997根 D. 987根(分数:1.00)A.B.C.D.2.采用灰土桩处理素填土场地,需处理的实际场地面积为 1000m2,处理深度为自 5m至 10m,土层处理前平均含水量为 8%,平均干密度为 14kN/m3,最优含水率为 18.5%,土层增湿时需加水U /U。 A. 7104m3 B. 7.35

2、104m37.710 4m3 C. 77188085m 3 D. 210105m3(分数:1.00)A.B.C.D.3.下列U /U情况不宜选用土挤密桩或灰土挤密桩法。 A. 地基土含水量大于 24%或饱和度大于 65%时 B. 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 C. 素填土地基 D. 杂填土地基(分数:1.00)A.B.C.D.4.用强夯置换处理高饱和度黏土时,其适用性可依据U /U来确定。 A. 地基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质 B. 建筑物所要求的沉降量 C. 试夯或试验性施工的结果 D. 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分数:1.00)A.B.C.D.5.高压喷射注浆法能用而深层搅拌注浆法不能用的

3、工程项目是U /U。 A. 基坑底部的加固 B. 基坑支护 C. 既有建筑物加固 D. 复合地基(分数:1.00)A.B.C.D.6.某非自重湿性黄土地基含水量为 18%,土的平均干密度为 1.40t/m3;采用灰土桩进行处理,灰土桩桩径为 400mm,处理深度为 12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处理后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1.58t/m3,桩间土的平均压实系数为 0.93,则较理想的桩间距为U /U。 A. 1.65m B. 1.70m C. 1.75m D. 1.80m(分数:1.00)A.B.C.D.7.由短纤维或长丝按随机或定向排列制成的薄絮垫,经机械结合、热黏或化黏而成的织物称为U /U

4、。 A. 土工合成材料 B. 土工织物 C. 织造土工织物 D. 非织造土工织物(分数:1.00)A.B.C.D.8.砂石桩与振冲碎石桩的相同点是U /U。 A. 所采用的施工工艺 B. 桩径的尺寸 C. 都具有挤密作用 D. 对桩体材料的要求(分数:1.00)A.B.C.D.9.确定砂井深度可不考虑的因素是U /U。 A. 砂井的间距 B. 地基土最危险滑移面 C. 建筑物对沉降量的要求 D. 压缩土层的厚度(分数:1.00)A.B.C.D.10.换填法不适用于( )。 A. 淤泥 B. 湿陷性黄土 C. 碎石土 D. 杂填土(分数:1.00)A.B.C.D.11.砂石桩施工的主要方法有U

5、/U。 A. 水平振动加水冲 B. 螺旋钻钻孔,锤击夯实桩体 C. 水冲成孔,锤击夯实桩体 D. 振动沉管和锤击沉管(分数:1.00)A.B.C.D.12.强夯的处理范围应超出建筑物基础边缘的宽度为设计处理深度的U /U,且不小于 3m。 A. 1/41/3 B. 1/32/3 C. 1/22/3 D. 1/31/3(分数:1.00)A.B.C.D.13.强夯的加固深度与U /U无关。 A. 地下水位 B. 梅那公式的修正系数 C. 夯锤的底面积 D. 夯击次数(分数:1.00)A.B.C.D.14.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土石坝的防渗结构时,对重要工程,选用的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U /U。 A. 0

6、.5mm B. 0.75mm C. 1.0mm D. 1.5mm(分数:1.00)A.B.C.D.15.计算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桩径应取成孔直径的 1.11.2 倍,这是因为U /U。 A. 桩孔直径不均匀 B. 桩体具有膨胀性 C. 桩边土体可形成硬壳层 D. 综合考虑(B)、(C)两方面因素(分数:1.00)A.B.C.D.16.土桩或灰土桩施工时下述U /U不正确。 A. 成孔可采用挤土法,也可采用非挤土法 B.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土层 C. 当地基土含水量小于 12%时,宜对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 D. 当地基土含水量大于 12%时,一般可直接施工,但当含水

7、量大于 24%,饱和度大于 65%时,桩孔可能缩径,桩孔周围土体易隆起,挤密效果差(分数:1.00)A.B.C.D.17.下面一系列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较理想的是U /U。 A. 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 B. 土桩法、振冲法、换填法 C. 灰土桩法、预浸水法、重锤夯实法 D. 换填法、灰土桩法、粉喷桩法(分数:1.00)A.B.C.D.18.坑式托换的桩尖达到持力层后压桩力应达到规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U /U倍,且持续时间不应小于 5min。 A. 1.0 B. 1.5 C. 2.0 D. 2.5(分数:1.00)A.B.C.D.19.不加填料的振冲挤密法仅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小于U

8、 /U的粗砂、中砂地基。 A. 5% B. 8% C. 10% D. 15%(分数:1.00)A.B.C.D.20.下述对振冲法的叙述中U /U不正确。 A. 振冲器主要产生水平向振动 B. 振冲器即产生水平向震动,又产生垂直振动 C. 对松砂土可不填料,使砂土在振冲器作用下密实 D. 对软黏土,可在振冲器成孔后回填碎石等粗粒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分数:1.00)A.B.C.D.21.当多层建筑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时,处理范围宜在基础外缘扩大U /U排桩。 A. 12 B. 23 C. 不少于 3 D. 不少于 4(分数:1.00)A.B.C.D.22.进行筋材强度验算时,对于柔性

9、筋材,第 i层的土压力系数宜取为U /U。 A. Ki=Ka B. Ki=K0 C. 当 Z6m 时 Ki=Ka D. 当 0Z6m 时;K i=K0-(K0-Ka)Zi/6(分数:1.00)A.B.C.D.23.某地基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1.43t/m3,含水量为 17%,承载力标准值为 118kPa,用土桩进行处理;则设计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与原地基土相比最大可提高U /U。 A. 52kPa B. 62kPa C. 72kPa D. 47kPa(分数:1.00)A.B.C.D.24.某松散砂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砂土的最大孔隙比为 0.96,最小孔隙比为 0.72,天然孔隙比为0.90,

10、如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 600mm,桩距为 2.0m,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挤密后砂土相对密度为U /U。 A. 0.75 B. 0.78 C. 0.85 D. 0.88(分数:1.00)A.B.C.D.25.下列陈述错误的是U /U。 A. 真空预压必须设置竖向排水体,堆载预压可不设置竖向排水体 B. 真空预压处理范围内不允许有透水(气)层,堆载预压处理范围内可有 C. 真空预压加固土体过程中可使土体的总应力增加,堆载预压也可使总应力增加 D.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在 650mmHg之上,堆载预压的总荷载可大于建筑物的重量(分数:1.00)A.B.C.D.26.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平均干

11、重度为 14kN/m3,最大干重度为 16.3kN/m3,筏形基础尺寸 30mm30mm,采用灰土桩处理,按三角形满堂布桩,桩径为 400mm,桩距为 1200mm,挤密后桩间土的干重度为U /U。 A. 15.8kN/m3 B. 15.5kN/m3 C. 15.3kN/m3 D. 15.2kN/m3(分数:1.00)A.B.C.D.27.某建筑场地采用强夯法处理,场地为不饱和黏性土,缺少试验资料,如采用夯锤重量为 150kN,落距为 20m,其有效加固深度为U /U。 A. 5.5m B. 6.5m C. 7.5m D. 8.5m(分数:1.00)A.B.C.D.28.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弱的黏

12、性土层时,加固深度不应大于U /U。 A. 10m B. 15m C. 20m D. 30m(分数:1.00)A.B.C.D.29.采用强夯置换时,承载力检验不宜采用下述U /U方法。 A. 室内土工试验 B. 动力触探试验 C. 十字板剪切试验 D. 载荷试验(分数:1.00)A.B.C.D.30.用强夯处理渗透性系数差的黏性土地基,两遍夯的间隔时间为U /U周。 A. 12 B. 23 C. 34 D. 45(分数:1.00)A.B.C.D.31.对换土垫层法中垫层的压实标准,下述U /U不正确。 A.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压实系数作为压实标准,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

13、. 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为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 2mm C. 当施工方法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 D. 当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对粉煤灰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5(分数:1.00)A.B.C.D.32.旋喷桩的直径应通过U /U来确定 A. 现场试验 B. 土质条件 C. 喷射压力 D. 喷射方式(分数:1.00)A.B.C.D.33.土桩或灰土桩施工后进行质量检验时,下述U /U不合理。 (A) 应检测桩体干密度及压实系数(B) 应检测桩间土干密度及挤密系数 (分数:1.00)A.B.C.D.34.对加筋土挡墙进行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筋材有效长度时破裂面宜按U /U考虑。 A. 0.3H

14、法 B. 圆弧滑动法 C. 平面滑动面倾角为 45 D. 平面滑动面倾角为 45+/2(分数:1.00)A.B.C.D.35.粉煤灰垫层施工时,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U /U范围。 A. 最优含水量 Wop1% B. 最优含水量 Wop2% C. 最优含水量 Wop3% D. 最优含水量 Wop4%(分数:1.00)A.B.C.D.36.对于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的一般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时一般不采用U /U。 A. 24h内取土样测定干密度 B. 24h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测锤击数 C. 24h内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测锤击数 D. 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分数:1.00)A.B.C.D.3

15、7.材料试样受单轴拉力时的伸长量与原长度的比值称为U /U。 A. 延展率 B. 延伸率 C. 伸长率 D. 应变(分数:1.00)A.B.C.D.38.高压喷射注浆法采用双管法喷射时,喷射的是U /U。 A. 高压水泥浆与压缩空气 B. 高压水泥浆与高压水 C. 高压水与压缩空气 D. 高压水与粉状水泥(分数:1.00)A.B.C.D.3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固结度计算公式 是U /U。 A. 巴伦法 B. 太沙基法 C. 改进太沙基法 D. 改进高木俊介法(分数:1.00)A.B.C.D.40.在使液体通过的同时,保持受渗透压力作用的土粒不流失的作用称为U /U

16、。 A. 反滤 B. 防渗 C. 排水 D. 隔离(分数:1.00)A.B.C.D.41.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时,其梯度比应满足U /U条件。 A. GR3 B. GR3 C. GR2 D. GR2(分数:1.00)A.B.C.D.42.采用软体排防冲时,一般可不进行下列U /U验算。 A. 抗浮稳定 B. 软体排需要的压载量 C. 抗滑稳定 D. 基底承载力(分数:1.00)A.B.C.D.43.初步设计中按规范推荐公式估算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下述U /U不正确。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B.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当桩端土

17、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 0.10.4 D.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 0.50.9(分数:1.00)A.B.C.D.44.某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桩径为 500mm,桩土应力比为 3,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Pa,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低于 150kPa,如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应为U /U。 A. 0.75m B. 0.89m C. 0.96m D. 1.05m(分数:1.00)A.B.C.D.45.预压法中采用的塑料排水带宽度 B=100mm、厚度 =4mm

18、,则当量换算直径 Dp为U /U。 A. 52 B. 65 C. 70 D. 78(分数:1.00)A.B.C.D.46.采用柱锤冲扩法处理地基时,处理深度及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不宜大于U /U和U /U。 A. 5m,150kPa B. 6m,160kPa C. 5m,160kPa D. 6m,150kPa(分数:1.00)A.B.C.D.47.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防渗结构时,对以下U /U情况必须设置防护层。 A. 防渗材料位于主体工程内部 B. 防渗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抗老化能力,且有专门管理措施 C. 防渗材料用作面层,更换面层在经济上比较合理 D. 其他情况(分数:1.00)

19、A.B.C.D.48.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时,下述U /U不正确。 A. 采用三管法喷射时,高压水的压力不应低于 20MPa B. 水泥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为 3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C. 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应取 1.02.0 D. 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 50m(分数:1.00)A.B.C.D.49.对夯实水泥土桩法,下述U /U不正确。 A.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黏性土、杂填土等地基 B. 设计前必须进行配比试验 C. 处理深度不宜超过 6m D. 桩体强度宜取 28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分数:1.00)A.B.C.D.50.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等于

20、U /U。 A. 桩体与桩间土所受的剪力之比 B. 桩体与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之比 C. 桩体与桩间土应分担的荷载之比 D. 桩体与桩间土应力之比(分数:1.00)A.B.C.D.51.高压喷射注浆法中不包括U /U喷射方法。 A. 定喷 B. 斜喷 C. 摆喷 D. 旋喷(分数:1.00)A.B.C.D.52.在确定换填法垫层厚度(z)的公式 Pz+Pczf z中,P cz是指U /U。 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B. 垫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C. 下卧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 D.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分数:1.00)A.B.C.D.53.振冲置换法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大于U /UkPa

21、 的黏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 A. 10 B. 20 C. 30 D. 40(分数:1.00)A.B.C.D.54.由有规则的网状抗拉条带形成的用于加筋土的土工合成材料,其开孔可容周围土、石或其他土工合成材料穿入的一种地工合成材料称为U /U。 A. 土工格室 B. 土工格栅 C. 土工网 D. 土工网垫(分数:1.00)A.B.C.D.专业知识-地基处理(六)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54,分数:54.00)1.条件上题,如筏形基础尺寸为 30m30m,基础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 4.0m,桩孔数量应为U

22、 /U。 A. 928根 B. 972根 C. 997根 D. 987根(分数:1.00)A. B.C.D.解析:2.采用灰土桩处理素填土场地,需处理的实际场地面积为 1000m2,处理深度为自 5m至 10m,土层处理前平均含水量为 8%,平均干密度为 14kN/m3,最优含水率为 18.5%,土层增湿时需加水U /U。 A. 7104m3 B. 7.35104m37.710 4m3 C. 77188085m 3 D. 210105m3(分数:1.00)A.B.C. D.解析:3.下列U /U情况不宜选用土挤密桩或灰土挤密桩法。 A. 地基土含水量大于 24%或饱和度大于 65%时 B. 地

23、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 C. 素填土地基 D. 杂填土地基(分数:1.00)A. B.C.D.解析:4.用强夯置换处理高饱和度黏土时,其适用性可依据U /U来确定。 A. 地基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质 B. 建筑物所要求的沉降量 C. 试夯或试验性施工的结果 D. 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分数:1.00)A.B.C. D.解析:5.高压喷射注浆法能用而深层搅拌注浆法不能用的工程项目是U /U。 A. 基坑底部的加固 B. 基坑支护 C. 既有建筑物加固 D. 复合地基(分数:1.00)A.B.C. D.解析:6.某非自重湿性黄土地基含水量为 18%,土的平均干密度为 1.40t/m3;

24、采用灰土桩进行处理,灰土桩桩径为 400mm,处理深度为 12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处理后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1.58t/m3,桩间土的平均压实系数为 0.93,则较理想的桩间距为U /U。 A. 1.65m B. 1.70m C. 1.75m D. 1.80m(分数:1.00)A.B.C. D.解析:7.由短纤维或长丝按随机或定向排列制成的薄絮垫,经机械结合、热黏或化黏而成的织物称为U /U。 A. 土工合成材料 B. 土工织物 C. 织造土工织物 D. 非织造土工织物(分数:1.00)A.B.C.D. 解析:8.砂石桩与振冲碎石桩的相同点是U /U。 A. 所采用的施工工艺 B. 桩径

25、的尺寸 C. 都具有挤密作用 D. 对桩体材料的要求(分数:1.00)A.B.C. D.解析:9.确定砂井深度可不考虑的因素是U /U。 A. 砂井的间距 B. 地基土最危险滑移面 C. 建筑物对沉降量的要求 D. 压缩土层的厚度(分数:1.00)A. B.C.D.解析:10.换填法不适用于( )。 A. 淤泥 B. 湿陷性黄土 C. 碎石土 D. 杂填土(分数:1.00)A.B.C. D.解析:11.砂石桩施工的主要方法有U /U。 A. 水平振动加水冲 B. 螺旋钻钻孔,锤击夯实桩体 C. 水冲成孔,锤击夯实桩体 D. 振动沉管和锤击沉管(分数:1.00)A.B.C.D. 解析:12.强夯

26、的处理范围应超出建筑物基础边缘的宽度为设计处理深度的U /U,且不小于 3m。 A. 1/41/3 B. 1/32/3 C. 1/22/3 D. 1/31/3(分数:1.00)A.B.C. D.解析:13.强夯的加固深度与U /U无关。 A. 地下水位 B. 梅那公式的修正系数 C. 夯锤的底面积 D. 夯击次数(分数:1.00)A.B. C.D.解析:14.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土石坝的防渗结构时,对重要工程,选用的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U /U。 A. 0.5mm B. 0.75mm C. 1.0mm D. 1.5mm(分数:1.00)A. B.C.D.解析:15.计算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

27、桩径应取成孔直径的 1.11.2 倍,这是因为U /U。 A. 桩孔直径不均匀 B. 桩体具有膨胀性 C. 桩边土体可形成硬壳层 D. 综合考虑(B)、(C)两方面因素(分数:1.00)A.B.C.D. 解析:16.土桩或灰土桩施工时下述U /U不正确。 A. 成孔可采用挤土法,也可采用非挤土法 B.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土层 C. 当地基土含水量小于 12%时,宜对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 D. 当地基土含水量大于 12%时,一般可直接施工,但当含水量大于 24%,饱和度大于 65%时,桩孔可能缩径,桩孔周围土体易隆起,挤密效果差(分数:1.00)A. B.C.D.解析:17

28、.下面一系列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较理想的是U /U。 A. 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 B. 土桩法、振冲法、换填法 C. 灰土桩法、预浸水法、重锤夯实法 D. 换填法、灰土桩法、粉喷桩法(分数:1.00)A.B.C. D.解析:18.坑式托换的桩尖达到持力层后压桩力应达到规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U /U倍,且持续时间不应小于 5min。 A. 1.0 B. 1.5 C. 2.0 D. 2.5(分数:1.00)A.B. C.D.解析:19.不加填料的振冲挤密法仅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小于U /U的粗砂、中砂地基。 A. 5% B. 8% C. 10% D. 15%(分数:1.00)A.B.C

29、. D.解析:20.下述对振冲法的叙述中U /U不正确。 A. 振冲器主要产生水平向振动 B. 振冲器即产生水平向震动,又产生垂直振动 C. 对松砂土可不填料,使砂土在振冲器作用下密实 D. 对软黏土,可在振冲器成孔后回填碎石等粗粒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分数:1.00)A.B. C.D.解析:21.当多层建筑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时,处理范围宜在基础外缘扩大U /U排桩。 A. 12 B. 23 C. 不少于 3 D. 不少于 4(分数:1.00)A. B.C.D.解析:22.进行筋材强度验算时,对于柔性筋材,第 i层的土压力系数宜取为U /U。 A. Ki=Ka B. Ki=K0

30、C. 当 Z6m 时 Ki=Ka D. 当 0Z6m 时;K i=K0-(K0-Ka)Zi/6(分数:1.00)A. B.C.D.解析:23.某地基土的最大干密度为 1.43t/m3,含水量为 17%,承载力标准值为 118kPa,用土桩进行处理;则设计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与原地基土相比最大可提高U /U。 A. 52kPa B. 62kPa C. 72kPa D. 47kPa(分数:1.00)A.B.C.D. 解析:24.某松散砂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砂土的最大孔隙比为 0.96,最小孔隙比为 0.72,天然孔隙比为0.90,如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 600mm,桩距为 2.0m,不考虑

31、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挤密后砂土相对密度为U /U。 A. 0.75 B. 0.78 C. 0.85 D. 0.88(分数:1.00)A.B.C.D. 解析:25.下列陈述错误的是U /U。 A. 真空预压必须设置竖向排水体,堆载预压可不设置竖向排水体 B. 真空预压处理范围内不允许有透水(气)层,堆载预压处理范围内可有 C. 真空预压加固土体过程中可使土体的总应力增加,堆载预压也可使总应力增加 D.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在 650mmHg之上,堆载预压的总荷载可大于建筑物的重量(分数:1.00)A.B.C. D.解析:26.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平均干重度为 14kN/m3,最大干重度为 16.3k

32、N/m3,筏形基础尺寸 30mm30mm,采用灰土桩处理,按三角形满堂布桩,桩径为 400mm,桩距为 1200mm,挤密后桩间土的干重度为U /U。 A. 15.8kN/m3 B. 15.5kN/m3 C. 15.3kN/m3 D. 15.2kN/m3(分数:1.00)A.B. C.D.解析:27.某建筑场地采用强夯法处理,场地为不饱和黏性土,缺少试验资料,如采用夯锤重量为 150kN,落距为 20m,其有效加固深度为U /U。 A. 5.5m B. 6.5m C. 7.5m D. 8.5m(分数:1.00)A.B. C.D.解析:28.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弱的黏性土层时,加固深度不应大于U /

33、U。 A. 10m B. 15m C. 20m D. 30m(分数:1.00)A.B.C. D.解析:29.采用强夯置换时,承载力检验不宜采用下述U /U方法。 A. 室内土工试验 B. 动力触探试验 C. 十字板剪切试验 D. 载荷试验(分数:1.00)A.B.C. D.解析:30.用强夯处理渗透性系数差的黏性土地基,两遍夯的间隔时间为U /U周。 A. 12 B. 23 C. 34 D. 45(分数:1.00)A.B.C. D.解析:31.对换土垫层法中垫层的压实标准,下述U /U不正确。 A.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压实系数作为压实标准,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B. 矿渣

34、垫层的压实指标为最后两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 2mm C. 当施工方法不同时,应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 D. 当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对粉煤灰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5(分数:1.00)A.B.C.D. 解析:32.旋喷桩的直径应通过U /U来确定 A. 现场试验 B. 土质条件 C. 喷射压力 D. 喷射方式(分数:1.00)A. B.C.D.解析:33.土桩或灰土桩施工后进行质量检验时,下述U /U不合理。 (A) 应检测桩体干密度及压实系数(B) 应检测桩间土干密度及挤密系数 (分数:1.00)A.B.C.D. 解析:34.对加筋土挡墙进行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筋材有效长度时破裂面宜按U /U考虑。

35、 A. 0.3H法 B. 圆弧滑动法 C. 平面滑动面倾角为 45 D. 平面滑动面倾角为 45+/2(分数:1.00)A.B.C.D. 解析:35.粉煤灰垫层施工时,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U /U范围。 A. 最优含水量 Wop1% B. 最优含水量 Wop2% C. 最优含水量 Wop3% D. 最优含水量 Wop4%(分数:1.00)A.B.C.D. 解析:36.对于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的一般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时一般不采用U /U。 A. 24h内取土样测定干密度 B. 24h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测锤击数 C. 24h内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测锤击数 D. 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分

36、数:1.00)A.B.C. D.解析:37.材料试样受单轴拉力时的伸长量与原长度的比值称为U /U。 A. 延展率 B. 延伸率 C. 伸长率 D. 应变(分数:1.00)A.B. C.D.解析:38.高压喷射注浆法采用双管法喷射时,喷射的是U /U。 A. 高压水泥浆与压缩空气 B. 高压水泥浆与高压水 C. 高压水与压缩空气 D. 高压水与粉状水泥(分数:1.00)A. B.C.D.解析:3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固结度计算公式 是U /U。 A. 巴伦法 B. 太沙基法 C. 改进太沙基法 D. 改进高木俊介法(分数:1.00)A.B.C.D. 解析:40.在使

37、液体通过的同时,保持受渗透压力作用的土粒不流失的作用称为U /U。 A. 反滤 B. 防渗 C. 排水 D. 隔离(分数:1.00)A. B.C.D.解析:41.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时,其梯度比应满足U /U条件。 A. GR3 B. GR3 C. GR2 D. GR2(分数:1.00)A.B. C.D.解析:42.采用软体排防冲时,一般可不进行下列U /U验算。 A. 抗浮稳定 B. 软体排需要的压载量 C. 抗滑稳定 D. 基底承载力(分数:1.00)A.B.C.D. 解析:43.初步设计中按规范推荐公式估算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下述U /U不正确。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38、应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B.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 0.10.4 D.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 0.50.9(分数:1.00)A. B.C.D.解析:44.某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处理,桩径为 500mm,桩土应力比为 3,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Pa,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低于 150kPa,如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应为U /U。 A. 0.75m B. 0.89m C. 0.96m D. 1.05m(分

39、数:1.00)A.B. C.D.解析:45.预压法中采用的塑料排水带宽度 B=100mm、厚度 =4mm,则当量换算直径 Dp为U /U。 A. 52 B. 65 C. 70 D. 78(分数:1.00)A.B. C.D.解析:46.采用柱锤冲扩法处理地基时,处理深度及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不宜大于U /U和U /U。 A. 5m,150kPa B. 6m,160kPa C. 5m,160kPa D. 6m,150kPa(分数:1.00)A.B. C.D.解析:47.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防渗结构时,对以下U /U情况必须设置防护层。 A. 防渗材料位于主体工程内部 B. 防渗材料有足够

40、的强度和抗老化能力,且有专门管理措施 C. 防渗材料用作面层,更换面层在经济上比较合理 D. 其他情况(分数:1.00)A. B.C.D.解析:48.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时,下述U /U不正确。 A. 采用三管法喷射时,高压水的压力不应低于 20MPa B. 水泥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为 3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C. 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应取 1.02.0 D. 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 50m(分数:1.00)A.B.C. D.解析:49.对夯实水泥土桩法,下述U /U不正确。 A.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黏性土、杂填土等地基 B. 设计前必须进行配比试验 C. 处理深度

41、不宜超过 6m D. 桩体强度宜取 28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分数:1.00)A.B.C. D.解析:50.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等于U /U。 A. 桩体与桩间土所受的剪力之比 B. 桩体与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之比 C. 桩体与桩间土应分担的荷载之比 D. 桩体与桩间土应力之比(分数:1.00)A.B.C.D. 解析:51.高压喷射注浆法中不包括U /U喷射方法。 A. 定喷 B. 斜喷 C. 摆喷 D. 旋喷(分数:1.00)A.B. C.D.解析:52.在确定换填法垫层厚度(z)的公式 Pz+Pczf z中,P cz是指U /U。 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B. 垫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C. 下卧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 D.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分数:1.00)A.B.C.D. 解析:53.振冲置换法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大于U /UkPa 的黏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 A. 10 B. 20 C. 30 D. 40(分数:1.00)A.B. C.D.解析:54.由有规则的网状抗拉条带形成的用于加筋土的土工合成材料,其开孔可容周围土、石或其他土工合成材料穿入的一种地工合成材料称为U /U。 A. 土工格室 B. 土工格栅 C. 土工网 D. 土工网垫(分数:1.00)A.B. C.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