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及答案解析(总分:1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城市的职能是( )。(分数:1.00)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性质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2.当城市进入成熟期后,城市物质环境的变化以( )为主。(分数:1.00)A.向外扩张B.优化C.重组D.衰落3.城市进化理论认为,当城市进入“相对分散”时期,人口的显著变化表现在( )方面。(分数:1.00)A.城市人口的增长B.城市郊区人口的增长C.城市人口的减少D.郊区人口向城市流
2、动4.在漫长的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达程度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城市除仍受上述因素的制约以外,还受到( )的影响。(分数:1.00)A.历史悠久程度B.知名度C.资源D.交通便利程度5.在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工业化的作用是( )。(分数:1.00)A.基础作用B.激发作用C.动力作用D.后盾作用6.我国最先建立的城市开发区属于( )类型。(分数:1.00)A.经济特B.经济技术开发区C.高新技术开发D.保税区7.一次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 )效应。(分数:1.00)A.区位性B
3、.可达性C.内部性D.外部性8.城市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 )。(分数:1.00)A.城市中心B.城市交通C.工业区D.居住区9.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功能是( )。(分数:1.00)A.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C.商业中心D.军事中心10.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分数:1.00)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农业与商业的分工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11.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分数:1.00)A.沿海地区B.交通便利地C.江河交错地D.农业发达地区12.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的不同。(分数:1.00)A.人口规模B.空间规
4、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13.1970 年以来,城市经济结构重组以后,表现出来的重要演化趋势为( )。(分数:1.00)A.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B.综合化替代专业化C.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D.信息经济替代工业经济14.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1.00)A.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B.经济推动城市化C.互无关系D.相互推动15.城市形态是指( )。(分数:1.00)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B.组团状城市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16.下列优化城市物质环境的手段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分数:1.00)A.房地产开发B.城市道
5、路系统建设C.政府行政中心建设D.居住区环境整治1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 )。(分数:1.00)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B.风景良好的地区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D.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18.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学者是( )。(分数:1.00)A.贝尔B.费希尔C.克拉克D.佩鲁19.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是( )阶段。(分数:1.00)A.工业化B.专门化C.集中化D.综合化20.关于城市化现象的表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C.城市的经
6、济水平越来越高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21.度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分数:1.00)A.城镇数量B.城镇分布情况C.城镇人口D.城镇规模22.(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分数:1.00)A.农业发展B.工业发展C.服务业发展D.生产力发展23.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引起分析的原因不包含( )。(分数:1.00)A.经济地位差异B.籍贯差异C.家庭类型D.种族背景24.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分数:1.00)A.人类劳动大分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C.军事城堡D.科学技术现代化25.下面对城镇群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1.00)A.城镇体系的
7、群体性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C.群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这是一个群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D.群体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26.从 18 世纪开始,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城市也将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 )。(分数:1.00)A.主要空间形态B.追求目标C.最适合的空间形态D.居住地27.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布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1.00)A.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建设项目在城市的空间安排等,需要城
8、乡规划来进一步予以落实B.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城镇性质、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合理的空间分布均需通过城乡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C.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内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等,均需通过城乡规划进一步具体化D.在区域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城乡规划的原方案做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28.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 )。(分数:1.00)A.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具有多极性B.每个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C.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D.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即相互干扰也相互促进29.城市进化理论对“相对分散”的正确说法是(
9、 )。(分数:1.00)A.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B.城市人口增长高于郊区人口的增长C.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D.城市人口增长、郊区人口下降30.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时,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 )为主。(分数:1.00)A.急剧增长B.向外扩张C.改造D.更新31.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分数:1.00)A.城市地域中向心;城市外围B.城市外围;城市地域中向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32.早期的区域规划始于对经济发展迅猛、超常地区( )的
10、统一协调性规划。(分数:1.00)A.基础设施B.社会经济发展C.城市道路交通D.第一、二产业之间33.“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 )。(分数:1.00)A.工业化初期B.工业化成熟期C.后工业化初期D.后工业化成熟期34.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农村的推力”含义主要是( )。(分数:1.00)A.农业对工业的帮助B.工业技术促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C.工业生产进入农村社会D.工业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35.大量研究表明,北美城市的社会空间的分异在主要表征及其分布模式上具有共同特点,下面不是其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分数:1.00)A.社会空间
11、分异的第一表征是经济地位,其空间分布呈扇形模式,即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扇形区域B.社会空间分异的第二表征是社会类型,其空间分布呈多核心模式,即各个不同社会类型的人居住在不同的核状地域C.社会空间的分异的第二表征是家庭类型,其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即不同人口结构居住在不同的圈层地域D.社会空间分异的第三表征是种族背景,其空间分布呈多核心模式,即不同种族背景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核状地域36.城市化可以推动现代化的原因是( )。(分数:1.00)A.因为城市生活水平较高B.因为城市管理上更加现代化C.因为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D.因为城市的各项设施日趋完善37.对城市化的提法
12、,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分数:1.00)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38.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不包括( )。(分数:1.00)A.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B.以经济活动的层面到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产业构成变化C.高科技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D.空间经济体制从水平结构到垂直结构39.知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不必经过( )环节。(分数:1.00)A.生产B.传播C.开发D.应用40.下列选项的表述中不确切的是( )。(分数:1.00)
13、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1.通常我们把(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分数:1.00)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4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趋势,下列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分数:1.00)A.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物质环
14、境的需要发生变化,将会加速有些物业的价值下降B.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使有些地区获得新的开发机遇C.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使得原有物业价值上升D.技术进步使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成为可能,土地价值随之上升,为再开发提供了良机43.城市化的实质是( )。(分数:1.00)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D.人类进人工业社会时代,社会
15、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4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45.下列不属于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所包括的内容是( )。(分数:1.00)A.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布上的相互关系B.城市职能关系依据经济学的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而得到展开,不同城市在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符合“等级规模”关系C.不同城市在生活空间上的分布则被认为遵循人均生活空间
16、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D.不同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被认为是遵循中心地理论的,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46.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主要是指( )所依托的城市。(分数:1.00)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商业中心47.城市进化理论称:在进人工业化成熟时期,人口在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散。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高于郊区的现象为城市进化过程的( )。(分数:1.00)A.相对分散期B.绝对分散期C.绝对集中期D.相对集中期48.城镇体系的含义不包括( )。(分数:1.00)A.城镇体系属于一定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这个城镇群体是相对集
17、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联系49.知识经济的四个主要特点是( )。 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科技含量;服务产业;人力要素(分数:1.00)A.B.C.D.50.城市化水平是指( )。(分数:1.00)A.城市数量的多少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城镇规模的大小D.工业化程度的高低51.老年型人口是指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的比例达到( )的人口形态。(分数:1.00)A.7%B.13%C.10%D.8%52.2000 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分数:1.00)A.60%B.50%C.45%D.55%53.在经济发达国家,恩格尔(食品
18、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系数约为( )。(分数:1.00)A.30%B.25%C.35%D.40%54.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 )。(分数:1.00)A.初始动力B.根本动力C.后续动力D.持续动力55.最初的城市是由( )的集聚地发展而成。(分数:1.00)A.农业和牧业B.商业和农业C.商业和手工业D.农业和手工业56.关于城市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1.00)A.城市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的性质B.城市的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C.城市性质的确定主要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D.城市的性质能为城市的
19、发展指明方向57.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性设施,具体有 ( )。 企业生产要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 工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分数:1.00)A.B.C.D.58.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分数:1.00)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
20、的增加59.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是( )。(分数:1.00)A.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B.工业总产值在 GDP 中所占比例的提高C.工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增加D.城市经济总量出国家经济总量中比重的上升60.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分数:1.00)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61.“后工业化”是指( )。(分数:1.00)A.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略微减少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C.第三产业的增
21、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62.城市的职能是( )。(分数:1.00)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性质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63.对于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理解不对的是( )。(分数:1.00)A.本质区别是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乡村社会B.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农村社会以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为基础C.城市社会是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的聚居,而农村社会是不同家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D.城
22、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不同64.“苏南模式”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分数:1.00)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65.对于现代意义的城镇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1.00)A.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集中心,是非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场所B.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和中心点C.城镇通过自身各项优越条件,对城镇体系及区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D.城镇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66.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能给城市带来( )。(分数:1.00)A.产业的转型B.经济的繁荣C.就业机会D.消费的增长67.城镇体系的
23、特征不包括( )。(分数:1.00)A.群体性B.连续性C.层次性D.整体性68.确定城市性质的常用方法是( )。(分数:1.00)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综合平衡、线性回归B.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C.定性分析、区域分配、综合平衡、线性回归D.定性分析、线性回归、综合平衡、定量分析69.使用城镇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也有其缺陷,其主要缺陷是( )。(分数:1.00)A.行政区划的变更和政治因素的影响B.城镇流动人口的数量波动较大C.各国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的设定不同D.城镇人口难以准确统计70.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 )。(分数:1.00)
24、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B.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D.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71.( )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分数:1.00)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72.按居住在 10 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0%上升到 30%的速度而言,用时最少的国家是( )。(分数:1.00)A.英格兰B.美国C.日本D.德国73.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中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原因错误的是( )。(分数:1.00)A.区域中各城市发展是不均衡的B.某城市附近重大资源的发现C
25、.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应D.城市发展呈不断循环和积累的过程74.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资之间不是一个线性的函数关系,而是跳跃式的,这是 ( )的基本思想。(分数:1.00)A.环境容量B.门槛理论C.合理规模D.生态城市75.将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行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城市人口的( )。(分数:1.00)A.年龄构成B.家庭构成C.劳动构成D.产业与职业构成76.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区域条件的影响,但以下( )不受区域条件的影响。(分数:1.00)A.城市规模B.城市特色C.城市发展方向D.城市布局77.由以下叙述,不能确定城市性质的是( )。(分数:
26、1.00)A.某城市以生产纸箱为主,其产量在全国纸箱总产量中占 62%B.某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C.某城市的纺织和钢铁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69%D.某城市的汽车家庭占有量为 2.1 辆,人们日常生活与汽车息息相关78.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分数:1.00)A.人类劳动大分工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C.军事城堡D.科学技术现代化79.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带动非基本部类的发展被称为( )。(分数:1.00)A.乘数效应B.加数效应C.集约效应D.规模效应80.在确定城市规模时,区域性论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分数:1.00)A.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27、B.区域人口资源C.区域劳动力水平D.区域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比值81.当前我国某些地区城乡经济出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现象,其主要根源是( )。(分数:1.00)A.当地的资源与环境容量有限B.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矛盾C.缺乏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机制D.城市规划的编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82.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与主导产业是( )。(分数:1.00)A.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B.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C.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8、和第三产业D.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83.城市化进入后期,城市就业人口将向( )转移。(分数:1.00)A.高新产业B.房地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84.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住区发展模式被称作( )。(分数:1.00)A.花园社B.生态小区C.绿色社区D.都市村庄8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 )。(分数:1.00)A.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C.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D.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
29、展机会8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化的是( )。(分数:1.00)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87.以下不是 1970 年以来经济结构重组所表现出的重要演化趋势的是( )。(分数:1.00)A.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B.基本部类大于非基本部类C.高科产业取代传统产业D.水平结构转变为垂直结构88.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分数:1.00)A.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推力C.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D.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引力89.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 )
30、。(分数:1.00)A.区位理论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循环论90.城市化进程在社会发展方面体现为( )。(分数:1.00)A.家庭核心结构的变化B.生活状况的变化C.社会各项指标的变化D.就业状况的变化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5,分数:70.00)91.城市的物质构成包括( )等两大部分。(分数:2.00)A.开放空间领域(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B.居住空间领域(承载居住生活的空间)C.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等)D.非公共领域(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部分)92.在城乡规划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在区域的范围研究和论证的内容有( )。(分数:2.00)A.城市发展方向B.城市发
31、展规模C.城市布局D.城市空间结构93.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 )。(分数:2.00)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4.我国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按居民是否参加工作分为( )。(分数:2.00)A.基本人口B.服务人口C.劳动人口D.非劳动人口E.非基本人口95.城市用地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下列属于二类用地特点的是( )。(分数:2.00)A.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B.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C.地形坡度较大D.地基承载力极低E.属洪水轻度淹没区96.“老年型人口”的正确概念是( )。(分数:2.00)A.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B.60 岁
32、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10%以上C.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D.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10%以上E.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8%以上97.城乡在发展之中有( )的关系。(分数:2.00)A.聚合与扩散B.向心与离心C.吸引和背离D.集聚与辐射98.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受下列( )因素的影响。(分数:2.00)A.本年迁入人口数B.本年迁出人口数C.本年出生人口数D.本年死亡人口数E.年平均人数99.第三产业作为城市化后续动力,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生产性投入的增加B.生产性服务的增加C.消费性投入的增加D.消费性服务的增加E.积累性投入的增加100
33、.下列( )属于城乡规划的基本任务。(分数:2.00)A.确定城市的性质B.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C.合理利用城市土地D.取得建设资金,确定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101.根据经济基础理论,下列选项属于基础产业的是( )。(分数:2.00)A.钢铁企业B.自来水厂C.建筑装修公司D.软件开发公司E.大型水泥厂102.工业城市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生活多样化B.资本集中C.信息中心D.文化复杂化E.经济中心103.城镇体系之间结构规划模式有( )。(分数:2.00)A.分散型B.集中型C.网格型D.放射型E.垂直型104.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有( )。(分数:2.00)A.
34、城市的用地规模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C.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D.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105.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农村的推力B.农村的衰败C.城市的兴起D.城市的引力106.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三部类,分别为( )。(分数:2.00)A.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B.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C.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D.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部类E.为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的部类107.不同土地间或同一土地上的级差地
35、租是由( )因素造成的。(分数:2.00)A.土地肥力B.相对位置C.环境优劣D.开发程度E.投资规模108.根据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以人均 GDP 代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单位:美元),PU 代表相应的城市化水平,下列各组数据中与正常的关系不吻合的是( )。(分数:2.00)A.人均 GDP500,PU35%B.人均 GDP1000,PU60%C.人均 GDP3000,PU70%D.人均 GDP5000,PU55%E.人均 GDP10000,PU70%109.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其中主要的理论包括了( )
36、等。(分数:2.00)A.田园城市理论B.卫星城理论C.新城的思想理论D.有机疏散理论E.多核心理论110.下列有关城市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城市问题是由于城市高度集中才产生的,因此只有大城市才有城市问题B.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C.由于城市中心吸引力大,大城市都呈现同心圆式的发展D.只有在大城市中才会出现多核心式的用地布局E.城市产业的多样化有利于城市的稳定发展111.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包括( )。(分数:2.00)A.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B.从内向型经济主导到外向型经济主导C.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D.从水平空间
37、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112.城市的性质是( )。(分数:2.00)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的主导职能C.城市建设的总纲,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D.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113.都市村落的特点不包括( )。(分数:2.00)A.紧凑的形态B.松散的形态C.适当的密度D.混合用地E.低层建筑114.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及居民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等方面。(分数:2.00)A.产业结构B.生活水平C.人口规模与密度D.空间组织115.在城乡规划工作中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差异可提出( )。(分数:2.00)A.城市
38、土地利用规划B.市域城镇体系规划C.社会经济发展规划D.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116.对于一个完善的城镇体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每个城镇体系相应有一个中心城市B.在城镇体系中,小城镇的数量多于规模大的城市的数量C.城镇体系的城镇空间分布是有序的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应与行政区划保持一致E.城镇体系内,城镇之间具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117.城市更新的方式包括( )。(分数:2.00)A.重建或再开发B.拆除C.整建D.保留维护E.改造118.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不同点在于( )。(分数:2.00)A.城市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B.城市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C.
39、城市的劳动分工是农村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D.城市社会群体和聚居方式等方面呈多样性119.下列属于城市发展基本理论的是( )。(分数:2.00)A.城市工业化进程理论B.城市基础理论C.城市进化理论D.增长极核理论E.经济全球化理论120.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 )。(分数:2.00)A.区位性B.可达性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E.同心圆放射性121.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 )方法。(分数:2.00)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定位分析D.空间模型分析E.时间模型分析122.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
40、程B.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就越高D.两者间无任何关系E.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阻碍经济发展123.城市体系理论的形成包括( )。(分数:2.00)A.格迪斯、芒福德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B.克里斯塔勒 1933 年中心地理论揭示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C.贝利等人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研究D.哈里斯、乌尔曼提出的多核心理论E.1939 年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理论124.城市化与人均 GNP 的关系是( )。(分数:2.00)A.城市化水平低,人均 GNP 也低B.城市化水平低,人均 GNP 就高C.城市化水平高,人均 GNP 低
41、D.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NP 成正比关系125.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不包括( )。(分数:2.00)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C.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所处地位D.城市的产业经济主导结构E.城市职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一)答案解析(总分:1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城市的职能是( )。(分数:1.00)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B.城市性质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解析:2.当城市进入成
42、熟期后,城市物质环境的变化以( )为主。(分数:1.00)A.向外扩张B.优化C.重组 D.衰落解析:3.城市进化理论认为,当城市进入“相对分散”时期,人口的显著变化表现在( )方面。(分数:1.00)A.城市人口的增长B.城市郊区人口的增长 C.城市人口的减少D.郊区人口向城市流动解析:4.在漫长的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达程度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城市除仍受上述因素的制约以外,还受到( )的影响。(分数:1.00)A.历史悠久程度B.知名度 C.资源D.交通便利程度解析:5.在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工业化的作用是( )。(分数:1.00
43、)A.基础作用B.激发作用 C.动力作用D.后盾作用解析:6.我国最先建立的城市开发区属于( )类型。(分数:1.00)A.经济特 B.经济技术开发区C.高新技术开发D.保税区解析:7.一次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 )效应。(分数:1.00)A.区位性B.可达性C.内部性D.外部性 解析:8.城市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 )。(分数:1.00)A.城市中心 B.城市交通C.工业区D.居住区解析:9.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功能是( )。(分数:1.00)A.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 C.商业中心D.军事中心解析:10.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
44、大分工的标志是( )。(分数:1.00)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农业与商业的分工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解析:11.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分数:1.00)A.沿海地区B.交通便利地 C.江河交错地D.农业发达地区解析:12.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的不同。(分数:1.00)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解析:13.1970 年以来,城市经济结构重组以后,表现出来的重要演化趋势为( )。(分数:1.00)A.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 B.综合化替代专业化C.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D.信息经济
45、替代工业经济解析:14.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1.00)A.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B.经济推动城市化C.互无关系D.相互推动 解析:15.城市形态是指( )。(分数:1.00)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B.组团状城市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解析:16.下列优化城市物质环境的手段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分数:1.00)A.房地产开发B.城市道路系统建设 C.政府行政中心建设D.居住区环境整治解析:1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 )。(分数:1.00)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B.风景良好的地区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 D.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
46、解析:18.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学者是( )。(分数:1.00)A.贝尔 B.费希尔C.克拉克D.佩鲁解析:19.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是( )阶段。(分数:1.00)A.工业化B.专门化 C.集中化D.综合化解析:20.关于城市化现象的表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解析:21.度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分数:1.00)A.城镇数量B.城镇分布情况C.城镇人口 D.城镇规模解析:22.( )是城市化的初始
47、动力。(分数:1.00)A.农业发展 B.工业发展C.服务业发展D.生产力发展解析:23.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引起分析的原因不包含( )。(分数:1.00)A.经济地位差异B.籍贯差异 C.家庭类型D.种族背景解析:24.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分数:1.00)A.人类劳动大分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C.军事城堡D.科学技术现代化解析:25.下面对城镇群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1.00)A.城镇体系的群体性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 C.群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
48、这是一个群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D.群体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解析:26.从 18 世纪开始,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城市也将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 )。(分数:1.00)A.主要空间形态 B.追求目标C.最适合的空间形态D.居住地解析:27.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布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1.00)A.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建设项目在城市的空间安排等,需要城乡规划来进一步予以落实B.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城镇性质、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合理的空间分布均需通过城乡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
49、C.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内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等,均需通过城乡规划进一步具体化D.在区域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城乡规划的原方案做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解析:28.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 )。(分数:1.00)A.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具有多极性B.每个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C.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D.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即相互干扰也相互促进解析:29.城市进化理论对“相对分散”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1.00)A.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 B.城市人口增长高于郊区人口的增长C.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D.城市人口增长、郊区人口下降解析:30.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时,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 )为主。(分数:1.00)A.急剧增长B.向外扩张 C.改造D.更新解析:31.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分数:1.00)A.城市地域中向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地域中向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