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276758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宏观经济管理及答案解析(总分:5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一)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分数:1.00)A.综合平衡,稳定物价B.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地区差距C.增加就业,稳定物价D.生态平衡,增加就业2.通常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1.00)A.总供给的变动B.总就业的变动C.总需求的变动D.价格总水平变动3.农产品价格上升带动的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属于( )。(分数:1.00)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混合型通货膨胀4.按支出法统计

2、的 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分数:1.00)A.出口B.进口C.进出口D.净出口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分数:1.0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我国的自治制度D.我国的经济制度6.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 )。(分数:1.00)A.国际收支盈余B.国际收支基本平衡C.国际收支赤字D.国际收支绝对平衡7.目前我国部分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处于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这属于( )。(分数:1.00)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8.只靠市场机制达

3、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是( )。(分数:1.00)A.不完全竞争B.公共支出C.经济增长D.市场失灵9.一国国际贸易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通常被称为( )。(分数:1.00)A.贸易顺差,又称人超B.贸易逆差,又称出超C.贸易顺差,又称出超D.贸易逆差,又称人超10.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 )。(分数:1.00)A.促进出口,扩大就业B.保持贸易顺差C.增加外汇储备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11.经济中的所有实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称为( )。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总支出 D净出口(分数:1.00)A.B.C.D.12.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包括土地、

4、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经济增长最持久、最根本的源泉是( )。(分数:1.00)A.土地B.劳动C.资本D.技术进步13.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称为( )。(分数:1.00)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国际贸易政策D.国内贸易政策14.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是( )。(分数:1.00)A.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率B.资金利税率变动率C.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变动率D.全要素生产率15.短期( )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其总产出、就业及价格水平的稳定。(分数:1.00)A.出口总额B.贸易盈余C.贸易赤字D.贸易差额16.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分数:1

5、.00)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17.从 1949年到 1978年,我国长期实行( ),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分数:1.00)A.国民经济B.个体经济C.计划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18.当总需求过旺时,财政当局通常采取( )等措施,以帮助经济恢复稳定。(分数:1.00)A.减税、增支、扩大财政赤字B.增税、减支、增加财政盈余C.减税、减支、缩小财政收支规

6、模D.增税、增支、扩大财政收支规模19.以下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1.00)A.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对资源配置起主导性、支配性作用C.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D.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20.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主要反映( )。(分数:1.00)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1.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方面。(分数

7、:1.00)A.持续、快速、健康、稳定B.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C.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价格总水平稳定、可持续发展D.发展生产力、保护个体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提高效率22.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部署,全面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到建国 100年时,( )。(分数:1.00)A.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B.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23.公共支出是以( )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分数:1.0

8、0)A.企业B.社会C.国家D.个人24.( )是指在一定财政年度内通过预算安排的公共支出总额。(分数:1.00)A.公共支出规模B.公共支出预算C.财政转移支出D.购买性支出25.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 )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分数:1.00)A.全社会劳动力B.全社会从业人员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D.全国总人口二、B(二)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26.下列属于总需求构成的是( )。(分数:2.00)A.生产需求B.出口需求C.政府需求D.个人需求E.消费需求27.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分数:2.00)A.支持重点建设B.保持币值稳定C.保证国民经

9、济增长计划对资金的需求D.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E.促进经济发展28.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分数:2.00)A.增加就业B.实现“四大平衡”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E.实现“五个统筹”29.下列选项巾( )足统计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分数:2.00)A.计划B.预算C.上报D.审批E.评估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E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分数:2.00)A.B.C.D.E

10、.31.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在于( )。(分数:2.00)A.宏观经济波动性B.不充分竞争C.过度竞争D.外部性E.公共产品3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是( )。(分数:2.00)A.重心在农村B.政企职责不分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D.竞争越来越激烈E.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33.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有( )。(分数:2.00)A.GDP增长率B.投资增长率C.人均 GDP增长率D.全要素生产率E.就业增长率34.公共支出的意义表现为( )等方面。(分数:2.00)A.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B.公共支出是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C.公共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11、重要途径D.公共支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之一E.公共支出能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35.以下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B.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投资、总消费和出口价值之和C.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第一次、二次、三次产业增加值之和E.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统计核算方法,即收入法、生产法和消费法36.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有( )。(分数:2.00)A.促进经济

12、增长B.优化经济结构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E.充分就业37.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收入法计算 GDP的组成部分包括( )。(分数:2.00)A.租金B.投资C.间接税D.折旧E.利润38.引起汇率变动的关键因素有( )。(分数:2.00)A.GDP增长率B.利率的相对变动C.潜在总产出水平D.国内外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E.外国直接投资39.汇率制度可分为( )。(分数:2.00)A.固定汇率制度B.浮动汇率制度C.远期汇率D.即期汇率E.汇率标价40.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包括( )主要任务。(分数:2.00)A.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3、B.开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C.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D.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E.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管理答案解析(总分:5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一)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分数:1.00)A.综合平衡,稳定物价B.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地区差距C.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D.生态平衡,增加就业解析:2.通常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1.00)A.总供给的变动B.总就业的变动C.总需求的变动 D.价格总水平变动解

14、析:3.农产品价格上升带动的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属于( )。(分数:1.00)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混合型通货膨胀 解析:4.按支出法统计的 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分数:1.00)A.出口B.进口C.进出口D.净出口 解析: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分数:1.0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的自治制度D.我国的经济制度解析:6.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 )。(分数:1.00)A.国际收支盈余B.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C.

15、国际收支赤字D.国际收支绝对平衡解析:7.目前我国部分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处于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这属于( )。(分数:1.00)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解析:8.只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是( )。(分数:1.00)A.不完全竞争B.公共支出C.经济增长D.市场失灵 解析:9.一国国际贸易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通常被称为( )。(分数:1.00)A.贸易顺差,又称人超B.贸易逆差,又称出超C.贸易顺差,又称出超D.贸易逆差,又称人超 解析:10.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 )。(分数:1.00)A.促进出口,扩大就业B.保持贸易顺差C.增加外汇储备D.国

16、际收支基本平衡 解析:11.经济中的所有实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称为( )。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总支出 D净出口(分数:1.00)A.B. C.D.解析:12.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经济增长最持久、最根本的源泉是( )。(分数:1.00)A.土地B.劳动C.资本D.技术进步 解析:13.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称为( )。(分数:1.00)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国际贸易政策 D.国内贸易政策解析:14.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是( )。(分数:1.00)A

17、.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率B.资金利税率变动率C.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变动率D.全要素生产率 解析:15.短期( )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其总产出、就业及价格水平的稳定。(分数:1.00)A.出口总额B.贸易盈余C.贸易赤字D.贸易差额 解析:16.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分数:1.00)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解析:17.从 1949年到 1978年,我国长期实行( )

18、,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分数:1.00)A.国民经济B.个体经济C.计划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解析:18.当总需求过旺时,财政当局通常采取( )等措施,以帮助经济恢复稳定。(分数:1.00)A.减税、增支、扩大财政赤字B.增税、减支、增加财政盈余 C.减税、减支、缩小财政收支规模D.增税、增支、扩大财政收支规模解析:19.以下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1.00)A.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对资源配置起主导性、支配性作用 C.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D.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

19、段解析:20.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主要反映( )。(分数:1.00)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解析:21.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方面。(分数:1.00)A.持续、快速、健康、稳定B.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C.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价格总水平稳定、可持续发展D.发展生产力、保护个体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提高效率 解析:22.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部署,全面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目标是

20、:到建国 100年时,( )。(分数:1.00)A.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B.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解析:23.公共支出是以( )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分数:1.00)A.企业B.社会C.国家 D.个人解析:24.( )是指在一定财政年度内通过预算安排的公共支出总额。(分数:1.00)A.公共支出规模 B.公共支出预算C.财政转移支出D.购买性支出解析:25.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 )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分数:1.00)A

21、.全社会劳动力B.全社会从业人员 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D.全国总人口解析:二、B(二)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26.下列属于总需求构成的是( )。(分数:2.00)A.生产需求B.出口需求C.政府需求 D.个人需求E.消费需求 解析:27.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分数:2.00)A.支持重点建设B.保持币值稳定 C.保证国民经济增长计划对资金的需求D.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E.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28.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分数:2.00)A.增加就业 B.实现“四大平衡”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实现“五个统筹”解析:2

22、9.下列选项巾( )足统计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分数:2.00)A.计划B.预算C.上报 D.审批 E.评估 解析: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E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分数:2.00)A. B. C.D. E. 解析:31.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在于( )。(分数:2.00)A.宏观经济波动性B.不充分竞争 C.过度竞争D.外部性 E.公共产品 解析:3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是

23、( )。(分数:2.00)A.重心在农村B.政企职责不分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D.竞争越来越激烈E.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解析:33.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有( )。(分数:2.00)A.GDP增长率 B.投资增长率C.人均 GDP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 E.就业增长率解析:34.公共支出的意义表现为( )等方面。(分数:2.00)A.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B.公共支出是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 C.公共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D.公共支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之一 E.公共支出能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解析:35.以

24、下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B.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投资、总消费和出口价值之和C.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第一次、二次、三次产业增加值之和 E.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统计核算方法,即收入法、生产法和消费法解析:36.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有( )。(分数:2.00)A.促进经济增长 B.优化经济结构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充分就业 解析:37.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收入法计算 GDP的组成

25、部分包括( )。(分数:2.00)A.租金 B.投资C.间接税 D.折旧 E.利润 解析:38.引起汇率变动的关键因素有( )。(分数:2.00)A.GDP增长率B.利率的相对变动 C.潜在总产出水平D.国内外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 E.外国直接投资解析:39.汇率制度可分为( )。(分数:2.00)A.固定汇率制度 B.浮动汇率制度 C.远期汇率D.即期汇率E.汇率标价解析:40.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包括( )主要任务。(分数:2.00)A.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开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C.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D.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E.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