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286310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_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 ADMS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 AERMOD模式(分数:2.00)A.B.C.D.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分数:2.00)A.B.C.D.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分数:2.00)A.B.C.D.4.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 GB 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

2、物,则 c0i可取_。 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 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分数:2.00)A.B.C.D.5.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Pmax80%或 D10%5km B.Pmax80%且 D10%5km C.Pmax60%或 D10%3km D.Pmax60%且 D10%3km(分数:2.00)A.B.C.D.6.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Pmax10%且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D.Pmax10

3、%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分数:2.00)A.B.C.D.7.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50%,D 10%为 6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只为 70%,D 10%为 5.5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D.8.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50%,D 10%为 5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82%,D 10%为 4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

4、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D.9.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8%,D 10%为 3km;B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9%,D 10%为 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D.10.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5%,D 10%为 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0%,D 10%为 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5、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D.11.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5%,D 10%为 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0%,D 10%为 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D.12.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_。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分数:2.00)A.B.C.D.13.对于以城市快速路

6、、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_。 A.不高于二级 B.为一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能确定(分数:2.00)A.B.C.D.14.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_确定。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分数:2.00)A.B.C.D.15.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_。 A.小于 2km B.小于 5km C.小于 6km D.小于 8km(分数:2.00)A.B.C.D.16.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评价

7、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_的范围。 A.100m B.300m C.200m D.400m(分数:2.00)A.B.C.D.17.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 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_。 A.以 6km为直径的圆 B.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 12km为边长的矩形 C.以 12km为边长的矩形 D.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分数:2.00)A.B.C.D.18.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 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_。 A.以 26km为半径的圆 B.以 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 50km的矩形区域 D.边长 52km的矩形区

8、域(分数:2.00)A.B.C.D.19.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 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_。 A.以 2km为半径的圆 B.周长 4km的矩形区域 C.以 2.5km为半径的圆 D.边长 4km的矩形区域(分数:2.00)A.B.C.D.20.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的_。 A.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4km B.直径或周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 C.半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 D.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分数:2.00)A.B.C.D.21.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_。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C.评价

9、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分数:2.00)A.B.C.D.2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下列哪个方法进行最合适?_ A.使用物料衡算进行估算 B.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C.引用设计资料中的数据 D.进行类比调查(分数:2.00)A.B.C.D.23.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_。 A.01 B.12 C.0100 D.110(分数:2.00)A.B.C.D.24.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_。 A.

10、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分数:2.00)A.B.C.D.25.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可取_。 A.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应作二期 B.二期 C.三期 D.一期有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分数:2.00)A.B.C.D.26.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_。 A.作一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C.作一期不利季节 D.作一期有利季节(分数:2.00)A.B.C.D.27.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_。 A.冬季、春季 B.秋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据实际情况确定(分数:2.00)A.B.C.D.28.每期监测时间,大

11、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_有效数据。 A.3天 B.5天 C.6天 D.7天(分数:2.00)A.B.C.D.29.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_有效数据。 A.4天 B. 5天 C.6天 D.7天(分数:2.00)A.B.C.D.30.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_小时浓度值。 A.4个 B.5个 C.8个 D.10个(分数:2.00)A.B.C.D.31.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_小时浓度值。 A.4个 B.5个 C.8个 D.1

12、0个(分数:2.00)A.B.C.D.32.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_时浓度值。 A.02,04,07,12,14,16,18,20 B.02,05,08,11,14,17,20,23 C.01,04,07,09,12,14,16,20 D.02,06,08,12,14,18,20,24(分数:2.00)A.B.C.D.33.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_时浓度值。 A.02,12,17,20 B.02,08,12,16 C.02,08,14,20 D.02,1

13、2,18,24(分数:2.00)A.B.C.D.34.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 A.9个 B.10个 C.12个 D.15个(分数:2.00)A.B.C.D.35.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 A.4个 B.8个 C.10个 D.6个(分数:2.00)A.B.C.D.36.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_。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再布置 1个点进

14、行监测 C.再布置 24 个点进行监测 D.再布置 3个点进行监测(分数:2.00)A.B.C.D.37.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_布点。 A.同心圆法 B.放射状为主兼顾均布性 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分数:2.00)A.B.C.D.38.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_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分数:2.00)A.B.C.D.39.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时,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_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A.逐日 B.逐次 C.逐月、逐年 D.逐日、逐次(分数:2.00)A.B.C.D.40.对于

15、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_。 A.评价范围小于 50km和大于 50km B.评价范围小于 30km和大于 30km C.评价范围小于 20km和大于 20km D.评价范围小于 10km和大于 10km(分数:2.00)A.B.C.D.41.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C.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B.C.D.42.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

16、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C.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B.C.D.43.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_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B.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C.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B.C.D.44.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_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17、。 A.30km B.50km C.80km D.100km(分数:2.00)A.B.C.D.4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有_。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分数:2.00)A.B.C.D.46.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_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数:2.00)A.B.C.D.47.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_,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 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 Y坐标轴 B.东西向为 X坐标轴、南北向为

18、Y坐标轴 C.南北向为 X坐标轴、东西向为 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 X、Y 坐标轴(分数:2.00)A.B.C.D.4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对于施工期超过_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分数:2.00)A.B.C.D.49.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非正常排放情况,需预测全年_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或逐时 D.长期气象条件下(分数:2.00)A.B.C.D.50.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

19、子的是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分数:2.00)A.B.C.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_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 ADMS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 AERMOD模式(分数:2.00)A.B. C.D.解析: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分数:2.00)A.B.C. D.解析:3

20、.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分数:2.00)A.B.C. D.解析:4.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 GB 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 c0i可取_。 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 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分数:2.00)A.B.C.D. 解析:5.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Pmax80%或 D10%5km B.Pmax80%且 D10%5km C.Pmax60%或 D10%3km D.Pmax60%且 D10%3km(分数:2.00)A.B. C.D.解析:6.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

21、.Pmax10%且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D.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分数:2.00)A.B.C. D.解析:7.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50%,D 10%为 6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只为 70%,D 10%为 5.5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如污染物数 i大于 1,取 P值中最大者(P max

22、)和其对应的 D10%。本题的 Pmax取 70%,D 10%为5.5km,按照导则应为二级。8.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50%,D 10%为 5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82%,D 10%为 4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如污染物数 i大于 1,取 P值中最大者(P max)和其对应的 D10%。本题的 Pmax取 82%,D 10%为4km,按照导则应为二级。虽然本题中的 Pmax大于 80%,但 D10%小于 5km,

23、不符合一级评价的条件。9.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8%,D 10%为 3km;B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9%,D 10%为 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如污染物数 i大于 1,取 P值中最大者(P max)和其对应的 D10%。本题的 Pmax取 9%,D 10%为2km,按照导则只要满足 Pmax10%和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的一个条件就可定为三级。10.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24、占标率 Pi为 15%,D 10%为 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0%,D 10%为 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如污染物数 i大于 1,取 P值中最大者(P max)和其对应的 D10%。本题的 Pmax取 15%,D 10%为1.2km。按照导则只要满足 Pmax10%和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的一个条件就可定为三级。本题中虽然 Pmax10%,但 D10%1.3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因此本题为三级。11.某

25、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5%,D 10%为 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0%,D 10%为 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中的 D10%等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且 Pmax为 15%,不满足三级评价的条件。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请考生注意“”“”符号。12.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_。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 C.不低于二级

26、D.不高于二级(分数:2.00)A. B.C.D.解析:13.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_。 A.不高于二级 B.为一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能确定(分数:2.00)A.B.C. D.解析:14.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_确定。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分数:2.00)A.B.C. D.解析:15.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_。 A.小于 2km B.小于 5km C.小于 6km D.小

27、于 8km(分数:2.00)A.B. C.D.解析:16.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_的范围。 A.100m B.300m C.200m D.400m(分数:2.00)A.B.C. D.解析:17.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 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_。 A.以 6km为直径的圆 B.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 12km为边长的矩形 C.以 12km为边长的矩形 D.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D10%为半径的圆或 2D10%为边长的矩形。选项

28、A应为 6km为半径的圆。18.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 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_。 A.以 26km为半径的圆 B.以 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 50km的矩形区域 D.边长 52km的矩形区域(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当最远距离超过 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 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 50km的矩形区域。19.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D10%为 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_。 A.以 2km为半径的圆 B.周长 4km的矩形区域 C.以 2.5km为半径的圆 D.边长 4km的矩形区域(分数

29、:2.00)A.B.C. D.解析:解析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20.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的_。 A.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4km B.直径或周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 C.半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 D.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分数:2.00)A.B.C.D. 解析:21.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_。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分数:2.00)A. B.C.D.解析:2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

30、源调查,下列哪个方法进行最合适?_ A.使用物料衡算进行估算 B.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C.引用设计资料中的数据 D.进行类比调查(分数:2.00)A.B. C.D.解析:23.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_。 A.01 B.12 C.0100 D.110(分数:2.00)A. B.C.D.解析:24.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_。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分数:2.00)A.B. C.D.解析:25.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可取_。 A.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应作二期 B.

31、二期 C.三期 D.一期有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分数:2.00)A. B.C.D.解析:26.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_。 A.作一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C.作一期不利季节 D.作一期有利季节(分数:2.00)A.B. C.D.解析:27.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_。 A.冬季、春季 B.秋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据实际情况确定(分数:2.00)A.B.C. D.解析:28.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_有效数据。 A.3天 B.5天 C.6天 D.7天(分数:2.00)A.B.C.D. 解析

32、:29.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_有效数据。 A.4天 B. 5天 C.6天 D.7天(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新的大气导则规定:不管是几级评价,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30.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_小时浓度值。 A.4个 B.5个 C.8个 D.10个(分数:2.00)A.B.C. D.解析:31.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

33、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_小时浓度值。 A.4个 B.5个 C.8个 D.10个(分数:2.00)A. B.C.D.解析:32.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_时浓度值。 A.02,04,07,12,14,16,18,20 B.02,05,08,11,14,17,20,23 C.01,04,07,09,12,14,16,20 D.02,06,08,12,14,18,20,24(分数:2.00)A.B. C.D.解析:33.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_时浓度值。

34、A.02,12,17,20 B.02,08,12,16 C.02,08,14,20 D.02,12,18,24(分数:2.00)A.B.C. D.解析:34.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 A.9个 B.10个 C.12个 D.15个(分数:2.00)A.B. C.D.解析:35.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_。 A.4个 B.8个 C.10个 D.6个(分数:2.00)A.B.C.D. 解析:36.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3年的监测

35、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_。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再布置 1个点进行监测 C.再布置 24 个点进行监测 D.再布置 3个点进行监测(分数:2.00)A. B.C.D.解析:37.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_布点。 A.同心圆法 B.放射状为主兼顾均布性 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分数:2.00)A.B.C.D. 解析:38.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_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分数:2.00)A.B.C. D.解析:39.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时,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

36、还应调查_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A.逐日 B.逐次 C.逐月、逐年 D.逐日、逐次(分数:2.00)A.B.C.D. 解析:40.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_。 A.评价范围小于 50km和大于 50km B.评价范围小于 30km和大于 30km C.评价范围小于 20km和大于 20km D.评价范围小于 10km和大于 10km(分数:2.00)A. B.C.D.解析:41.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

37、两年 C.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B.C.D. 解析:42.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C.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 B.C.D.解析:43.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_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B.近 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C.近 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 D.近 5年

38、内的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B. C.D.解析:44.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_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A.30km B.50km C.80km D.100km(分数:2.00)A.B. C.D.解析:4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有_。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分数:2.00)A.B.C.D. 解析:46.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_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数:2.00)

39、A.B.C. D.解析:47.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_,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 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 Y坐标轴 B.东西向为 X坐标轴、南北向为 Y坐标轴 C.南北向为 X坐标轴、东西向为 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 X、Y 坐标轴(分数:2.00)A.B. C.D.解析:4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对于施工期超过_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分数:2.00)A.B. C.D.解析:49.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非正常排放情况,需预测全年_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或逐时 D.长期气象条件下(分数:2.00)A. B.C.D.解析:50.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选项 BCD只需预测主要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