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286312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9,分数:38.00)1.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SO 2的二级标准的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500 B.300 C.150 D.200(分数:2.00)A.B.C.D.2.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NO 2的二级标准的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240 B.200 C.80 D.120(分数:2.00)A.B.C.D.3.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

2、12),PM 10的二级标准的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75 B.35 C.100 D.150(分数:2.00)A.B.C.D.4.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2.5的二级标准的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75 B.35 C.100 D.150(分数:2.00)A.B.C.D.5.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没有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污染物是_。 A.O3 B.NO2 C.CO D.PM2.5(分数:2.00)A.B.C.D.6.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是_。 A.S

3、O2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150g/m 3 B.PM10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100g/m 3 C.PM2.5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75g/m 3 D.NO2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240g/m 3(分数:2.00)A.B.C.D.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自_起在全国实施。 A.2013年 1月 1日 B.2014年 1月 1日 C.2015年 1月 1日 D.2016年 1月 1日(分数:2.00)A.B.C.D.8.据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 号),下列_2015 年执行该标准。 A.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B.国家环保

4、模范城市 C.环境保护重点城市 D.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分数:2.00)A.B.C.D.9.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二氧化氮(NO 2)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有_。 A.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B.化学发光法 C.紫外荧光法 D.Saltzman法(分数:2.00)A.B.C.D.10.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2.5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是_。 A.化学发光法 B.重量法 C.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Saltzman法(分数:2.00)A.B.C.D.11.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是_。

5、 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B.非分散红外法 C.紫外荧光法 D.化学发光法(分数:2.00)A.B.C.D.12.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根据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为获得 1小时平均值,每小时至少有_分钟的采样时间。 A.15 B.20 C.30 D.45(分数:2.00)A.B.C.D.13.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SO 2、NO 2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_个日平均浓度值,每月至少有 27个曰均值。 A.360 B.300 C.324 D.144(分数:2.00)A.B.C.D.14.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

6、012),PM 10、PM 2.5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_个日平均浓度值,每月至少有 27个日均值。 A.60 B.300 C.324 D.144(分数:2.00)A.B.C.D.15.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NO 2的 24小时平均浓度值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_的采样时间。 A.12h B.16h C.18h D.20h(分数:2.00)A.B.C.D.16.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对 PM10和 PM2.524小时平均浓度值监测数据,每日至少的采样时间为_h。 A.20 B.18 C.15 D.12(分

7、数:2.00)A.B.C.D.17.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TSP 24 小时平均浓度值监测数据,每日应有_h 的采样时间。 A.18 B.20 C.24 D.6(分数:2.00)A.B.C.D.18.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10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_。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18小时采样时间 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20小时采样时间 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18小时采样时间 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8、20小时采样时间(分数:2.00)A.B.C.D.19.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_的颗粒物。 A.10m B.2.5m C.2.5mm D.1m(分数:2.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31,分数:62.00)20.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共有的内容有_。 A.评价因子源强 B.海拔高度 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D.年排放小时数 E.排放工况(分数:2.00)A.B.C.D.E.21.在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矩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有_。 A.面源起始点坐标 B.顶点数或边数 C.面源长度 D.面源的宽度

9、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分数:2.00)A.B.C.D.E.22.在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近圆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有_。 A.近圆形半径 B.顶点数或边数 C.面源中心坐标 D.面源的宽度 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分数:2.00)A.B.C.D.E.23.在各类污染源调查清单中,体源所特有的内容有_。 A.体源初始排放高度 B.体源边长 C.体源的宽度 D.体源高度 E.初始横向、垂直扩散参数(分数:2.00)A.B.C.D.E.2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可分_。 A.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C.环境空气敏感区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10、(分数:2.00)A.B.C.D.25.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日、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E.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分数:2.00)

11、A.B.C.D.E.26.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E.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分数:2.00)A.B.C.D.E.

12、27.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C.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E.以上都可以不预测(分数:2.00)A.B.C.D.E.28.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

13、平均浓度分布图 B.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E.一次(30min)和 24h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分数:2.00)A.B.C.D.E.29.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B.C.D.E.30.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常规预测内容包括_。 A.

14、小时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均浓度 D.年均浓度(分数:2.00)A.B.C.D.31.只需预测日平均浓度、年均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B.C.D.E.32.只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计算点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B.C.D.E.33.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_。 A.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B.网格点 C

15、.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分数:2.00)A.B.C.D.34.对于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_。 A.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B.网格点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分数:2.00)A.B.C.D.35.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分析下列_内容。 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度 C.小时浓度超标概率 D.小时浓度超标最大持续发生时间 E.超标位置(分数:2.00)A.B.C.D.E.36.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应分析下列_内容。 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

16、度 C.年均浓度超标概率 D.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E.超标位置(分数:2.00)A.B.C.D.E.37.估算模式适用于_。 A.线源的最大地面浓度预测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评价范围的确定 D.点源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的分布预测(分数:2.00)A.B.C.D.38.AERMOD模式包括_预处理模式。 A.AERCAT地形 B.AERMAP地形 C.AERME污染源 D.AERMET气象(分数:2.00)A.B.C.D.39.下列关于估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有_。 A.估算模式是一种多源预测模式 B.估算模式中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小于进一步

17、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 D.对于小于 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分数:2.00)A.B.C.D.40.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输入污染源强的单位是_。 A.g/s B.kg/h C.t/a D.mg/m3 E.L/m3(分数:2.00)A.B.C.D.E.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_。 A.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B.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D.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 E.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数:2.00)A.B.C.D.E.42.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内容的是_。 A.确定污

18、染源分担率并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B.评价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能否满足环境管理要求 C.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 D.根据预测结果,比较污染源的不同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 E.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给出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分数:2.00)A.B.C.D.E.43.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

19、A.B.C.D.E.44.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B.C.D.E.45.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B.C.D.E.46.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表

20、D.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分数:2.00)A.B.C.D.E.47.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分数:2.00)A.B.C.D.E.48.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件。 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C.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 D.污染源调查清单(分数:2.00)A.B.C.D.49.在什么情况下需补充地面气象观测?_ A.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30

21、km B.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 C.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 D.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一致(分数:2.00)A.B.C.D.50.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_。 A.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 C.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2个月以上 D.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二年的连续观测(分数:2.00)A.B.C.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四)答案解析(总分:100

2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9,分数:38.00)1.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SO 2的二级标准的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500 B.300 C.150 D.200(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新老标准中的 SO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没变,只是单位有变化。另外,对于 SO2的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二级标准的 150g/m 3也该记住。2.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NO 2的二级标准的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240 B.200 C.80 D.120(分数:2.00)A.B

23、. C.D.解析:解析 新标准中的 NO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比老标准要严。3.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10的二级标准的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75 B.35 C.100 D.150(分数:2.00)A.B.C.D. 解析:4.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2.5的二级标准的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_g/m 3。 A.75 B.35 C.100 D.150(分数:2.00)A. B.C.D.解析:5.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没有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污染物是_。 A.O3 B.NO2 C.CO D.PM

24、2.5(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O 3只有“日最大 8小时平均”和“1 小时平均”,另外,铅(Pb)也没有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6.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是_。 A.SO2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150g/m 3 B.PM10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100g/m 3 C.PM2.5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75g/m 3 D.NO2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240g/m 3(分数:2.00)A.B.C. D.解析: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自_起在全国实施。 A.2013年 1月 1日 B.2014年 1月

25、 1日 C.2015年 1月 1日 D.2016年 1月 1日(分数:2.00)A.B.C.D. 解析:8.据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 号),下列_2015 年执行该标准。 A.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B.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C.环境保护重点城市 D.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分数:2.00)A. B.C.D.解析:9.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二氧化氮(NO 2)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有_。 A.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B.化学发光法 C.紫外荧光法 D.Saltzman法(分数:2.00)A. B.C.D.解析:10.据环境空气质量

26、标准(GB 30952012),PM 2.5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是_。 A.化学发光法 B.重量法 C.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Saltzman法(分数:2.00)A.B. C.D.解析:11.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是_。 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B.非分散红外法 C.紫外荧光法 D.化学发光法(分数:2.00)A.B. C.D.解析:12.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根据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为获得 1小时平均值,每小时至少有_分钟的采样时间。 A.15 B.20 C.30 D.45(分数:2.00)A.

27、B.C.D. 解析:13.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SO 2、NO 2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_个日平均浓度值,每月至少有 27个曰均值。 A.360 B.300 C.324 D.144(分数:2.00)A.B.C. D.解析:14.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10、PM 2.5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_个日平均浓度值,每月至少有 27个日均值。 A.60 B.300 C.324 D.144(分数:2.00)A.B.C. D.解析:15.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NO 2的 24小时平均浓度值数据统

28、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_的采样时间。 A.12h B.16h C.18h D.20h(分数:2.00)A.B.C.D. 解析:16.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对 PM10和 PM2.524小时平均浓度值监测数据,每日至少的采样时间为_h。 A.20 B.18 C.15 D.12(分数:2.00)A. B.C.D.解析:17.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TSP 24 小时平均浓度值监测数据,每日应有_h 的采样时间。 A.18 B.20 C.24 D.6(分数:2.00)A.B.C. D.解析:18.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

29、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 10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_。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18小时采样时间 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20小时采样时间 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18小时采样时间 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 20小时采样时间(分数:2.00)A.B. C.D.解析:19.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_的颗粒物。 A.10m B.2.5m C.2.5mm D.1m(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空气中的颗粒物大多是不规则的,而粒径是对

30、球形尘粒而言的。颗粒物的大小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因此,按不同的方法测量颗粒物的粒径,其数值是不同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在静止空气中颗粒物的沉降速度与密度为 1g/cm3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几何当量直径是指与颗粒物的某一几何量(如面积、体积等)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31,分数:62.00)20.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共有的内容有_。 A.评价因子源强 B.海拔高度 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D.年排放小时数 E.排放工况(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21.在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

31、清单中,矩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有_。 A.面源起始点坐标 B.顶点数或边数 C.面源长度 D.面源的宽度 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分数:2.00)A. B.C. D. E. 解析:22.在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近圆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有_。 A.近圆形半径 B.顶点数或边数 C.面源中心坐标 D.面源的宽度 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分数:2.00)A. B.C. D.E.解析:23.在各类污染源调查清单中,体源所特有的内容有_。 A.体源初始排放高度 B.体源边长 C.体源的宽度 D.体源高度 E.初始横向、垂直扩散参数(分数:2.00)A.B. C.D. E.

32、解析:2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可分_。 A.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C.环境空气敏感区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分数:2.00)A.B. C. D. 解析:25.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日、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33、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E.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分数:2.00)A. B.C. D. E. 解析:26.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

34、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E.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分数:2.00)A.B. C. D. E. 解析:27.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C.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

35、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E.以上都可以不预测(分数:2.00)A.B.C.D.E. 解析:28.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_。 A.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B.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E.一次(30min)和 24h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分数:2.00)A.B.C. D. E.解析:29.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

36、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 B. C.D.E.解析:30.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常规预测内容包括_。 A.小时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均浓度 D.年均浓度(分数:2.00)A. B. C.D. 解析:31.只需预测日平均浓度、年均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B.C. D. E. 解析:32.只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计算点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增污染源

37、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B.C. D. E. 解析:33.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_。 A.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B.网格点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分数:2.00)A.B. C. D. 解析:34.对于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_。 A.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B.网格点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分数:2.00)A.B.C. D. 解析:35.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分析下列_

38、内容。 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度 C.小时浓度超标概率 D.小时浓度超标最大持续发生时间 E.超标位置(分数:2.00)A. B.C. D. E. 解析:解析 超标范围是长期气象条件下应分析的内容。典型小时气象条件和典型日气象条件下的分析的内容基本相同。36.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应分析下列_内容。 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度 C.年均浓度超标概率 D.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E.超标位置(分数:2.00)A. B. C.D. E. 解析:解析 “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是典型小时、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应分析的内容。37.估算模式

39、适用于_。 A.线源的最大地面浓度预测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评价范围的确定 D.点源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的分布预测(分数:2.00)A.B. C. D.解析:38.AERMOD模式包括_预处理模式。 A.AERCAT地形 B.AERMAP地形 C.AERME污染源 D.AERMET气象(分数:2.00)A.B. C.D. 解析:39.下列关于估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有_。 A.估算模式是一种多源预测模式 B.估算模式中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小于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 D.对于小于 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分数:2.00)A.B.

40、C.D. 解析:解析 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大于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40.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输入污染源强的单位是_。 A.g/s B.kg/h C.t/a D.mg/m3 E.L/m3(分数:2.00)A. B. C. D.E.解析: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_。 A.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B.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D.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 E.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42.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内

41、容的是_。 A.确定污染源分担率并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B.评价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能否满足环境管理要求 C.若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存在长期居住的人群,应给出相应的搬迁建议或优化调整项目布局的建议 D.根据预测结果,比较污染源的不同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 E.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给出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分数:2.00)A.B. C. D. E. 解析:43.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

42、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44.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B.C.D. E. 解析:45.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 B.C. D. E. 解析:46.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表。 A.

43、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表 D.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一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的基本附表是相同的。47.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分数:2.00)A. B. C.D. E.解析:48.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件。 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C.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

44、件及输出文件 D.污染源调查清单(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选项 D为附表。一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的基本附件是相同的,三级评价只需附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49.在什么情况下需补充地面气象观测?_ A.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30km B.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 C.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 D.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一致(分数:2.00)A.B. C. D.解析:50.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_。 A.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 C.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2个月以上 D.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二年的连续观测(分数:2.00)A.B. C. 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