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水工程专业-5 及答案解析(总分:2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0,分数:210.00)1.给水系统可按供水方式分为( )供水系统。A重力、水泵、混合 B自流、重力、压力C水泵、压力、混合 D重力、水泵、压力(分数:1.00)A.B.C.D.2.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可分为( )系统。A城市给水、工业给水 B城市给水、工业给水、循环给水C循环给水、复用给水 D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分数:1.00)A.B.C.D.3.给水系统中的输配水系统,通常是给水系统中( )的子系统。A构筑物最多 B最先建没 C最后建设 D投资最大(分数:1.00)A.B.C.D.4
2、.关于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正确的论述是( )。A统一给水系统简单,应用最广泛B分质给水系统水处理费用低,管网的造价低C分压给水系统的水泵型号单一,长期运行电费较高D分区给水系统应用最广(分数:1.00)A.B.C.D.5.给水工程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和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分别采用( )。A510 年和 1020 年 B510 年和 1015 年C1020 年和 2030 年 D1020 年和 2050 年(分数:1.00)A.B.C.D.6.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体保护,并应尽可能采用( )系统。A直流或复用
3、B直流或循环 C复用或循环 D直流(分数:1.00)A.B.C.D.7.在工业给水系统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含义是( )所占的百分数。A循环用水量在总用水中 B重复用水量在总用水中C补充水量在总用水中 D重复用水量在总损耗水中(分数:1.00)A.B.C.D.8.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水质和水压,应根据( )的要求确定。A生产设备 B生产工艺 C生产原料 D产量(分数:1.00)A.B.C.D.9.综合生活用水是指( )。A居民生活用水和小区公共建筑用水B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C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浇洒道路绿地用水D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市政用水(分数:1.00)A.B.C.
4、D.10.综合生活用水一般不包括( )。A居民生活用水 B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C工业企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D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分数:1.00)A.B.C.D.1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Qd为( )水量之和。A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B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C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D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分数:1.0
5、0)A.B.C.D.12.城镇配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水量之和的( )计算。A10%15% B10%12% C8%12% D8%10%(分数:1.00)A.B.C.D.13.时变化系数是指( )。A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D平均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分数:1.00)A.B.C.D.14.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和日变化系数宜分别采用( ),个别小城镇可适当加大。A1.31.6 和 1.11.5 B1.
6、21.6 和 1.11.1C1.31.5 和 1.11.3 D1.21.5 和 1.11.3(分数:1.00)A.B.C.D.15.给水厂的处理规模是以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的含义是( )。A某一年中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B设计规定年限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C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D今后将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分数:1.00)A.B.C.D.16.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 ),其时变化系数为( )。A2535L/(人班);2.53.0 B3050L/(人班);2.53.0C2535L/(人班);1.52.5 D3050L
7、/(人班);1.52.5(分数:1.00)A.B.C.D.17.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应根据车间卫生特征确定,一般可采用( ),其延续时间为( )。A2535L/(人次);1.5h B4060L/(人次);2hC4060L/(人次);1h D2535L/(人次);1h(分数:1.00)A.B.C.D.18.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1 层为( ),2 层为( ),2 层以上每增加 1 层增加( )。A8m; 12m; 4m B8m; 12m; 2m C10m; 12m; 2m D10m; 12m; 4m(分数:1.00)A.B.C.D.19
8、.当管网中无调节构筑物时,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 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C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分数:1.00)A.B.C.D.20.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B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C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漏损水量D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净水厂自用水量及输水管(渠)和管网漏损水量(分数:1.00)A.B.C.D.21.管网起端设水塔时,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按泵站分级工作线的( )供水量计算。A最大一级 B最小一级C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9、 D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22.管网起始端设水塔时,管网设计供水量应按( )设计用水量计算。A最高日 B平均日 C最高日最高时 D最高日平均时(分数:1.00)A.B.C.D.23.管网内设有水塔时,二级泵站的供水量在任一时刻都( )用户的用水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24.管网中设有水塔时,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 )管网的设计流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小于(分数:1.00)A.B.C.D.25.一级泵站通常( )供水。A均匀 B分级C按泵站到水塔的输水量 D定时(分数:1.00)A.B.C.D.26.清水池的作用
10、之一是( )。A调节二级泵站供水量与用水量的差值 B调节一级泵站供水量和用户用水量的差额C调节二级泵站与水塔的供水量差值 D调节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额(分数:1.00)A.B.C.D.27.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 )确定。A二级泵站供水曲线 B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供水曲线C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户用水量曲线 D一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户用水量曲线(分数:1.00)A.B.C.D.28.当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相接近时,清水池的调节容积可以( ),此时,为了调节二级泵站供水量与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额,水塔的调节容积会( )。A减小;减小 B增加;增加 C增加;减小 D减小;增加(分数:1.00
11、)A.B.C.D.29.二泵站供水线应尽量接近用户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但二级泵站供水分级一般不应多于( ),否则不利于水泵机组的运转管理。A2 级 B3 级 C4 级 D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30.管网末端设水塔时,以下用水量情况中必须由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的是( )。A最高日用水量 B平均日用水量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D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分数:1.00)A.B.C.D.31.城镇水厂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水厂产水曲线、泵房供水曲线、自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并应满足消毒接触时间的要求。当管网中无水量调节设施时,在缺乏资料情况下,一般可按水厂最高
12、日设计水量的( )确定。A5%15%B10%25% C10%20% D15%25%(分数:1.00)A.B.C.D.32.关于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给水系统中各构筑物均以平均日流量为基础进行设计B取水构筑物流量按平均日流量、水厂自用水系数及一级泵站每天工作时间共同确定C水塔(高地水池)的调节容积依据用户用水量变化曲线和二级泵站工作曲线确定D清水池是取水构筑物和一级泵站之间的水量调节设施(分数:1.00)A.B.C.D.33.为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应使二泵站供水量尽量接近( )。A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B一泵站供水量C用户用水量 D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34.
13、城镇配水管网宜设计成( ),当允许间断供水时,可设计为( ),但应考虑将来连成( )管网的可能。A环状;树状;环状 B树状;环状;树状C树状;树状;环状 D树状;环状;环状(分数:1.00)A.B.C.D.35.输水干管一般不宜少于两条,当有安全储水池或其他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输水于管。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 )计算确定。A事故用水量 B全部设计用水量C最大小时用水量 D70%平均小时用水量(分数:1.00)A.B.C.D.36.输水管段和配水管网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分段和分区检修的阀门。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
14、超过(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分数:1.00)A.B.C.D.37.在输水管(渠)( )处应设通气设施。A隆起点 B低洼点 C转折点 D变径点(分数:1.00)A.B.C.D.38.在输水管(渠)、配水管网低洼处及阀门间管段低处,一般应根据工程需要设置( )。A支墩; B空气阀 C减压阀 D泄(排)水阀(分数:1.00)A.B.C.D.39.原水输送宜选用管道或暗渠(隧洞),当采用明渠输送原水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止水质污染和( )的措施。A保护水质 B调节水量 C防止水量流失 D防止溢流(分数:1.00)A.B.C.D.40.城镇给水管道管径大于 200mm 时,与污水、雨
15、水排水管道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A1.0m B1.5m C2.0m D2.5m(分数:1.00)A.B.C.D.41.给水管道与给水管道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 )。A0.1m B0.15m C0.2m D0.25m(分数:1.00)A.B.C.D.42.给水管道与污水、雨水排水管道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 )。A0.1m B0.2m C0.3m D0.4m(分数:1.00)A.B.C.D.43.当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且敷设在下方时,给水管道应采用( )。A塑料管 B钢管或钢套管 C钢筋混凝土管 D复合管(分数:1.00)A.B.C.D.44.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
16、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 ),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A2m B3m C5m D10m(分数:1.00)A.B.C.D.45.给水管道穿过通航河道时,管道埋设深度应在航道底设计高程( )以下。A1m B2m C3m D4m(分数:1.00)A.B.C.D.46.管径大于或等于 600mm 的管道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管段端部的第一个接口应采用柔性接口,或采用特制的( )。A柔性接口 B刚性接口 C柔性接口堵板 D半柔性接口(分数:1.00)A.B.C.D.47.工作压力为 0.2MPa
17、的球墨铸铁管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 )。A0.2MPa B0.3MPa C0.4MPa D0.5MPa(分数:1.00)A.B.C.D.48.关于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公式 qi+q i-j=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 i为管网总供水量,q i-j为各管段流量Bq i为各节点流量,q i-j为各管段流量C表示流向节点 i 的流量等于从节点 i 流出的流量D表示所有节点流量之和与所有管段流量之和相等(分数:1.00)A.B.C.D.49.管道的经济流速是指在( )的流速。A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造价最低B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运行管理费用最低C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
18、都是最低D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年折算费用为最低(分数:1.00)A.B.C.D.50.管道设计中可采用平均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一般大管径可取较大的平均经济流速,如 DN400mm 时,平均经济流速可采用( )。A0.91.2m/s B0.91.4m/s C1.21.4m/s D1.01.2m/s(分数:1.00)A.B.C.D.51.混凝土输水管(渠)的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多采用公式( )。(分数:1.00)A.B.C.D.52.配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多采用公式( )。(分数:1.00)A.B.C.D.53.谢才公式 (分数:1.00)A.B.C.D.54.下述关于控制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19、A距泵站最远的点B水压标高最低的点C服务水头最低的点D若该点服务水头满足最低要求,则所有点服务水头均满足要求(分数:1.00)A.B.C.D.55.对于有水塔的管网,在管网用水最高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管网设计水量 Qh等于泵站最高级供水量与水塔供水量之和B管网设计水量 Qh等于泵站最高级供水量与水塔供水量之差C管网设计水量 Qh等于泵站供水量D管网设计水量 Qh等于水塔供水量(分数:1.00)A.B.C.D.56.对于有水塔的管网,在用水量小于泵站供水量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泵站供水量等于管网用水量与转入水塔水量之和B泵站供水量等于管网用水量与转入水塔水量之差C管网用水量等于
20、泵站供水量D管网用水量等于水塔供水量(分数:1.00)A.B.C.D.57.设计配水管网时,水量应按( )计算,并应按( )进行核算。A平均日平均时;消防流量加最不利管段事故时的水量B最高日平均时;消防、最不利管段事故和最大转输的合计水量C最高日;消防、最大转输、最不利管段事故三种情况分别D最高日最高时;消防、最大转输、最不利管段事故三种情况分别(分数:1.00)A.B.C.D.58.利用解环方程法进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是以( )为未知数。A节点水压 B管段流量 C校正流量 D折算流量(分数:1.00)A.B.C.D.59.在给水区面积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距离输水时,可考虑分区供水。分区供水可
21、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B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C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D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分数:1.00)A.B.C.D.60.采用牺牲阳极法保护钢管免受腐蚀性土壤侵蚀,其基本方法是( )。A钢管设涂层,使钢管成为中性 B每隔一定间距,连接一段非金属管道C连接消耗性阳性材料,使钢管成为阴极 D连接消耗性阴性材料,使钢管成为阳极(分数:1.00)A.B.C.D.61.当工作压力 P0.5MPa 时,球墨铸铁管道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 )。A2P BP+
22、0.5 C1.5P DP+0.3(分数:1.00)A.B.C.D.62.金属给水管道应考虑防腐措施。金属管道内防腐宜采用( )。A水泥砂浆衬里 B涂防锈漆 C刷热沥青 D阴极保护(分数:1.00)A.B.C.D.63.用于给水钢管外防腐的通入直流电的阴极保护法的正确做法应是( )。A铝镁等阳极材料通过导线接至钢管B废铁通过导线连电源正极,钢管通过导线连电源负极C废铁通过导线连电源负极,钢管通过导线连电源正极D铜通过导线连电源负极,钢管通过导线连电源正极(分数:1.00)A.B.C.D.64.管道穿越河底时,管道内流速应大于不淤流速,并应有检修和防止冲刷破坏的保护设施。管道的埋设深度应在其相应防
23、洪标准的洪水冲刷深度以下,且至少应大于( )。A0.3m B0.7m C1.0m D1.5m(分数:1.00)A.B.C.D.65.配水管道管材一般采用( )、钢管、聚乙烯管、硬质聚氯乙烯管等。A铸铁管 B铜管 C球墨铸铁管 D预应力混凝土管(分数:1.00)A.B.C.D.66.管材、附件及其施工费用为管网的( )。A总费用 B运行管理费用 C建造费用 D动力费用(分数:1.00)A.B.C.D.67.直径大于 1000mm 时,水泵出水管的流速,宜采用( )。A1.52.0m/s B2.03.0m/s C1.22.0m/s D2.02.5m/s(分数:1.00)A.B.C.D.68.输水干
24、管和连通管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 )用水量的 70%确定。A设计 B最高日 C最高时 D平均时(分数:1.00)A.B.C.D.69.采用管井取水时,应设置备用井,备用井的数量宜按( )设计水量所需井数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井。A5%10%B10%15% C10%20% D15%20%(分数:1.00)A.B.C.D.70.管井构造一般由( )组成。A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B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C井口、井筒、井壁和井底进水部分 D集水管、集水井、检查井和泵站(分数:1.00)A.B.C.D.71.大口井的深度不宜大于( )。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
25、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 )。A5m; 3m B10m; 5m C15m; 10m D20m; 8m(分数:1.00)A.B.C.D.72.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 ),底板埋藏深度大于( )的地层条件。A5m; 10m B5m; 8m C4m; 8m D4m; 15m(分数:1.00)A.B.C.D.73.大口井井底反滤层宜做成( )形。A凹弧 B凸弧 C平底 D任意(分数:1.00)A.B.C.D.74.大口井井底反滤层可设( ),每层厚度宜为( )。A23 层;200300mm B34 层;200300mmC34 层;300400mm D23 层;300400mm(分数:1
26、.00)A.B.C.D.75.大口井入孔应采用密封的盖板,盖板顶高出地面不得小于( )。A0.25m B0.5m C0.7m D1.5m(分数:1.00)A.B.C.D.76.大口井井口周围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其宽度一般为( );在渗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还应填厚度不小于( )的黏土层或其他等效的防渗措施。A0.5m;1.5m B1.5m;1.0m C1.5m;0.5m D1.5m;1.5m(分数:1.00)A.B.C.D.77.地表水的含沙量是指( )。A河水挟带泥沙的总重量 B河水挟带泥沙的总体积C单位体积河水内挟带泥沙的重量 D单位体积河水内挟带泥沙的体积(分数:1.00)A.B.C.D.
27、78.水流能够挟带泥沙的饱和数量称为水流的( )。A含沙量 B挟沙能力C输沙量 D输沙能力(分数:1.00)A.B.C.D.79.岸边式取水物筑物适用于( ),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化幅度不大的取水河段。A岸边平坦,流速不大,岸边有足够场地B岸边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足够水深C岸边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足够场地D岸边平坦,主流远离取水河岸,岸边有足够场地(分数:1.00)A.B.C.D.80.在弯曲河段,取水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流的( )。A凸岸 B凹岸C两岸均可 D两岸均不宜设置取水构筑物(分数:1.00)A.B.C.D.81.在有支流汇入的河段上取水,为防止所取的水泥沙含量过高或泥沙淤积,取
28、水构筑物取水口位置宜设置在( )。A靠近支流河道出口处的支流河道上B有支流河道出口的干流河道上C与支流河道出口处上下游有足够距离的干流河道上D支流河道和干流河道汇合处夹角最小的地方(分数:1.00)A.B.C.D.82.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量的年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宜采用( )。A90%95% B90%97% C97%99% D90%99%(分数:1.00)A.B.C.D.83.在取水构筑物处的河流水深一般要求不小于( )。A2.0m B2.5m C3.0m D3.5m(分数:1.00)A.B.C.D.84.天然河流在一般的元坝取水情况下,取水
29、量应控制在不大于河流枯水流量的( )。A5%10% B15%25% C25%35% D35%45%(分数:1.00)A.B.C.D.85.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 )城市防洪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 )。A低于;100 年 B低于;50 年 C高于;100 年 D高于;50 年(分数:1.00)A.B.C.D.86.固定式江河水取水构筑物可分为( )。A岸边式、河床式、浮船式 B岸边式、河床式、水泵直接吸水式C河床式、斗槽式、水泵直接吸水式 D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分数:1.00)A.B.C.D.87.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由( )组成。A进水间、泵房 B取水头部、取水管、集水间、泵
30、房C取水头部、集水间、泵房 D吸水室、泵房(分数:1.00)A.B.C.D.88.当岸边地质条件较差时,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间与泵房可采用( )。A合建式 B分建式 C浮船式 D缆车式(分数:1.00)A.B.C.D.89.当泵房在江河边时,岸边式取水泵房进口地坪的设计标高应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 ),必要时尚应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A0.3m B0.5m C0.8m D1.0m(分数:1.00)A.B.C.D.90.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适于采用( )取水构筑物。A岸边式 B河床式C缆车式 D浮船式(分数:1.
31、00)A.B.C.D.91.江河取水构筑物最底层进水孔下缘距河床的高度,要求对侧面进水孔不小于( ),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河床稳定、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 )。A0.8m;0.3m B0.5m;0.4m C0.5m;0.3m D0.3m;0.5m(分数:1.00)A.B.C.D.92.位于湖泊或水库边的取水构筑物最底层进水孔下缘距水体底部的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且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 )。A0.8m;0.5m B0.5m;1.0m C1.0m;0.3m D1.0m;0.5m(分数:1.00)A.B.C.D.93.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
32、的深度,当采用顶面进水时,不得小于( )。A1.5m B1.0m C0.5m D0.3m(分数:1.00)A.B.C.D.94.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 ),大、中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 )。A3050mm;5080mm B3050mm;80120mmC5080mm;80120mm D3050mm;50120mm(分数:1.00)A.B.C.D.95.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的过栅流速,有冰絮时宜采用( ),无冰絮时宜为( )。A0.41.0m/s;0.20.6m/s B0.20.6m/s;0.41.0m/sC0.10.3m/s;0
33、.20.6m/s D0.20.6m/s;0.10.3m/s(分数:1.00)A.B.C.D.96.河床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的过栅流速有冰絮时宜采用( ),无冰絮时为( )。A0.41.0m/s;0.20.6m/s B0.20.6m/s;0.41.0m/sC0.10.3m/s;0.20.6m/s D0.20.6m/s;0.10.3m/s(分数:1.00)A.B.C.D.97.进水间内平板格网的过网流速不应大于( ),旋转式格网的过网流速不应大于( )。A0.3m/s;0.5m/s B0.5m/s;1.0m/s C1.0m/s;1.2m/s D1.2m/s;1.5m/s(分数:1.00)A.B.C
34、.D.98.取水构筑物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数量不宜少于( )。A2 条 B3 条 C4 条 D5 条(分数:1.00)A.B.C.D.99.江河水位变幅 30m,水位涨落速度小于 2m/h,河岸较陡,若需建设临时取水设施,适合选用( )取水构筑物。A浮船式 B缆车式 C岸边式 D墩桥式(分数:1.00)A.B.C.D.100.下列关于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论述中,( )是正确的。A进水虹吸管宜采用钢管或塑料管B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应采用 90%97%C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的过栅流速,有冰絮时宜采用 0.10.3m/s,无冰絮时宜采用 0.20.6m/sD当水源水位变幅大,水位涨落速度小于 2.0m
35、/h,建造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考虑采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数:1.00)A.B.C.D.10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通常可以分成( )。A1 类 B2 类 C3 类 D4 类(分数:1.00)A.B.C.D.102.( )指标采用散射原理测定。A溶解性总固体 B浊度 C有机物 D悬浮物(分数:1.00)A.B.C.D.10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为( )。ACOD BBOD 5 CCOD Mn DTOC(分数:1.00)A.B.C.D.10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水质常规指标中微生物指标有( )。A3 项 B
36、4 项 C5 项 D6 项(分数:1.00)A.B.C.D.1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 )水体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A工类 B类 C类 D类(分数:1.00)A.B.C.D.106.假设消毒时的细菌灭活速率与细菌个数为一级反应关系,消毒过程中,细菌数量从 n0。减少到 n0/2需要 10s,则从 n0/2 减少到 n0/4 的时间是( )。A5s B10s C20s D40s(分数:1.00)A.B.C.D.107.对于一级反应,采用不同的理想反应器型式,达到相同的反应效果所需反应时间最短的是( )ASTR BCMB CPF DCMB 和
37、PF(分数:1.00)A.B.C.D.108.如果能够降低胶体的( ),就可以使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下降,从而降低胶体间的最大排斥能峰。A电动电位 B总电位 C反离子 D吸附层(分数:1.00)A.B.C.D.109.关于胶体 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类胶体在不同的水中表现出的 电位一定相同B不同的胶体颗粒在同一水体中表现出的 电位一定相同C胶体颗粒的总电位越高, 电位也一定越高D胶体表面的 电位越高,颗粒之间越不容易聚集(分数:1.00)A.B.C.D.110.下面对黏土胶体压缩双电层能力最强的离子是( )。(分数:1.00)A.B.C.D.111.在水处理中,“混凝”的工艺过程实际上分为
38、( )步骤。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分数:1.00)A.B.C.D.112.凝聚过程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至多不超过( )。A30s B1min C2min D3min(分数:1.00)A.B.C.D.113.一些不带电荷甚至是带有少量与水中胶粒相同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可以通过( )作用与胶粒进行吸附。A静电吸附 B压缩双电层 C氢键、范德华力 D沉淀物卷扫(分数:1.00)A.B.C.D.114.原水中投加铝盐混凝剂形成大量的氢氧化铝沉淀物,沉淀物直接吸附水中细小胶体颗粒,从而形成大的絮体,这种混凝的主要机理为( )。A压缩双电层 B电性中和C吸附架桥 D沉淀物网捕(分数:1.
39、00)A.B.C.D.115.以下关于水力混合与机械混合相比较的主要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机械设备故不消耗能量B水量变化对混合效果影响大C维护管理较简单D管式混合可不设混合池(分数:1.00)A.B.C.D.116.絮凝池的动力学控制参数 G 值和 GT 值分别为( )。A5070s -1,10 310 4 B2050s -1,10 410 sC2070s -1,10 410 5 D5070s -1,10 410 5(分数:1.00)A.B.C.D.117.在异波折板反应池中,同一段水流的速度( )。A均相等 B从大到小 C从小到大 D大小交替变化(分数:1.00)A.B.C.D.1
40、18.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一般采用( )连接。A穿孔花墙 B渠道 C管道 D穿孔花墙后接管道(分数:1.00)A.B.C.D.119.折板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A1220min B1015min C615min D1030min(分数:1.00)A.B.C.D.120.机械搅拌絮凝池沿池长方向一般设( )挡搅拌机,转速( ),用栅墙或穿孔花墙分隔,水从其中串联流过。A最少 3 级;从大到小 B最多 3 级;从大到小C34 级;从大到小 D34 级;从小到大(分数:1.00)A.B.C.D.121.与絮凝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絮凝剂的性质采取相应的( )措施。A防腐
41、B防锈 C防渗 D防护(分数:1.00)A.B.C.D.122.絮凝池宜布置成( )。A2 组或多组串联形式 B2 组或多组并联形式C前边 1 组后接 2 组并联形式 D前边 2 组并联后接 1 组形式(分数:1.00)A.B.C.D.123.只要颗粒浓度高到一定程度,不论加与不加混凝剂,都可能产生( )。A拥挤沉淀和压缩沉淀 B压缩沉淀C自由沉淀 D絮凝沉淀(分数:1.00)A.B.C.D.124.自由沉淀颗粒的沉淀速度根据所处水流状态的不同,有( )计算公式。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分数:1.00)A.B.C.D.125.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降速度表达式有斯托克斯(St
42、ockes)公式、牛顿公式(Newton)和阿兰(Allen)公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A适用的沉淀池水深不同B适用的悬浮物浓度不同C适用的颗粒沉淀阻力系数不同D适用的沉淀池水面大小不同(分数:1.00)A.B.C.D.126.自由沉淀的试验柱高度与实际沉淀池水深( )。A相同 B不同 C均为 3m D可相同,也可不同(分数:1.00)A.B.C.D.127.理想沉淀池必须满足( )基本假设条件。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分数:1.00)A.B.C.D.128.某平流式沉淀池出水堰长 12m,该沉淀池的处理水量不宜超过( )。A2400m 3/(md) B3600m 3/(m
43、d) C4800m 3/(md) D6000m 3/(md)(分数:1.00)A.B.C.D.129.平流理想沉淀池的长宽高分别为 L、B、H,以下关于沉淀效果分析,正确的是( )。A容积和深度不变,长宽比 L/B 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效率B容积和宽度不变,长深比 L/H 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效率C平面面积不变,长宽比 L/B 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效率D平面面积不变,长深比 L/H 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效率(分数:1.00)A.B.C.D.130.某水厂有 2 座平流沉淀池,处理水量和平面面积相同,分别处理水库水和河流水。则关于这两座平流沉淀池的特性中,正确的是( )。A两座池子的表面负荷或截留速度一
44、定相同B两座池子的去除水中颗粒物的总去除率一定相同C两座池子的雷诺数一定相同D两座池子的长宽比一定相同(分数:1.00)A.B.C.D.131.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水流方向与泥的流向( )。A相同 B相反 C垂直 D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分数:1.00)A.B.C.D.132.关于斜管沉淀池描叙中正确的是( )。A上向流斜管沉淀池中,水流向上流动,沉泥沿斜管壁面向下运动B上向流斜板沉淀池中,水流水平流动,沉泥沿斜板壁面向下运动C同向流斜板沉淀池中,水流水平流动,沉泥沿斜板壁面向下运动D侧向流斜板沉淀池中,水流向上流动,沉泥向下运动(分数:1.00)A.B.C.D.133.衡量沉淀池水力状态的参数有
45、( )。A雷诺数 B弗劳德数 C水力半径 D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分数:1.00)A.B.C.D.134.上向流斜板沉淀池清水区的保护高度和底部配水区高度分别不宜小于( )。A1m 和 1.2m B1.2m 和 1.2m C1.2m 和 1.5m D1m 和 1.5m(分数:1.00)A.B.C.D.135.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宜采用( )措施。A预沉 B降低流速 C投药 D增设格栅(分数:1.00)A.B.C.D.136.机械搅拌澄清池宜用于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的原水。A1000mg/L B3000mg/L C4000mg/L D5000mg/L(分数:1.00)A.B.C.D.137.气浮池
46、一般宜用于浑浊度小于( )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A50NTU B100NTU C150NTU D200NTU(分数:1.00)A.B.C.D.138.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比平流式沉淀池( ),比斜管沉淀池( )。A短;长 B长;短 C长;长 D短;短(分数:1.00)A.B.C.D.139.斜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是指处理的流量与( )的比值,该值与同样表面积的平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值( )。A沉淀池表面积;相差不大 B各斜板总面积之和;相差较大C各斜板总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相差不大 D配水穿孔墙的面积;相差较大(分数:1.00)A.B.C.D.140.斜板(管)的液面负
47、荷是指( )单位池面面积的处理水量,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一般可采用( )。A进水区;9.011.0m 3/(m2h) B斜板(管)区;5.09.0m 3/(m2h)C沉淀区;9.011.0m 3/(m2h) D出水区;5.09.0m 3/(m2h)(分数:1.00)A.B.C.D.141.某水厂采用混凝气浮池处理高藻低浊的水库水,但水库在雨季会出现短期高浊的现象,为此,可将工艺改造成( )。A浮沉池 B斜管沉淀池C脉冲搅拌澄清池 D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分数:1.00)A.B.C.D.142.滤池出水一般要求浊度达到( )以下,条件受限制时达到( )以下。A3NTU;5NTU B1NTU;5NTU C2NTU;5NTU D1NTU;3NTU(分数:1.00)A.B.C.D.143.滤池的工作机理是( ),其中以( )为主。A接触凝聚和机械筛滤;机械筛滤 B接触凝聚和机械筛滤;接触凝聚C颗粒的迁移和颗粒的黏附;颗粒的黏附 D深层过滤和接触凝聚;接触凝聚(分数:1.00)A.B.C.D.144.恒水头恒速过滤过程中,滤料层和滤后水流量控制阀的